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明史 >

第564章

明史-第564章

小说: 明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幼,姜应麟疑君卖直,可降极边杂职。”于是得大同广昌典史。吏部员外郎沈璟、

刑部主事孙如法继言之,并得罪。两京申救者疏数十上,皆不省。自后言者蜂起,

咸执“立储自有长幼”之旨,以责信于帝。帝虽厌苦之,终不能夺也。

应麟居广昌四年,量移余干知县。以父忧归。服阕,至京,会吏部数以推举

建言诸臣得重谴,应麟遂不复补。家居二十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给事中薛

凤翔劾应麟老病失仪,遂引疾去。崇祯三年卒,赠太常卿。

从子思睿,字颛愚。少孤,事母孝。举天启二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擢

御史。明年春,陈天下五大弊:曰加派病民,曰邮传过削,曰搜剔愈精,头绪愈

乱,曰惩毖愈甚,颓废愈多,曰督责愈急,蒙蔽愈深。忤旨,切责。其冬遣宦官

监视边务,抗疏切谏。已,劾首辅周延儒以家人周文郁为副将,弟素儒为锦衣,

叔父人瑞为中书,受赇行私,请罢斥。已,论救给事中魏呈润、御史李曰辅、王

绩灿。巡按云南。陛辞,历指诸弊政,而言:“举朝拯焚救溺之精神,专用之摘

抉细微,而以察吏诘戎予夺大柄仅付二三阉寺。厝火自安,不知变计,天下安望

太平!”忤旨,切责。还朝,值帝撤还二部总理诸镇监视内臣。思睿请并撤监视

京营关、宁者。因诋向来秉政大臣阿承将顺之罪,意指温体仁也。体仁二子俨、

伉数请嘱提学佥事黎元宽。会元宽以文体险怪论黜,遂发其二子私书。思睿劾体

仁纵子作奸,以元宽揭为据。体仁谓揭不出元宽手,思睿等群谋排陷。元宽上疏

证明,思睿再劾体仁以“群谋”二字成陷人之阱,但知有子,不知有君。帝怒,

夺俸五月。出视河东盐政。安邑有故都御史曹于汴讲学书院,思睿为置田构学舍,

公余亲莅讲授。代还,乞假归里。未几卒。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政最,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

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日与貂珰往来,绸缪杯酌,且广结山人、术士、

缁黄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

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

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

所不至。苟不震奋乾刚,断以大义,虽日避殿撤乐、素服停刑,恐天心未易格,

天变未可弭也。”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

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

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

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

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

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

始进。”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

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钟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

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罗大纮,字公廓,吉水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授行人。十九年八月,迁礼科

给事中。甫拜命,即上《定制书》数千言。已,复言视朝宜勤,语皆切直。先有

诏以二十年春册立东宫,至是工部主事张有德以预备仪物请。帝怒,命夺俸三月,

更缓册立事。尚书曾同亨请如前诏,忤旨,切让。大纮复以为言,诏夺俸如有德。

大学士许国、王家屏连署阁臣名,乞收新命,纳诸臣请,帝益怒。首辅申时行方

在告,闻帝怒,乃密揭言:“臣虽列名公疏,实不与知。”帝喜,手诏褒答,而

揭与诏俱发礼科。故事,阁臣密揭无发科者。时行惭惧,亟谋之礼科都给事中胡

汝宁,遣使取揭。时独大纮守科,使者绐取之。及往索,时行留不发。大纮乃抗

疏曰:“臣奉职无状,谨席稿以待。独念时行受国厚恩,乃内外二心,藏奸蓄祸,

误国卖友,罪何可胜言。夫时行身虽在告,凡翰林迁改之奏,皆俨然首列其名,

何独于建储一事深避如此。纵陛下赫然震怒,加国等以不测之威,时行亦当与分

过。况陛下未尝怒,而乃沮塞睿聪,摇动国本,苟自献其乞怜之术,而遏主上悔

悟之萌,此臣之所大恨也。假令国等得请,将行庆典而恩泽加焉,时行亦辞之乎?

盖其私心妄意陛下有所牵系,故阳附廷臣请立之议,而阴缓其事,以为自交宫掖

之谋。使请之而得,则明居羽翼之功;不得,则别为集菀之计。其操此术以愚一

世久矣,不图今日乃发露之也。”疏入,帝震怒,命贬边方杂职。俄以六科钟羽

正等论救,斥为民,羽正等夺俸。中书舍人黄正宾复抗疏力诋时行。帝怒,下狱

拷讯,斥为民。时行亦不安,无何,竟引去。大纮志行高卓。乡人以配里先达罗

伦、罗洪先,号为“三罗”。天启中,赠光禄少卿。

正宾,歙人。以赀为舍人,直武英殿。耻由赀入官,思树奇节,至是遂见推

清议。后李三才、顾宪成咸与游,益有声士大夫间。熹宗立,起故官。再迁尚宝

少卿,引病归。魏忠贤下汪文言狱,词连正宾。坐赃千金,遣戍大同。庄烈帝嗣

位,复官,致仕。崇祯元年六月,魏党徐大化、杨维垣已罢官,犹潜居辇下,交

通奄寺,正宾在都,抗疏发其奸。勒两人归田里,都人快之。而疏有“潜通宦寺”

语,帝令指名。正宾以赵伦、于化龙对。帝以其妄,斥回籍。

李献可,字尧俞,同安人。万历十一年进士。除武昌推官。课最,征授户科

给事中。屡迁礼科都给事中。二十年正月,偕六科诸臣疏请豫教,言:“元子年

十有一矣,豫教之典当及首春举行。倘谓内庭足可诵读,近侍亦堪辅导,则禁闼

幽闲,岂若外朝之清肃;内臣忠敬,何如师保之尊严。”疏入,帝大怒,摘疏中

误书弘治年号,责以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余夺俸半岁。大学士王家屏封还御

批,帝益不悦。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言:“献可之疏,臣实赞成之,请与同谪。”

吏科给事中舒弘绪亦言“言官可罪,豫教必不可不行”。帝益怒,出弘绪南京,

而羽正及献可并以杂职徙边方。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旨谯让。吏科右给事中陈

尚象复争之,坐斥为民。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

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上疏救。帝益怒,

廷杖养浩百,除其名。德泳、懋逊等六人并贬一秩,出之外。献可、羽正、弘绪

亦除名。

当是时,帝一怒而斥谏官十一人,朝士莫不骇叹,然谏者卒未已。礼悦员外

郎董嗣成、御史贾名儒特疏争之,御史陈禹谟、吏科左给事中李周策亦偕其僚论

谏。帝怒加甚,夺嗣成职,名儒谪边方,德泳、懋逊等咸削籍,禹谟等停俸有差。

礼部尚书李长春等亦疏谏,帝复诘让。献可等遂废于家。久之,吏部尚书蔡国珍、

侍郎杨时乔先后请收叙,咸报寝。

天启初,录先朝言事诸臣。献可已前卒,诏赠光禄卿。

弘绪、名儒皆献可同年进士。尚象、懋逊、之佳、初春、其休、嗣成皆万历

八年进士。

弘绪,通山人。由庶吉士改给事中。天启中,赠光禄少卿。

尚象,都匀人。以中书舍人为给事中。尝劾罢尚书沈鲤,为士论所非。至是

以直言去,国人始称焉。天启中,赠官如弘绪。

懋逊,沾化人。为余姚知县,有治绩,入为吏科给事中。既削籍,里居三十

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累迁工部左侍郎。卒,赠尚书。

之佳,长洲人。初为襄阳知县。初春,吴县人。初为顺德知县。并以治行征。

至是与张栋并斥,称“吴中三谏”。天启初,赠之佳太仆少卿,初春光禄少卿。

之佳孙适,亦兵科给事中。敢言。

其休,青城人。由苏州推官擢吏科给事中。内官张德殴杀人,帝令司礼按问,

蔽罪其下。其休乞并付德法司,竟报许。帝数不视朝。十七年正月,其休以万邦

入觐,请临御以风励诸臣。他论奏甚众。罢归,卒,赠太常少卿。

嗣成,乌程人。祖份,礼部尚书。父道醇,南京给事中。仍世贵显。嗣成以

气节著,士论多之。

名儒,真定人。赠官如初春。

栋,字伯任,昆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新建知县。征授工科给事中。请尽

蠲天下逋租,格不行。时蠲租例,相沿但蠲存留,不及起运。栋请无拘故事,从

之。再迁刑科左给事中。吴中白粮为累,民承役辄破家,栋请令出赀助漕舟附载。

申时行、王锡爵绌其议,栋遂移疾归。起兵科都给事中。劾去南京户部尚书张西

铭、刑部侍郎詹仰庇。军政拾遗,劾恭顺侯吴继爵、宣城伯卫国本、忻城伯赵泰

修、宣府总兵官李迎恩。继爵留,余并罢。已,言边臣叙功不宜及内阁、部、科,

帝亦从焉。遣视固原边备。时经略郑洛方议和,栋言撦力克负固不归,卜失兔

杰黠如故,火落赤、真相雄据海上,不可使洛委责以去。因论兵部尚书王一鹗。

会一鹗已卒,洛亦报撦力克东归,遂寝其奏。栋又言:“洮、河失事,陛下赫

然震怒。命洛视师,岂止欲其虚词媚敌,博一顺义东归毕事耶?今火、真依海为

窟,出没自如,不宜叙将吏功。”报闻。母卒,栋年已六十,毁瘠庐墓,竟卒于

墓所。天启中,赠太常少卿。

德泳,祭酒守益孙。养浩、羽正自有传。

孟养浩,字义甫,湖广咸宁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擢户科给事中,

迁左给事中。帝严谴李献可,养浩疏谏曰:“人臣即至狂悖,未有敢于侮君者,

陛下岂真以其侮而罪之耶?献可甫跻礼垣,骤议巨典。一字之误,本属无心,乃

遽蒙显斥。臣愚以为有五不可。元子天下本,豫教之请,实为宗社计。陛下不惟

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子失学,而敝帚宗社也。不可者一。长幼定序,明

旨森严,天下臣民既晓然谅陛下之无他矣。然豫教、册立?本非两事。今日既迟

回于豫教,安知来岁不游移于册立,是重启天下之疑。不可者二。父子之恩,根

于天性,豫教之请,有益元子明甚。而陛下罪之,非所以示慈爱。不可者三。古

者引裾折槛之事,中主能容之。陛下量侔天地,奈何言及宗社大计,反震怒而摧

折之?天下万世谓陛下何如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