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 >

第51章

厚黑学-第51章

小说: 厚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的,只有菖彬一个人。”于是太祖将菖彬他视为心腹,委以重任。因此,不假公济私的人,是容易得到信任。
  对于封建帝王来说,虽然天下是自己的,却要把自己标榜成天下人的救世主,因为他们懂得出于公心更容易得到支持的道理。
  李世民在打天下时功勋卓著,治天下时取得了“贞观之治”,原因是他始终将用人“至公”当作自己管理天下的第一原则,这表现在他选拔人才不以新旧划线,而是“惟有才德是任”。如李世民手下的战将中有来自敌营的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屈突通等骁将,正是由于这些良将的拼死相助,他才能横行天下,战胜群雄。
  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不断的重用原东宫谋臣魏征,采纳其诤谏,对“贞观之治”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归降的文臣武将竭智尽力相助,以至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就是因为李世民能以“至公”用人之故。
  在人的一生中,个人的情感失落和事业的失败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而在此时如果能够以一种“公心”来对待,那么自己那种渺小的不快情感就会融化在为大众创造快乐的幸福之中。
  难得糊涂———办事术
  在形形色色的圈子里,怎样才能明辨是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里不妨教你一招糊涂大法。即宁可装着糊涂不行动,而不可装聪明轻举妄动。的确,无论做领导、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有时候装疯卖傻、以癫惑人倒能办成大事。有时候,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含糊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不妨来一招“糊涂”法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形形色色的圈子里,怎样才能明辨是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里不妨教你一招糊涂大法,即宁可装糊涂不行动,而不可装聪明轻举妄动。的确,无论做领导、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有时候装疯卖傻、以癫惑人倒能办成大事。
  据清朝,魏息圆的《不用刑审书》记载,广东省有个绰号叫做“颠梅”的知县,判案经常独出心裁,打破常规,出奇制胜。下面是他以癫惑人的手法,判明一件冤案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平民从海外回来,带了许多银子,天黑赶路怕碰上强盗打劫,便把银子全部埋在距本村十里坡的大榕树下,趁着月色赶回家中。叫门多时,妻子才出来开门迎进。招呼睡下后,妻子问道:“夫君奔波海外多年,得了多少银子”?丈夫答道:“这回出门数年,赚得纹银五百多两,黑夜途中恐遭劫,只好埋在十里坡的大榕树脚下,明日白天便可取回来。”次日早起,丈夫赶去起银,开院门时,院门却是虚掩着,以为是自己昨晚忘记插门,便没有多疑,径直去大榕树下取银子。可是到了榕树下一看,埋银子的地方已扒开一个坑,银子早不翼而飞了。他瘫软在树下痛哭一场,本想回家告诉妻子丢了银子,又怕妻子说自己昨晚吹牛,尽撒谎骗人,于是跑到县城报案。
  听完这个埋银丢银的经过后,“颠梅”知县问道:“你外出多少年?”答道:“出门四年。”知县又问:“家中有些什么人?”答道:“只有妻儿二人,儿子今年四岁多,是我出门前生下的。”又问:“家中有奴仆吗?”答道:“没有,一切家务由妻子操持。”又问:“昨晚回家碰见了谁,说起银子的事吗?”答道:“没有,我半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只是对妻子说过把银子埋在十里坡大榕树脚下,可我去起银子时,妻子尚未起床,孩子也在睡懒觉。”又问道:“你回家时,妻子高兴吗?”答道:“态度倒也平常。”知县又问到:“你仔细想想,家中有什么异常现象没有?”答道:“没有。”知县最后说道:“果真如此,你的案子我也难以搞清楚了。”那个丢银人沉思了一阵,说道:“今早我出院门时,院门却是虚掩着,我记得昨晚好像插上的,这是否算是异常情况?”知县听其一说,佯怒拍案大喊:“千怪万怪,都怪那棵树!你把银子寄放在那里,它却没有替你保管好,而被人偷了去!此树罪该万死。”于是命令衙役前去拔掉那棵树,并且嘱咐,拔不动就用大锯去锯,锯倒运回来,我要亲自审问那棵树!回过头来又问丢银人:“你来告状,你的妻子知道吗?”答道:“不知道。”知县告诉他:“你回家不要告诉她,否则我要罚你!明天早上你带孩子准时来县衙。”丢银人回到家,说起丢银子的事,妻子骂他骗人,他也由她骂罢了。
  衙役们好容易把树砍倒,蚂蚁啃骨头似地往县衙大院搬运,途中路人见到官差累得满身大汗,都问运树干什么?衙役们埋怨道:“颠梅知县要开堂审树。”这话传出,如同特号新闻,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老小皆知,都哈哈大笑,均说颠梅知县又犯“颠病”了,知县审树,真是盘古开天地,古今奇闻怪事,大家都好奇起来,争先恐后从四面八方赶到县衙大院看热闹。
  知县审树开始了,只见大树倒放在院子中间,众人挤了满院。知县早把丢银人安排在审台跟前,抱着孩子佯作站着看热闹。然后命令众人,一个跟一个地从审台前经过,人们莫名其妙,只好乖乖地像向遗体告别一样慢慢走过。突然丢银人的孩子向迎面走来的一个男人喊道:“叔叔抱我,叔叔抱我!”那男人装聋作哑便想溜过。知县叫住那个想溜的男人,问道:“你认识这小孩儿吗?”那男人摇头说:“不认识。”知县命令那男人去抱那孩子,孩子却欢喜地伸手求抱,状甚亲密。知县让丢银人问其孩子:“这个叔叔你在哪里见过?”小孩儿答道:“这是我家叔叔。”又问:“叔叔喜欢你吗?”答道:“喜欢!”又问:“叔叔喜欢妈妈吗?”答道:“喜欢!”知县听完孩子的答话,指着那男人喝道:“就是你,盗窃了大树脚下的银子,赶快从实招来。”那男人矢口抵赖。知县训斥道:“你放聪明点儿!前天晚上你在丢银子人家偷听到他们夫妇说话后开门出院,便去大树底下取走了银子,赶快从实招来;否则两罪并罚,严惩不贷。”那男人见事已败露,又怕激怒知县,追究奸情就更麻烦了,只好老老实实招供并如数交出全部银子。知县为了照顾丢银人夫妻关系就没有再过问奸情之事。
  结案之后,众人有些不解。知县说,我从丢银人讲述的经过中,觉察到有人偷听到他们夫妻的谈话,从丢银人说早上出去时门是虚掩着的,判断此家半夜有人出门,而这个人又是丢银人回家之前就呆在院子里的,大有奸夫之赚,究竟是谁,只有叫小孩儿来认。撒谎审树,不过是以癫惑人。为了制造一种奇闻。因为越是奇闻就会招来好奇的人前来看热闹,犯了法的人更关心审案的事,必然要来看个究竟,这就给小孩儿提供认其母“相好之人”的场合和对象。一席话说得大家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虽然讲的是一个古代司法中判官用癫惑人的方法判案的故事,看起来和做官没多大关联,其实,为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在历代帝王将相中,好多人不就是用它把江山坐稳坐大的吗?
  难得糊涂与糊涂难得
  所谓糊涂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看不明白弄不清楚,因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一种则是看得明白弄得清楚,但却不便于直截了当,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涂战术。确实,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含糊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对前代留下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清理,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父王作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的官员。但这破格提拔的事在清朝历代尚无先例,群臣反应不一。嘉庆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良久,说:“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了撰文著述,也不收厚礼,什么原因呢?这只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点主或作墓志铭,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一席话感到莫名其妙,进而想一想,才点头称许,于是定下破格提拔这批官员的决心。
  其中是何原因,原来纪昀用模糊之法,提出自己赞成皇上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的建议。纪昀的这番话听起来言不及义,但细究起来里面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何以对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所得概不拒绝呢?为祖宗推恩无所顾忌之故也。您嘉庆皇帝破格提拔曾为先帝作过突出贡献的官员,本来也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的德化,还有什么顾忌的呢?这不正和我纪昀为别人点主、作铭不推却馈赠,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聪慧,哪能悟不出纪昀的话中话呢?
  纪昀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出于两种考虑:其一,虽然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没明说,此意见倘若被采纳,是成是败,名义上自己都没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其二,嘉庆皇帝秉性聪明,而且有好自作主张的特性。不说吧,自己的意见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会不高兴。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讳,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张的秉性。纪昀此举,真是一次一举两得的糊涂。
  在科学研究中,“模糊”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思维,它的基础是模糊数学。凡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的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间关系不明朗,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来量化考察,即是“模糊”。模糊思维的特征就是承认思维的模糊性,它遵循“亦此亦彼”的模糊逻辑,突破传统逻辑“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界限,为人们解决模糊事物中间的问题开拓了广阔天地。
  纪昀这条建议的提出,考虑了太多的把不准的复杂因素,于是他宁愿答非所问地模糊它一下,收到了“非模糊”参谋不会有的好效果。
  当然,模糊之法不可滥用。严格地说,模糊参谋法乃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需要模糊的时候也来模糊它一下,就会弄巧成拙,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模糊参谋不等同于模棱两可。参谋的看法、见解都应该包含在模糊语言之中,并且有可能被对方正确理解,不至于产生歧义。纪昀的一番话貌似文不对题,含含糊糊,其实他真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很清楚的,纪昀早已算定他的参谋对象能悟出来。
  要学会激流勇退
  都说职场如战场,不错,职场就是战场,身在职场中,就应该遵循一些做领导的“规则”:居安思危、激流勇退……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
  越王灭吴以后,越王勾践循吴王夫差故辙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一时号称霸主。勾践的霸业,与范蠡、文种的忠心效劳、协力深谋是分不开的。徐州会盟后,范蠡便担任了上将军这个最高军事指挥职务。范蠡觉得自己的地位太高了,大名之下,不宜久留,于是班师回国后,向勾践写了一封辞职书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