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梭时空的商人 >

第628章

穿梭时空的商人-第628章

小说: 穿梭时空的商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阳也是这么做的。想要打垮私盐贩卖行业。杀头做不到,因为有巨大的利益在驱使。杀了一批之后自然还会有下一波人涌上前继续做这个买卖。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垮他们的生存空间。那就是价格和质量!
    价格方面,因为历朝历代全都将盐税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税收收入来对待。因此盐的价格极为高昂。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盐价甚至要比肉类还要昂贵!但是人却不能不吃盐!这就给了私盐获利的生存空间。
    针对这一点。高阳在长芦盐场开始大规模产盐之后,迅速将整个朝廷控制范围之内的盐价降低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白菜价格。当然了,这个年代的白菜也不便宜。但是相比以往,现在的盐价真心是很低,很低了。甚至要远远低于私盐的价格。毕竟生产成本几乎为零。海水嘛,要多少有多少。至于人工,每人发几袋盐就好了。
    此外就是质量。
    往年里官府发卖的盐里大规模的掺杂着泥沙等杂物,盐都是黑黄色的。吃起来简直让人作呕。私盐稍稍好上一些,但是好的也很有限。毕竟掺杂的越多,赚的越多。黑心商人们才不会在乎你吃的究竟是盐还是泥土。
    不过这次用现代时空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出来的全都是最高等级的雪盐!和白雪一般纯净的细盐!别说吃到嘴里的感觉了。单单是卖相就能把私盐给彻底打垮!
    价格虽然降低了,可是巨大的需求量却让朝廷的收入反而大规模的增加。单单是食盐这一项就让朝廷赚的体满钵满。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铁器等物品当中。京师城外那连成了片,不断喷吐着污染环境浓烟的巨大工厂彻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
    以往那些手工作坊们在大规模的工业化面前再也没有了任何的竞争能力。面对着恐怖的机械化生产,这些传统匠户们除了破产之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不需要师傅多年的言传身教,历时多年的个人实践,依靠经验来判断铁水和锻造。一群普普通通,刚刚放下了锄头的农夫们只要学会看的懂先进的温度计和各种仪表盘就足以千倍万倍的生产出大量的物资!
    工业化的特地就是数量的极大丰富和质量上的大规模提升。数量和质量上去了,再牺牲一部分的利润将价格将下调,那就可以非常轻松的打垮传统的手工作坊。
    而那些破产的匠户们只能收拾好包袱去一座座不断被建立起来的工厂之中做工人来维持生计。这也缓解了工厂对工人数量的极度渴求。
    工业化就是需要将大量被捆绑在土地上的农民们赶进工厂里去做工!
    物资的极大丰富代表着交易的旺盛。高阳不停的给各级朝廷人员增加俸禄。给军队增加俸禄,给工人们增加俸禄。想尽一切办法的给所有人发钱。
    人们有了钱就可以去买各类物资消费,钱流通起来的同时也产生了交易税。这些税收足以抵偿那些给被高阳给强制取消掉的各处关卡收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规模的不断增加。这份税收将远远超过设置关卡收到的钱!
    当然了,这一切还要感谢高阳不遗余力的大规模修建道路。有了交流才会有眼前的这一切。
    崇祯皇帝也是被巨大的收入给震撼到了。单单是年前的这几个月在北直隶的税收就大幅度的超过了往年整个大明帝国一整年的收入!真是吓死人了。
    这还没算上日后开展海外贸易之后的巨大利润!现代时空的英格兰为什么能够以一个小小的岛国身份,在区区数百年的时间里面就成为了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巨大的海外贸易在给整个国家输血!
    等到大明帝国的龙旗插遍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一个伟大的日不落帝国的时候。那巨大的海外贸易甚至不会比庞大帝国本土的收入少!
    收入多了。那就是要说说支出方面了。
    首先是往年最大的一笔朝廷支出,好似无底洞一般将整个大明帝国拖入了深渊之中的辽饷被高阳强行的彻底结束了。
    不管有多少人在这里面分润了大量利益,有多少人拼了命的想要阻止辽饷的结束。可惜在面对完全无解的高阳的时候。这些力量全都显的是那么苍白无力。
    高阳前段时间在京师之中大开杀戒,绝大部分曾经在辽饷之中伸过手的人都从人们的视线之中消失了。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对于高阳来说全都一样。蛀虫和恶脓,直接剔除掉就好了。同样是大规模的肃清行动,几乎将整个朝廷从上到下的洗了一遍。往日里的利益群体被全部肃整干净。所有的网络都被破坏。大明帝国摆脱了最强力的禁锢,开始了质的飞跃。
    不单单是这些大鱼们。由生化战士组成的肃清队伍在崇祯皇帝的默许之下,带领着被洗刷了好几遍的锦衣卫们将整个北直隶清洗的干干净净。几乎不可能有朝廷官吏在使用先进侦察设备的生化战士们的面前躲过自己的罪行。
    最严重的一个县里面,从县太爷到衙役全都被抓走,扔进了京师的天牢之中。因为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天牢之中人满为患。这些人全部被草草的宣判有罪,之后就被送往各处矿厂和工地去做工赎罪。
    他们同样也是按工钱结算,做多少算多少。但是要补上贪墨的份额,还有加倍的罚款!手脚干净一些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还会有回家的希望。
    可是那些下手狠的,被人称呼做天高三尺什么的。别说这辈子了,就算是干苦力干到下辈子也别想再回家了。矿厂和工地就是他们今生最后的归宿。
    至于这些人空出来的各处位置,那完全就不需要担心。大明别的不多,读书的大头巾们那可是多了去了。想做官的人更是海了去了。有的是人挤破了头想要去填补那些空缺。
    至于这些新到的人。在大幅度提高待遇,几乎是往常十倍以上俸禄养着他们之后。他们如果还想要走上自己前任的道路,那就是自己在找死了。曾经有一个县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之内就接连换了三任主官!说过了,想做官的人多了去了,抓了之后再委派好了。谁敢伸手那就抓。
    再加上临近年关。各处的人们有了钱有了海量的物资供给,这个年过的那叫一个喜气洋洋。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不会高兴?!他最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笑着醒过来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大规模改变。原本暮气沉沉,好似随时都可能咽气的大明帝国宛如浴火的凤凰一般获得了新生!
    而这一切,全都那位来历神秘的高神仙带给崇祯皇帝的!
    想到高阳,崇祯皇帝的目光开始变的复杂起来。他是打心眼里不愿意承认高阳是一名神仙。但是,高阳所做的一切,所展示出来的强大的,让人完全无法应对的恐怖力量又明明白白的表明着,除了是神仙之外,根本没有别的解释。
    作为一名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朱由检对于高阳在大明只手遮天的行为自然是心中不满的。可是,他能够看出来,高阳压根就被在乎他的感受。或者说,高阳并不在乎皇帝是谁!要是不听话,换一个也无所谓。
    “罢了,既然是神仙,想必也是看不上凡间的这一切。等到高神仙离去之后,这一切同样还是朕的!”无可奈何之下,崇祯皇帝只能如此安慰自己。(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二章 浴火重生的大明帝国 (中)
    京师与北直隶地面上绝大部分的百姓们这一次难得的过上了一个富裕的新年。往年一到年关的时候总是要愁眉苦脸,咬着牙拿着东西去当铺的百姓们罕有的露出了笑颜。
    崇祯皇帝按照高阳提出的建议,以自己的名义给辖下所有的百姓们分发了一大批新年礼物,吃的用的都有。
    按照户部登记在册的人头数发放。每人两斤盐、一斤红糖,一刀肥肉,一袋三十斤编织袋装的大米。每户人家都分到了一个城外机械加工工厂生产的烧煤炉子外加二百斤的煤用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还附送了一个大水壶。
    这些在高阳眼中看着很是寒酸的物品,却让崇祯皇帝在民间的威望急速攀升,其作用甚至还超过了献祭太庙时的巨大威望。
    毕竟,对于那些整日里忙于奔波糊口的普通人来说,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最能打动他们。他们也要吃饭养家活下去啊。
    十岁以下的孩子们每人都得到了一袋包裹的花花绿绿的糖果还有一身崭新的新衣服。
    这是高阳特别要求的。糖果都是高阳从现代时空大量订购的。至于那些衣服,有了缝纫机这种简单易懂好操作的纺织神器,直接就是赊借给了那些整天操持家务的女人们。从工厂里面领取一定数量的布料回家自己去制作衣物,只要按照规定的数量送回去成品就行。
    操持家务的女人太多了,虽然生产效率比不上那些流水线生产的工厂。但是在这个年代绝对算是恐怖级别的了。这次直接就是从工厂仓库里面领出来衣物直接发放给那些孩子们。
    不管世道如何变化,这些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的孩子们是没有任何过错的。而他们才是这个帝国的未来和希望。
    高阳在京师和北直隶各个府县城内开办的学舍在春节过后就将对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们完全开放。招收范围不在局限于那些孤儿们。同时将负担降低到普通人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孩子们将会在这些学舍之中学到最基本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读书识字,简单的数学、格物以及基础性的普世道德理论等等。扫盲和教育对于一个想要发展进步的国家来说,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一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军队!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这种千载难逢的受教育机会。在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之后,数不清的贫苦人家带着自己家的孩子们顶风冒雪的从各个村子赶到府县城里的学舍外面,就在门口等着开学。
    如果不是请来了县太爷和有名望的乡绅们拍着胸脯保证在上元节过后谁都能去读书,这些贫苦人家估计会在学舍门前过完这个极具意义的大年。
    读书。学习。
    对于现代时空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件再为平凡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知识垄断的时代里,普通人家对于知识的渴望是非常恐怖的!他们早就受够了没有知识的苦!
    多少人家为了供孩子读书供到了破家?!为什么家境贫寒的莘莘学子们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还不是因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在出生的那一瞬间,人一生的命运基本上就已经被注定了。除非是现代时空的人带着记忆的灵魂穿越。否则,想要改变农民的儿子一辈子种地缴皇粮。工匠的孩子子承父业的一辈子打铁锯木头糊墙。军户的孩子一辈子穿着打扮的像是叫花子一样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的戍守边疆。乐户的孩子一辈子都是弓着身子腆着脸,毫无尊严的去卖笑卖唱取悦于人这种自己不想要的命运。在这个知识学问被少部分人垄断着的时代里,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当然了,像李自成那样去扯旗造反同样也是一条出路,只是太过危险而已。
    因此。这些贫苦人家对于敞开了招收学生的学舍自然是宝贝的不得了。生活困苦的人谁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早就已经吃够了没有学问的苦头,现在机会放到了面前,谁还能不懂得要去争取?!
    崇祯皇帝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