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赝人 >

第9章

赝人-第9章

小说: 赝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腿发抖、大脑热烘烘那会儿,梁宝曾下过决心,要接过扁担,挂上一对大土篮即使肩膀压成发面馒头也不下火线。根据以往对他的了解,咱们很难相信他会真的这么愣干。但是实际上,梁宝却真的干了两三天。虽然他拴的只是一般的土篮,也不是从早挑到晚,但他肩膀头还是肿了起来。晚上,他脱下衣裳,心疼地左顾右看两个肩头。它们明显鼓了起来,红肿,还设起泡,也没磨破,手指摁上去,火辣辣的疼。梁宝想,起自己这几天尿黄尿了,大便也不规律,时干时稀,每次便后他都要瞅上半天,看看是否有血。在三尺来高的临时茅坑里蹲上半天,是一种缓兵之计,可以趁机歇一会儿,并且抽上一支卷烟。小便就不行了。大坝上人山人海,大坝两边一马平川,根本没个遮拦、男人转过身便尿。妇女也很勇敢,走出人群十几步,解开裤子,蹲下就尿。除解手外,梁宝还用抽烟、修理土篮(其实没毛病)、调整土篮系绳和肩膀的距离、向各级领导提合理化建议、和装筐的短时间交换等手段保护自己的肩膀,但它们还是肿了起来。它们红润鲜艳,充满生气,象两朵快要开发的大红花。梁宝想,再千下去,非残废了不可,这不是玩命吗?当然不是。只有想要出名的人才玩命。张驴肩膀头挨过上篮吗,当然没有。他东窜西跳,用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人们加油干,他自儿个可不干。别的当头的也东遛遛西遛逛,一会儿插小红旗,一会儿检查质量,一会儿批评,一会儿表扬。钱方和卫东比着,看谁的土篮大,谁装得满。梁宝想,我啥时和她俩一样傻了?累出病来还不是自个儿兜着?
  年轻时出力过猛,老来损寿,弄得不好,生孩子不长屁股眼儿。这是老爹说的。
  张驴儿说:“明个儿记者到坝上来,市里省里的都有。你得咬咬牙了。”梁宝问得咬多长时间牙,张驴儿说记者呆多久你就得挑步久大土篮。
  大舌头说:“这二付是特意给你预备的,比钱方卫东她们的大。”
  梁宝说他受不了。张驴儿说:“这是政治任务。你不干,我们没法向上边交待。”
  记者们并没过分难为梁宝的肩膀头。当时全省农村都在挖沟、修坝;把旱田变成水田,再把水田改成旱田;把平地修成梯用,再把梯田弄成平地。总之,大地就象褥子一样折来叠去。记者对这些大场面早已司空服一他们只是让梁宝按要求摆了若干个姿势。梁宝配合得很耐心、开始,梁宝挑起一大挑土,竭力想把你累趴下了。
  我是来写你的,可不是来折磨你的。你只要挑起来就行,走不走无所谓,不走更好。
  “梁宝按他的要求,前前后后做了三十五次姿势。其中十五次是刚要起担的,另外二十次是奔走中的姿势。梁宝倒是一步没走,他自己对这一点很满意。但记者还是把他折腾得有些不耐烦了。他觉得省报记者技术不怎过硬。
  采访实录地点:张庄指挥部男记者:你插队几年了?
  梁宝:三年。
  女记者:想家吗?
  梁宝:不想。
  男记者:三年里你回过几趟家?
  梁宝:一趟。
  女记者:你为什么不想家?
  梁宝:我回过一趟家,叫我爹撵了回来。他嫌我吃他的猪蹄子,喝他的酒。他骂我狗食钵子,白吃饱。他还把好吃的藏了起来。我饿急眼了,却找不着吃的,一气之下大年三十赶回来了,再就没回去过。
  男记者:(在采访本上写道:三年中国家一次。春节,父敲警钟。阶级敌人搞破坏,节日尤甚,忙赶回,阻止一次地主纵火行为。个别领导支持迷信活动,被其批评。利用节日,挨家逐户宣传路线。)
  女记者:(在采访本上写道:三年只回一次。父高干,从严教子,不让儿贪恋安乐窝。悔悟。提高觉悟。从此不回。年三十赶回,为贫农老大妈做好事。)
  男记者:你父亲是高干吗?
  梁宝:有人说是。我看不是。实话说,他一直是个烧锅炉的。
  女记者:(在采访本上写道:谦虚。不以高干子女自居。普通老百姓。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
  男记者:(在采访本上写道:有些高干搞特权。反对。反修防修高度。鄙夷享受。以苦为乐,为荣。)
  女记者;你是党员吗?
  梁宝:咱大前儿个才发展的。来不及了,连申请书都没写。
  男记者:(在采访本上写道:阶级敌人反攻倒算。站第一线,火线入党。坚决击退。捍卫。浪尖上。考验的时刻。)
  女记者。(写道:轻伤不下火线。久经考验。昏迷三次。昏迷中喊道。突击入党。行动就是申请书。第一次党费。)
  男记者:你和人吵过架吗?梁宝:咱这人心不坏,但嘴不好。有句话叫做撅嘴骡子卖了驴价钱——贱在这张嘴上,就是说咱的。点里点外,男女老少,谁都和咱吵。但咱和谁都没翻过脸。
  女记者:(写道:苦口婆心。帮助落后群众。给本点外的人熬药。问寒问暖。
  平易近人。男女老少,都当知心人。)
  男记者:(写道:斗争哲学。本点斗。外点也斗。男女老少都斗。平进。不斗退。笑面虎。笑里藏刀。革命两手。对付反革命两手。)
  女记者:你下井捞过东西吗?
  梁宝:有一回我去井沿挑水,看见井里有一只鸭子直扑腾。这家伙把**都拉井里去了。是李二懒家的。他闺女咋咋呼呼,不敢下去。我把着井边石缝,下去把它弄上来了。这家伙倒好,我举着它往上爬,它流了我一头稀**。 我把水挑了回去。
  说实话,没告诉他们水里有鸭屎。
  女记者:(写道:三九寒冬。耕牛失足。落入水井。群众。焦急。我来了!大喊一声。跳下去。牛得救。人被冰扎破。鲜血。大妈熬姜汤。)
  男记者:(写道:敌人破坏。将耕牛推入井中。数九隆冬。大雪。狂风。毅然跳下。死不要紧,戳穿阴谋要紧。得救。挽回。)女记者:你在水里救过人吗?“
  梁宝:我非得救人不可吗?我不会水。有一回差点让几个小半大子把咱呛死。
  他们把咱熊进水里,然后就往水里摁。我耳朵都聋了好几天,嗡嗡响,啥也听不见。
  男记者:(写道:水库大坝。敌人破坏。不会水。跳入。搏斗。未得逞。民兵赶来。昏迷。抢救。第一句话就问。欣慰。)
  女记者:(写道:儿童落水。不会水。跳入。激流。浪花。三沉。救出。群众说。他却说。)
  女记者:你为什么要挑这么大的土篮呢?
  梁宝:篮大装的就多。
  女记者:为什么要多装呢?
  梁宝:多装些土不好吗?
  女记者:咱们换个提法。我想知道,你这么做的深层动机是什么?
  梁宝。冻——鸡?
  女记者:对。就是目的。
  男记者:(写道:反击。有力行动。证明。埋葬。顶风船。)
  梁宝:多装土就能早日把大坝修好。大坝修好了,就不会发大水。不发大水,就会大丰收。丰收了就吃得饱。吃得饱就有劲干活。有劲干活儿就——女记者:(写道:大坝。美好的象征。未来。明天。)。
  梁宝:你们写出来能发表吗?
  男记者:肯定发。过几天你就成大红人了,保你红得发紫:女记者:你配合得很好。谢谢你啦。
  梁宝:相片能给我几张吗?
  女记者:没问题。
  男记者:哎呀!我把镜头盖弄哪去了?
  几天后,梁宝的名字平生第一次登上报纸。率先出笼的是女记者写的通讯,登在市报上:
  工地上的活雷锋
  在防洪大堤张庄工地上,一提梁宝这个普通的名字,人们无不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他真是活着的雷锋啊!”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张庄工地上也每天都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为什么梁宝能成为这千万朵红花中最夺目的一朵呢?
  事情使得从头说起。
  今年七月的一天,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正在水边容看汛情的梁宝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不好!有人落水了!他当机立断,扔下手中工具J 箭也似飞到出事地点。浑浊的河水卷着白沫,翻卷起一个个恶浪。只见一个少年正在水中挣扎,洪水无情地冲击着他,眼看他就要被卷进一个漩涡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梁宝连衣服都来不及脱,纵身就要往河里跳。一位老大爷拉住了他:“你不会游泳,跳下去有生命危险!”梁宝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管我,抢救阶级兄弟要紧!”说罢就跳了下去…………阶级兄弟得救了,梁宝却由于不会水,呛了一口又一口浑浊的河水,加上疲劳边度,昏倒在岸边。当人们把他抢救过来时,他第一句话问的是:“阶级弟兄得救了吗?”人们肯定地回答了他。梁宝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
  被救少年的父母激动得泣不成声,在场的贫下中在和知识青年无不流下激动的热泪。
  看到眼前的梁宝,人们不禁想起去年冬天的一件事。
  当时正是三九寒冬,滴水成冰。
  梁宝和往常一样,哼着革命歌曲去井台挑水。他远远看见井台上围了许多群众,就急忙赶上前去。原来,一头耕牛不慎失足跌进井里。它脑袋朝上,脖子窝在井壁上,嘴里发出哀叫声,热气从鼻孔呼出,又很快被井壁上的坚冰吸收。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人们焦急万分。梁宝毅然决然地说:“我下去!”
  队长说:“井壁上全是冰,有生命危险,你不能下!”
  梁宝说:“耕牛是集体财产,是农业学大寨的生力军,我不下谁下!”说罢,他就双手扶住井沿,一点一点往下挪。井上的人们屏住呼吸,凝视着这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士。冰,刺骨地凉:冰,又象锥子一样尖利;冰,又象镜子一样光滑。
  梁宝手冻木了,尖冰扎破了手指手背,殷红的鲜血滴在寒冷的坚冰上。但梁宝咬紧牙关,攀住井壁缝隙,一步一步接近了目标……
  ……耕牛保住了。梁宝被拉上来时,已经冻成了冰棍、由于失血过多和寒冷,他昏迷过去。上级指示一定要全力抢救这位英雄。人们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起来看望他。一位老大妈把姜汤端在梁宝面前,她一勺一勺地颤巍巍地喂着,灼热的眼泪滴落在热气腾腾的姜汤里……
  万丈高楼起于一砖一石,浩瀚的海洋汇成于涓滴。英雄的成长也要经过曲折漫长的道路。
  梁宝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从他记事起,当过工人的父亲就经常给他忆苦思甜,讲家史,讲新旧社会对比,带他吃忆苦饭。每当梁宝出现了好逸恶劳的苗头时,父亲那语重心长的叮嘱就会象警钟一样鸣响在他的耳畔。从小学到中学,梁宝始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他吃的饭,他穿的衣,没有半点特殊化。当然,伙伴们也清楚记得,梁宝曾因为喝酒和贪吃猪蹄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他们无不羡慕梁宝有这样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父亲。
  张庄青年点的伙伴们都记得:春节放假,梁宝只在家呆了三天,大年三十那天,他顶着刺骨的寒风回来了!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在家与亲人团聚,哪怕过了春节再回来也好。梁宝说:“家里的亲人需要我,张庄的亲人们更需要我!”梁宝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五保户老人缸里没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