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明王朝1566 >

第11章

大明王朝1566-第11章

小说: 大明王朝156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宪把那个奏本又慢慢放回案面:“现在不只我说的话上面不会听了,我想在浙江做的事只怕也不会让我做了。”
  浙江沈一石作坊客厅
  杨金水一行又被那个中年人领到了这里。
  这个客厅大概也算是当时苏杭一带最大的客厅之一了。北墙上方隔着一张镶大理石面的紫檀木茶几,两边各摆着一把紫檀木雕花圈椅,东西两向一溜各摆着八把配着茶几的紫檀木座椅。最难得的是地面,一色的大理石,每块上面还镶着云石碎星。
  一行人刚走进大厅,那中年人拍了一下掌,立刻便有无数的仆人端着茶具从两侧的小门里轻步走到每个茶几后摆设茶具。
  中年人:“郑大人陪杨公公上座吧。”
  郑泌昌:“你陪杨公公说话,你们坐上面吧。”说着他已然在左边上首的椅子上坐下了。
  何茂才便在右边上首的椅子上坐下了。
  杨金水在正中左边的椅子上一坐,接着手一摆:“你是主人,就坐这儿吧。”
  中年人笑着欠了一下身子:“好,我好向各位大人说事。”说着也就在正中右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时出来四个干练的男仆,提着四把锃亮的铜壶,轻步走到各人背后的茶几边,揭开盖碗,铜壶一倾,几条腾着热气的水线同时注进了各人的盖碗里。
  一旗一枪碧绿的芽尖慢慢浮上了盖碗水面,都竖着浮在那里。
  杨金水的鼻子往里吸了一下:“这茶不错!”
  中年人笑着:“今年第一茬的狮峰龙井,赶在夜里露芽的时候采的。”
  杨金水和郑泌昌、何茂才都端起了茶碗轻轻啜了一口。
  “好。”郑泌昌赞道。
  “是顶尖的上品。”何茂才跟着赞道。
  中年人:“产得少,给吕公公和阁老、小阁老各准备了两斤,各位大人委屈点,每人准备了一斤。”
  杨金水端着茶碗,瞥向那中年人,发现他面前的茶几上是一碗白水:“你自己呢?”
  中年人笑着:“老习惯了,喜欢喝白水。”
  “你看是不,都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杨金水将茶碗放向茶几笑着望向那中年人,“三千架织机,几万亩桑田,还有上百家的绸缎行、茶叶行,整天喝白水吃斋,还穿着粗布衣服,你这个穷装给谁看?”
  中年人:“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我的这些织机绸行可都是为织造局开的。哪一天杨公公瞧着我不顺眼了,一脚踹了我,我照旧能活。”
  字幕:浙江首富沈一石。
  “别价!”杨金水提高了声调,“我敢踹你,严阁老和吕公公还不把我给杀了?”
  沈一石一脸的肃穆:“言重,言重。”
  杨金水也端正了面容,声音里透着兴奋:“咱们说正题吧。一年要多产三十万匹,上面打了招呼,十万匹让江苏的老胡干,二十万匹让你来干。照这样算来你至少还要增加三千架织机。盖作坊,造织机也得要日子,你干得怎么样了?”
  沈一石望了望所有几个官员:“朝廷交办的事,累死了我也不敢耽误。关口是桑田,没有桑田供不了那么多蚕丝,增了织机也增不了丝绸。”
  杨金水把目光望向了郑泌昌和何茂才,示意他们说话。
  郑泌昌干咳了一声,说道:“桑田最多一个月就能给你,关口是你的粮食都备好了没有?”
  沈一石:“大人们能给我多少田?”
  郑泌昌:“按今年你要多产二十万匹算,需要多少田?”
  沈一石:“如果是成年桑树,有二十万亩就行。可等到一个月以后改种,下半年仍是桑苗,至少要五十万亩。”
  “好你个沈铁算盘!”何茂才大声接言了,“那多出的三十万亩最多后年也成了成年桑树了,那可就不止多产二十万匹喽!”
  沈一石一笑:“我刚才说了,再多的织机,再多的绸行都是给织造局,还有各位大人开的。我就是想吞,没那么大的口,也没那么大的胆。”
  郑泌昌、何茂才都笑着望了望他,又笑着望向杨金水。
  杨金水却盯着他们问道:“马宁远呢?什么时候到?”
  何茂才:“前天就去信了,从淳安赶来,应该也快到了吧。”
  浙江总督署签押房
  谭纶这时已经完全安静了下来,坐在椅子上满脸沉思。
  胡宗宪这时从书柜里拿出了一叠信,又走到案前拿起那封批回的奏本,慢慢走到谭纶面前:“批回的奏本,还有年初以来阁老、小阁老给我的信全在这里,你看不看?”问这句话时,他把奏本和信往谭纶面前的茶几上一摆。
  谭纶瞥了一眼那叠信,又望向胡宗宪。胡宗宪那双眼也正深深地望着他。
  谭纶:“我不看了。”
  胡宗宪:“为什么?”
  谭纶:“我知道得越多,你干得会更难。”
  胡宗宪不说话了,接着慢慢背过身去,那双一直憔悴黯然的眼中这时闪出了泪星:“《左传》上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我是严阁老重用的人,终有一天要跟着严阁老同落。哪一天大树倾倒,总算还有个谭纶替我说几句公道话。”
  谭纶倏地站了起来,眼中也已经现出了泪光。
  “该说的都说了。”胡宗宪紧接着说道,“你也不要回京,这个时候有你在浙江,他们多少会有点顾忌。裕王爷是以参军的身份推荐你来的,你这就到戚继光那儿去。官府乱了,军营不能再乱!”
  “我现在就走。”谭纶抹了一把脸,疾步走了出去。
  浙江沈一石作坊客厅
  “什么?这件事要瞒着部堂!”马宁远立刻站了起来,一脸惊愕。
  何茂才:“不是我们要瞒着部堂,是阁老、小阁老打的招呼。”
  马宁远更惊愕了:“阁老和小阁老不信任部堂了……”
  郑泌昌:“也不能说是不信任。那个谭纶在部堂身边,瞒部堂是为了瞒上面那些人。”
  马宁远:“那还是不信任部堂大人……”
  何茂才不耐烦了:“认死理,要怎样说你才想得通!”
  杨金水立刻用目光止住了何茂才,笑望着马宁远:“我问你,你听胡部堂的,胡部堂听谁的?”
  马宁远犹豫了一下:“当然得听阁老和小阁老的。”
  “这不结了。”杨金水又对马宁远,“肯干事,认上司,这都是你的长处。可干事也不能指一指就拜一拜。你认胡部堂,胡部堂认阁老,你按阁老的意思办会错?”
  “还有。”郑泌昌接着说道,“阁老叫瞒着胡部堂,用意也是保护胡部堂。免得谭纶他们知道了,捅到裕王那里,第一个问罪的就会是胡部堂。”
  马宁远在那里急剧地想着。几个人都看着他。
  “我干!”马宁远终于应口了,是那副豁出去的样子,“关口是那么多县被大水淹了以后不能饿死人。我不能让部堂大人到时下不来台。”
  杨金水笑了,何茂才也笑了,两人望向郑泌昌。
  郑泌昌:“省里官仓内那点粮你们当然不够,买田的粮沈老板你们要备足了。”
  沈一石:“放心。买田的粮我一粒也不会少。”
  杨金水这时站了起来:“现在离端午汛不到半个月了。这半个月沿新安江每个堰口都要派兵守着,大水到来之前,不能让任何人接近堰口。毁堰的事要是走漏半点风声,谁也保不了谁!”
  郑泌昌、何茂才的面容都凝重起来,一同望向马宁远。马宁远这时却望向沈一石,突然问了一句:“沈老板,你这里还有没有百年的老山参?”
  一听这话,其他几个人都是一怔。
  沈一石:“不多,还有两支。”
  “给我吧。”马宁远说这话时竟透出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
  几个人都有些诧异,好像又有些会意,都对望了一眼。
  郑泌昌:“怎么,老母病了?”
  马宁远目光转向了门外:“不是。我是想给部堂大人送去。”
  何茂才:“你可别犯愣气,将事情又露给了胡部堂。”
  马宁远当下就犯了愣气,瞪向何茂才:“不相信我,这个事就交给别人干好不好?”
  何茂才被他顶得一愣。
  马宁远:“事情都瞒着他干,到时候担子还是他担。都累成那样了,我送两颗山参你也犯疑!”
  “好!”杨金水立刻出来圆场,“又有忠,又有义,这才是干大事的人。沈老板,你这就把山参给马大人吧。”
  浙江总督衙门签押房
  “派人去开堰口放水了吗?”灯烛下,胡宗宪正坐在案前披阅什么案卷,问这句话时依然没有抬头。可过了好一阵子,居然不见回答,胡宗宪抬起了头。
  马宁远站在案前,两只手背在背后,见胡宗宪望向他,才从出神中缓过来:“去了,都去办了。”
  胡宗宪:“你背后拿的什么东西?”
  马宁远这才犹犹豫豫地将那只装着山参的红木盒拿到胸前:“两支山参……部堂大人,我知道部堂从来不许我们送东西……没有别的意思,实在是看着这一向部堂瘦得太多了……”说到这里,马宁远的嗓音竟有些哽了。
  胡宗宪默看他一阵,叹了口气,依然低头批卷:“好好当差,比送我什么都强。”
  马宁远手捧着盒子依然站在那里。
  胡宗宪还是没有抬头:“放在那里,到各处堰口去看看吧。”
  “是。”马宁远把盒子放下的时候,又看了一眼胡宗宪,这才掉头走了出去。
  浙江淳安新安江大堤
  由于是农历五月,大雨虽然连天般下成了一张大幕,但依然能透过白白的雨幕看见新安江水在滔滔地拍打着去年才修好的大堤。
  大堤的一座堰口,大堰的闸门紧紧地闭着,但洪水却透过闸门两边的堤口向大堤那边挤了进去,流向农田——堰口闸门的两边明显有两条裂缝。
  更让人惊异的是,堰口边站着的十几个身披油衣的士兵竟然不是看着透过裂缝的洪水,而是看着大堤两旁。在这些身披油衣的士兵中,露出两张被淋湿的冷冷的脸。
  ——马宁远站在这里!——常伯熙站在这里!
  浙江建德新安江大堤
  也是一座堰口,堰口边也站着十几个身披油衣的士兵。堰口闸门的两边也有两条明显的裂缝。
  洪水挤进裂缝,流向大堤那边的农田。
  雨幕渐渐变得有些灰暗了,有几个士兵开始在张开的油衣下点亮了几盏气死风灯。一盏灯边露出了张知良那张被淋湿的脸。
  一连串的闪电,远远的传来了一阵滚雷。
  雷声过后,雨声中明显还有另一种声音,是许多人惊恐的呼喊声。
  画外音从雨声外,从无数人的惊呼声外传来:“一年一度的端午汛来了,明嘉靖四十年,一场由人祸酿造的天灾正向浙江新安江沿岸的百姓逼来……”
  浙江杭州总督署大门外
  天已经全黑了,大雨还在连幕下着,从衙门檐下的灯笼光和大坪里点点气死风灯的光里可以影影绰绰看到这里已站满了亲兵队,每人身边都牵着马。
  大门敞开着,一个也披着油衣的瘦长人影疾步走了出来。
  那人影刚走到大门外,一道闪电从天空朝着总督署大门正中射了下来。
  ——大门外的那个人被那道闪电像是从头脸的正中一直到袍服下的两脚间劈成了两半。
  此时,胡宗宪两眼定定地望向天空。
  浙江总督衙门大门前
  那道像要将胡宗宪劈成两半的闪电消失了,接着是一声巨雷,接着是一连串的闪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