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元史 >

第157章

元史-第157章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氏后,经数姓如故。元宪宗三年内附,为鹤州。七年,立二千户,仍称谋统,

隶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罢谋统千户,复为鹤州。二十年,为燕王分地,隶

行省。二十三年,升为鹤庆府。领一县:

剑川。(下。县治在剑川湖西,夷云罗鲁城。按《唐史》南诏有六节度,剑

川其一也。初蒙氏未合六诏时,有浪穹诏与南诏战,不胜,遂保剑川,更称剑浪。

贞元中,南诏击破之,夺剑、共诸川地,其酋徙居剑睒西北四百里,号剑羌。蒙

氏终,至段氏,改剑川为义督睑。宪宗四年内附。七年,立义督千户。至元十一

年,罢千户,立剑川县,隶鹤州。军民屯田共二千余双。)

云远路军民总管府,元贞二年置。

彻里军民总管府,大德中置。(大德中,云南省言:“大彻里地与八百媳妇

犬牙相错,势均力敌。今大彻里胡念已降,小彻里复控扼地利,多相杀掠,胡念

日与相拒,不得离,遣其弟胡伦入朝,指画地形,乞别立彻里军民宣抚司,择通

习蛮夷情状者为之帅,招其来附,以为进取之地。”乃立彻里军民总管府。)

广南西路宣抚司。(阙。)

丽江路军民宣抚司,路因江为名,谓金沙江出沙金,故云。源出吐蕃界。今

丽江即古丽水,两汉至隋、唐皆为越帯の麽璧兀赭崧⑿┞又煳轿

诏。二部皆乌蛮种,居铁桥。贞元中,其地归南诏。元宪宗三年,征大理,从金

沙济江,麽、些负固不服。四年春,平之,立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立宣慰

司。十三年,改为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二十二年,府罢,于通安、巨津之间

立宣抚司。领府一、州七。州领一县。

府一

北胜府,在丽江之东。唐南诏时,铁桥西北有施蛮者,贞元中为异牟寻所破,

迁其种居之,号剑羌,名其地曰成偈睒,又改名善巨郡。蒙氏终,段氏时,高

智升使其孙高大惠镇此郡。后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其酋高俊内附。至元十五年,

立为施州。十七年,改为北胜州。二十年,升为府。

州七

顺州,在丽江之东,俗名牛睒。昔顺蛮种居剑、共川。唐贞元间,南诏异

牟寻破之,徙居铁桥、大婆、小婆、三探览等川。其酋成斗族渐盛,自为一部,

迁于牛睒。至十三世孙自瞠犹隶大理。元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五年,改牛睒

为顺州。

蒗蕖州,治罗共睒,在丽江之东,北胜、永宁南北之间,罗落、麽、些三

种蛮世居之。宪宗三年,征大理。至元九年内附。十六年,改罗共睒为蒗蕖州。

永宁州,昔名楼头睒,接吐蕃东徼,地名答蓝,麽、些蛮祖泥月乌逐出吐

蕃,遂居此睒,世属大理。宪宗三年,其三十一世孙和字内附。至元十六年,

改为州。

通安州,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睒。仆繲蛮所居,其后麽、

些蛮叶古乍夺而有之,世隶大理。宪宗三年,其二十三世孙麦良内附。中统四年,

以麦良为察罕章管民官。至元九年,其子麦兀袭父职。十四年,改三睒为通安州。

兰州,在兰沧水之东。汉永平中始通博南山道,渡兰沧水,置博南县。唐为

卢鹿蛮部。至段氏时,置兰溪郡,隶大理。元宪宗四年内附,隶茶罕章管民官。

至元十二年,改兰州。

宝山州,在雪山之东,丽江西来,环带三面。昔麽、些蛮居之。其先自楼头

徙居此,二十余世。世祖征大理,自卞头济江,由罗邦至罗寺,围大匮等寨,其

酋内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鲁罕。至元十四年,以大匮七处立宝山县,十六年升为

州。

巨津州,昔名罗波九睒,北接三川、铁桥,西邻吐蕃。按《唐书》,南诏

居铁桥之南,西北与吐蕃接。今州境实大理西北陬要害地,麽、些大酋世居之。

宪宗三年内附。至元十四年,于九睒立巨津州,盖以铁桥自昔为南诏、吐蕃交

会之大津渡,故名。领一县:

临西。(下。县在州之西北,乃大理极边险僻之地,夷名罗裒间,居民皆麽、

些二种蛮。至元十四年,立大理州县,于罗裒间立临西县,以西临吐蕃境故也,

隶巨津州。)

东川路,(下。)至元二十八年立。

茫部路军民总管府。(下。)

益良州。(下。)强州。(下。)

孟杰路。(自东川路以下阙。泰定三年,八百媳妇蛮请官守,置木安、孟杰

二府于其地。)

普安路,(下。)治在盘町山阳,巴盘江东。古夜郎地。秦为黔中地,两汉

隶牂牁郡,蜀隶兴古郡,隋立牂州。唐置西平州,后改兴古郡为盘州。蒙氏叛唐,

其地为南诏东鄙,东爨乌蛮七部落居之。其后爨酋阿宋逐诸蛮据其地,号于失部,

世为酋长。元宪宗七年,其酋内附,命为于失万户。至元十三年,改普安路总管

府。明年,更立招讨司。十六年,改为宣抚司。二十二年,罢司为路。

曲靖等路宣慰司军民万户府,曲、靖二州在汉为夜郎味县地。蜀分置兴古郡。

隋初为恭州、协州。唐置南宁州。东、西爨分乌、白蛮二种,自曲靖州西南昆川

距龙和城,通谓之西爨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通谓之东爨乌蛮。贞

观中,以西爨归王为南宁都督,袭杀东爨首领盖聘。南诏阁罗凤以兵胁西爨,徙

之至龙和,皆残于兵。东爨乌蛮复振,徙居西爨故地,世与南诏为婚,居故曲靖

州。天宝末,征南诏,进次曲靖州,大败,其地遂没于蛮。元宪宗六年,立磨弥

部万户。至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二十年,以隶皇太子。

二十五年,升宣抚司。领县一、州五。州领六县。(本路屯田四千四百八十双,

岁输金三千五百五十两、马一百八十四。)

县一

南宁。(下。倚郭。唐以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治石城。及阁罗凤叛,州废,

蒙氏改石城郡。至段氏,乌蛮莫瀰部酋据石城。元宪宗三年内附。六年,立千户,

隶莫瀰部万户。至元十三年,升南宁州。二十二年,革为县。)

州五

陆凉州,(下。)即汉牂牁郡之平夷县。南诏叛后,落温部蛮世居之。宪宗

三年内附,立落温千户,属落蒙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陆凉州。领二县:

芳华,(下。在州西。)河纳。(下,在州南,治蔡村。)

越州,(下。)在路之南,其川名鲁望,普麽部蛮世居之。宪宗四年内附。

六年,立千户,隶末迷万户。至元十二年,改越州,隶曲靖路。

罗雄州,(下。)与溪洞蛮獠接壤,历代未尝置郡,夷名其地为塔敝纳夷甸。

俗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

雄。宪宗四年内附。七年,隶普摩千户。至元十三年,割夜苴部为罗雄州,隶曲

靖路。

马龙州,(下。)夷名曰撒匡。昔僰、剌居之,盘瓠裔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

至罗苴内附,于本部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即旧马龙城也。领一县:

通泉。(下。在州西南,与嵩明州杨林县接壤,纳垢之孙易陬分居其地。元

初为易龙百户,隶马龙千户。至元十三年,改名通泉县,隶马龙州。)

沾益州,(下。)在本路之东北,据南盘江、北盘江之间。唐初置州,天宝

末,没于蛮,为僰、剌二种所居。后磨弥部夺之。元初其孙普垢历刂内附。宪宗

七年,以本部隶曲靖磨弥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沾益州。领三县:

交水,(下。治易陬龙城。其先磨弥部酋蒙提居之,后大理国高护军逐其子

孙为私邑。宪宗五年内附。至元十三年,即其城立县。)石梁,(下。系磨弥部,

又名伍勒部。其酋世为巫,居石梁原山。至元十三年为县。)罗山。(下。夷名

落蒙山,乃磨弥部东境。)

澂江路,(下。)治在滇池东南。唐属牂州,隶黔州都督府。开元中,降为

羁縻州。今夷中名其地曰罗伽甸。初,麽、些蛮居之,后为僰蛮所夺。南诏蒙氏

为河阳郡,至段氏,麽、些蛮之裔复居此甸,号罗伽部。元宪宗四年内附,六年

以罗伽部为万户。至元三年,改万户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澄江路。领县三、州

二。州领三县。(本路屯田四千一百双。)

县三

河阳,(下。内附后为千户。至元十六年,为河阳州。二十六年,降为县。)

江川,(下。在捊纺希窃坪薄C墒吓烟疲拱茁又V炼问希

徒蛮之裔居此城。更名步雄部。其后弄景内附,即本部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

千户为江川州。二十年,降为县。)阳宗。(下。在本路西北,明湖之南。昔麽、

些蛮居之,号曰强宗部,其酋卢舍内附,立本部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

州二

新兴州,(下。)汉新兴县。唐初隶牂州,后南诏叛,降为羁縻州。蒙氏为

温富州。段氏时麽、些蛮分居其地。内附后,立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新兴州,

隶澄江路。领二县:

普舍,(下。在州西北。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傍,据普具龙城,次曰

普舍,据普札龙城。二城之西有白城,汉人所筑。二酋屡争其地,莫能定。后普

舍孙苴历刂内附,立本部为千户。十三年,改千户为普舍县,治普札龙城,隶新

兴州。)研和。(下。麽些徒蛮步雄居之,其孙龙钟内附,立百户。至元十三年,

改为县。)

路南州,(下。)州在本路之东,夷名路甸,有城曰撒吕,黑爨蛮之裔落蒙

所筑,子孙世居之,因名落蒙部。宪宗朝内附,即本部立万户。至元七年,并落

蒙、罗伽、末迷三万户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为二路,改罗伽为澄江路,落蒙

为路南州,隶澄江路。领一县:

邑市。(下。至元十三年,即邑市、弥歪二城立邑市县,弥沙等五城立弥沙

县。二十四年,并弥沙入本县,隶路南州。)

普定路,本普里部,归附后改普定府。(至元二十七年,初斡罗思、吕国瑞

入贿丞相桑哥及要束木等,请创罗甸宣慰司。至是,言招到罗甸国札哇并龙家、

宋家、犵狫、猫人诸种蛮夷四万六千六百户。阿卜、阿牙者来朝,为曲靖路

宣慰同知脱因及普安路官所阻。会云南行省言:“罗甸即普里也,归附后改普定

府,印信具存,隶云南省三十余年,赋役如期。今所创罗甸宣慰安抚司,隶湖南

省。斡罗思等擅以兵胁降普定土官矣资男、札哇、希古等,勒令同其入觐,邀功

希赏。气罢之,仍以其地隶云南。”制可。)大德七年,改为路。(大德七年,

中书省臣言:“蛇节、宋隆济等作乱,普定知府容苴率众效顺。容苴没,其妻适

姑亦能宣力戎行,乞令袭其夫职。仍改普定为路,隶曲靖宣慰司,以适姑为本路

总管,虎符。”)

仁德府,昔僰、剌蛮居之,无郡县。其部曰仲紥溢源,后乌蛮之裔新丁夺而

有之。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以为部号,语讹为仁地。宪宗五年内附。明年,

立本部为仁地万户。至元初复叛,四年降之,仍为万户。十三年,改万户为仁德

府。(本府屯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