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73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734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的多少带官方性质的接触是由西班牙空军部长比贡将军在1942年初出面同法国进行的。比贡建议,法国和西班牙应当就在北非统一行动的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整个这一时期,西班牙人一直在通过宣传运动,用阿拉伯语广播,以及通过在法国控制的地区(特别是奥兰和卡萨布兰卡)与丹吉尔进行煽动,呼吁人们注意他们的要求。西班牙驻奥兰领事引人注目地参与了宣传鼓动,以致法国人要求召他回国。领土收复主义运动至少持续到了1944年,虽然据报道这个运动在法属北非已变得不那么活跃了。
  关于丹吉尔地位的说明(1940…1945年)
  丹吉尔港恰恰坐落在直布罗陀海峡通往大西洋的出口处,因而处于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没有一个西方大国愿意看到它落入旁人手中。1940年,它是由按照1923年12月8日公约和1928年7月25日修订的议定书设立的一个复杂形式的国际机构进行共管的。参加这个机构的代表国家都是1906年4月7日阿尔赫西拉斯议定书的签字国,即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根据1919…1920年和约,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已被剥夺了在该项法案下的权利。俄国虽签署了该议定书,然而它却不是1923年公约的一个缔约国。法国根据它对摩洛哥苏丹的所有领土都拥有保护权这一理由,在丹吉尔享有支配的地位,虽然这样一来它便在西属摩洛哥中形成了一块飞地,而西班牙无疑是希望把它并进去的,况且在这块飞地上三万名欧洲人中约有三分之二是西班牙人。在这样一块方圆仅约二百二十五平方英里的地方实行国际共管是非常麻烦的,而且花钱很多的;因为这个港口位于法、西两国海关边卡之外,所以贸易也受到了影响。按1923年公约规定,这里为永久的中立和非军事区。
  1940年6月14日,西班牙外长贝格贝德尔提议法国应当让西班牙军队进入这个地区,以预防意大利人可能计划发动的政变。这个提议是本着这样一种谅解提出的,即它只是一项临时性安全措施,完全不会损害到国际共管体制的未来;法国驻马德里大使德拉博梅同意了在这些条件下让西班牙进占这个地区。但是,在6月14日,当军队在摩洛哥苏丹派驻西班牙占领区的代表哈里发名义上的授权下开进了丹吉尔的时候,西班牙报纸马上就欢呼摩洛哥扩张行动的这一开始,并对盟国受辱欣喜若狂,英、法大使馆尽管对此提出了抗议,但无济于事。
  此外,1940年11月3日,西班牙驻丹吉尔的指挥官又解散了这一国际机构(除混合法庭外),并以总督和西班牙驻摩洛哥高级专员的代表的名义自称。但是事先并未经1923年公约的签约国商讨,因此,包括英、法、美在内的大多数签约国都对这个既成事实提出了抗议。经过几星期的交涉,英国政府于1940年12月31日与西班牙达成了一项暂时解决办法的协议,保证不在该地区修筑防御工事,保证英国臣民的权利,包括赔偿那些被解雇的国际机构人员的损失。根据该项协议,英国保留它在1923年公约下所有一切权利,但承认西班牙的特殊地位。
  西班牙11月23日公布的一项法令规定西属摩洛哥的法律适用于该地区;1941年3月,西班牙当局撵走了苏丹的代表“蒙杜勃”,并从他那里接管了有关管理当地居民的各种事务,国际警察也同时被解散。1943年1月,西班牙驻摩洛哥高级专员奥尔加斯将军宣布丹吉尔划入西班牙辖区。德国人就在“蒙杜勃”撇下的那幢大楼里开设了一个总领事馆;德国、意大利,甚至日本在这地区的活动引起了盟国的深切关注。据说丹吉尔已经变成煽动法属北非,特别是摩洛哥当地居民暴乱的中心。从这个地区的居民看来,西班牙行政当局的主要功绩在于保持了相当充足的粮食供应。
  临到1945年3月底,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法国和美国已开始考虑在该地区恢复国际共管。此后不久,佛朗哥将军于6月12日向英国发出了一份照会,表示愿意从该地区撤兵,但又提出,迄今业已补充编入当地卫戍部从中的西班牙军队一旦撤出之后,应由哈里发的军队来维持秩序;再则,应当邀请美国政府参加共管。西班牙唯有对法国没有发去照会。而就在此时,另一个大国对丹吉尔表示了兴趣。早在7月,当英国、法国、美国代表刚一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苏联政府便要求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第一天,丹吉尔问题便是斯大林提出的问题之一。丘吉尔马上坚持必须同法国磋商,因而会议期间没能达成决议。8月10日,当时有苏联代表参加的盟国之间的谈判在巴黎恢复了,31日签订了一项最后决议案和一项英法协定,这些文件规定,英、法政府应立即责成西班牙撤兵,从1945年11月起,该地区应暂时按经稍许修改过的1923年和1928年法案实行共管,并应邀请美、苏政府参加这种临时共管机构;1946年1月7日互换了这些文件的批准书。此外,在其他政府同意时亦应邀请意大利参加遵守这项协定,并接受和约规定条款的约束。决议案还建议,该共管机构应当清除那些因搞政治活动或参与违反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团体而被认为不良分子的人。最后决议案还建议,阿尔赫西拉斯决议案各签字国应当在该临时共管机构成立后不迟于六个月之内开会商讨有关该法案的修订事宜。
  最后决议案中还追加了两项声明,一项是由苏联政府,另一项是由法、英、美提出的。苏联的声明大意说,在国家主义政权由一个民主政权取代之前不能让西班牙参加这一共管机构。根据记录,另三个国家所持的意见是,西班牙的参加决不违反1945年8月2日波茨坦声明,而且这才是重视西班牙人民利益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因此如若没有西班牙参加,任何阿尔赫西拉斯国家会议都不能举行;但是,另一方面,当西班牙现政府还在掌权时,邀请它参加会议将是不适宜的。
  西班牙政府抗议将其排除在谈判以外,但接受了四大国的决定,虽则对此也提出了抗议,于是国际共管机构终于在10月11日顺利地恢复了。美国原在丹吉尔已驻有一名总领事,这时即由其代表参加,可是苏联政府在那里没有领事代表,暂时也没有派人参加。
  第五章 葡萄牙
  第一节 战争爆发时同大国的关系
  长久以来,葡萄牙靠同英国结盟来保护它的殖民地,并遏制西班牙妄图并吞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野心。但在战前若干年,葡萄牙就一直在扩大它外交政策的基础,不仅加强了同巴西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谋求同西班牙国家主义者政府达成某种谅解。由于萨拉查博士的“新立场”的经济政策以及英国减少饮用红葡萄酒的趋势,英葡贸易受到了影响,而英国对西班牙内战的态度更使得葡萄牙政府及其拥护者深感不安。英国一直没有尽力来设法维持同葡萄牙的良好关系,虽然德国人显然是在试图把葡萄牙纳入到他们的势力范围,但是英、法两国似乎都未能阻止纳粹德国称霸欧洲。
  再者,英、德以牺牲葡萄牙的殖民地而进行的交易,也重新引起了葡萄牙的忧惧。希特勒指望哈利法克斯于1937年11月访德时,向他提出的建议中将会有一条是用安哥拉来代替以前德属的某一个殖民地。当英方对此未作表示时,希特勒就亲自提出了安哥拉的问题。他说,撒哈拉或地中海北非的土地是不大可能被接受的。事实上,当时张伯伦愿意商讨割让西非的土地,作为一个总体解决方法的一部分,可能的话就拿安哥拉和比属刚果来取代坦噶尼喀。12月初,报纸上出现了希特勒要求获得安哥拉和比属刚果部分领土的报道,但是当葡萄牙政府就此询问德国外交部时,他们却否认了这整个传说。1937年12月21日,艾登在下院也否认有恢复1898年及1912年至1914年谈判的意图。然而,1938年3月3日,英国在向希特勒提出的秘密建议中,还是包括了重新划分南纬五度和赞比西河之间的殖民地,但是,希特勒这时却拒绝以此作为一种归还德国前殖民地的办法,指出比利时和葡萄牙可能认为德国是在要求它无权要求的东西。
  英国政府和希特勒之间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达成什么协议。1937年12月,张伯伦在接见即将前往里斯本的英国新任驻葡萄牙大使沃尔福德·塞尔比爵士(前驻维也纳公使)时,他没有讲到可能同德国解决殖民地的问题,而塞尔比也未带来关于葡萄牙殖民地问题的任何明确保证。但是塞尔比一到任就从他的使馆参赞获悉,当他提交国书时,葡萄牙政府将极其重视他能够作出这种保证。当时,外交部在答复大使的紧急请示时表示,英国的保证不仅仍然有效,而且英国政府无意在有损葡萄牙的情况下同德国达成任何交易。
  1937年至1939年之间,英国方面为改善英葡关系并挽回已经丧失给德国的贸易损失。做了一些工作。早在战前好久,英国驻里斯本大使馆就提出建议,在里斯本和伦敦之间开辟一条航线(当时里斯本已有德国航空运输公司的飞机在通航),但是直至1940年春夏之间还未得到实现。1938年2月,英国向葡萄牙派出了一个军事使团,最后还委派了后勤专员,并且在萨拉查请求之下,陆海军顾问访问了里斯本,对沿海防务提供意见。虽然用这种方法同葡萄牙的武装部队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且劝阻了葡萄牙同轴心国签订购买武器合同,但是直到战争爆发后相当时期,英国迄未向葡萄牙提供过武器。
  德国人除了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之外(这些成就是靠削价和善于推销而获致的),他们在上层阶级、政府官员、知识分子、青年运动和称做“军团”的官方准军事组织中间也赢得一定的影响;他们还同报界和警察保持着有益的联系。德国人从西班牙内战以及人们对共产主义普遍的憎恨和恐惧中捞到了大量政治资本,他们的技术成就和在欧洲的统治地位使他们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连那些厌恶他们的个人品格和认为他们的政治手段过于野蛮的人也都是如此。
  法西斯意大利也想发展贸易和航空事业,并以宣传来争取葡萄牙。但是尽管与纳粹主义相比,萨拉查政权是更接近于法西斯主义,可是意大利却缺少可与德国逐鹿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塞拉诺·苏内建议齐亚诺应该在1939年夏天访问西班牙同时也访问葡萄牙,但是葡萄牙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对此意见都不感兴趣。
  第二节 宣布中立以及同交战国的关系(1939…1940年)
  慕尼黑危机时期,英国政府曾明告里斯本,他们希望葡萄牙保持中立,但是在战争爆发前的这段时期内,英国内阁和帝国防务委员会似乎都还没有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海军部认为,葡萄牙保持善意的中立已经足够了,但是,至于对葡萄牙的善意究竟能够指望其达到什么程度,英内阁从来没有作过任何裁决。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葡萄牙就曾给英国帮了许多忙,包括允许英军通过莫桑比克,英国海军使用马德拉群岛以及英国征用和租借在葡萄牙港口避难的三十六艘德国商船。上述最后的这一行动成了德国对葡萄牙宣战的直接原因。
  在1939年,轴心国似乎直到最后还拿不准葡萄牙是否将保持中立。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