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42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42章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藤田课长亲自去送电报,不一会儿,加藤部长的办公室里,传出了可怕的声响,我在隔了好远的电报间,都能清新地听见。藤田课长回来后,脸上的手印都发紫了(我是那个解恨啊)。我相信,如果山屋司令在的话,加藤部长能把他生吃了。
  ……
  从那时候起,我就深深相信:日中之间一定要友好!
  ……”
  1914年8月25日,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辞职,大隈内阁就此倒台。
  虽然我从来没有预计到,会有如此战果。但是,我知道,世界变了。中日青岛问题结束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中日全面战争。
  1914年8月25日,中日面临全面战争。
  '注':1914年8月25日,日本第二舰队在一个小时之内,损失了三艘战列舰,损失舰艇总吨位高达97150吨。于是,日本海军将这一天命名为“恶魔日”;将那一小时称为“恶魔的一小时”。
  第36章
  一章结束了青岛之战,各位觉得怎么样?反正,我是挺意外的。写的好的作品,就会有它自己的生命,作者也不能随心所欲。
  汗!不会真的有人相信了吧?!
  其实,我的舰船知识很差,具体写的时候,一查资料,发现青岛之战的种种构思全部报废了。就算日本人全部狂犬化了,也不可能再从海上进攻我。
——————
  捷报传来,我一时欣喜万分,胜利总是令人喜悦,我也莫能例外。
  过了一会儿,我冷静了一点儿,开始盘算下一步作战。越想我心里越不安,事情大条了!
  我不喜欢意外,因为所有这些我遇到的意外,都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损失。这个世界上班也许,大概,可能,应该有好的意外,因为老祖宗创造了“奇遇”这个词来形容它。
  现在,我就面临着我这一生最大的意外。我取得了“意外”的大胜利,但是,我绝对不会用“奇遇”来形容它。因为,我接下来就要面对中日全面战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名副其实,这将是一场遍及欧亚的战争了。
  我喜欢“一战”,是因为我在一旁观看,顺便还可以卖点东西,发发战争财。并不意味着,我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我从来没有在“一战”中作主角的意思。老天爷,不用这么玩我吧!(作者:读者认为应该作品波澜起伏——感谢书友平衡)
  TMD!照这么下去,不要说日本鬼子,我都要破产了!我预备两亿元,是为一场局部战争作准备的。如果日本全国总动员(80%的可能),大举入侵,这点钱,还不够四个月的军费开支。不要说战后重建,就是军费开支,就够我头痛的了。日俄战争,日本军费开支18亿日元,合20多亿大洋,那不过几十万军队,一年多点的战争。这么一笔以十亿计的军费,需要我签多少卖国条约呀!何况,以日本现在的经济状况,必然会选择“以战养战”,而且多半是直接掠夺。到时候,就算我打赢了,只怕也是一片废墟。
  很快,我结束了乱七八糟的思绪,现在不是遐想的时候。我直接把陈士诚和蒋百里叫到了我的书房里,又命令侍从把顾维钧叫来。我把自己的考虑对两人一说,陈、蒋二人大惊之下,不由都有些失色。我们还没有做好与日本全面战争的准备,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
  这时候,军事秘书黄侗把国内地图拿来了。我一时着急,没有说明,结果他捧来了一大堆军事地图。我从中找了张全国地图,铺在书桌上,开始研究起我军面临的形势。
  顾维钧来了,我没回头,摆摆手,说:“坐”,让他自己找地方。
  过了好大一会儿,我松了口气,耳边传来吸气声,我转头一看,却是蒋百里,不由会心一笑,局势还没有那么严峻。
  首先,是海军的问题。我军的舰艇部队,不足挂齿,但是,以潜艇部队的表现,不要说是日本海军,就算是世界第一的英国舰队,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退避三舍的。现在,深水炸弹和声纳都还没有发明,潜艇是无敌的。所以,日本绝对不会从海上进攻我。其作战方向,就只有唯一的选择——东北。
  这就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利益了。日本有个毛病,就是做事太独。日俄战争,美国是偏袒日本的,目的是“分享战后东北的利益”。但是,日本实行的措施,比俄罗斯还恶劣,意图独占了东北利益,完全把美国排斥在外。以这样的表现,各国岂能让日本由东北一路打过来?
  其次,是时间问题。我军没有准备全面战争,日本就更没有准备。局部动员需要一个月时间,全国总动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以目前日本陆军17个师团,二十几万的兵力,还不具备与中国全面战争的条件。就算宣战,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落实。
  我们讨论到这里,已经完全放下心来,再坏也不过如此而已。现在,我们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避免全面战争,但在军事上,为全面战争作准备。当然,攻击日本长江舰船的行动。是不会改变的。
  25日早7:00,我匆忙约见了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虽然有些奇怪,但芮恩施还是很高兴的邀请我一起,共进早餐。我花了几分钟,风卷残云般的的消灭了早餐,同时也最后考虑一下,如何措辞。最后,我还是直接通报了此事。芮恩施很惊讶,空举着叉子足有一分钟。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此时的惊讶,还在我的想象之上。芮恩施并不以为,我会骗他,这样的事情骗不了人的。作为一个职业的外交家,芮恩施很快开始考虑,这会给亚洲局势带来何种变化,会给美国利益带来什么改变。
  美国与日本关系,自从争夺夏威夷群岛以后,就急剧恶化了。美国在最悲观的时候,甚至考虑过“迁都”,并试图把黄金储备转移到西海岸。双方都以对方为太平洋上的假想敌,美国的大白舰队环球访问,针对的对象就有日本海军。双方这一时期,都制定了针对对方的作战方案,如,美国的《橙色计划》。所以,在国防军展示力量之后,芮恩施就倾向于拉拢联省,力图与联省结盟,减轻美国东海岸的压力。
  其实,中国的位置很重要。中国本身是个大国,就不必说了。中国的北面是俄罗斯,东方是日本,都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竞争者,如果中国能够牵制这两者,十分有益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甚至更进一步,掌控太平洋。至于,中国的海军,水面舰队的实力,实在是不足挂齿,还不会让美国担心。
  短短的几分钟内,芮恩施就决定,进一步,加深与我的友谊(^…^)。
  于是,在我提出希望美国能够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与英国一起出面调停,避免战争的扩大化。芮恩施出乎意料的爽快,满口答应,
  25日早8:00,顾维钧紧急约见了英国驻华领事葛福。一向傲慢的葛福,听闻此事,震惊的把茶杯都碰倒了。
  然后,顾维钧通报了我方的立场——“国防军陈兵百万,在青岛问题上,是绝对不会退让的”。同时,再次申明了,我方在欧战中中立的立场。
  葛福很快镇静了下来,对此不宣而战的行为,表示了严重的不满——英国拉拢日本,是希望日本舰队参与欧战,眼前的变化势必影响英国的利益。但是,顾维钧的再次声明,引起了葛福的注意。
  针对葛福的不满,顾维钧道:“日本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双方应该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了。”然后,顾维钧轻轻说道:“中日之间发生战争,不是短期能够结束的。这样一来,既不符合中国利益,也不符合英国利益,联省方面希望贵国能够从中调停,以避免冲突的扩大化。”
  葛福不仅啼笑皆非,道:“难道日本会善罢甘休,不成?”
  顾维钧漫不经心的说道:“听说,日本财政状况,自日俄战争过后,就十分不好。尤其是今年,似乎连外债的利息,都支付不起了。”
  知道了联省的考虑,葛福也就放下心来,神态自若了。葛福道:“此事似乎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顾维钧对此早有准备,“日本对我国宣战。但是,日本会从那里攻击联省呢?从海上?贵国是世界第一的海军强国,想必阁下也知道,这不可能。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了”,顾把摆在葛福桌上的地球仪转动了一下,把手指向中国北方,那里正处于北京政府袁世凯的统治之下。然后,顾接着说道:“联省可以承诺,只要北京政府不挑衅,联省就不会主动进攻,发动军事攻击。”
  联省虽然基本上不违反条约,但也不过是,让人可以接受而已。北京与安庆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北京对英国来说,处于半附庸状态,英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北京的政策。所以,英国对袁世凯始终是鼎力支持的。
  ……(讨价还价的话就略了)
  最后,葛福答复说:“需要与国内联系”,就此结束了这此会谈。
  那天,美、英两国驻安庆领事馆的秘密电报,一直发个不停。
  26日晚5:00,三方就此达成了默契。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是最重要的。当然,英国人的价钱要的很高,但是,在几方都急于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如果日本对中国宣战的话就不好办了),安庆最后承诺:“安庆任何时候下,都不会武力推翻袁世凯政权,除非北军大规模向联省发起进攻”。这个保证,是有美国背书的。安庆对美国的承诺:“如果安庆政府统治中国,将给予美国贸易最惠国的待遇,需要的时候,双方可以结成同盟”。英、美两国决定联合法、俄,对日本施加压力,避免战争的扩大。
  这样一来,日本的利益,在无声无息中被牺牲了。
  那么,日本在这一天里做了什么呢?
  得到消息后,大隈重信在凌晨5:00,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商谈如何处理青岛事件。山县有朋、松方正义和西园寺公望三位元老受邀参加内阁会议。我们无须,也无法描述会议的详细进程,从隐龙社事后的情报来看,对中国宣战的声音占据了主流。但是,对中国宣战也是有许多实际问题存在的。
  首先,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从海上进攻,已经是不现实了。在没有对付潜艇的办法之前,海上的大规模进攻,绝对不可能。也就是说,只能从陆地进攻,这有牵涉到许多问题。
  其次,是日本的财政问题。日本的财政问题非常严重,如果全面开战,就需要数以十亿计的贷款,在欧战开始的情况下,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
  当日的内阁会议没有最终结论,但是,“大日本”帝国是绝对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
  具体安排主要有两点:
  “一,进行军事动员,将17个陆军师团补充满员;
  二,争取各国,主要是英国的支持,以便取得资金;”
  25日11:00,首相大隈重信正式向天皇辞职。大隈内阁倒台。
  25日下午,政友会总裁原敬受命组阁,被称为原敬内阁。
  随后,日本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起初,日本的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只是对其巨大的金额表示了意外。但是,到了晚上,风云突变。首先,日本接到了对于日本第二舰队关切的询问。在模糊不清的回答之后,各国大使的态度,也微妙起来。
  25日晚7:00,英国大使拜访了新任日本首相原敬,含蓄而明确的表达了英国对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