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 >

第88章

厚黑学-第88章

小说: 厚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王怀庆率领的军队大获全胜,全歼了蒙古各独立的军队,凯旋回京。袁世凯为此重重嘉奖了王怀庆,并且叫王怀庆将这次作战的各项开销列出清单,到国库报销。王怀庆回去统计了一下,一共花费了三十万元左右。他想多报些以中饱私囊,但又不敢太过分,就开了张四十万元的军费报销单。
  第二天,王怀庆拿着报销单亲自送到总统府,让袁大总统过目。袁世凯看完后,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王怀庆赶忙解释说:“这是我详细核实过的!”袁世凯将单子往桌子上一扔说:“太少了,回去重写。”
  这句话着实令王怀庆感到意外,但他马上又明白过来,这是袁总统给我施加恩惠,心里一阵高兴,他回去之后,壮起胆子写了一张八十万元的报销单据,谁料袁世凯看后仍然说太少,让王怀庆拿回去重写。当王怀庆第三次来到袁世凯面前时,手中军费报销单已经虚报到一百四十万元之巨了,袁世凯才提笔批了“准领”两个字。
  自此以后,王怀庆为袁世凯卖起命来更加出力了。
  由上可见,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利用奖赏、施恩等方式谋取人们的归顺才是管理之术的高手。
  新商经之“厚道”
  胡雪岩作为成功的大商人,他将中国传统商人应有的仁信厚德发挥到极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纵观古今中外成功商人和企业家的经营谋略,无不渗透着“商经”的哲学。守业需要耐心,与人合作讲求诚信,谋求利益应取放有度,赢得顾客更要懂得让利于人……总之,“商经”“商学”不是教你妥协、退让,而是告诉你一种崭新的经营智慧。
  商界泰斗胡雪岩
  变幻迭出的商局,情势多样,目不暇接。如何对全局了然于胸,将未来把握到位,惟有德智兼备,高瞻远瞩,才可运筹帷幄,稳坐钓鱼台。
  走近胡雪岩
  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字光塘,原籍安徽绩溪。自幼家境贫寒,生计无靠。为了养家糊口,胡雪岩被迫到杭州城的“信和”钱庄当学徒。胡雪岩进钱庄学生意,是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由于他聪明机敏,能说会道,很受东家的赏识和信任,三年满师之后,就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营业员)。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又被“大伙”(相当于经理)张胖子看中,分管“外场”,“外场”主要从事联络客户、放款和兜揽存款的业务。
  而素来胸有大志的胡雪岩并不安于现状,他从小就怀有建立不世之功的抱负,只是苦于身份卑贱,没有本钱,而无法实现远大的抱负。因此,尽管他平常在众人面前总是笑容可掬,但内心却总是郁郁寡欢。
  胡雪岩深知要实现理想抱负就必须靠官吏支持,但仅仅凭他一个钱庄小伙计的身份,要想与现成的官吏拉上关系是困难的。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心想通过经营官场靠山而发达的胡雪岩,终于发现了可以实现梦想的阶梯———王有龄。
  胡雪岩一生事业的发达,起始于资助王有龄进京“投供”。他的第一个官场靠山,也是王有龄。
  中国人常说遇到贵人,胡雪岩的第一个贵人,大概就是王有龄了吧。没有胡雪岩的拼力相助,王有龄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场迅速崛起。胡雪岩在帮助王有龄的时候,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王有龄日后是否一定会发达,在他当时的处境下,这一举动无异于一场令人惊诧的人生豪赌。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最初这一“知其不可赌而赌之”,才有了后来世人瞩目的“红顶商人”。
  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龄发达之后,想到是胡雪岩使他从杭州城一名落魄公子发迹到今天的地步,决意要好好报答自己的大恩人。王有龄听说胡雪岩当初为了帮他,把钱庄的差事丢了,生活没有着落,心里更觉有愧。几经周折,他终于在杭州城找到了胡雪岩。
  从此之后,胡雪岩依靠王有龄这棵大树,自立门户,并且开始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走上了官商的通途。
  借势走上官商之途的胡雪岩渐渐发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要想经营更大的生意,成就更大的事业,就必须借助于官场势力,得到贵人的提携。因为胡雪岩深知:“要求私,必先取势;有势就有力。”也就是说,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孙子兵法·势篇》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意思是说:善于作战的人,就在于能够造成有利的态势取胜。另外,前人也总结了一些自然现象,并把它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比如山洪爆发,夹泥裹石,雷霆万钧;又比如利刃劈竹,顺纹而下,节节俱开。前者叫“势不可挡”,后者称“势如破竹”。由此可见,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
  对于商人,特别是像胡雪岩这样的官商来说,没有势,就没有利;没有利,也就没有势。因此,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十有八九都是围绕着取势用势而展开的。比如修水库和建铁路,开头看起来成本大,回收慢,可一旦水库、铁路修好建成了,由此而获得的收益却是稳固而长远的。
  一般来说,急功近利是商人的通病。如何能吃小亏,耐一时之难,获取一条不尽财富滚滚来的巨利之源,应该是想成功的商人所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
  按照现代代换理论的观点,利是忍之所得,忍的实质是先不求利,而求做事。封建时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一读便是寒窗十年,所得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纵横商海和遨游书山的道理一样,急功近利的做法,根本别想获得“黄金屋”和“颜如玉”。所以说:真正成功的商人,总是“先不必求利,要取势”。
  胡雪岩认为只有首先了解天下大势,才能顺势取势。胡雪岩非常了解:当时,首要的天下大势就是“洪杨之乱”。他看准了“长毛”是不会持久的,官军早晚要把他们打败。既然天下大势是这样,那么浑水摸鱼、两面三刀、投机取巧都不是地道的作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官军打胜仗。“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要晓得这不是亏本,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势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方便。”
  了解了天下大势,就能顺势取势。势在官军这边,自然要帮官军。只有昏头昏脑的那些人,才不计社会大的走向,仅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洋人那一面也是这个道理,“洋人虽刁,刁在道理上。只要占住了理,跟洋人打交道也并不难办”。
  这种看法,在海禁开放之初,确实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因为照一般人的见解,洋人不是被看做茹毛饮血的野人,就是被视做不可侵犯的神人,结果就无法与洋人平等往来,做出了很多滑稽可笑的事情。而胡雪岩一开始就守定了讲道理、互惠互利的宗旨,自然为他商业上的发达做了心理准备。
  一个人的事业是时代、环境和个人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胡雪岩从钱庄伙计成为富裕显赫的商界巨擘,除了他能把握时代契机,还与他卓有成效的取势用势分不开。
  首先,胡雪岩借取的是“权势”。在这方面,胡雪岩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他不惜丢掉自己的饭碗挪用钱庄银票资助王有龄,送爱妾给何桂清,在西征时协助左宗棠筹饷运粮购买军火等等,使得胡雪岩在官场有了超常的“权势”。事实上,在官场上的屡屡得手,只是胡雪岩取势借势的一部分。因为光有权势,并不能使胡雪岩的商业活动达到完善的境地。
  胡雪岩借取的第二个“势”是“商场势力”。这方面最典型一例就是在上海,他垄断上海滩的生丝生意,与洋人抗衡,从而以垄断的绝对优势取得商业上的主动地位。胡雪岩联络商场势力与洋人抗衡,就是想办法把洋庄都抓在手里,联络同行,让他们跟着自己走。至于那些想脱货求现的,有两个办法:第一,你要卖给洋鬼子,不如卖给我;第二,你如果不卖给我,也不要卖给洋鬼子。要用多少钱,拿货来抵押,包他将来能赚得比现在多。胡雪岩认为,只要官府出面封锁,上海的生丝就可能抢手。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控制住上海生丝货源的绝对多数,达到垄断地步。而与商场势力庞二的联手更促成了胡雪岩在生丝生意上获得优势。不过,胡雪岩审时度势,认为禁止生丝运到上海,这件事不会太长久的,搞下去会两败俱伤———洋人自然受损,上海的市面也要萧条。所以,这方面自己应该从中协调,把彼此不睦的原因排除掉,叫官场相信洋人,洋人相信官场,全力把上海市面弄热闹起来,以赚取最大的利润。此时胡雪岩做势已成,在商场上已有了绝对的发言权。有了发言权,就不难实现他借势取利的目的。
  胡雪岩借助的第三股“势”是“江湖势力”。江湖势力在晚清渐趋衰落,主要是因为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引起的。不过即使大不如前,江湖势力仍不可小视,他们一直以各种形式重新组合,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国民党时期上海的青帮,蒋介石还曾投帖门下,借重他们以求在上海滩立足。
  胡雪岩借取的最后一个“势”就是“洋场势力”。在胡雪岩首次做生丝生意时,就遇到了与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充分利用洋场势力,好好做一番大生意。胡雪岩在洋场地位的确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
  纵观胡雪岩灵活变通官商之道,其突出特点就在他的“取势用势”。官场势力、商场势力、洋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胡雪岩知道势力和利益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马首是瞻,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势才有利,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没有成熟,就无法形成一种力量或者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蓄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积聚力量和安排调度,正是一个有效管理者的主要任务。
  商人、企业家在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才闲置,把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利用;资源闲置,把它们挖掘出来,充分利用;信息闲置,把它们组合起来,充分利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明明是个无可救药的赌徒,胡雪岩却能够把他利用了,派他购丝、办货;明明是个落魄的文人,胡雪岩能把他鼓动起来,让他尽己所长,安定地方。官场和江湖有嫌,洋人和官府有隙,胡雪岩却非要他们前嫌尽弃,沟壑尽平,大家携手来做生意,求利益。这种作为,一般人做不到,胡雪岩做到了,所以人们称赞他神奇。
  这种神奇,在胡雪岩身上表现出来就是:凡事总要超出别人一截,眼光总比别人放得远,才能步步得势———官场的势、商场的势、江湖的势、洋场的势,进而因势取利,水到渠成。
  如何取势用势,与当官的搞好关系,是有许多学问的。例如,怎样去对待那些急需帮助、暂有困难的官员,学问就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