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 >

第71章

厚黑学-第71章

小说: 厚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总结元朝的灭亡,朱元璋也认识到,元朝之所以被消灭,主要原因也在于此。元朝君主把重大的朝廷事务都交给了几个大臣,自己则养尊处优、沉于享乐,而被委以重任的大臣则独断专行,任意胡为,欺骗君主。这样的国家,哪有不被推翻之理。
  朱元璋时刻牢记这些教训,一般情况下,除非是生病,都能坚持上朝理政。
  史书记载,他每天一大早就上早朝,早朝结束后,稍为休息,就开始批阅公文和奏章。午后,还去朝中处理政务,有时就与臣子们谈论历史和儒学。一般要等到傍晚,才会起驾回宫。
  史书还记载说,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如果想起什么事情来,就会立即放下碗筷,把事情写在一张纸条上,别在衣服上,生怕给忘记了。有时候,衣服上别的字条太多了,就像打了许多补丁,他还戏称为“鹑衣”。
  他对自己勤于政事是这样说的:“朕自即位以来,经常以勤励自勉。天未亮便临朝理政,傍晚时分才还宫。深夜卧床难寐,便披衣而起,时而仰观天象,一旦发现星变,即刻忧心忡忡;时而思量天下之事,凡应当施行之事,便立即记录在案,俟天亮后上诏执行。”
  史书记载了不少有关朱元璋勤于政务的事迹。比如,朱元璋曾经在不到十天之内,一共批阅了各种奏札六百多件,处理国事达近三千四百件,实在是勤勉有加。
  一方面,朱元璋自己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又要求臣下做到勤政。他曾一度派出专门的人,在早五更天的时候,在京城的城门之上吹号角,并高声唱出下面这段话,以引起文武百官的警醒:“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业成业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
  朱元璋对国家政务的用心之勤、用心之专,在历代皇帝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忠臣以国为先
  在对待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态度上,清廉公正的领导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将个人利益置之脑后,所以,忠臣以国为先,而后才是自己的个人利益。
  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打猎,尚书令古弼却把体弱羸瘦的马匹供给他们使用。太武帝大怒,要把古弼杀掉。
  古弼说:“我作为大臣,不能让君王沉湎于打猎游戏上,不给皇上准备强壮的马去打猎,这种罪小;而让君王沉醉于打猎游戏,不作国防准备,不去思虑国家的命运,这种罪就大了。”古弼这样做是为国家作长远考虑,他认为,骏马是为了打仗时供应前方将士作战用的,而不是供皇帝游乐的,自己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即使被君王处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太武帝深受古弼的舍己精神感动,最终赦免了他的罪。
  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常常想到个人的尊严事小,而国家的尊严事大。个人尊严可以不考虑,而国家的尊严则丝毫不能含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当他擦身而过,忽然听到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给我敬礼,我并不介意。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士兵终于向军官行了军礼。
  这位黑人少校,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本杰明·戴维斯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的成就,依靠的正是这种先国后己的爱国精神。
  早在唐代时,安禄山为了获得唐玄宗的欢心,极尽吹牛拍马之能事。为了往上爬,甚至不惜拜比自己年小几岁的杨贵妃为干娘,终于得到了手握重兵的刺史官位。而大权在握之后,他拥兵自重,发动了安史之乱,将唐朝一步一步逼向了衰败的边缘,这种小人行径,为世人所不齿。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匈奴为了迫其投降,将其扣在匈奴十余年,并强迫其取匈奴女为妻,但张骞最终还是逃了回来,并手捧使节向皇上复命,这种始终如一的君子品德与安禄山等人的反复无常形成的对比是何等的鲜明。
  不谋私利才能法度严明
  古时候,有个“羊续悬鱼”的典故,说的是东汉灵帝时任南阳太守的羊续,收到下属的一份礼,是一条鲜鱼。当时他不好拒绝,只是把鱼悬挂在大厅。鱼臭了,鱼干了,那位下属又再次送鱼来了,他当然是有求而来的。但羊续说:“上次的鱼不还在那儿挂着吗?不用再送了!”
  从此,人们都知道羊续是个不受贿不收礼的清官,南阳被羊续治理得很好。
  羊续的美名传到汉灵帝耳中,灵帝便要提拔他当太尉。不过,当时是朝政腐败,皇帝亲自卖官鬻爵。既然是太尉的高官,羊续须交钱千万才能获任命。
  这个汉灵帝确实也贪得无厌,荒唐得离谱,既因羊续是清官而提拔他,却又要叫使臣去向羊续索取这千万钱的“礼”。
  羊续见了使臣,拿出一领单席让他坐下。既没有设宴款待,也没有寒暄恭维,只是请他看看自己身上穿的破棉袍子,说:“我的全部财产都在这儿了。”
  使臣无奈,只好两手空空回去见驾。灵帝大为没趣,他怎么也想不到羊续竟清廉到了一千万钱也拿不出来,于是提拔太尉的交易就没有做成,只给历史留下了这个昏庸皇帝的一段笑柄。
  与汉灵帝不同,宋真宗属于史家所称的圣明天子,但他不是索贿,而是行贿。
  一天,宋真宗请宰相王旦喝酒,君臣二人喝得很开心。宴罢,皇帝对宰相说:“这酒很好,你带一坛回去与妻儿共享吧。”说着令人送给他一坛密封的酒。
  皇帝赏赐臣子,本是荣耀而可公开的事,谁料这一回是大有隐情。王旦回去一开封,不由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坛子里哪是什么酒,竟是一坛子又大又圆的珍珠,其价值就不用提了。
  皇上行贿!王旦心中雪亮,这是俗话所说的“堵口费”。
  原来,当时天下太平,皇帝渐生骄奢淫逸之心,便说做梦梦见“神人言将赐天书于泰山”,想去山东行封禅大礼。苦就苦在史书上记载,凡君主封禅泰山都是在天降“祥瑞”之时,时无“祥瑞”,真宗说不出口。有个奸臣叫王钦若的说:“只要当皇帝的自己相信,假的也变成真的了。”意思就是伪造“祥瑞”以封禅泰山。但真宗还是怕名重天下而又为自己所倚重的贤相王旦会出来劝阻。
  于是,便有了偷偷行贿这一招。
  果然,王旦的口被堵住了,从此对封禅泰山之事不再插嘴,还违心地奉命当了“大礼使”、“天书使”。
  汉灵帝的荒唐,在于他已忘了整个天下都是他的,竟为了区区一千万钱而放弃了一个治国的能臣,他的天下也就很快崩溃,后世理所当然把他视为葬送汉室天下的罪人。
  宋真宗虽也荒唐,但他尚畏惧执法的宰相;虽有骄奢淫逸之心,但他也知道需要任用贤臣以治理天下;否则,他大可用罢免甚至杀戮的方式除去绊脚石,而不必留下行贿的丑闻了。
  作为王旦,他虽然在封禅一事被堵住了口,但在兴利除弊,保护贤良方面,他做了不少好事,治天下以法。宋真宗要行贿,说明法度的严明,皇帝权力的相对受制约。
  除强铲霸方为好领导历史上,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日子,但这一愿望却常常得不到实现,劳动人民仍遭到强权势力的压迫和欺躏。所以一直以来,除强铲霸打击豪强、安定百姓成为利国利民的需要。东汉光武帝时,有“强项令”美称的洛阳令董宣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初时,董宣被大司徒侯霸聘为僚属,由此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后来,董宣“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当时北海郡所在的青州境内,有一批豪强大姓横行于地方。董宣到北海任职不久,就碰到一起豪强杀人案。
  北海郡有个大姓豪强公孙丹。董宣上任后,曾委他为“五官掾”。公孙丹本是地方一霸,又得到新来的“父母官”的委任,自然更加气使颐指、骄横一世了。他新造居宅,很是考究,可是请算卜弄卦的人一看,说此舍“当有死者”。公孙丹听了,惟恐此卦应在自家人身上,竟然“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消自家之灾。董宣得知此事大怒,立即下令将滥杀无辜的公孙丹父子抓来处死。公孙丹的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气势汹汹地前来兴师问罪。董宣毫不手软,命令手下僚佐水丘岑带人将他们全部拿下,并处死了这些为虎作伥、兴兵谋乱的人。
  这件事传到青州刺史耳中,以杀人多滥的罪名上奏朝廷弹劾董宣,并且将水丘岑下狱拷问。很快,董宣也被关入狱中。可是,他在狱中以读书自慰,“晨夜讽诵,无忧色”。当他被判处死刑临赴刑场时,属官们准备了一些酒菜为他送行,他却厉声说道:“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何况将死之时!”昂然登上囚车。当刀斧手正要动刑时,恰好光武帝刘秀的使者驰马来到刑场,宣诏赦免董宣死刑。回到狱中,刘秀又派使者诘问董宣为何“多杀无辜”,董宣据理申辩,说明真情,并声明水丘岑是按他的命令行事,宁可自己受死刑而不要处死水丘岑。刘秀听了使者回来所说的情况后,下诏免去董宣的罪名,并令青州刺史不要再办水丘岑的罪。死里逃生的董宣被降官派至怀县任县令去了。
  建武十九年,董宣被朝廷特征为洛阳令。洛阳是东汉王朝的首都,居住着大批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他们往往仗势横行,不遵法度,甚至杀人越货,扰乱治安。身为洛阳地方长官的董宣,能否坚持依法行事、惩恶除强,这对他确实是个考验。
  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仗着主人的势力,竟然于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杀人之后,躲在公主的府第中,企图逍遥法外。一天,董宣得知湖阳公主因事外出,赶车的那个家奴正是杀人的罪犯,便在洛阳城北的夏门亭等候。当公主的马车经过时,董宣拦车勒马,不准通过,大声责备湖阳公主纵奴犯法的过失,并且“叱奴下车”,逮捕了那个凶犯,“格杀之”。湖阳公主恼羞成怒,立即赶到宫中,向光武帝哭诉此事。刘秀听了大怒,即刻命人抓来董宣,要“格杀之”。董宣面无惧色,说:“愿让我说完一句话而后死。”刘秀气狠狠地说:“你还想说什么?”董宣大声说道:“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相逼,请得自杀。”说完,一头向宫中的柱子上撞去。刹时间,鲜血喷涌,流洒满面。刘秀听了董宣的话,本来气就消了一半,又见此景,忙命身旁的侍从扶住董宣,不使再撞。为了给湖阳公主一个面子,刘秀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致歉。可是董宣认为自己依法行事并无过错,拒不叩头。刘秀让侍从强行往下按董宣的头,董宣双手撑着地,硬挺着脖子,就是不肯低头认错。刘秀嘴里说道:“真是个强项令!”心里不由赞赏起这个有股硬气的洛阳令了,便不再勉强他,还让董宣“诣太宫赐食”,赏了一顿好饭菜。董宣毫不客气,将饭菜一扫而光,然后将饭碗菜盆都反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