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阀 >

第477章

宋阀-第477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再兴还真没想攻城,况且他也办不到,他就想把这些撮鸟杀个干净如果不行,也要看着他们逃进武功城这是上头再三嘱咐的。前头这两三百,骑术都还不差,战马也不是劣等,追了至少有十几里吧,竟一时追不上
    没一阵,远远望见前方有城池轮廓,想是武功已不远。杨再兴仍旧没有下令停止,又冲出几百步,他突然举起长枪,把马头往旁边拨。身后千名马军跟着他打了一个转,迂回着停了下来
    骑士们浑身汗湿,战马也跑得鼻翼翻动,不住地动着蹄子。远方不远处,已经有人摆出了阵势。典型的宋军阵法,长枪甲士环卫弓箭,骑蔽于两翼。凭目力判断,当有五千以上的兵力。
    那漏网的二三百骑贼兵,一刻不敢停,从军队旁掠过,竟真的直奔城池而去
    “杨统制,怎么办?”部将喘息着问道。
    杨再兴把枪一收,昂首道:“看看。”
    “看什么?”部将问道。
    “就看看,还能看什么?”杨再兴盯了他一眼。
    那军阵中,挑着一面“高”字旗,伪韩的皇帝就姓高,莫非这领军的,还是伪朝的皇亲国戚?将士们正看着,对方左翼奔出数骑,杨再兴艺高人胆大,一催战马出阵迎了上去。
    两方隔着十几步才停下,那数骑之中,有一军官抗声问道:“你们是徐卫的部队?如何敢犯我疆界?”
    杨再兴看他一眼,挺起长枪指向他们身后问道:“那阵中挑个‘高’字旗,领军的是谁?”
    “好叫你晓得领军的,便是圣上的亲侄子,齐王府上的小官人,京兆府兵马副总管高宛”那军官一本正经地说道。高世由的兄弟高孝恭,被封为齐王,那这高宛应该就是高孝恭的儿子。
    杨再兴听罢,啐了一口,狗屁还什么圣上齐王的,不过就是替女真人看家守户的走狗而已当下朗声道:“贼兵犯境,我奉上司的命令剿匪,如今这落荒之敌逃入武功县城,怎么?原来这些贼寇都是你们一伙的?”
    “什么贼寇?没看见。高总管钧旨,你等闯入我大韩疆界,早早退去便罢,如若不然,兵戎相见”
    杨再兴懒得跟他聒噪,暗思我已击溃这伙贼人,且亲眼见他们进入武功县,任务已经达成。大帅也没说让我在敌境打一场,可以撤了。打定主意,也不理对方,调转马头往回奔,边跑边举起长枪,一招一挥,那千名选锋骑士都扯了缰绳,调转方向,往西飞驰,不一阵,都绝尘而去……
    这一头,那高宛也收兵回城。至节堂上,卸了铠甲,谓众将道:“虎儿虽败,其威如昨我观他马军,极其雄壮,便是比女真人也不差了得”高宛年才二十有三,久随其父征战,曾经参与过围攻东京的战役,在韩军中颇有名声。
    “总管相公,历月来,我方多遣乌合袭扰其境。现今徐卫显然怒了,且有已备,如果再去,恐怕讨不到好。”有部将提醒道。
    高宛频频点头:“此言甚是,我当禀明刘宣抚。”语至此处,往满堂战将中扫了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一人身上。
    也是二十出头,身长七尺,虽然排位在最后,但其人气宇轩昂,目若朗星,肩宽腰细,披挂整齐,端得是威风
    “世辅,就劳你走长安一趟,拜见宣抚相公,禀明此间之事。”高宛吩咐道。
    那战将名唤李世辅,本为鄜延帅司军官,金军攻陷延安,他与其父均随张深降金,颇得张逆信任,如今在高宛帐下,作个统制官。当下应道:“卑职遵命。”
    长安,伪韩陕西宣抚司。
    长安自疏散撤离之后,户口锐减,金军进城时,全城不过两千余户。如今的长安城,早不复往昔繁荣。百业萧条,街市冷清。唯有金军韩军的士卒往回巡弋,保持着高压状态。
    那宣抚司里,班子倒是配得整齐,自宣抚大使刘豫以下,凡参议、参谋、干办公事、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准备差遣、准备差使一员不缺,都与宋制一般无二。刘豫因为作为伪朝的宰相,因此他出镇地方,按宋制,不称“宣抚使”,而称“宣抚大使”。但同样按照宋制,以宰执之尊出镇地方,绝没有再回中枢的道理,不知道刘豫是不是得罪了高世由,才被发配到陕西来。
    刘豫原是赵宋济南知府,金军兵临城下,他杀勇将关胜而降,臭名满天下。此时,这赵宋叛臣不居二堂,却在后院园中的瓜架下,坐着躺椅,摇着折扇,惬意地乘着凉。间或捏片脆梨放入口中,轻轻咀嚼,显得有滋有味。
    高孝恭封了齐王,李植封了太原郡王,等女真人把陕西全境拿下来,我是不是也得封个什么王?
    正想着这美事,一名佐官入内报道:“宣相,高总管帐下统制官李世辅求见,说是有紧急要务禀报。”
    高宛虽是齐王的爱子,但却是个有勇无谋,志大才疏之辈,他能有什么紧急要务?继续摇着躺椅,半晌,刘豫才道:“让他进来吧,事多。”
    佐官领命而去,不一阵,引李世辅入内。后者上前大礼相见:“卑职李世辅,见过宣抚相公。”
    刘豫躺着没动,连眼皮也没抬一下,慵懒地问道:“何事?”
    “回宣抚相公,昨日,有西军以剿匪为名,越过边界,直逼武功城下。被我军布阵骇走,高总管遣卑职前来禀明相公,并请示,是否停止袭扰凤翔?”李世辅道。
    刘豫这才睁开眼睛:“直逼武功县下?来了多少人?”
    “俱为马军,当有千余骑,事后统计,阵斩俘虏我方两千余人。”李世辅回答道。
    刘豫将扇子一合,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这人个头不仅不高,甚至显得有些矮小。那件直裰穿在他身上,显得有些肥大。须发半白,看人总皱着眉头。
    “折了两千多人?照此看来,徐虎儿还有相当实力啊。”刘豫沉吟道。
    “观其败于鄜州之后,紧守凤翔不失,应该还保存有一定实力。”李世辅附和道。

第五百一十章
    第五百一十章
    刘豫沉思片刻,既然出了这事,而徐虎儿又还保存相当实力,前沿恐怕得收敛收敛。紫金虎之厮眼睛里不揉沙子,如今又是陕西制置使,还是不要激化矛盾。只是这一节,还得跟韩常商量商量。
    想了一阵,方才发觉李世辅还在,他身为宣抚大使,自然没有必要跟一个小小的统制官多说什么,挥了挥手:“去吧,知道了。”
    李世辅拜辞而出。按说,他作为前沿军官,这公事已毕就应该回去复命才是。但从宣抚司出来,他便骑了马在长安城里缓行,一直到了东华门一带方才停下,牵了马来到一处宅院前,还细细打量了一阵,方才上前叫门。
    开门的是个身着布衣的老人,只有一支手,另一头掉着空荡荡的衣袖,左腿也有些瘸。就这模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沙场上百战余生的老兵。那老人见了李世辅,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惊喜地唤道:“大官人回来了?”
    “嗯,家中可安好?”李世辅将缰绳递过去,随口问道。
    “一切都好,只是夫人时常念叨官人,上午还说昨夜梦到了官人,可巧,这就回来了。”那老仆牵了马,满面笑容地说道。
    李世辅点点头,步入家中,老母妻儿听他回来,个个欢喜。都到堂上来叙话,又让仆从安排伙食,摆个家宴,自是不提。临到中午时,仆从来报,说是李父回来了。李世辅的父亲名李永奇,为原鄜延经略安抚司辖下鄜州兵马钤辖,极得张深信任。
    听闻儿子从前沿归来,也是欢喜不已。只是这两父子有些怪,见了面,也没在堂上说什么,都转到后头,寻一偏室闭了房门。
    “我儿此番回长安,所为何事?”李永奇边掩上房门边问道。他只四十多岁,与儿子一般身材高大,方脸虎目,蓄把浓须,很是威武。
    李世辅露出振奋的神情:“爹,高宛在武功,秉承宣抚司的意思,时常派遣一些乌合之众托称贼匪前去袭扰凤翔。这回看来是激怒了西军,千余精骑杀得高宛三千人伏尸十数里,直逼武功城下”
    李永奇听罢,也露出惊喜的神情:“当真?照如此看来,虎帅还有相当的实力啊”
    “不错,儿也考虑到这一点。都说鄜州大败,紫金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如今看来,此言并非实情。”李世辅点头道。
    父子两个坐了下来,李永奇还在不住地念叨道:“好好好,甚好,相信经此一事,胡虏不敢再越边界。”
    “爹,儿在高宛帐下作统制,手里也有数千兵,又处在前沿地带。儿想……”李世辅语至此处,有些迟疑。
    李永奇一听,明白儿子的意思:“你是想率部西走,投奔虎帅?”
    “正有此意如今徐大帅已作了陕西制置使,整顿西军,加强防务,正是用人之际。此时去投,有诸多便利。但儿担心的是,二老与家小俱在长安,脱不得身。”李世辅这才道出心中之忧虑。他所谓的“诸多便利”,就是说,西军打了败阵,已全面转入守势,我这时候去投奔,算是雪中送炭,更能彰显自己的诚心。
    李永奇一时无言,良久点头道:“我儿有此忠义之心,为父甚是欣慰。如果有合适的时机,你可自去,勿以父母妻儿为念。”
    李世辅沉吟不语,这一忠一孝,为安身立命之本。我若率部投了徐卫,自是全了忠义。然父母家小俱在长安,必为金人所害,身为人子,却失了孝道。
    李永奇见儿子沉默不语,知他心中所想,宽慰道:“我儿不必犹豫,我李家世代行伍,深受国恩,本应肝脑涂地以报。谁料……这些年委身事贼,心中常是悲苦。你若能引部归宋,也算是洗涮我李氏一门的耻辱。为父就算是死,心中也是欢喜的。看准时机,你自去,不必有所顾及。只担心,贸然前去,并针尺寸之功,虎帅不肯相信。再者,南北媾和,虎帅也不一定会收留啊。”
    李世辅想了一阵,回道:“此事从当长计议,稍有不慎,则祸及满门。”
    又说一时,都不得要领。他父子二人身在两处,顾得了头就顾不了尾,逃脱一个,另一个就只能束手就擒。
    忽地,李永奇想起一事,击掌道:“有了为父即将出知鄜州鄜宁坊等地,义军风起,张宣抚欲让为父领兵弹压。这是个机会为父向张宣抚请求,将你调到鄜州来助剿到时,我等可入庆阳府,先投刘大帅”
    李世辅大喜:“父亲若请,张深必不相疑”
    “嗯,你且先回武功,此间事为父自会料理。便是风险再大,也当试上一试,舍身一搏,不负忠义之名。”李永奇正色道。
    嘉定二年,七月,自杨再兴引军直逼武功以后,京兆府的韩军金军再也没有越过边界生事。徐卫以陕西制置使名义,行文伪韩宣抚大使刘豫,要求归还所劫人口。刘豫充耳不闻,并不回复。身在绵州的徐处仁听闻此事,惟恐徐卫出动兵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再三告诫徐卫隐忍,现在的局势是求稳,尽量不要节外生枝,免得激化了事态,无法收拾。
    结果秦凤一路相安无事了,韩常又在坊宁二州打起了主意。金军和韩军占领耀州、宁州、坊州、鄜州等地,对环庆帅司所在的庆阳府,形成了夹击之势。而韩常又探听到环庆一路,现如今是陕西四路中,实力最为薄弱的一环。
    此时,伪韩宣抚副使张深以旧将李永奇任鄜州知州,并将他的儿子李世辅调往助剿。韩常遂命李永奇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