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阀 >

第824章

宋阀-第824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秦桧的履历声望都还行,可朕始终觉得他少些什么一般。”赵谨疑huò道。语至此处,他转向沈择问道“秦桧的履历,你清楚么?”“回官家,秦桧是政和年间登第,作过太学学正,后来入京作过言官,再后来就担任御史中丞。太上皇和先帝之间的事,他也参与其中。故清河郡王徐绍为首时,他就是参知政事,颇有贤名。后来因故被贬,以西京留守判河南府,督修皇陵。好像是徐良拜相后,又将他调回中枢。小人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沈择对秦桧的履历,如数家珍。
    赵谨听罢,如梦方醒:“是了,朕说怎么老觉得他少些什么。看看,他两度位列宰执,都是因为徐径徐良父子的提携。现在如果将他晋升为左桠,恐怕他也牵制不了徐良。,…
    “可官家还有其他人选么?如果不用秦桧,其他如朱倬,李若朴,只怕更不成了。”刘皇后提醒道。
    赵谨叹了一声:“说得也是,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若实在没有其他人选,也只能让秦桧出任左相了。,…
    刘皇后看来是真对徐良恨得不轻,趁火打劫道:“官家,有这个机会,非但要任命一名左相,更要迫使徐良答应议和。”原来,刘凤娘还想着他爹的郡王爵位。虽说徐良已经松口,只等她生下皇子,便可封刘光国为郡王。但问题是万一生的是公主呢?!。

第七百九十七章 意料之外
    因为有所顾忌,皇帝不敢真让徐良去丁忧三年。但也在皇后等人的怂恿下,决定限制徐良的权力,不使其独揽朝政。办法,就是任命已经空置许久的左相,也是首相。但首相的人选一时没有确定下来,数来数去,似乎也只有秦桧合适一些。
    只不过考虑到秦桧两次出山执政,都是因为徐家的关系,怕他根本无法掣肘徐良,因此暂时定不下来。而沈择却已经提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秦会之,后者暗暗心喜,只等诏命一下,便升任左相,现徐良平起平坐。
    这天,秦桧正在中书处理事务,沈择忽然来了,传下官家口谕,召他勤政堂面圣。从沈择的挤眉弄眼中,秦会之明白,皇帝此番见召,恐怕就是要宣布任命了。因此不敢丝毫拖延,立即离了办公堂,就要跟随沈择往勤政堂去。
    “怎么?圣上召见?”朱倬拿着一道公文出来,好像正是来找秦桧的。
    秦桧笑了笑,朗声道:“沈都知来传圣上口谕。”
    朱倬看了一眼沈择,后者俯首,算是行了礼了。秦桧此时道:“无事,那我先去了。”
    “参政,这里是江西宣抚司上的本,麟王还是提那件事情,既然去勤政堂,索性一并带去请示吧
    秦桧也没太当回事,接了本,和沈择径直去了。出了三省都堂,沈择迫不及待地给秦桧道贺:“恭喜参政,贺喜参政,方人听官家口气,似乎已经确定了!”
    “哦,果真如此?”秦桧也是喜上眉梢。
    “官家方遣我来时,的是‘罢,去召秦桧来’,听听这话,还能有假?”沈择笑道。
    秦桧细细一想,没错,从这句话来看,圣上是已经下定决心了!我秦桧正经进士出身,履历完整,作过台谏长官,两度位列宰执,轮也应该轮到我了!这十几二十年来,隐忍不发,韬光养晦,等的就是这一天呐!
    “这其中,定少不了都知在圣上面前周全,我心里有数。”秦桧挑明了对沈择道。
    “哈哈,周全谈不上,正是尽我之力,替相公进言罢了。其实,陛下能下定决心,皇后可出力不少,相公可不能忘了。”沈择及时提醒道。
    “哈哈,自然,自然。”秦桧这时就有些含糊了。因为他到底是正经的科班出身,文人胚,对后宫干政不太感冒。不过,如今天极为宠信皇后,人所共知。自己一旦作了首相,可能就少不得要跟刘家搞好关系了。
    不一阵,到勤政堂前,秦桧特意整理衣冠,由沈择入内通报之后,方踏进门槛。推金山,倒玉柱,十分郑重地行了大礼。
    “赐座。”赵谨吩咐道。
    等对方坐下以后,赵官家的开场白就得很有意思:“秦卿,日前朕跟沈择闲聊之时,谈起的履历。没想到,非但作过地方官,还担任了御史中丞,而且两度出任参知政事,且每一任上,都政绩斐然,尤其留守西京,判河南府时还负责修缮了皇陵。从这一层来,朝中能和相比的大臣,不多。”
    秦桧按捺住心头的喜悦,低调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过尽人臣本分而已。”
    “不张扬,不矜夸,很好“秦卿,自从赵鼎离职以来,这左相之位一直悬空。本来嘛,徐卿总理朝政,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不幸得很,他方丧母,深受打击。是知道的,朕有心将他夺情,只是体恤他担太重。因此,打算任命左相,分担一些。”
    秦桧知道要来了,仍旧强作镇定地答道:“官家体恤臣工,徐相若得知,也必定感jī。”
    赵谨估计是为安抚秦桧,此时笑道:“朕可不是只体恤徐良,也不曾忘了。”
    秦桧一时jī动得心跳加速,皇帝这句话,等于是快挑明了!他大喜之下,霍然起身,扑通跪倒地上,高举双手俯拜下去,大声道:“陛下隆恩,臣没齿难忘!”
    “这就好,平身。”赵谨伸手道。秦桧起身以后,他忽然瞥见地上有件东西,定睛一看,却是本奏章,于是随口问道“这是谁上的本?”
    秦桧因为情绪jī动,方跪地参拜时,用力过猛,将朱倬请他带来的本从袖里甩出来。当下不以为意,拾将起来,趁势请沈择转呈皇帝,一边道:“回陛下,这是江南西路宣抚大使,麟王折彦质上本。仍旧是请求朝廷能体恤折氏一门,让折家弟能够重返故土。”
    “麟王的本?”赵谨问了一句,随后接过奏章翻开来看。
    “是,以前麟王已经就此事上过一回本,只是徐相认为日后进军河北,少不了折家精兵强将,因此不允皇帝问,他不得不答,只是此刻他的心思哪顾得了什么麟王,只盼着天将任命宣布了。
    哪知平时就不怎么理政的赵谨此时却把折仲古的本看得出神,秦桧沈择两个相面面相觑,也不敢出言叨扰。过了一阵,皇帝将本合了起来,见秦桧还站着,挥手道:“坐,坐下。”
    “谢陛下
    “秦卿,素来勤勉,谨慎,克尽职守,这些朕都是知道的。上次北伐胜利,朝廷叙功,对的封赏朕后来想想还是薄了些。且回去,朕这两日自有计较
    秦桧听了这话,喜不自胜,但表面上仍旧些冠冕堂皇的话,而后退出勤政堂。不过,在回中书的路上,他不禁有些疑惑。沈择先前官家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那么方圣上为何不当面宣布?非要“这两日自有计较”?虽圣上已经有了态度,但任命一日不下达,自己这心里始终不踏实。
    话分两头,秦桧走后,赵谨就坐在那御案后,沉思不语。沈择伺候在旁边,自然不可能去多问。只看到官家时不时地瞄着案上。
    “秦桧现在是什么官阶?”赵谨突然问道。
    “回官家,好像是,观文殿大学士,开国县公爵
    “明xxx传朕诏命,进秦桧开国郡公爵
    沈择一面应下,心里却犯了嘀咕,片刻之后,还是忍不住问道:“职事不变?”
    “暂时,不变。”赵谨沉吟道。
    一听这话,沈择心知坏了,出变数了。如果要晋升秦桧为左相,就不可能加开国郡公爵位。因为左相是正一品,开国郡公爵只是正二品,要加至少也应该是“开府仪同三司”。而且皇帝明,职事不变,就等于宣告秦桧当左相一事黄了!
    可这怎么回事?先前官家遣我去召秦桧时的口气,明显就是要宣布任命!怎地突然变了?是秦桧方应答不对?没有,都很得体!又或者,官家临时改变了主意?这也不对,以自己对官家的了解,可不是善变的性格!那问题出在哪?
    想到这里,他又瞧向赵谨,见官家还在盯着案桌上看,他顺着皇帝的目光看去,就看到了那个本,江南西路宣抚大使,麟王折彦质的本。刹那之间,恍然大悟,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本上!
    赵谨拿起本,冲沈择晃了晃,脸上lù出自得的笑容。后者见状,上前问道:“官家,莫非是……”
    “当日朕和想遍朝中大臣,怎么独独忘了这位?”赵谨得意道。
    “人愚钝,不知官家的意思是……”沈择故意问道。
    “这个折彦质,好大名声!朕未登大位以前,就经常听到他的事迹。他虽然生于行伍世家,却是正经进士出身,宣和年间,有勤王保国之功。后来更出任枢府长官,位列宰执,力挽狂澜,屡立奇功,可谓威震南北!普天下之下,没有第二人!此次北伐,他居功至伟,朝野声望冠于诸臣!还有比这更合适的首相人选?”赵谨笑容愈盛,似乎为自己这个突然想到的人选,得意得紧。
    见皇帝如此态度,沈择也变得快,马上顺着他口风道:“官家圣明!人怎么就没想到麟王?他的干,声望,资历,均不在徐相之下。昔日清河郡王徐绍作枢密使时,麟王就是副使,这么论起来,还是徐相的前辈。如果由他出任首相,必定能够与徐相互相牵制。非但如此,折家也是一大将门,麟王和徐良在朝中牵制,两家的弟在地方牵制,这正是太平之法!”
    皇帝听得欢喜,大笑道:“哈哈,看来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若非今日秦桧恰好带着麟王的本来,朕只怕还想不到这一节!对了,麟王现在在江西?”
    “是,上回班师回朝述职叙功之后,麟王就回到了江西。这不,一直为折家重回麟府之事在请示朝廷
    “这样!马上召麟王火速来行在!”赵谨吩咐道。
    “遵旨!”沈择领命。“不过,官家,若要拜麟王的相,这江西宣抚司……”
    “这不必朕操心,中书自”R!。

第七百九十八章 麟王回京
    “折彦质?官家怎地忽然想到折彦质?…刘皇后对皇帝这个人选十分讶异。
    “本来是没想到,不过秦桧来面圣时恰好带了折彦质的本子,朕才想起,还有这位四朝元老!、,赵谨笑道。一提到几朝元老,往往容易使人想起老态龙钟,须发皆白的老人家。可折彦质也不过五十多岁,却已经历经道君赵佶、太上皇赵桓、先帝赵谌、当朝赵谨四位君王,不是四朝元老是什么?
    “可是,可是”刘皇后下意识地就想挑点毛病出来。因为作为刘家人,她知道父亲刘光国对这位麟王不太待见,反之亦然。可一时之间,她就还真挑不出折彦质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原因无他,折仲古名气太大,功劳太多,地位太高,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以他为首相,任何人都得心悦诚服。
    “朕已经下诏,命麟王火速入京。
    此事要尽快办了。”赵谨道。见皇后似乎还有疑虑,他解释道“折彦质四朝元老,威名暴于南北,文武双全,更是徐良的前辈,如果由他出任首相,非但能够牵制徐良,更能弹压得住朝廷。你不是总说徐良在朝中为相,徐家子弟又在地方手握重兵么?此番麟王入朝,他们就互相掣肘,朕就太平了。”
    刘凤娘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左右能压制得了徐良就好,当下也就没再说什么。皇帝上得前来,搂住她,眼光落在她肚子上,怜惜道:“这些事情你就少操心了,安心养胎是要紧。太上皇和两宫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