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西北王"的败落 >

第62章

"西北王"的败落-第62章

小说: "西北王"的败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进荣会意地接过手帕:“谢谢!”然后用力擦着手心,将写在手心内的字迹擦掉了。
  胡宗南亲自站在饭店门外恭候,高级将领们自然不能不陪侍一旁,其他来宾哪里在里面坐得住,也都拥到门前,自然形成了欢迎队伍。
  轿车一到,胡宗南抢步上前,拉开了车门。周恩来一下车,胡宗南就行军礼,其他将领跟着行军礼;胡宗南又鼓掌表示欢迎,来宾们跟着鼓掌欢迎。
  周恩来含笑挥手致意,在胡宗南陪同下,进入了餐厅。众人也进入大厅,在四周沙发上坐下。
  餐厅内聚集了过百位来宾,其中男女各半,因为将领和知名人士们,都是带着夫人来参加宴会的。女宾们都穿旗袍,惟有张倩穿西式连衣裙,所以特别显眼。她正和一位穿中山服、年约五十岁左右的人在一起交谈着。
  胡宗南环视周围来宾,发现有几位昨天因故没有去机场欢迎的人,其中包括张倩和那个与她交谈的人。胡宗南便让秦进荣去把他们都叫过来,一一介绍。
  胡宗南向周恩来介绍那个与张倩在一起的人:“这位是省党部书记长李纯青先生……”
  几个记者蜂拥过来准备拍照。
  李纯青正准备伸过手来与周恩来握手,周恩来却一转身对着张倩说:
  “啊,这位不必介绍了,因为在重庆见过的——上层交际明星张倩小姐,对吗?”
  张倩娇媚地说:“周先生好记性!”
  周恩来别有所指地说:“是张小姐的特殊身份使我过目不忘!”
  张倩一愣,随即尴尬地连连后退。
  李纯青受到冷落,想捞回面子,于是故意朗声说:“周先生由陪都来,必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好消息。蒋委员长领导全国抗战,日理万机,为国为民辛劳可知,想必他老人家福体安康吧?”
  周恩来同样朗声回答:“蒋委员长如何领导抗战,全国人民有目共睹。至于他的健康嘛,我想可以用句通俗语言来概括:吃得饱、睡得着。书记长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此时大厅中鸦雀无声,都在静听他们的对话。周恩来的回答机智而巧妙,使李纯青尴尬得无言可对。他忙掏出手帕来干咳一阵,以掩饰自己的窘态。
  胡宗南不满地瞪了李纯青一眼,也无心继续介绍了,忙张罗周恩来:
  “先生请坐,请上座!”
  大厅中摆了十张大圆桌,中间一桌,其余九桌围圈而设。周恩来也没有谦让,就坐在当中一桌的首座上。
  各桌都设有一只硬壳纸叠成的可以竖在每座前的姓名牌。众宾客都按姓名牌入座,倒也井然有序。参谋处和副官处的军官们忙着向各桌上酒菜。
  胡宗南起身高擎酒杯,朗声说道:“诸位,周先生驾临,西京满城生辉!在座多是黄埔学生,理应敬老师一杯,以谢当年谆谆教诲……”
  李纯青打断了胡宗南的话:“胡长官,依兄弟看来,在座多半不是黄埔系的人,所以兄弟提议还是分开来各敬为好。但大家既已举起怀来了,不能虚此一举吧。兄弟建议这杯酒就先为蒋委员长的健康、长寿干杯吧。”
  一些人附和:“好!好……”
  周恩来虽起身却并没有举杯。听完李纯青的话,他微微一笑说:“蒋委员长提倡‘新生活运动’,厉行节约,他的这点主张,我还能苟同。在重庆,饭馆买酒是要罚款的哟!”
  大厅之中一时鸦雀无声。
  胡宗南愣了片刻后,十分尴尬地说:“啊,是的……是的……学生向来不饮酒的,设宴也以水代酒,只因欢迎先生才破例。既然……那就快撤掉吧……秦参谋,撤酒!换白开水!”
  坐在邻席的秦进荣答应一声,招呼副官、参谋们撤酒。
  因为撤酒,各席都乱了一阵。
  张倩趁乱离席。她走到吧台,这里有一名上尉副官在张罗着,各席的酒撤下来,他正在忙乱中。张倩对他说:
  “快拿些空杯来,再将暖瓶拿过来。”
  上尉副官虽忙乱却不敢怠慢,忙将一只装有酒杯的托盘递给张倩。
  张倩接过托盘,又接过暖瓶,不慌不忙地将开水倒入各小杯,然后她像是漫不经心地在摆弄着酒杯。她的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蓝宝石戒指,在挪动酒杯时,她悄悄一按戒指,那宝石忽然翻起,她将藏在宝石下面的一点白色粉末倒入一只酒杯中,粉末在水中迅速溶解,毫无混浊现象。
  这时副官、参谋们都在忙着换酒杯,将开水倒入酒杯中,然后用托盘端走。大家都很忙,谁也没有注意张倩的举动。
  张倩将托盘中的两只酒杯一手端一只,然后叫过一名副官端着托盘,回到她原坐的一桌女宾席:“夫人们,我已将酒换成了白开水。我们去敬周先生一杯,如何?”
  众女宾们早已被周恩来的风度所折服,很想接近这位风度翩翩的伟人,却又有些怯场,经张倩一提议,自然十分踊跃,都从副官端的托盘中拿了一杯水,随着张倩朝周恩来走去。
  一直在注意张倩行动的秦进荣对张倩的举动很警惕。他虽未发现张倩做了手脚,却怀疑她的举动有诈。他见张倩朝周恩来走过去,就迅速思考对策。他知道拦阻是不行的,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他也别无良策,惟一的办法是跟过去,找个借口替代周恩来喝下那杯水。
  就在秦进荣思考对策之际,张倩带着女宾们已来到周恩来面前。
  张倩恭恭敬敬地说:“周先生,您能不忘蒋委员长的号召,令人佩服。胡先生的主张却也一举两得:既响应了委员长号召,又不失宴会气氛。现在我们这些妇女们敬周先生一杯白开水,聊表我们姐妹对周先生的仰慕之情。”她说着将左手端着的酒杯递给周恩来。
  这时秦进荣猛地站起,快步朝周恩来走过去。但他慢了一步,只见参谋刘志宏端着一盘热手巾也朝周恩来走过去。
  周恩来接过张倩递来的酒杯,朗声答道:“凡是于国于民有益之事,人民群众都会拥护;反之,凡是于国于民有害之事,都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这与是谁提出的主张毫无关系呀。”
  张倩忙说:“承教了!承教了!”说着用自己举着的酒杯去碰了碰周恩来举着的酒杯,先一饮而尽,并转头对那些举着酒杯的女宾们说:“大家快先喝呀。”
  众女宾们都一饮而尽,学着张倩,朝周恩来“亮杯”。
  胡宗南认为女宾们这一凑趣,掩盖了刚才自己的尴尬,所以忙说:“先生赏脸吧!”
  周恩来正想说什么,这时刘志宏抢步来到近前,他一伸托盘:“周先生请用毛巾!”托盘举到周恩来面前。似乎他的举动有些莽撞,托盘碰到了周恩来举着的酒杯,杯子脱手坠落在地板上,摔了个粉碎。
  玻璃杯破碎的清脆响声,使所有来宾都一惊,一瞬间大厅静寂。
  刘志宏似乎为自己的莽撞行为而惶恐至极,连连鞠躬:“对不起!对不起……”
  张倩愤怒地骂了一句:“混蛋!”挥手要扇刘志宏耳光。
  秦进荣赶到抬手挡住了张倩的手臂。张倩瞪起了眼,要喝斥秦进荣,周恩来发话了:
  “张小姐息怒。这位中尉虽莽撞了一点,但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这样吧,罚他去给我换一只大杯来,并倒满一杯开水,我就可以用这杯开水与各位周旋到底了。”又转而问胡宗南,“寿山,你看我这样处理得当否?”
  胡宗南忙说:“先生高雅,学生佩服。”
  周恩来就对刘志宏说:“好,既然胡长官同意了,那你就认罚吧。”
  刘志宏打了个立正:“遵命!”转身走向吧台。
  秦进荣看到刘志宏的冒失倒做成了他要做的事,悬着的心落了地。他见刘志宏去换大杯,惟恐有失,忙跟了过去。
  “志宏,还是我来吧……”
  刘志宏朝秦进荣翻了翻白眼:“这种事可不是你这样的‘中等人物’干的。你如果一定要屈尊巴结差事,那就请便吧。”
  秦进荣真不知刘志宏为什么总是这样敌意相对,但此时也无法解释:“志宏,我不是这意思……”
  刘志宏哼了一声,抄着手往吧台上一靠,冷冷地看着秦进荣。
  秦进荣感到十分尴尬,却又无法解释。他只好忍气吞声,向负责吧台的上尉要了一只开水杯,倒了一杯开水,端着去送给周恩来。
  此时张倩等女宾已散归席位。
  周恩来接过秦进荣送来的水杯,高擎着朗声说:“先生们,女士们,我提议:为团结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干杯!”他喝了一口水。
  胡宗南站起来喝下一小杯水。
  各席都看胡宗南眼色行事,也都起立,干了一杯水。
  胡宗南带头鼓掌,全体来宾跟着鼓掌。
  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周恩来对胡宗南说:“寿山,我可以去各桌敬‘水’吗?”
  胡宗南忙起身:“学生奉陪……”
  周恩来却笑道:“啊不,不,还是请张倩小姐作陪——她是陪都有名的交际明星,礼仪周到,又与各位都熟。有她作陪,我就可以放心地与各位周旋了。”
  胡宗南说:“恭敬不如从命。张处长,就请你陪周先生去各桌敬酒吧。”
  张倩正在失败的沮丧和愤怒之中,却又不得不“遵命”装出笑脸来陪着周恩来去各桌敬酒。
  周恩来十分潇洒地在各桌周旋,每到一处都谈笑风生。
  胡宗南的目光随着周恩来的活动转移,脸上流露出钦佩的笑容。
  盛文有点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宴会倒好像他是主人了!”
  胡宗南却说:“你当不好主人,别人自然要取而代之。”
  第一军军长张卓附和道:“周先生的确很有风度!”
  胡宗南带点苦笑地说:“委座西安蒙难时,蒋夫人飞抵西安,见到了周先生。事后蒋夫人感叹:‘我们就缺少周恩来这样的奇才。’陈辞修(陈诚字)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乾坤在握,众望所归,何愁没有志士能人归附委座麾下。’殊不知奇才乃宇宙百年之精华所凝聚,英主明君、治世能臣不可多得啊!”
  李纯青接过话茬儿:“民国十五年,红军东进山西,阎锡山到南京晋谒委座,请求援助。委座派陈诚率汤恩伯、关麟征部进驻山西设防,经过接触,阎锡山认为陈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求长期留下陈诚。委座谢绝曰: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委座慧眼识英才!按先生刚才所说,我们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国疲民贫,君昏臣谗,已是百年了,应该出明君能臣了,依愚见是应在委座与陈诚二位了。”
  却不料胡宗南冷笑道:“不错,我也承认陈辞修是个人才,但与周先生相比,那真不啻小巫见大巫!”
  满座听众不禁愕然。
  周恩来应酬完毕,带着张倩回到本席,并请人在他身边设了个座,让张倩坐在一旁。
  胡宗南笑道:“孔夫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学生看先生在女宾席也应付自如,真是佩服之至。”
  周恩来风趣地说:“我想孔夫子所以这样讲,大概是娶了一位很厉害的妻子,所以有点惧内吧。”这番话引起了哄堂大笑。
  胡宗南凑趣说:“孔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想当初黄埔军校前五期学生何止三千,在先生心目中能有多少贤人呢?”
  周恩来笑道:“孔夫子也未免太不懂得团结大多数了!我认为就目前抗战时期来讲,只要不叛国投敌,能站在抗日战线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