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英雄志(精校版) >

第818章

英雄志(精校版)-第818章

小说: 英雄志(精校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相传“红螺塔”里供奉着玉帝的女儿,没想这传言竟然是真,这儿真住着一位天女,她端正而坐,眺望远山,轻轻地道:“靖江王阳……这是我从太后那儿听来的故事……您还喜欢吗?”

天女星目回眸,那头秀发也自肩流泻,带出了隐隐流光,含笑道:“杨大人?”

屋内不只一人,只见靠墙处坐了一名男子,手边搁着算盘,桌上满满全是奏章,正是天女口中的“杨大人”。

这位“杨大人”三十五六岁年纪,正值春秋鼎盛,年富力强;转看那天女,则是宝相庄严,明媚内藏,好似真是须弥山的天女下凡,谁也不敢心存亵玩。

这个是清隽雅公子,那个是雍容丽海棠,眼前这对男女气度仪表俱是万中选一,恰如一对天潢贵胄,可惜他俩并不热络,两人隔得远远的,天女倚在窗边,那“杨大人”则是低头伏案,谁也没说话。

斗室里陈设简洁,除了圆窗矮几,便只一张卧床,天女虽居陋室,却也不改其志。她见对座男子迟迟不语,便点燃了面前的香炉,随即蜷起双腿,收到榻上,道:“杨大人,您还没答我的问话……您喜欢这个故事么?”

轻烟袅袅,满室异香。方才说的故事叫做“靖江王阳”,现下却像是“董永遇仙”,眼看天女殷殷切切,对座男子却是闭眼不动,不言不答,天女站起身来,微笑道:“杨大人不想说话么?还是我该称你为……”她朝书案走了几步,道:“大掌柜?”

父老相传,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了玉皇大帝的女儿,于是下降凡尘,以身相许,还替他织了三百匹布还债,当真是大大赚了。眼看天女近身而来,那男子却不为所动,看他坐于案后,左手握了串念珠,右手处放了一只算盘,彷佛和尚拨算盘,立地成佛。

良久良久,这个“大掌柜”都是端坐不动,听他鼻息沉沉,却原来去梦佛祖了,天女也不吵他了,便悄悄朝案上察看,只见他面前的算盘参差不一,排做了一道数目。依序去瞧,见是“一、二、九、三、八、七、七、一”。

天女多半不会拨算盘,她们居于天上,有的不食人间烟火,平日吃点朝露就满足了,有的飞来飞去,点石成金,人生喜乐至此,又何必记帐做活?还好天女们大半很聪明,自也晓得算盘以十进制,上排为五,下排为一,看这只红木算盘多达十五排,计数必达亿兆之多。

百百为万、万万为亿,亿万为兆,天上繁星无止无尽,须以亿万为计,可人世里却有什么东西多达亿万呢?天女眨了眨眼,低头去望桌上,却见算盘旁还搁了一份奏章,笔墨犹新,或许藏了什么机密,好容易“杨大人”睡着了,忙抓紧时机,低头来读。

“景泰三十三年秋……全国官民田丈量总得,地计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顷,夏税米麦五百八十五万石,秋粮米二千四百万石。”

出来了,原来人世间最大的数目字,便是这些米粮收成,只是天女身分尊贵,一辈子不碰银钱,乍然见到这么一大段数目字儿,不免有些眼花撩乱。她定了定神,低头再看下一段,这回见到了一个新年号,却是“正统”二字。

“正统六年秋,全国二次通行丈量,限三载竣事……全国官民田共计七百另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夏税米麦三百八十五万石,秋粮米一千二百九十三万石。”

公主眉心紧蹙,喃喃而读,虽说自己不懂算术,可比较大小总是会的。看这奏章所载,正统年间的耕地好似比景泰时多了一倍,可不知为了什么,收成反而少了一半。她满心疑窦,低声自问:“耕地多了,收成却少了,这是什么道理……”正纳闷间,忽听一人道:“旱灾。”

天女抬头起来,只见“大掌柜”含笑望着自己,却原来睡醒了。听他解释道:“正统朝天下大旱,是以地力锐减,作物难活。耕地虽多了一倍,收成却少了一半。”他见天女行近案边,便提来了一壶热茶,为她殷勤斟上。

天寒风冷,热茶来到了杯中,天女暖暖的捧着,只觉全身也暖和了起来。她情不自禁地仰起头来,细细打量著书案的主人。

眼前这人就是“大掌柜”吧?他是“镇国铁卫”的最高主人,亦是一统朝廷三大派的大人物,只是这人虽是大家口中的坏人,却比想象中来得客气。尤其他的肤色白皙,生了双桃花杏眼,一旦盯着人瞧,便似能说话一般,让人怒气全消。

两人面面相觑,大掌柜道:“这几日委屈殿下了,红螺塔还住得惯么?”天女低下头去,轻声道:“我若说住不惯,你会放我走么?”大掌柜横眸微笑,道:“我若说会呢?您会信我吗?”将茶壶放回了炉上,左手向前,握住了天女的玉手,随即站起身来。

天女手中一阵冰凉,却觉掌心里多了一样物事。低头来看,手中晶莹灿烂,却多了一颗红宝石,清澈深邃,大若鹅卵,正是名闻天下的“帖木儿红宝”。

天女面色如常,道:“这是给我的?”大掌柜道:“物归原主而已。”这宝石是个信物,象征了西域第一大国、帖木儿汗的无上权威,这点出天女自西天而来,她随时能召唤西方的百万大军。当然大掌柜也做了些回应,如今“帖木儿红宝”归于旧主之手,说明两人已较量了一招。

天女点了点头,便将宝石取了回来,收入了怀中。大掌柜也不再多言,只反身入座。

一片沈寂间,忽听房门叩叩地响了起来,道:“大掌柜,宫中急报。”那“大掌柜”并不说话,径自点头,说也奇怪,明明未作声,房门却自行开启了,一名黑衣人悄悄摸了进来,模样好似一只猫儿,只蹲到了主子腿边,悄声说话。

大掌柜听了半晌,颔首道:“谁送进去的?”那黑衣人低声道:“这还不知道,不过皇上把兵马调上山了……”大掌柜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下去吧。”那黑衣人忙道:“大掌柜,您……您不去看看么?”大掌柜咳了一声,那黑衣人不敢再说,便又悄悄转身,溜出门外去了。

天女瞧在眼里,忽道:“宫里出大事了?”大掌柜道:“是。”天女道:“你看来不怎么急,是么?”大掌柜朝砚台倒了水,自在那儿研墨,道:“殿下您呢?您急么?”天女微笑道:“您都不急,我急什么?”

说也奇怪,眼前这两人不知何故,望来竟有几分神似,天女白肤柔肌,虽说一身布袍,便已透出满身贵气,“大掌柜”亦然,虽无官威排场,却有王者之威。

二人对面而坐,静默了半晌,天女提起暖被,披到了身上,轻声道:“杨大人,你晓得我此行为何归国?”大掌柜头也不抬,一面拨着算盘,一面道:“殿下是来找人的。”天女微微颔首,道:“杨大人所料不错,您可知本宫此行要找什么人?”

“殿下……”劈啪算珠声中,大掌柜淡淡地道:“微臣可以担保两件事。其一,不论您找的是什么人,臣都可以替您找到下落……”伏案运笔,自在簿本写了几笔画,见是“浙江道”三字,又道:“其二,等殿下找到了人,臣可以在江南安排一栋房子,让殿下安心隐居。”

天女淡淡地道:“这么说来,杨大人已知我此行要找谁了?”大掌柜道:“虽不中,亦不远矣。”天女道:“你这么有把握?”大掌柜道:“殿下若是不信,便请转过身去,把窗子推开。”

天女哦了一声:“我为何要这么做?”大掌柜道:“打开窗子,便会找到您要找的人。”天女沉默低头,并不打算听话,“大掌柜”也不催促,只见他提起了一只远筒,亲自起身,交到天女手里,随即反身入座,又在那儿干活了。

天女瞧了“大掌柜”几眼,却又悄悄转过眼眸,打量背后那扇小圆窗,心里有些好奇,不知窗外到底来了什么,居然是自己想找的人?

满心迟疑中,终于将之推了开来,只见窗外一片寒雾,白雪点缀苍翠,什么也没有。天女看了半晌,正茫然间,猛听窗外传来一声大吼。

“殿下!”苍凉雄浑的嗓音,穿破层层雪雾而来,天女张大了嘴,急忙提起手上远筒,凝神而观,骤然间,两手一震,远筒一个失落,便从宝塔上坠落下去。

来了,那是个男人,他身穿褐衣布袍,从高高的树上一跃而下,便朝宝塔奔来。忽然脚下顿挫,摔跌在地,似被什么东西缠住了,层层迭迭,彷佛树妖拦路、藤蔓即身,让他苦苦挣扎。

“喔喔喔喔喔喔!”男人奋力狂吼,如负伤野兽,嗓音远远传了过来。天女握紧雪白的拳头,正激望间,却听“大掌柜”道:“殿下,劳烦关上窗,臣还在算帐。”

窗外吵得要命,“大掌柜”算心再强、定力再深,也不免耳烦眼花,难保不写错字。眼看天女迟迟不肯关窗,忽然门板喀地一声,再次打了开来,一名黑衣人小心走进,关上了窗扉,随后向大掌柜鞠躬致意,便又悄悄离开。

“等等……”大掌柜叫住了那人,道:“取剪刀浆糊来。”黑衣人答应了,朝门外说了几句话,外头便送来一应家当,全是户部的空白账本。

轰地一声、又是一声,树林里好似发起了隐雷,杨大人却不知在干些什么。天女深深吸了口气,双手微颤,道:“杨大人……你……”正欲言语,面前的“大掌柜”却已低下头去,轻声道:“殿下请稍等……”拨了拨算盘,道:“臣……即刻就来……”

嘎嘎嘎、嘎嘎嘎,“大掌柜”拿出剪刀,从空白账本上剪下一张纸,写了几个字,便又取出小刀,从旧帐上割下一块烂的,另把新剪的望上一贴,竟然天衣无缝。

“好了。”大掌柜百忙中擦了擦汗,道:“殿下有何吩咐?”话声一出,窗外的怒嚎也骤然而止,好似那男人气绝身亡了。天女微微一惊,正想开窗去看,却听大掌柜道:“殿下不怕,他的武功极强,倒不了的。”

茶壶喀喀作响,水已要沸腾了,屋内水雾弥漫,温暖湿热,好似来到了南天门、须弥山,天女娇躯微微颤抖,双颊隐泛红潮,也不知是担忧,抑或是愤怒,始终未曾说话。

大掌柜微笑道:“殿下,天下虽大,却没有微臣办不到的事。您说吧,您要找谁,臣立时将他带到您眼前。”说着取起了官印,在印泥上沾了沾,却于此时,听得天女轻轻地道:“多谢杨大人的美意。不过本宫已经找到人了。”

大掌柜本还等着盖印,闻得此言,忍不住停下手来,眼中带着问色。天女轻轻地道:“我此番归国,只为一人而来,此人名叫……”说话之间,便从大掌柜手中接过官印,旋朝奏章盖下。砰地一声过后,奏本上便现出一个篆刻大印,见是:

“守正文臣 经筵讲官 中极殿大学士 兼管户部左侍郎……”

满红一大套,冗冗长长之后,终于得回三字清爽,正是大掌柜的名号,佛曰:“杨肃观”。

屋中静了下来,谁也没说话。“大掌柜”见官印盖了,便坐了下来,啜饮热茶。天女也回到了榻上,默默而坐。

“左日右月,威伍文杨”,正统朝第一武将是伍定远,最年轻有为的大学士则是杨肃观,此人是“经筵讲官”,意思是他常在皇帝面前讲学,“守正文臣”之意,则是说他参与过复辟之变,有过极大的功劳。

两人面面相觑,杨肃观点了点头,只管提起算盘,再次忙了起来。天女轻轻地道:“杨大人,你一直没告诉我,你喜欢我方才说的故事么?”杨肃观头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