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归 >

第383章

宋时归-第383章

小说: 宋时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饥军涌上之际就责以大义,就算以身殉之,也不能稍稍屈节。宇文虚中虽然面色深沉,仿佛一直在苦苦思索盘算其间虚实,他没有耿南仲表现出的那种完美文臣士大夫气节姿态,稍稍站在耿南仲身后半步,可是举止神态,也都是行若无事,仿佛自己两人所面对的,不是几万武装到了牙齿的大宋最为精锐之师掀起的骚乱
此两人态度,王禀以降,无不人人佩服。
~~~~~~~~~~~~~~~~~~~~~~~~~~~~~~~~~~~~~~~~~~~~~~~~~~~~
耿南仲本来已经酝酿好了全部情绪,宇文虚中也以为小小骚乱,在所难免。他们两人却没有想到,这次骚动闹饷,却是这般模样
一队队的西军士卒从他们面前整齐而过,要不是两面插在行辕前面的旗门。仿佛就是在让两位天使校阅一般。一切都是沉默整齐,没有半点异动。只有一双双沉默的目光投射过来,仿佛在无声的呐喊。
俺们戍边几十年,和西贼打,前后几代人,难得有家中男子能老死榻上。大宋调俺们出陕西,俺们十五万儿郎抛家弃子,从江南打到北地,一战就是三年底定燕云,虽然是萧言首功,可萧言军中主力,还有俺们西军的白梃兵俺们在北地前前后后,也死了几万弟兄袍泽功高不赏倒也罢了,还要处心积虑的分化俺们这支军马,不知道战后处置,会拆得如何七零八落。到时候当再有外敌,看谁还能卫护着你们这些大宋精英
西军一队队的滚动而过,不知不觉当中,耿南仲和宇文虚中就在这逼人的目光,肃杀的气氛里头站了快两个时辰。
气节再是刚严,也医治不了脚站得疼。耿南仲保持一个姿势持节而立,西军目光投过来,他也毫不退让的瞪回去。这会儿眼睛都疼了。终于再也保持不住这刚严气度,回头对着宇文虚中苦笑道:“叔通,这却如何是好?”
宇文虚中面色沉沉,轻轻摇首:“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乱军南下。不闹这么一次饷,怎么能表明全军的确毫无战心,就只能在燕京城中闭城死守?不过如此节制,倒是出人意料,闹得更大一些,才更有力…………闹得更大一些,朝廷就会明白,现在朝中除了名分大义,其实没有半点力量能制约西军数万,要知道童宣帅都已经毫无力量了”
耿南仲微有怒色,瞪了宇文虚中一眼:“叔通,你这是什么意思?还嫌这些武臣不够跋扈是么?”
宇文虚中淡笑:“道希,我不过是按照平理推断而已…………如此看来,西军还不是铁板一块,老种一直避不见面。他是不怕将事情闹大一些的…………倒是具体行事西军将帅,还有些顾忌…………也许这就是措手的余地”
耿南仲脸上难得露出了一点颓唐的神色:“叔通,你还想有什么作为不成?西军如此,你我如何调遣得动?依我说,还不如让王正臣三千军马出城去剿平乱军”
宇文虚中摇头:“不成,王正臣虽然号称三千军马,可是都是杂凑而成。无军资积储,无野战束伍,军器也远远不足,更何况…………”
他苦笑一声,指着那些卫护在他们身前,探头探脑,神情兴奋的看着滚滚而过的西军队列的环庆军士卒们:“…………西军若此,他们又怎么可能还有战心?西军已经出营闹这么一次了,还想环庆军也跟着闹一次?”
耿南仲脸上闪过一丝怒色,最后还是颓然:“叔通,武臣跋扈,一至于此纲常紊乱,那是要出大事的啊你我在此已经无可为,还是请辞返朝罢…………大家群策群力,总要想法子将这一切收拾”
宇文虚中仍然摇头:“你我一旦返朝,就是老公相复位之日老公相秉政数十年,大宋已经是千疮百孔,此刻诚危急存亡之秋,怎么能让老公相再度秉政?你我二人,绝不可退缩”
耿南仲难得的长叹一声:“不至燕京,竟然难以知道朝廷对武臣约束手段,竟然已经无力若此若不是朝中老公相与王相公两党争斗,都要以燕云战事为着力之端,如何能有此番局面?不论蔡相还是王相童帅,都误国非浅你我书生,踏足其间,竟然束手无策,当真是愧对天下之士”
宇文虚中一笑,却并没有回应耿南仲的叹息了。他在燕京已经有一些时日,反复观察推断,自信已经掌握了西军上下心态,而对这场乱事大概面貌,也推断得清楚。他相信,这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他还有机会
比起耿南仲他们,宇文虚中虽然算是和他们一党。但是一直也觉得此辈谈义理心性多,而实务能力少。一心还是在朝局争夺上面,全部心思都在想从蔡京王黼两党交相压迫治下出头。而懵懂于不知天下大势已然变化。大宋已经算是伤损到了元气,外敌勃勃崛起。宇文虚中少而聪慧,胸怀大志,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心中偶像正是范文正公。他深厌蔡京,也瞧不起王黼童贯之辈,侧身清流之间,未尝不感慨无英雄用武之地。
此次有了机会北上燕京,正是可以大展拳脚,一舒生平报复。行扶危定难之事的大好机会。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耿南仲似乎已经有了认输的意思,可他宇文虚中却还未曾
~~~~~~~~~~~~~~~~~~~~~~~~~~~~~~~~~~~~~~~~~~~~~~~~~~~~~~
正在耿南仲郁郁之际,突然就听见来路马蹄声响。宇文虚中顿时精神一振,来了
此间闹饷事起,虽然是意料中事。但是西军行事很有节制。在宇文虚中看来大可不必,搅起的风潮越大,给汴梁的压力也就越大。得偿所欲的机会也就越大。既然已经做了初一,何必在假惺惺的留个十五?这般瞻前顾后的,不是行大事者所为。
老种是大宋有数人物,必不至于这么不智。只能说是具体经手此事的西军将领还畏首畏尾,对朝廷来人还有足够忌惮。任西军上下这么炫耀示威一阵,必然就会赶来收拾局势。只要认准的是哪些人,一旦局势有变,也许就有将他们从西军当中拉出来的机会
他打起全部精神,注视来路。就看见七八员西军将领,在数十骑卫护之下疾驰而来。当先一人,正是这燕京城中老种一人之下的姚古。他脸色铁青的骑在马背上,远远奔来就已经放声大喊:“我等遭际,朝廷尽知如此行事,违背军令,要挟天使,可是大罪各人还不赶紧住了,各自归营”
西军滚滚队列缓缓停下,一名看起来就机灵伶俐,言辞便给的十将出队向姚古行礼,抗声道:“两位天使代天巡阅,正是要将俺们冤屈源源本本回报官家。几位相公能忍得住,俺们却忍不住了不要说犒赏了,连续两月,连饷钱都分文不见俺们出兵三年,家里不知道拉了多大的饥荒,还不是指望俺们这些卖命钱回去以后还债,还要接济折损弟兄们的家眷,俺们不敢惊动两位天使,无非列队而过,让两位天使明白俺们这些厮杀卖命汉的苦楚,姚相公,在两位天使面前,你可得为俺们说话”
他一声呼喊,周遭西军士卒纷纷应和,都向姚古施礼下来。姚古一副气得手都打哆嗦的样子,跳下马连连又急又快的踱步:“某是管不了你们了,某是管不了你们了朝廷自然有朝廷的难处,俺们就不能体谅一二?你们苦楚,某等领兵之人,如何能不知道?也未曾强你们出去和乱军一战到时候犒赏军饷实在不及,某等变卖家当,也要赍发给你等。谁成想,你等却在这里闹出泼天一般的祸事出来”
说到恨处,姚古抽出马鞭,在那个十将身上劈头盖脸的乱打。那个十将也不逃走,抱着头苦挨,嘴里犹自分辨:“几位相公恩德,俺们岂不感念?相公们也是为难,俺们岂敢强几位相公?可是这犒赏军饷,却是俺们卖命之资,是朝廷该当赍发给俺们的”
姚古不住冷笑,干脆将鞭子朝地上一丢。大步朝着耿南仲和宇文虚中所在行去,王禀按剑也不搭理他们,自顾自的命令手下闪开一条道路。姚古领着众将,甲叶铿锵,直行到耿南仲和宇文虚中面前,深深施礼下去:“两位天使,某等统军不力,却是惊动了天使,死罪死罪现在军心如此之乱,还请两位天使早早将犒赏军饷赍发过来,某等必出城死战,以赎此罪”
耿南仲微微冷笑,扬起了脸。他虽然古板方正,可也不是笨伯。姚古和那十将对话,明里暗里都是一句话,怎么样也无法出燕京和乱军作战。这个时候倒来装无辜了。和这等只知一己私利的武臣,还有什么好说的这等国蠹,总有一日,要将他们清算收拾干净
在这一刻,耿南仲却浑然忘了。他现在安居的燕京,就是这帮武臣付出几万人的死伤,在上层勾心斗角,胡乱指挥之下,拼死打下来的而那个克复燕京的最大功臣萧言,要不是机灵的躲到了外面,按照他和宇文虚中的商议,早就该拿下行了军法,作为震慑西军上下的榜样文臣视武臣如奴婢,武臣焉能不视文臣如寇仇?
看耿南仲和姚古在那里僵住,宇文虚中抢前几步,微笑着将姚古扶起,温言道:“希晏兄,何必如此?你已经尽力,此刻军心实不能战。某等已经看在眼中。再说如许忠勇将士,如何惊动希道兄和我半点了?我等代天巡阅,将士有屈,聚而告之,也是平常,再不会责怪半点的,希晏兄,尽管放宽了心希道兄与我,还将尽心竭力,为西军上下催讨犒赏军饷,都着落在我们身上”
看宇文虚中如此,耿南仲一下发作:“叔通你这是”
宇文虚中笑意不减,朝耿南仲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耿南仲有这点好,知道自己在应变智计上不过平平,就信赖宇文虚中得很。而且在这里持节站了那么久,早就疲累。看着这帮武臣姿态也是一肚子气,当下硬生生改口:“此间如何,姚观察就与叔通商议就是,某实不豫,既然没有什么乱兵行事,就先回下处歇息,告辞”
说罢大袖一摆,持节头也不回的就朝行辕内走去。宇文虚中却仍然笑得温文尔雅,对姚古道:“就烦请诸位,暂时约束住上下,静待汴梁消息可好?我等就坐观,萧宣赞在外,能不能平定这场乱事罢…………”
姚古有点捉摸不定,今天他的确是怕把事情闹大了。赶去老种那里,老种却示意不必管。他想想不对,还是赶来演了这么一出戏。耿南仲态度如此,早在料中。宇文虚中这么一副低声下气的模样,倒是让他有点惊疑了。
既然捉摸不定,干脆就不去想。反正照着事先商定的步骤一步步做下来就是。应了一声行礼就想告辞。宇文虚中却袖手慢吞吞的又说了一句:“希晏兄,那位萧宣赞在外,真的能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么?万一有所变故,到时候希晏兄与老种相公,如何自处?”
一句还不够,宇文虚中又继续说下去,每一句都敲打进姚古心底:“西军不出,如此算来,克复燕京的是萧宣赞,最后平乱的也还是萧宣赞罢,西军所得不多,实在可惜希晏兄,经此乱事一起,童宣帅地位已经必然不稳了,西军对大宋之重,汴梁也都看得清楚。西军富贵已足,安稳为上,又何必…………”
姚古猛的抬头:“何必什么?”
宇文虚中打了一个哈哈,不说这个话题了,反倒是语重心长的继续解劝姚古:“燕地事情已经如此了,不如大家各退一步,都好下台。童宣帅和老种相公携手归里,西军换帅,继续得保大部,岂不是好?学生说句非放肆的话,这次成功,下次萧宣赞再闹出什么来,西军是不是还跟着?国家自有制度,这般举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