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特工皇帝 >

第152章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152章

小说: 三国之特工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国可命胡轸率军于河内截杀弘农王,李蒙之能,为先锋应是可以胜任!”又朝站在董卓身后、面无表情的吕布看了一眼,贾诩低头寻思了片刻,才对董卓说道:“除此路兵马,另外相国还需下令,命正在陈留、颍川一带的张济挥兵西进,与胡轸合兵,方有几成胜算!”
    “来人!”一手捻着下巴,董卓沉吟了片刻,随后向屋外喊了一声。
    一名亲兵应声走进书房,双手抱拳,站在门口。
    从桌上拿起笔,在砚台上蘸了蘸墨汁,董卓在两张丝绢上飞快的写了几行字,递给一旁的吕布,对那亲兵说道:“你即刻传达本相命令,命胡轸率领两万兵马于河内截杀弘农王,另外派人前去告知正在陈留、颍川一带的张济,要他即刻赶赴河内增援胡轸,不得有误!”
    “诺!”亲兵应了一声,快步走到吕布身前,从吕布手中接过那两张写着字的丝绢,向后倒退了几步,才转身大踏步走出房间。
    刘辩起兵的消息不仅传到了长安,各地诸侯都接到了同样的消息。
    冀州袁绍与河北公孙瓒交恶,虽说公孙瓒已然战败,可双方的攻伐却并未完全结束,彼此都无暇率军增援刘岱。而身在兖州的刘岱,此时也是绝不好过。
    为了与刘岱交好,袁绍将妻子留在兖州作为人质,与袁绍相互攻伐的公孙瓒得知情况,命人向刘岱讨要袁绍妻子。
    刘岱不敢决断,思寻再三才在程昱的建议下,拒绝了公孙瓒,也因此得罪了一方豪强。
    可对他来说,真正值得纠葛的还不是这件事。最让他感到头疼不已的,是如今黄巾军进入兖州地界,刘辩已然率军东进,要到兖州助他剿灭黄巾。
    早先他突袭乔瑁军营,杀死乔瑁尽收所部,虽说乔瑁是兖州刺史部下属的东郡太守,可身为刺史擅杀朝廷官员,也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青州黄巾西进,经过兖州,第一支前来助剿黄巾的恰是刘辩,着实是让刘岱心内好生忐忑。
    东郡治下兖州城,刺史府正厅内,刘岱双手背在身后,在厅内已是来来回回走了十数圈。
    “你等倒是给本刺史出个主意,此番弘农王前来,而兖州正逢兵乱,该当如何应对?”东汉末年,乱世刚起,各地诸侯对朝廷多少还是有些忌惮,尤其这刘岱又是汉室一脉,听闻刘辩率军前来助剿黄巾,更是慌乱,在像热锅上蚂蚁一般来回走了十多圈后,他满心焦躁的向厅内众人低吼了一声。
    坐在厅内的,都是兖州文武官员,见刘岱发怒,众人都低着头不敢言语,唯独别驾王彧微微皱着眉头,好似在寻思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王彧站起身,抱拳对刘岱说道:“启禀刺史,青州黄巾虽是号称百万,能战者无非十数万,余者皆是老弱妇孺。孙观、管亥二人乃是勇将,可二人却貌合神离,昌豨为人反复无常,不可与谋。此番青州军看似势大,实则并不强横。东平一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黄巾贼人若要向兖州以西推进,定然要离开山区前往平地,我兖州军步骑精锐善于平地作战,刺史只需在东平列阵迎敌,应能一举将黄巾贼人击溃!”
    听了王彧的一番分析,刘岱双手背在身后,来回的踱了几步,才重重的点了点头,对王彧说道:“别驾所言正合某意。急令兖州精锐,进军东平,在东平阻击青州黄巾!”
    “明公决断,出师必捷!”刘岱做了决断,厅内文武众人齐齐抱拳,贺了一声。
    而此时的刘辩,则还领着大军在河东地界上行进。
    刘辩在河东做的少量变革,给河东百姓带来了许多好处,乱世之中,别处百姓多是饿殍遍野、食不果腹,唯独河东,在刘辩进驻之后,虽说尚未迎来第一年的收获,百姓的生活却是要安定了许多。
    大军所到之处,劳军的百姓自发列队相迎,如此一来,倒是让刘辩的大军多少耽搁了些行程。
    “尚须多久,方能离开河东地界!”日暮偏斜,当大军停下扎营时,刘辩望着东方,向跟在身后的赵云问了一句。
    “回禀殿下!”赵云抱拳向刘辩拱了一拱,抬手指着东面,对他说道:“我军已然过了东垣,前方大山乃是王屋。用不一日,便可到达箕关。出箕关之后,便是河内地界!”

第192章 戏志才三步定兖州
    箕关位于王屋山系,两侧有群山拱卫,山间建起坚厚城墙,是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所在,更是从河内到河东的必经之地。
    刘辩占据河东,因箕关地形复杂,且又在东部偏远山岭之中,他并未派遣军队拿下此处,箕关如今仍是在河内军手中。
    大军抵近箕关,远远的刘辩就看到在关口之上,飘扬着一面面大红的汉军旗帜。
    河内离洛阳不远,且王匡向来不服董卓,因此官军旗帜仍然使用大汉朝的红色战旗,并未像河东郡官兵那样,不仅变换了旗帜,就连官兵衣甲也换了服色。
    领着大军缓缓向箕关关口推进,离关口尚有很两三里路程,刘辩远远就看到关下并列立着两支衣甲不同的军队。
    于左侧列起阵型的,是身穿大红衣甲的刘辩军先锋,周仓与韩暹正站在队列的最前方,遥遥眺望着刘辩亲自率领的大军。
    而右侧阵营,则是身穿淡蓝色衣甲的河内军。河内军阵列前,一名穿着鳞片甲的官员正伸长颈子,朝西方张望。
    当那官员看到刘辩大军的时候,赶忙扭头看了一眼左侧阵列前的周仓和韩暹,在他的眼神中,流露着难以掩饰的欣喜。
    “太守,殿下来了!”周仓目视前方,没有去看那官员,而韩暹则与那官员对视了一眼,向他喊道:“太守可随某等前去觐见!”
    韩暹的话音还没落,周仓已然迈起大步,向刘辩率领的主力迎了过去。
    与周仓、韩暹同出关口列阵迎接刘辩的,正是河内太守王匡。
    王匡为人耿直,当初诸侯第一次围攻虎牢关期间,其妹夫胡母班受董卓之命前来河内,劝降驻守在河内的袁绍。
    在袁绍的敦促下,王匡将胡母班收押斩首,临到行刑,他抱着胡母班的两个幼子放声痛哭,却始终没有替胡母班向袁绍说上一句求情的话,也因此得罪了整个胡母班的家族,从亲家转而成为胡家最为痛恨的仇人。
    诸侯会盟于虎牢关外,其实也正是这王匡促成。对大汉朝廷,他是有着绝对的忠诚。
    见周仓快步向刘辩大军迎去,王匡与韩暹连忙跟上,十多名同来迎接的河内官员也紧随在王匡身后,半步不敢落下的前去迎接刘辩。
    “殿下!”到了刘辩近前,周仓与韩暹双手抱拳向刘辩躬身一礼,周仓对刘辩说道:“河内太守听闻殿下前来,已然打开箕关,恭迎殿下大军!”
    王匡以往曾在何进帐前任职,也曾见过刘辩。不过他于十常侍之乱时,受何进所托,返回家乡征召义兵,准备讨伐十常侍。
    可还没等他义兵征召齐备,十常侍已然杀了何进,王匡躲回家乡,直到袁绍起兵讨伐十常侍,他才随着袁绍一同率领兵马,杀进承明堂,诛杀了宦官高望等人。
    随后董卓进京,王匡借故返回家乡省亲,不受朝廷委任,做了这河内太守,假刘辩之名,召集十四路诸侯讨伐董卓,才有了虎牢关之战。
    自从离开洛阳,转眼已是两三年过去。如今的刘辩,生的要比当初王匡离开洛阳时高瘦、健壮了许多。
    见到骑在马背上的刘辩,王匡眼窝中滚动着莹莹的泪光,他双腿一屈,“噗嗵”一声跪在了刘辩马前,先是放声恸哭,过了一会,才收住哭声,向刘辩喊道:“罪臣无能,未能诛杀董卓老贼,要陛下受苦了!”
    跟在王匡身后的河内郡官员全都跪倒在地上,伏着身子,哭成了一片。
    自从穿越到刘辩身上,几乎每天都在为如何保住性命壮大势力而奔波,眼下的刘辩已是经历过生生死死,谋划算计他的人是不计其数,尤其是董卓更是想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如今见了王匡这等忠贞臣子,纵然刘辩是两千年后穿越过来的人,可脑海中还残留着未穿越之前记忆的他,也是心内一阵难过,连忙翻身跳下马背,双手托着王匡手臂,将他扶了起来,对他说道:“太守莫要太过伤悲,本王如今不是好端端的站在你面前么。”
    待到拉起王匡,刘辩接着对他说道:“太守忠义,本王心知肚明。只是经历了许多事情,如今本王对皇位已是看得淡了。太守若是有心,日后只需称本王为殿下。天下之大,却不可国有二君,自今日起,太守与本王戮力同心,扶持当今陛下便是!”
    刘辩如此一说,王匡愣了一愣,过了好一会,才眼窝中涌动着泪水,对刘辩说道:“殿下仁义,罪臣感念倍深。请殿下入关!”
    说着话,王匡侧身站到一旁,向跟他前来的河内官员吩咐道:“通令守关将士,迎接殿下入关!”
    “迎接殿下入关!”一名随同王匡上前迎接的武官得令之后,飞快的向关口方向跑去,一边跑,还一边高声喊叫着。
    列着整齐方阵的刘辩军先锋,在听到那河内军官的喊声后,高高举起兵刃,齐声喊了起来:“殿下威武!”
    红衣阵列的官兵一喊出口,城头上以及出城迎接刘辩的河内军方阵,全都跟着喊了起来。
    伴随着官兵们的喊声,刘辩在王匡等人的陪同下,领着大军向箕关关口走去。
    进驻箕关,天色已晚,虽说刘辩有心继续行进,尽快赶至兖州,可天色已然落暮,刘辩也只得下令要大军暂且在箕关驻扎。
    刘辩大军行至箕关,几方面正在注意他动向的势力,于第二天夜间,便得到了可靠的消息。
    许县官府内,曹操坐在书房,在他的书房中,端坐着两位谋士。
    端坐在左手边的谋士,大约三十岁左右年纪,他生着一张国字大脸,乍看起来,给人一种敦厚朴实的感觉。可他的一双眼睛,却是闪烁着慧黠的光芒,出卖了脸面带来的朴实。
    此人不是别个,正是从袁绍帐下投奔曹操的荀彧。而坐在右侧的,则是比荀彧看起来要稍稍年长些的戏志才。
    眼下曹操帐前虽说是武将如云、谋士满座,可真正被他倚重的,却只有这两个人。
    荀彧谋划稍显不足,可他却很有识人之能。坐在他身侧的戏志才,就是他推荐到曹操帐下做的谋士。
    端坐在屋内,荀彧与戏志才的目光都停留在曹操脸上,等待着他先说话。
    “弘农王已然进了箕关。”看着端坐在屋内的两位谋士,曹操对他们说道:“当日某参与酸枣会盟,正是因汉室无人坐镇,才导致各路诸侯四散而走。如今弘农王已然到了箕关,某寻思着,是否应当前去迎接,歼灭青州黄巾之后,再次号召各路英雄,讨伐董卓!”
    “明公日夜思念讨伐董卓,可曾为自家想过!”曹操的话音刚落,戏志才就双手抱拳,朝他拱了拱说道:“乔瑁死后,王肱接替,做了东郡太守。可王肱无能,治理不好东郡,明公才取而代之。眼下明公人在颍川,任职却在东郡,正是天下大势送于明公的一份厚礼。”
    “志才有何谋划,只管道来!”听了戏志才的一番话,曹操眼睛微微眯了眯,向他追问道:“莫不是志才以为,眼下不该讨伐董卓?”
    “当今之势,唯兵强势重者,方为朝廷倚重!”戏志才放下抱拳的双手,对曹操说道:“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