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阀 >

第639章

宋阀-第639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葛岭方向来。
    赵谌和大臣们急视之,果然如此!这一下子,皇帝有些绝望了,新来之军是从杭州城方向来,那么肯定就是太上皇派出的部队,而他们绝对不会是来帮助自己的。
    稍后,罗汝楫也发现了援兵,心中稍安。那支军队,约有千余人,而带领他们的,是一名外戚。正是太上皇赵桓的舅舅,皇帝赵谌的舅爷爷,以前曾经作过殿帅的王宗濋!他是道君元配皇后王氏的兄弟,太上皇在位时,深得信用,出任殿帅,执掌兵权。
    但这个人,完全没有任何军事素养和造诣,甚至是常识。当年金军一度打到东京城,正是他,派了神棍郭京,祭出所谓“六甲神兵”,企图以这种怪力luàn神来击败敌人,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赵谌被拥立之后,立志恢复故土,像王宗濋这种仅仅凭借裙带关系执掌兵权的人,自然是从哪来,回哪去。王宗濋因此心生不满,时常奔走于德寿宫,今日之变,他毫无悬念地参与其中。
    又因为他曾经作过“殿帅”,天子的近卫军队中,还有他不少旧部。所以,这种冲锋陷阵的事,由他出面,再好不过。
    “太尉!”口干舌燥的罗汝楫奔上前去,“官家和赵鼎等人,蛊huò军心……”
    王宗濋年不满六十,这个人身材高大,提拔,加上目光如炬,留有长髯,很有一股子勇武的范儿,此时又身披铠甲,腰悬宝剑,乍一看,你还以为百战名将来了。殊不知,这位可能至今没nòng明白朝廷的军制。
    不等罗汝楫说罢,他一举手制止了,下得马来,一手chā着腰,一手握着剑柄,眼光在那跪了满地的官兵们身上扫过,突然发作,厉声喝道:“圣上自在禁中,你等这是跪谁?都给我起来!”
    他拥着援兵而来,一声断喝,众军惊心。军官们没奈何,互相观察着站起身来,士兵见状,也有样学样,重新起身,拾起了兵器。
    山上的皇帝、大臣、官兵们一见,顿时预感不妙!
    王宗濋这才转过身,面向半山腰的皇帝,倒也没冒犯,先躬身一礼,大声道:“太上皇顺应天意民心,已于昨夜在群臣拥护下复登大位,今晨,于资政殿受文武朝贺。请太子速速回宫面圣!”
    这绝对是盘古开天以来的头一遭!太上皇夺了儿子的皇位,又把儿子降成了太子!
    但问题是,太子已经作了皇帝,他能再回去作太子么?而赵桓又怎么容许一个对他怀有怨恨的儿子,将来“再”继承他的皇位?
    赵谌一时默然无语,因为这次谋逆,不是luàn臣贼子要篡位,而是当年将皇位让给他的老爹,如今又要夺回去。这争来抢去的,都是在赵家内部,所以严格说起来,算不得谋逆。更让人头疼的是,如果说是兄弟子侄要抢夺皇位还好,他大可义正辞严地批判,可抢他皇位的是他老爹,他的皇位本来又是大臣们在得到道君许可之后,发动政变,从他老爹手里夺过来的,如果道君真的羽化成仙,此时在天上,恐怕也会为这局面而纠结。
    或许,还带有一点点的感慨。因为他当年跑出东京以后,就企图在东南复辟。现在,他没作到的事,他儿子作到了……
    见皇帝不表态,赵鼎低声道:“官家莫不是忘了徐参政之言?”
    这句话不啻醍醐灌顶!徐良临去之时曾经再叫嘱咐,情况再艰难,绝不可作出任何让步!你要是迫于无奈承认了这件事情,那么就算他调来了兵,非但于事无补,而且可能还要落个兴兵作luàn的罪名!
    赵谌一个jī灵!手指王宗濋,脱口骂道:“luàn臣贼子!安敢如此!”
    “臣是奉圣上之命,请太子回宫,如何算得luàn臣贼子?”王宗濋面sè不改。
    赵谌一时语塞,他不可能公开将矛头对准自己的父亲!此时,一个人派上了用场,大理寺卿,何铸!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对律法这些条条款款实在太熟悉不过了!见皇帝说不出话来,扯着嗓门道:“王逆休要胡言!你等胁迫太上皇,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有何面目来见圣上?还不伏法认罪!”
    众臣恨不得给他热烈鼓掌,这话说得太及时,太正确了!没错,就该这么说!就是luàn臣胁迫太上皇!
    一时间,山上的大臣们异口同声,纷纷指责luàn贼胁迫上皇!王宗濋却是死猪不怕滚水烫,显然早有准备。自怀中取出一物,徐徐展开,遍视众军。那是一道诏命,不用说,肯定是太上皇的手笔。
    其实,不用想也知道这道诏命说的是什么。果不其然,但王宗濋用他洪亮的声音宣诏时,内容正和大臣们预想的一样。不过是指责皇帝登基以来,诸多失德之事,尤其着重强调了穷兵黩武,丧财费师,既害百姓,又怒金人,违背了祖宗家法云云。
    宣诏毕,赵谌和大臣们都不予承认,直接咬定这是luàn臣所为。
    王宗濋见状,知道软的是不行了,今天想把“太子”迎回宫去,只有一个办法!恰巧此时,罗汝楫凑过来,小声道:“太尉,下官遍视山上,太子和大臣们都在,独独少了一个!”
    王宗濋脸sè一变!一边漫无目的地在人群中搜索,一边问道:“少了谁?”
    “参政知事,徐良!”不得不佩服罗汝楫,这种场面下,他还能留心山上少了谁。
    徐良!怎么会?王宗濋极尽目力,可陪同“太子”到葛岭的大臣全部都在,还真就少了徐良一个!按说,太子和大臣们都出现了,他没有理由躲起来吧?而且,山已经被围了,他也不可能逃得出去才是!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转念一想,不对!徐绍虽说以“贤相”而闻名天下,可他当年是正经的西军军官!那是在战场上浴血拼杀过的!后来因为其兄长的关系,以及本人用心苦读,学有所成,才转的文阶!他两个儿子中,次子如今是西军大帅之一,这长子没理由手无缚jī之力吧?坏了!八成是跑了!
    一想到这个,王宗濋禁不住冒了一头的冷汗!徐良如果脱逃出去,就意味着事情传开了!他如果搬来救兵……
    这不是没有可能!我等虽然控制了殿前司的部队,但他可以去找两浙宣抚使赵点!可以去找江西宣抚使折彦质,哪怕都不成,他还可以找他堂弟,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徐卫!而他手中,必然握着“太子”的信物!
    王宗濋的手缓缓拔出了佩剑,厉声道:“太子若执意不肯回宫,臣就只能冒犯了!”
    山上一片sāo动!官兵们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而大臣们却慌作一团,不是说这些人没气节,只是读圣贤书出身的人,面对刀兵,如何淡定?
    “官家,此地凶险,请速回避!”赵鼎打算将“皇帝”扶走。大臣们都劝他赶紧躲到山上去,这里还是交给将士们吧。
    可赵谌却拨开了他的手,有些悲凉道:“若真动起武来,这点人马不可能挡得住。”
    “那……”赵鼎无言以对。
    “官家速往山上暂避,luàn军若要上山,就从臣等尸身踩过。”何铸说这话时,并未慷慨jī昂,而是说得极平常。
    赵谌以一种欣慰的目光看他一眼,叹道:“罢了。”
    众臣都不知道他这句“罢了”到底是何意思,正当此时,下面的王宗濋已经失去耐性。只见他将手中佩剑一挥,先期到达的luàn军还没怎地,他带来的士卒就蜂拥往山上冲来!眼看着流血不避免,这葛仙人清修之地,道君赵佶“羽化”之所,就是血流成河!
    赵谌突出惊人之语:“抬开路障。”
    “官家!”多名大臣挡在他面前。
    “让开!”赵谌怒喝道。语罢,竟自己动手去搬动那个由道观中燃烧纸钱的铁铸火炉所组成的路障。只是皇帝养尊处优,怎么搬得动这千斤重物?
    “官家!臣等就是身首异处,也当与luàn军拼杀到底!”内殿直都知悲呼道。一语既出,满山响应!天子无畏,jī起了班直猛士们的血性和忠心!
    “事已至此,无谓牺牲就不必了。”赵谌道。嘴里说着话,手却没有停,最后还是几名军官合力,才将路障移开。
    赵谌面无表情,tǐngxiōng抬头地踏阶而下。蜂拥往山上冲来的luàn军一见,生生煞住脚!而后头的不知情,还在拼命往上挤。人群如同麦làng一般。
    赵鼎脸上焦急的神情也消失不见,一整衣冠,跟了上去。他一带头,何铸叹一声,一把撩起袍摆,紧紧相随。御史中丞、签书枢密院事、馆阁学士、翰林学士,依次而前。朱胜非嘴chún颤抖,面上惊恐之sè不曾稍解,见所有大臣都昂然而下,将牙一咬,心一横,也跟了上去,死就死吧!
    “尔等也是父母所养,朕安忍见到血洗葛岭?”面对着手执兵刃的luàn兵,赵谌颇有风范。至少他这分胆气,要比祖父和父亲都强。
    luàn兵们茫然不知所措,无一人敢上前。最后,还是下面看清情况的王宗濋捅了捅罗汝楫,后者才拨开众军士,硬着头皮上来,躬身一揖道:“请太子回宫。”
    赵谌也不搭理他,在千军夹道下,缓步走下了台阶。到王宗濋跟前时,他手中还握着佩剑,赵谌视而不见,朗声道:“囚车何在?”
    听到这话,王宗濋弃了佩剑,执礼道:“迎太子回宫,何来囚车?臣已备好车驾,请!”
    片刻之后,有士兵驾着车马过来,赵谌在登车之前,回头看了一眼追随他的大臣,似乎想说几句什么,但最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现在一别,他很有可能就看不到这些忠义之士了。当他一只脚踏上车时,背后传来朱胜非的悲鸣:“圣上!珍重!”当年那场政变,其实主要谋划者,是徐绍秦桧等人,不过因为他当时是宰执大臣,所以大臣们推他挑头。现在太上皇原模原样来一场,怎么会放过他?
    赵谌上了车,王宗濋使个眼sè,罗汝楫会意,马上带着官兵“护送”太子车驾回城。而十几名大臣,却被留在了当场。
    王宗濋的目光一一从这些大臣们面上扫过,嘴角一扬,不由自主地lù出一丝自得的笑容。赵鼎一见,毫不客气地挖苦道:“小人得志,猖狂至此!”
    王宗濋大怒!那口气到了嗓子眼,又生生压下去,对众臣道:“前日,你们十四人随太子上葛岭,今日为何少了一人?徐良何在?”
    大臣们或怒目而视,或看向旁边,没一人回应他。王宗濋又问一次:“我问你们,徐良何在?”众大臣仍旧沉默以对。
    “哼!”一声冷哼,王宗濋狞笑道“不说是吧?来人,全带回城去!”
    大臣们被赶上了车,在军队押送下往杭州城而去。王宗濋却没有走,望着葛岭,下令道:“搜山!”尽管知道徐良肯定不在山上,但样子还是要作一作的。结果很快就报上来,葛岭之上,除了道士,以及道君的遗体,再没有其他人。
    “太尉,想必是趁兵马围山时,潜逃了。”一名军官说道。
    王宗濋脸上yīn晴不定,徐良如何脱逃,必定是带着“太子”的命令去搬救兵!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去镇江府,找两浙宣抚使赵点,相信他还没有走远!一念至此,沉声道:“快!你亲自带一队马军,往北追!务必截回徐良!”
    要调两浙宣抚司的部队,程序上来说,必须有枢密院的命令。当然,皇帝的诏命更管用。官家赴葛岭作法事,并不曾带着yù玺,所以他无法书写正式诏命。可徐良是参知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