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 >

第12章

厚黑学-第12章

小说: 厚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认为哭泣是女性的专利法宝,其实这话并不尽然。男人的眼泪正因为不常流而更有效,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吧!
  例如:一家公司搞分流下岗,多年来一直想要解聘一个高大结实的男领班,这家公司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极为谨慎,决不会只贴出一张解雇通知,或者叫某个人到办公室里去宣布:“你被开除了。”这样,他会上诉劳动仲裁委员会,请求劳动保护,并会给公司安上排除异己的恶名,破坏公司名誉。于是,公司会安排一个会议。在会议中,人事经理会对将被解职的雇员提及“在公司范围之外的生活”及其他事业的选择。通常,职工对这种微妙的暗示的反应是自动辞职,这样一来,公司甚至连退职津贴都省下了。
  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事经理与那个领班已会晤过四次。每一次,人事经理都向那个领班暗示公司已不需要他的服务了,但是每次那个男领班都抽抽噎噎,而且痉挛地唉声叹气。这可能是狡猾的表演,却使得人事经理为之气馁。事后他总是对另一个经理说:“听着———如果你想要开除他,你自己去对他说吧,我办不到。”那个领班始终在那个职位上。
  不要死要面子
  虚荣心人皆有之,死要面子则是虚荣心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不可能不要面子,但又不能够死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人,往往会真正丢了面子。
  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曹禺在话剧《北京人》中,都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本已败落,但仍不肯放下架子的诸多“世家子弟”的形象。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些架子一旦全不存在,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这里,架子实际也就是面子,可见,有些人是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是他们的人生道理。
  面子当然不能不要,一个一点儿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自尊心也不复存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怎样做才算不丢面子。什么面子可以丢,什么样的面子应当保?
  一句话,出于虚荣的面子应当丢,有关人格的面子需要保,不保何以处世?而保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事实俱在,曲直分明,面子不保亦在;哗众取宠,装腔作势,面子虽保亦失。不适当地过分看重面子,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是颇为严重的。其实,“面子”是中国人心理上的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实质则有令人难堪的苦衷。
  中国古籍《墨子·离娄下》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齐国有一人,娶了一个媳妇,还有一位“偏房”。这位先生祖上也许发达过,可现在不行了,然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来,就是在自己的妻、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肿脸充胖子。于是他对她们说,经常有贵客请他赴宴,而且每次回来都装成酒足饭饱的模样。其实,每天他都来到东门外的一个墓地里,跑到上坟人那里去乞讨剩余的祭品。原来他就是这样参加宴会的!而每天他都跑回来洋洋自得地在他一妻一妾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丝毫也不感觉惭愧。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还管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有时还是伤害自我的导火索。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把勇敢看成有面子。传说有两位勇士,为了表示勇敢,居然互割对方的肌肉下酒,最后双双送了性命。这种要面子,当然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却也司空见惯,并不足怪。
  “面子”更是社会剧变时的睛雨表。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社会、人类在不断分化,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许多人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他们的心理遭到极大的扭曲,因此只有借助于虚荣来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
  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其目的都是希望他人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虚荣的情绪与他人的反应息息相关,他人反应的变化会使虚荣的情绪迅速做出相应地调整。
  “面子”所带来的虚荣心腐蚀了人的正常心理,破坏了人的健康情绪,成为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个毒瘤。
  虚荣心会使人变得怪僻而孤独。例如有一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与学识上也许并不太差,但由于自尊心过强,所以,尽管年逾不惑,却仍然和同志们难以和睦相处。原因是他不管是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还是在工作方案的安排上,甚至就连日常琐事的看法和处理上,只要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合,他就觉得面子受了损害,一点儿也不能容忍,立时发作起来,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不可;否则,就会不依不饶,甚至恶语相加。因为他觉得自己永远高人一筹,意见必然正确无误,别人只有跟着走的份儿;否则就是以邪压正,同时,也是不给自己面子。正因为他的这种毛病,所以凡与他相处稍久的人,无不敬而远之,避之犹如瘟疫。试想,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够忍耐,可他自己却安之若素。
  在中国乡间,邻舍是时常要吵架的,吵架不能没有和事佬,而和事佬最大的任务便是研究出一个脸皮的均势局面来,好比欧洲的政治家,遇有国际纠纷的时候,不能不研究出一个权力均势的新局面来一样。遇到纠纷的时候,和事佬的目的决不在公平地解决,使权利义务各有所归,而在于把脸皮向当事的双方分配一下,厚薄多少,各有攸当。
  既然大家都有面子,所以一定要相互照顾。为了保全脸面,人与人相处就须十分小心了,要善于察言观色,领悟别人的话外之音,而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为了防范小人,以免砸了自己面子,于是大家逐渐掌握了一套很有应用价值的“会议语言”———在会议或其他公开场合向大家表白的语言,其特点是谦虚、圆滑、空泛。
  忍是一种美德
  人与人交往必须先过一道关,什么关呢?忍耐关。忍什么?一是忍气,二是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愤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屈辱产生于人格上的贬低。忍气是为了求安,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正如俗话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中国人讲究处世要能够忍气吞声,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
  “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末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儿愚勇,终归城府太浅。人有时大愚,小气不愿咽,大祸接踵来。人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而活着,切莫因别人的失礼而生气。谁都不愿被别人所左右,如动辄生怒,恰恰自陷于受别人左右的陷阱,不仅左右你的面部表情,而且左右了你的心理情绪。这样你最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激将法”正是如此。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做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大勇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受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韩信受辱胯下,张良纳履桥端,皆英雄人物忍辱轶事。屈辱能令人发愤,催人奋进,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向上动力。汉史学家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作《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也是因宫刑而后著《史记》。忍耐既可明哲保身,又能以屈求伸,因此凡是胸怀大志的人都应该学会忍耐,忍耐,再忍耐。
  忍耐作为处世艺术,具体运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压抑,另一种是遗忘。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比较自如地调节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将生活中不快的负面事件及其引起的不良情绪或压抑到意识之下,或遗忘于意识之外。压抑与遗忘比较,遗忘更洒脱彻底。被迫的忍耐无疑有强行压抑的痛苦。人世间确有许多事是忍无可忍,连素来温厚的孔老夫子也曾尝“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苦味。是否可忍的关键并非在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你自己视它为多少分量。如果对生活中的睚眦怨气时时铭心刻骨、耿耿于怀,那么忍耐这一关是难得跨过去了。反之,对芥末小事皆能视而不见、过后即忘,则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中国人以坚毅忍耐著称于世,崇奉“忍耐”是一种自我人格成熟完臻的体现。
  黑学处世经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必然要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就要运用一些处世的技巧来解决。行军打仗讲究战略战术,我们为人处世同样也要注意技巧、方法。但做任何事都不要太偏激,要一分为二,以历史唯物的观点去分析、去评价。古代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不出卖仁义、不讲究诡谋是很难战胜对方的,这也是封建时代厚黑做人术之所以达到登峰造极的根本原因。
  黑学处世祖师曹操
  权谋是一种潜质,更是军事家、政治家智慧的升华,被称为一世奸雄或者说一代枭雄的曹操正是毫无顾忌地运用权谋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的手段方法真无愧于黑学处世的师祖。这里我们将他的厚黑之道仔细揭示如下。
  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吃苦头,而且往往苦头还是对手自己找的。在这方面,黑学处世祖师曹操更是棋高一招。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了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