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 >

第44章

厚黑学-第44章

小说: 厚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等,姜维由此成为了一名骁勇战将,立下了不少战功。
  六、真金不怕烈火炼
  如果一个人富有而不嚣张,地位尊贵而毫无傲气,担当重任而不三心二意,处理事情诚实毫无隐瞒,遇到困难不会逃脱,面对问题能够随机应变,那么这个人就具备了仁、义、忠、信、勇、谋六守,这就是真贤能之士了。下列六种识友标准可供参考:1。富之而观其无犯;不犯者,仁也。
  2。贵之而观其无骄;不骄者,义也。
  3。付之而观其无转;不转者,忠也。
  4。使之而观其无隐;不隐者,信也。
  5。危之而观其无恐;不恐者,勇气。
  6。事之而观其无穷;不穷者,谋也。
  七、君子有道,小人无德
  1。有才能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君子,有道德的人必然不同于小人。
  2。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品德高尚的人不以利相交,而以德相交。
  3。君子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同情他,小人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幸灾乐祸。
  4。君子以得仁义为快乐,小人以满足邪淫为快乐。君子和小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道德情操。
  5。君子喜欢赞扬别人,小人喜欢毁谤别人;君子喜欢给予别人,小人喜欢向别人索取。
  6。君子要求自己严格,小人要求别人严格。
  7。君子心地宽广,泰然自若;小人常常忧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8。对于君子,你替他办事容易而要讨他喜欢却难;对于小人,你替他办事很难而要讨他喜欢却很容易。
  9。君子使各种意见得到合理的一致,却不随声附和;小人随声附和,而不去合理地解决意见分歧。
  10。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坚持操守;小人一旦穷困,就不能节制自己了。
  11。君子坦然自安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坦然。
  12。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猜想。
  13。依附小人的,必定是小人;趋附君子的,则不一定是君子。
  八、识贤八法
  凡是有才能的贤人,难免要遭到阴险浅薄之人的恶意中伤。由此被迷惑而遭冷落,最终得不到使用。
  任用贤德的人并不太难,识别有贤德的人才真正困难;使用有才能的人并不太难,发现有才能的人才真正困难。
  画老虎,画皮毛容易,画出内部骨骼就困难了;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认识人的内心就困难了。下面有八种了解人的方法:
  1。提出问题,看他知道得是否详尽清楚。
  2。详尽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
  3。用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
  4。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查他的品德。
  5。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
  6。用女色试他,看他的操守如何。
  7。把危难的情况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
  8。使他醉酒,看他能否保持常态。
  这八种考验方法都用了,一个人的贤与不贤就能区别清楚了。
  九、身正不怕影子斜
  宋神宗年间,苏东坡被弹劾而下狱。一天夜里他正要入眠,忽有一人走进囚室,放下一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
  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囚犯,未予理会,只管安睡。不料在天快亮时,那人推醒东坡,对他说:“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原来那人是皇上派到狱中观察东坡的太监,他回宫里禀报:“苏轼很安静,夜间睡得很沉。”
  神宗点头说:“我知道他问心无愧。”
  不久,苏轼就被释放出狱了。假如苏轼没有狱中安睡的胆魄,真不知会怎样。
  十、刚直见忠义
  君子进谏的忠言,有时听得逆耳,但能领会到他是想真心地帮助执权者去成就伟业,他们所期望的回报就是与执权者共享成功的喜悦,而决不会有谋权篡位之野心。
  所以,执权者要以自己身边常有一些君子而感到骄傲,能够听到批评之言是自己的福气,也是干事业之必须。另外,君子如果敢于纳谏直言,则说明执政者本身还没有染上骄横跋扈的坏习气,没有吓得别人不敢开口。这样,执政者那宽广的胸怀和从善如流的好品质也会为世人所称颂。
  宋代名臣宗道之所以为宋真宗所赏识,是因他为人老实。真宗虽非英明之君,但能赏识宗道,说明他不是糊涂之主。宗道为人刚正而诚实,敢于坚持原则,据实以争。太后提升他参政,他并不因此感恩而盲目附从,或阿谀顺从。有人请立刘氏七庙,刘太后征求辅臣意见,辅臣虽不同意却不敢说,只有宗道出来反对,坚持不可。仁宗与太后同往慈孝寺,太后车驾先行,宗道坚持必须皇帝先行,太后车驾只好随后。
  黑而无形的御敌法
  精通处世之道的人,即使在功成名就时也懂得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居安思危,将一切危及己身的危险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苗头,就会先声夺人,即使事发突然,也会依凭黑厚之手段应对自如。
  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春秋战国时,赵惠文王对群臣说:“我有了蔺相如,就如泰山一样安稳,赵国的地位也就重过九鼎。蔺相如的功劳真是谁也没法比呀!”于是,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出廉颇之右(古人以右最尊)。
  廉颇对此愤愤不平,认为赵王十分不公允,他怨怼地说:“我出生入死,攻城掠地,维护赵国的安全,从情理上说应是我的功劳最大。蔺相如只不过稍微动了动口舌,能有多少功劳,官职却在我之上,况且他曾经是宦官的宾客,出身很低微,我怎么甘心屈居于他之下呢?今后只要我看到他,就一定要让他瞧瞧我的厉害。”
  廉颇的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中,从此每次上朝,蔺相如都托病不去,以免与廉颇相遇。宾客们都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私下里常常议论这件事。
  一天,蔺相如因故外出,恰巧廉颇也外出。蔺相如远远见廉颇的车队,就让手下人将马车赶到小巷中躲起来,等廉颇的车队过去之后方才出来。宾客们十分气愤,就一起去见蔺相如说:“我们远离故土,抛却妻儿投奔您的门下,是因为看重您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廉将军与您同列班,况且职位在您之下,然而廉将军竟然口出恶言。可是,您不仅不报复,反而在朝堂和路上都躲避他,您为什么如此怕他?真让我们感到羞愧,我们请求辞去。”
  蔺相如说:“在你们看来,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呢?”
  宾客们说:“那当然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严,天下没有人可与他抗争;而相如敢当面叱责他,侮辱他的群臣。相如即使没有才能,怎么也不会仅仅怕一个廉将军。我考虑的是,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与廉将军相争,两虎共斗必有一伤,这样就为秦国侵犯赵国提供了机会。因此,我强忍着不与他发生冲突,是将国家大计放在首位,个人的得失放在次位。”
  宾客们都为蔺相如的英明高见所折服,此后更加敬佩蔺相如。
  然而,蔺相如愈廉让,廉颇愈气盛。赵惠文王十分担忧这件事。虞卿就自告奋勇地说合廉颇与蔺相如。虞卿见到廉颇后,先是歌颂一番他的功劳,然后话锋一转,说:“论功劳是你大,但论气量还是蔺相如大。”并将蔺相如对宾客所说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听了感到十分惭愧,肉袒负荆,跑到蔺相如家中请罪,说:“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如此宽容,就是死也不足以赎罪。”
  蔺相如忙搀扶,说:“我们两人并肩事主,为社稷的重臣,将军能见谅,就是十分幸运的了。”
  于是,两人相约,结为生死之交,虽刎颈不变,后人所说的“刎颈之交”和“负荆请罪”就来源于此。
  粥子说:“要想刚,一定要用柔来守住它;要想强,一定要用弱来保持它。柔积得多必然刚,弱积得多必然强。看他所积的是什么,就晓得他所得到的是福还是祸。用强来取胜于不及自己的,等到能与自己相匹敌时就易于损伤;用柔来取胜于超过自己的,那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居安思危,应变自如
  楚国令尹斗越椒,自恃先辈有功,治国有方,自己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众人臣服。然而自从楚庄王削弱了他的权力以后,便怀恨在心,久而久之,起了谋反之心。后来,楚庄王出征讨伐陆诨,斗越椒见机会已到,便发动本族人起来反叛,与庄王交战。斗越椒拉弓挺戟,来回驰骋,威风凛凛,楚兵见此面带惧色,楚庄王只好决定智取。
  第二天早晨鸡鸣时,楚庄王带领军队退去。斗越椒得到消息后率领众人来追。楚军日夜兼程,已到竟陵以北。斗越椒跑了一天一夜二百多里路,到了清河桥。楚军在桥北埋锅做饭,看到追兵来到,弃掉锅灶慌忙逃走。斗越椒下令:“捉住庄王,才能吃早饭。”负羁说:“我看你的士兵又困又饿,不如先吃饱了再去抓楚王吧!”斗越椒听信了他的话,下令停车做饭。谁知,饭还没有熟,只见楚公子侧、公子婴齐分率两路大军杀到。斗越椒狼狈逃窜,奔到清河桥,桥已被楚王拆断,绝了后路。斗越椒吩咐左右测量水的深浅,做渡河的准备。忽听河对岸一声炮响,楚军在河边大喊:“乐伯在此,逆贼越椒快下马受擒!”斗越椒大怒,下令隔河放箭。
  这时,乐伯军中有一小兵,箭射得极好,叫养繇基,军中称他是神箭养叔。他请求乐伯,要和斗越椒比箭。得到应允后,养繇基在河口大喊:“河这么宽,箭怎么射到?听说令尹善于射箭,我想和你比个高低,让我们都立在桥墩上,各射三箭,死生由命!”斗越椒问:“你是什么人?”养繇基回答道:“我是乐伯将军部下的小卒养繇基。”斗越椒一听是个无名小辈,便轻蔑地说:“你要与我比试,必须先让我射三箭。”养繇基说:“别说射三箭,就是一百支箭我也不怕!躲闪的不算好汉!”于是,制止住各自的队伍。两人分别站在南北桥墩上。斗越椒拉弓先发一箭,恨不得一箭把对方射到河里。谁知,养繇基远远望见箭飞来,用弓稍一拨拉,那支箭早就落到水中。并高叫:“快射!快射”斗越椒又把第二支箭搭上弓弦,瞅准了,“嗖”地一声射出去。养繇基把身子一蹲,那支箭从头上飞了过去。斗越椒叫道:“你说不许躲闪,为什么还蹲下来躲箭?不算大丈夫!”养繇基说:“你还有一箭,我现在不躲了,要是这箭也射不中,该我射了!”斗越椒心想:“他如果不躲闪,这支箭肯定能射中。”便取出第三支箭,端端正正地射去,叫声“中了!”只见养繇基两脚站定,箭到时,张开大口,恰好用嘴把箭咬住。斗越椒见三箭都没射中,心中早已慌了,只是大丈夫一言既出,不好失言,毕竟他的脸皮还不够厚,便叫道:“让你也射三箭,如果不中,还得我射。”养繇基笑着说:“要是三箭才能射中你,那是初学箭的本事,我只射一箭,就让你命丧我手。”斗越椒说:“别空口说大话,好歹就看你射了。”心里想:“哪里就能一箭射中?”
  谁知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他虚拉一弓,然后乘斗越椒躲闪之时,迅速射出一箭,直穿斗越椒的脑袋而过。可怜斗越椒勇力过人,却因轻视了养繇基这个无名小辈,并最终命丧养繇基之手。
  斗越椒之败全缘于其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