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特工皇帝 >

第1347章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1347章

小说: 三国之特工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伍人数不多,只有千余人,可皇宫卫士,每一个都是剑术高超的好手。
    千余皇宫卫士,即便遇上一支万余人的大军,也是丝毫不惧,更何况,在刘辩的身旁,还有无名这样的绝世剑客。
    策马飞奔,出了洛阳城,刘辩引领队伍,一路朝着江东方向飞驰。
    以皇宫卫士胯下战马的脚程,顶多只要十数日,便可抵达长江北岸。
    届时汉军或许还没发起全面进攻,刘辩还是有可能亲眼见证大军杀过长江,彻底击破江东孙氏!

第1675章 不加快就看不见了
    率领一千余名皇宫卫士,刘辩一路快马加鞭,每到深夜,才会找处所在歇脚。
    一路上,众人风尘仆仆,也都很是辛苦。
    不一日,他们进入江东地界,一路朝着长江岸边飞驰。
    沿途所过之处,地方官员听说刘辩来到,纷纷出外迎接,可他们备办妥了迎接的贡品,却是左等右等,也不见刘辩来到。
    官员们并不晓得,在他们得到消息,正做着准备的时候,刘辩已经引领队伍,过了他们的地界。
    策马飞奔,耳边风声呼啸,刘辩却丝毫没有放缓下来歇上一歇的打算。
    骑马走在他身旁的无名和王榛,也是没有提出要停下歇脚的建议,至于跟在后面的千余名皇宫卫士,更是不可能提出任何的意见。
    队伍飞快的行进着,一路上,刘辩是刻意避开沿途的地方官员。
    他没有时间在地方上耽搁,大军正准备渡江,眼看向江东全面进攻的日子已经来临,作为大汉皇帝,他认为全面进攻来临之前,他必须身临现场,亲眼见证江东被征服。
    长江横亘在荆州与江东之间。
    宽阔的江面,给了江东军最好的防御屏障。
    汉军渡江,必须要击败江面上的江东水军。
    早已得到消息,荆州水军虽然每日勤加习练,然而在战力上,与江东水军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刘辩急着赶往长江岸边,一是要见证汉军渡过长江,二则是要亲眼看着庞统如何排兵布阵,又是如何攻破江东水军。
    行进了不止一日,眼看前方出现了一条狭长的白练。
    在刘辩身旁飞奔的王榛抬手朝前一指,对他说道:“陛下快看,江面上好似有些古怪!”
    循着王榛手指的方向望去,刘辩看见的是无数黑点在江面上往来穿行。
    虽然距离甚远,还是看不真切,他却晓得,那些黑点必定是正在厮杀着的双方战船。
    荆州水军与江东水军在战力上相差甚远,他们敢于出了水寨,同江东水军厮杀,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先前一定有了什么变故,让他们的战力同江东水军接近持平。
    看到江面上那一个个往来穿行的黑点,刘辩正要催着战马再加快一些,另一侧的无名又朝前一指,向他喊道:“陛下,岸边升起许多烟柱!”
    顺着无名手指的方向往前一看,刘辩果然看见在长江岸边,升腾起了一道道的烟柱。
    只是这些烟柱的形状很是古怪,它们扭扭曲曲,而且各自形状不同,显然是有人在它们升腾起的时候,自根部扇风。
    烟柱升腾,刘辩向无名等人喊道:“加快行进,倘若我等稍稍慢上一些,便是看不到我军渡过长江!”
    喊这句话,刘辩是信心满满,就好似他已经看到汉军高奏凯歌。
    无名和王榛跟随他也是有了许多日子,对他所说的话,自是深信不疑,紧紧跟随着他,一路朝长江岸边飞驰而去。
    千余名皇宫卫士,更是发出了一声声欢呼,一边策马飞奔,一边兴奋的吆喝着什么。

第1676章 登船的白袍将军
    长江岸边,汉军将士们都在翘首向江面上张望。
    江东水军与大汉水军在江面上已是缠斗了数日。
    大汉水军整体战力不如江东军,却有周瑜水军策应,双方力量竟是也可持平。
    楼船上,箭矢如同雨下,朝着对方的船上倾泻而去。
    锋锐的箭矢击打在木质船身上,发出“笃笃”的响声,双方将士还在船上架起了踏弩。
    踏弩最先兴起于大秦,蒙恬北征匈奴时,曾为秦军立下过赫赫战功。
    由于踏弩体积巨大,且机簧强劲,使用的弩箭也是十分粗长,寻常人根本无法拉动,都是要用脚踏着,才能蹬直机簧,将箭矢搭在上面,因此才得了这个名称。
    无数将士在船与船之间往来穿行,尤其是踏弩发射的箭矢,每射中敌船,都会在船上开出个窟窿。
    原先江东水军的战力确实是要比大汉水军强横许多,然而庞统前几日的一场大火,虽说没有把江东水军烧个干净,却也让他们吃了不少的苦头。
    汉军折损了几艘楼船,小舸百余艘,而江东水军,却是无数战船起火。
    自那一战之后,双方水军战力基本持平,江东水军已经没了压倒性的优势。
    庞统与一众将军站在长江岸边,只不过最前面站着的,不再是他,而是刘辩。
    领着皇宫卫士,一路快马加鞭,刘辩到了长江岸边,根本没有片刻歇息,立刻来到江边观战。
    江面上,双方水军缠斗,无数箭矢往来纵横,站在长江岸边,竟是也能听到那一声声羽箭射在战船上发出的“笃笃”声响。
    “我军好似并不占先!”望着江面上的战斗,刘辩对身后的庞统说道:“如此下去,究竟何时,才可将江东军击破!”
    抱拳躬身朝着刘辩,庞统对他说道:“我军水军,北岸主攻,周瑜水寨策应,两面夹击之下,敌军难以应付。眼下虽是双方战力相持,不出两日,应是可见分晓!”
    面无表情的望着江面,刘辩很想催促大军渡江。
    可他又很明白,没有击溃江东水军,大军渡江必定会遭到袭扰。
    一旦渡江的船只沉没,要解决的就不只是援救江面上那些因船只沉没,却懂得水性正往岸边游来的将士。
    江面上,一艘艘战船被击沉,双方的许多将士,都在奋力朝着两岸游去。
    船上双方的将士,也纷纷朝着江面上游泳的人射出箭矢。
    一支支箭矢,射中在水中无法躲避的人们,随着一股股鲜血涌出,被箭矢射中的人们,纷纷沉入了江底。
    纵然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成功返回岸边。
    望着水面上厮杀的刘辩,眼看着一群大汉水军划着水,朝他这边靠拢。
    长江虽宽,毕竟不是大海。
    懂得水性的水军,倘若不是有敌军向他们发射箭矢,他们必定会没有任何压力的成功上岸。
    然而战斗中不可能有那么好的事情,许多水军将士,在游向岸边的途中,被敌军射杀,永久的沉入了长江。
    眼看着一群水军游了过来,刘辩连忙向身后的卫士们吩咐道:“快些将他们接上来!”
    一群卫士应了一声纷纷迎着那些水军跑了上去。
    不过他们并没有下到长江里,只是站在岸边,朝眼看快要到岸边的水军伸出了手。
    在长江里游了好一会,水军将士们早已是精疲力尽,看到岸上有人向他们伸出手,在到了浅水时,也顾不得前面是些什么人,纷纷把手递了上来。
    一个个水军被卫士拽上了岸,坐在岸边大口的喘着粗气。
    刘辩跨步朝他们走了过来,向他们招呼了一声:“将士们,你等辛苦了!”
    汉军水军都是荆州军中选出,他们并不认得刘辩,听到有人说话,回头望过去,将是一位金甲将军,一个个都是抱拳说道:“将军辛苦!”
    “甚么将军!”拉着他们上岸的一个卫士军官听到他们招呼刘辩为将军,把脸一沉说道:“在你等眼前的,乃是我大汉皇帝!”
    “啊!”得知皇帝就在眼前,才上岸的水军全都吃了一惊,发出一声惊呼,赶忙就想跪下行礼。
    朝他们虚抬了一下手,刘辩微微笑着说道:“将士们厮杀劳苦,无须多礼!”
    在一名水军身旁蹲了下来,刘辩仔细的打量着他。
    这个水军兵士顶多只有十七八岁,脸上还带着几分稚嫩。
    被刘辩看着,水军兵士低着头,连与他对视也是不敢。
    面带笑容,刘辩对那水军说道:“你等于江面上同敌军厮杀,可觉着敌军如何?”
    “江东水军虽是厉害,也不过尔尔!”刘辩问题才出口,年轻的水兵军士就抬起头,胸膛一挺,好似完全忘记了疲惫说道:“荆州回归朝廷,我等家中多了田地,从此父母兄弟无须因衣食劳心。陛下是子民恩人,倘若还有战船,我等愿再上沙场!”
    面带笑容,搀扶起与他说话的兵士,刘辩向刚上岸还满身疲惫的大汉水军们说道:“将士们,你等为朝廷所做之事,朕与天下百姓都不会忘记。好生歇息,倘若战事更紧,你等还是要上阵与敌厮杀!”
    本以为皇帝会是多么高高在上,与他们说话也会以一种高不可攀的语气,没想到刘辩竟是不嫌他们粗鄙,说话也是和颜悦色,才上岸的汉军兵士们,一个个心内都生起了一种莫名的感动。
    纷纷向刘辩谢了一声,上岸的水军兵士们,在几名汉军的引领下,返回军营歇息去了。
    江面上,双方水军还在缠斗着,战船之间,箭矢往来不绝,几乎每一个呼吸间,都会有双方将士中箭倒地。
    双手叉着腰,望着江面上正在厮杀的双方战船,刘辩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江东水军太强,即便是庞统早先曾让他们吃了一场大亏,他们如今还是能抵敌的住大汉水军的进攻。
    周瑜水寨,小舸与仅有的楼船,也是参与了战斗,然而他们的加入,只是杯水车薪,并没有起到多少效用。
    正望着江面上厮杀的双方战船,刘辩看见一条小舸,飞快的朝着一艘江东军的楼船驶去。
    由于距离太远,刘辩并不能看清小舸上站着的是什么人,当那艘小舸冲出时,他眉头微微一拧,向一旁的庞统问道:“可能看清那艘小舸上是甚么人?”
    顺着刘辩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庞统也看见了那艘小舸。
    距离实在是太远,他也是看不真切小舸上究竟是什么人。
    当小舸到了离那艘江东楼船很近的地方时,刘辩和庞统都看到,一个雪白的身影凌空蹿了起来,竟是如同会飞一般,跃上了那艘大船。
    人的跳跃力,根本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可距离实在是不近,刘辩与庞统也看不清那人是用什么法子蹿上的楼船。
    虽说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人,但他们却能看出,那人穿着一身雪白的衣甲。
    汉军衣甲,包括将军在内,大多都是赤红色,只有少数几个人,衣甲颜色与其他人不同。
    雪白衣甲,更是只有一个人!
    看到那条身影,刘辩与庞统相互对视了一眼,几乎同时说出了一个名字——子龙!
    他们猜测的没错,跃上江东军楼船的,正是赵云!
    吕布先前独自一人夺取了一艘江东楼船,心气高傲的赵云,当然不肯让他一个人抢了风头。
    口中虽是没有说过,他心内始终都在记挂着这件事情。
    双方水军厮杀的难解难分,赵云并未向周瑜请示,便下令让一艘小舸载着他,进了江面上的战场。
    赵云离开水寨,消息很快传到了周瑜和司马懿的耳中。
    二人匆匆赶到水寨的木墙上,眺望着战船交错的江面。
    周瑜紧紧攥着拳头,望着赵云已经登上的那艘楼船,额头上都布满了汗珠。
    杀上敌军楼船的赵云,并不懂得水性,倘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