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占戈 >

第53章

占戈-第53章

小说: 占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我去府衙,兵士换甲,前面立旗开路。”我挥出如意,整了整衣服。
  因为商船不大,又是回京,此番我只挑了五十精兵随行,气势不大。不过一路上的百姓见了还是退开两旁,我的车驾很快就到了太守府衙。勃州不是大州,却因为与高济倭国交易,颇为富庶,一座府衙修得巍峨壮观,比之直隶大州也毫不逊色。
  “尔等何人!居然持兵临近府衙,要造反吗!”府衙门口的差役拔刀冲了上来,把我围住。
  “狂奴!”前面的卫士喝道,“此乃平倭大将军中散大夫明大人的军驾!还不叫你们太守出来迎驾?”
  “哈哈,原来真有这等骗子,来人,给我抓起来!”
  “不可杀人!”我喊了一句,兵士们会意,只用刀背便把他们打翻在地。战阵上得多了,动辄血流成河,真的打架反而新鲜了。
  我举起虎符,道,“本官乃领兵之将,有虎符为证,速去通报!”
  终于有人从地上爬了起来,进去通报。不一时,府衙中门大开,一个衣衫不整的朝廷命官出门相迎。看他的服色,该是正五品的勃州太守。
  “啊!真是虎符?”
  “你没见过?”我有些不悦,他见了我居然连官名都不报。
  “这是真的吗?”
  我让章仪取出圣旨,道:“当今圣上的圣旨,你总该认识吧!”
  那官员凑上来看了半晌,细细研究着圣旨背面的九龙图纹。“哦!真的是真的,这位……如何称呼?”那官员朦胧道。
  我胸闷得厉害,若是倭奴不打高济而攻我朝,恐怕也能三月下了山东路。居然有这等牧守!
  “本官中散大夫执掌平倭事,明可名。”我冷声道。
  “哦,原来是在高济打仗的明大人,下官勃州太守贾政廉。”那官员躬身行礼道。
  “贾太守,之前的公文没有收到吗?”我不满道。“下官收到了,只是不知道真伪,暂时搁下了。”我心头火起,低声道:“本官领的是军事,军国大事,地方上的事本官不便多言,只是贵官如此对待军文,若是有外敌来侵,如何防备?”
  “下官知罪。”
  “我的信使呢?快些放出来,他们都是百战之余的人,不能受辱。”
  “下官明白。”
  “嗯,还有,发文前州,别再拦了我的军驾。近来的邸报有吗?拿来我看。”我道。
  “邸报?公孙夫子,我们有邸报吗?”贾政廉问身边的一个中年文士。那文士上前行礼,道:“学生公孙婴,是太守大人的幕僚,见过明大人。”我拱了拱手,道:“公孙夫子。”“明大人,我勃州太守府,从来不看邸报。”
  “你这……”我一时说不上话来,终于问道,“这是大越的勃州吗?”
  “明大人,下官知守勃州府,并不关心天下。下官是勃州的父母官,并非庙堂的公卿,实百里之才,不敢枉窥天下。”贾政廉躬身道。“强词夺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解君之困。你只守好勃州,难道就算进了本分?”我喝问道。
  “下官以为,的确是进了本分。”
  纠查地方官吏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我虽然对他反感却也无权说什么,转问道:“本官收到圣旨,有句‘将星又陨’,陨的是谁?”
  “哦,这个下官倒是知道,匈厥古扣关,武啸星将军殉国了。”
  “武啸星将军,殉国了?”我心一沉,“当下北疆谁人驻守?匈厥古的铁骑到了哪里?”
  贾政廉一奇,道:“这匈厥古每次扣关之后总是很快就走了,下官不知明大人是何意思?”
  “回去了?嗯,是该回去了。”现在,我知道手里的圣旨十成是矫诏,马上就回高济吗?还是依旧入朝?
  “嗯,本官知道了,本官要觐见圣上,即刻便走。”
  “大人不喝盏茶再走吗?”
  “时机紧迫,还请太守大人备些路上的饮水干粮,一切从简。”
  “下官明白。”说着,他便和那个公孙夫子退了出去。
  章仪身穿甲胄,刚才不能开口,现在没了外人,对我道:“大夫,这贾政廉真是个庸官。”我摇了摇头,道:“这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尽快回京,最麻烦的就是我手里的矫诏。”我摸了摸袖口,真像是个滚烫的栗子。
  “大夫,怎么办?知道了是矫诏还要入朝吗?”
  “章小姐,不知是否听说过权谋之术?我不担心矫诏想杀我的人,我现在担心的是这矫诏,是皇上发的。”
  “皇上发的还叫什么‘矫诏’啊?”
  “我出兵近两年有半,朝中小人的中伤不会少,皇上若是起了疑心,难免要试试我的忠心。这也是我在船上才想到的,唉,高处不胜寒啊。”我叹了口气。
  章仪突然按住我的肩膀,附耳道:“吉人天相,你不会有事的。”
  我偏头看到肩上的五指如葱,又嗅到了兰花混着皮革的气味,心里居然安定了许多,道:“办法总是有的,圣人道:‘祸者,福之所倚;福者,祸之所寄。’我总能化祸为福的。”章仪的手重了些,低声道:“我帮不了你什么,不过你若是有事,我一定会陪着你的。”
  “傻孩子,我会有什么事?我真有事倒好了,免得你一天到晚缠着我。”我笑道。
  玉手变成了拳头,狠狠砸在我背上。我也奇怪,为什么这么大的力气,我居然没有吐血。想起章仪也曾提刀上阵,心里寒了一记。
  我在马车上颠簸了五天,终于望到了京师的高强。到底是华夏之都,城墙参天,在高济那么久,连十丈的高墙都很久没见了。而且官道上人来人往,光是一个村落便比高济的一个小县更加富庶热闹。
  京城里是不能策马狂奔的,不过我既然要表露忠心,自然不能不做足戏码,亮出了军旗,直冲皇城。
  “传进去,明可名奉诏回师,求见陛下!”我高声嚷道,“中散大夫领平倭事明可名,奉诏回师!”
  军门匆匆接了腰牌和圣旨,跑了进去。
  不足一盏茶的功夫,大门中开,跑出来一队内侍,领头的喊道:“传皇上口谕,中散大夫明可名即刻于御书房觐见万岁,赐宫中跑马,赐面君不拜,赐座。”
  “我等你。”章仪拉住我的袖子,轻声说了一句。
  “我不会有事,你先回家吧,日后我传人去找你。”
  “我等你。”
  我理了理衣服,对御者道了声走。
  上一次皇宫中响起马蹄的声响,已经是五十年前前吴覆灭在际,哀宗一日下了三十二诏……
  “明大人在此稍候……”
  “明可名!进来!”内侍的话还没说完,皇上的声音已经在里面响起,我一时难以分辨其中是怒是喜,是惊是怨……
  “微臣明可名,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被抬入御书房,躬身行礼道。
  “明可名,朕想死你了!”圣上居然冲了上来,一把把我抱住,两臂如同铁箍,居然把我抱了起来。
  “皇上,皇上,让人见了不雅。”我连忙劝道。
  圣上把我放下,笑道:“几年不见你,你更瘦了。”我见气氛不错,也笑道:“陛下倒是更健壮了。”圣上仰头大笑,道:“明卿当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风平浪静才好再挽狂澜,海阔天空方能大展拳脚。朕让严秀卿写了,挂在这里,你看。”
  我顺着圣上的手指,看到了几案后屏风上的两句话,用的是大篆,古朴遒劲。
  “朕以为,朕已经够了,只等明卿平了高济,便可回来与朕一道大展拳脚啦。”圣上绝口不提矫诏的话,我也不知如何开口。
  “臣听闻武啸星殉国了?”我大着胆子,往圣旨上引。
  圣上一愣,道:“是呀,天妒我大越,夺朕利剑。不过有明卿在,朕也不担心北疆,只是苦了明卿。唉,我大越历朝不足四十年,却满堂暮气,明卿可是朕最年轻的臣子了吧。”圣上说着,上榻坐了。
  “哦,对了,明卿给朕讲讲高济战事吧。”
  我思索了一下,道:“高济战事,皆如战报中所言,臣不敢谎报。”
  “战报哪里说得详细?朕想听听趣味些的,明卿,朕不明白,为何当日你敢断定倭兵会连夜入汉平?”我一点头,道:“陛下,非是臣断定倭奴会入汉平,而是臣让其入汉平啊。兵者有料敌驱敌之谓,驱敌者非是驱逐敌兵,实乃将敌兵当作牛羊,驱赶牧守。”
  “哦?明卿怎能驱使敌兵?”
  “敌兵只要是人,便有人心,人心皆有缺,用其缺便可驱其身。”我道。
  圣上沉吟半晌,道:“昔日你也说朕只要有了权谋霸术便可安座朝堂,朕也深有感触啊。”我看了圣上一眼,道:“陛下,法家的权谋之术只是小术,陛下要真的想坐稳龙廷,还是要多看道家的书。”
  “哦?朝中谏议朕从儒的,尊墨的,立法的,振农的,兴兵的,真正的兵家倒是要朕修道?这还真有意思。明卿以为,那无为而治,如何治我大越?”
  “陛下,世有无知小儿,读了几句圣人的书便以为明了了圣人的道,其实不尽然。道家所言,虽然提倡‘无为’,其后尚有一句‘无不为’。虽然费解说玄,其实又是最简单最实在的根本道理,什么是道?路便是道。如何行路?不必想那么多,迈开步子走便是了。走便是德。所以臣以为,道德就是自然。儒生们抓住一个‘无为’大做文章,肆意扭曲,实在是作孽。”
  圣上沉思片刻,道:“虚师名不虚传,观明卿可知一二。明卿,朕有一宝,也让你开开眼界。”圣上起身,拍了拍手。有内侍从后碎步而出,手里捧着一把弯刀,弯得几如新月,最为可怖的是,上面点点血锈。
  我若不是因为近年领兵,见惯了兵器血迹,还真会吓一跳。
  “呵,明卿久经战阵,莫非还怕兵器?”
  我欠一欠身,没有说话。
  圣上举起弯刀,道:“明卿可知这柄弯刀是何来历?”我摇了摇头,道:“微臣不知。”“来人!”圣上喊了一声。门口的黄门卫士应声而入。“拔剑!”圣上叫了一声,用手中的弯刀用力砍了下去。
  金铁交鸣,卫士手里的宝剑被斩断了。
  我心中一惊,道了声:“宝刀。”
  “这刀的确是宝刀,可惜啊,不是朕的刀。此刀乃是从武啸星将军遗体上拔下来的,当时武啸星手里的宝剑被削去了一半啊!”圣上细细看着手里的弯刀,“知道此刀是哪里来的了吧?”
  “原来如此,若非此宝刀,武啸星将军也未必会亡命阵前。”
  “宝刀,宝刀啊。朕已经命人去造了,可惜我大越居然没有这种精铁。”圣上说得叹惋,转而笑道:“这刀便赏给明卿了吧。”
  “回陛下,微臣不惯佩带兵器,且敌国之兵,用之不祥。”我躬身谢赏。
  圣上显然满意我的答复,笑道:“见宝不贪,明卿果然是朕的栋梁。明卿,朕还有一宝要让你看看,还要你出出主意。随朕来。”
  我心中渐渐安定了下来,多年不见,皇上还不见生分,此行看来不会有什么大祸了。黄门推着我进了内宫,穿过御花园,入后宫,几个弯拐之后,来到一处大殿前,匾额上题着“澄明殿”三字。
  “来,明卿,进来。”圣上居然亲手拉车,我连连拱手示意不敢。
  “这是朕的长子,皇太后给他起了个小名叫驹儿。来,打个招呼。”圣上说了,我也不好迟钝,连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