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87章

百年风云-第87章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请看,洪秀全竟堕落到何种地步!
  洪秀全沉于酒色,不问朝政,把大权都交给杨秀清了。那么,这位“叱咤风云”的东王又做得怎么样呢?
  此人心胸狭窄,视权如命,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大权独揽,连洪秀全也没看在眼里。进入金陵后,他执意在此建都,其目的就是贪图享受。
  他把原山东盐运使的私宅,改建成东王府,其规模仅次于天王府。正门曰勤政门,正殿曰勤政殿。东西朝房各十间,门前有上马碑、下马碑。东西牌楼各一,东牌楼上写“太平盛世”,西牌楼上写“四海升平”。府门前五丈,有汉白玉砌就的大照壁,东王诸谕张挂于此。府门一色用黄缎子包裹,上绣双龙单凤,金钉八十一个。甬路皆用汉白玉。勤政殿有二十四间房屋那么大,高有数丈,一色用金丝楠木、紫檀木筑成。正中设宝台一座,周四丈,高五尺,雕花镂金,做工精细。台上设九龙宝椅,上面镶嵌着珍珠、宝石、祖母绿、猫眼儿,光这一把椅子就价值连城。
  东王府的后宫,有楼台殿阁八八六十四处。苑为后林苑,池为逍遥池,山为福寿山,林为紫竹林。而望云楼、多宝楼,两楼相对,高接云表,飞桥相连,都是千门万户、玲珑透剔,最为壮观。杨秀清经常呆的地方叫“紫霞坞”,建于水上,高三层,分八面,金顶朱户,光彩照人,内藏无数奇世珍宝,还有西洋乐器、销魂床、安乐椅、怀春镜、双笑台等淫用设备!他府内清一色是女官,足有千人,简直淫乱到了极点!
  至于杨秀清的出行,尤为排场阔气。每行扈从千余人,盛陈仪仗。二百四十名马队开道,后有大锣四十对,长号四十对,龙、凤、虎、鹤旗各十面,绒彩乌鲁数十对,继之是一条长达几十丈的五色龙,全用洋绘扎成,高丈余,行不见人,鼓乐从其后,谓之“东龙”。后面是杏黄大舆,舆夫五十六人,舆内左右立二童,拂蝇捧茶,谓之“扑射”,左右有金甲扈卫五百人,舆后百官随从,再后还有一条五色龙,形状如前。百姓见了,无不震惊,都说东王的尊严至高无上。
  东王府还是最高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机构十分庞大。有六部尚书,天、地、春、夏、秋、冬正副丞相,检点十二名,指挥二十四名,将军四十八名,总制九十六名,监军一百九十二名。此外,还有军政司、行政司、圣库司、军械司、承宣、侍卫、銮舆、护从等执事人员多达万人。
  杨秀清一心养尊处优,完全陶醉于声色之中,把一切军事大计都交给了东殿尚书侯谦芳、李寿春二人。一切政令,都交给了兴国侯陈承镕、林锡保、胡海隆三人。每天文武百官必到东王府听令问安。这不过是一种形式,杨秀清很少露面。因此,禀奏国事,不能面白,都用文书层层转达。手续繁琐,糜费时日,盛行一种天国式的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给天国事业造成严重损害。
  总之,杨秀清的一切一切,都不次于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境内,他穷奢极欲,享尽了人间富贵。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杨秀清个人权势的发展,代天父传言的性质也跟着有了变化。他把天国群众对皇上帝的敬仰,变成了对个人的迷信崇拜,常利用“东王所言,即是天父所言也”这句《天父下凡诏书》上的活,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把个人置于“天父”的同等地位上。这种脱离群众、超乎群众、独断专行的错误,是促成天国事业失败的重要因素。
  北伐军全军覆没,林、李二将被杀的消息传到天京,全城震动,很多人对这一不幸事件悲痛欲绝。冬官又副丞相吴化鸣对东王孤军北伐这一错误决定,非常不满。当晚,他给洪秀全上了一道本章,指出这次北伐失败的原因,要求东王引咎自责,奉劝天王要远女色、近贤臣、纳忠言、惩好佞、勤于政、爱于民、复于前、虑于后。言词痛切,刚直不阿,可是,洪秀全连看都没看,就转给东王府了。杨秀清看罢,勃然大怒,立即把吴化鸣逮捕,解到东王府审讯。
  前文书说过,杨秀清很少和群臣见面。上传下达,全凭文书往来。今天审讯吴化鸣可破例了。为了杀鸡给猴看,竟把群臣都召来了。
  杨秀清指着吴化鸣的鼻子问道:“你为什么诬陷本王?”吴化鸣自知性命难保,把心一横,坦然答道:“这不是诬陷,这是事实。”“胡说!”杨秀清气急败坏:“我问你,你指的奸佞是谁?你叫天王惩办哪个?”吴化鸣一字一板,铿锵有力地回答说:“凡阿谀奉承、误国病民之辈,皆属奸佞。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谁错了就惩办谁,你东王也不例外!”“大胆!”杨秀清忽地站起来,浑身哆嗦,脸色铁青,肺子都要气炸了。从金田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人敢这样顶撞他,今天竟跳出个吴化鸣,怎能容他呢?他怒声喝道:“吴化鸣,你这个胆大的妖人,竟敢以小反上,诬陷天父之子!我把你打下十八层地狱!”吴化鸣冷笑道:“自古忠臣不怕死,你就请便吧!”说罢,把眼一闭,不再说话了。
  杨秀清喝令:“来人,把这个妖人押下去,明日游街示众,绑赴刑场五车裂尸!”在场的官员听了,浑身直打哆嗦。谁都知道,这种刑法太残忍了。没想到堂堂的冬官丞相,竟受到这种极刑!可是,谁也不敢言语。只有东殿掌法的芦正春跪倒,说了声“微臣遵诰谕”,然后一招手,上来几名侍卫,把吴化鸣拉了出去。接着,众文武一齐跪倒说:“请东王息怒,善保玉体。”杨秀清一甩袖子,离开宝座,在乐声中回宫而去。
  次日卯时,大街上布满了岗哨。从东王府到刑场这五里长街,更是戒备森严。受尽酷刑的吴化鸣,满身血污,蓬头垢面,被押在一辆牛车上。芦正春怀抱诰谕,坐骑战马,跟在囚车后面。牌刀手、弓箭手、行刑队,紧紧把车子围住,如临大敌。两对铜锣、四对长号开道,边走边吹打,声音凄厉刺耳。老百姓站在远处,睁大了眼睛,吃惊地盯着这个押解囚犯的行列。他们不知道是谁犯了“天条”,但从这种形式来看,断定是个大人物。不过,谁也不敢当众发表议论,因为这也是违犯天条的。
  囚车从人群中缓缓通过。在接近午时的时候,来到天王府外的天台前。洪秀全规定:在天国文武臣工当中,监军以上的罪犯,都在这里伏刑。这里地势宽阔,能容纳万人集会。人们都要看看罪犯是谁,还要看看车裂这种酷刑是啥样子。这个广场,一下子聚了两万多人。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天放亮的时候,东府卫队就把一切准备好了,从天王府前大街到刑场,卫队站列两旁,维持一条通道,囚车顺利地在天台前停下,几名行刑队员把昏迷不醒的吴化鸣从车上架下来,扔到地上。
  今日的监斩官是东殿尚书侯谦芳。只见他下了八抬大轿,缓步登上天台,坐在侧面的一把椅子上。几十名锦衣绣袄的侍者,为他掌伞、捧茶、执扇。
  东殿掌法官芦正春也下了马,站在台下伺候着。这时,有五匹高大健壮的雄马,被驭者牵到场内。还有人拿来五条结实的棕绳,每条长约五丈,把绳子的一端,牢系到马鞍和马肚子上,另一端系在吴化呜的脖子和四肢上。
  侯谦芳问:“什么时候了?”一个侍者说:“午时整。”侯谦芳向芦正春微微点了点头。芦正春赶紧往前大跨一步,把东王的诰谕举起,轻轻展开,高声念道:
  罪犯吴化鸣,人在天国,心在妖域,冒读天威,诋毁东王。不思悔改,与妖魔无异。为整肃朝班,做尤文武臣工,特奉东王九千岁诰谕,将吴化鸣车裂处死。
  芦正春宣读完,从行刑队里走出五名骑士。他们一个个身穿彩衣,手提皮鞭,分头跨上那五头健马,准备奔五个方向急驰。这就是所谓“车裂”,到了清朝中叶,不用车而改用马,所以又称“五马分尸”。
  眼见着这一场惨案就要发生了。突然,有人喊了一声:“住手!不准行刑!”这一声是那么严厉宏亮,好像炸雷,震惊了全场。喊声一落,就见北面的人群往左右一分,从外边闯进几十匹骏马,马上的骑士都满身征尘,汗流泱背。正中一匹宝马“胭脂红”,马上一员大将,威风凛凛,二目如电。来者正是翼王石达开!
  上文书谈到:几天前,翼王接到东王的诰谕,叫他火速回天京增援。翼王把兵权交给赖汉英,自己率大军五万,风驰电掣般回到天京。他把大队人马扎在旱西门外,率亲兵进城。石达开一进城就发现形势不对,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派人一打听,才知道要处决丞相吴化鸣。
  翼王对吴化鸣这个人是比较了解的。他是广西桂平人,出身贫苦,教过私塾。金田起义时,他报名加入太平军,任典教官。战争当中,他表现得非常勇敢,屡建大功。永安建国时,被封为殿右三十指挥。定都天京后,又升为冬官又副丞相。吴化鸣对天国忠心耿耿,为人心地坦荡,刚正不阿,好说实话。石达开对他很尊重。不知他身犯何罪,被处极刑。为了弄个水落石出,翼王没有回府,直奔刑场而去。真是无巧不成书,若晚来一步,吴化鸣的性命就保不住了。也只有权倾朝野、德高望重的翼王敢这么做。否则,光凭“搅闹法场”这一条,就是斩罪。
  翼王飞马来到天台下,仰脸往天台上观看,监斩官侯谦芳不敢怠慢,忙走下天台给翼王施礼。石达开指着躺在地上的吴化鸣问道:“吴丞相犯了什么罪,谁给定的死刑?”
  “回翼王,他犯了欺君罔上、诬陷东王的罪。东王诰谕,把他定为死刑。”侯谦芳理直气壮,侃侃而谈,用东王这张王牌来压翼王。
  石达开冷笑道:“吴化鸣乃堂堂的冬官丞相。即使身犯死罪,也应由天王决裁。东王这么做,未免有点擅权越轨吧!”“这个……”侯谦芳怔了一下,忙说道,“卑职是奉浩谕担任监斩官的,别的我不清楚。”“胡说!”翼王怒喝道:“你身为东殿尚方,经常参与朝议,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清楚?”“是……”侯谦芳冒汗了。翼王道:“本王也不难为你,请你转奏东王,暂时收回成命,容我启奏天王后,再行定夺!”
  侯谦芳见翼王说得斩钉截铁,不敢不从,朝芦正春一摆手,旗卷兵撤,灰溜溜地走了。
  翼王从马上跳下来,走到吴化鸣面前,便细问情由。
  第四十七回 主正义达开雄辩 怀叵东王设计谋
  浩气冲天宇,
  严词震金龙。
  翼王立大地,
  不见杨秀清!
  且说翼王石达开,喝退侯谦芳,来到冬官又副丞相吴化鸣面前,命人把他从地上扶起来,去掉绳索。吴化鸣死中得活,好像做了一场恶梦。他见了翼玉,如见亲人,涕泪横流,放声痛哭。石达开问了事情的经过,直气得虎目圆睁,剑眉倒竖,安慰吴化鸣道:“你暂时受点委屈,容我启奏天王,再做处理。”吴化鸣千恩万说,被东府侍卫押解下去。
  翼王飞身上马,直奔天王府。他过了御沟,在下马牌前跳下坐骑,步行来到天朝门外,把值日的承宣官找来,叫他转奏天王,有急事求见。承宣官不敢怠慢,急忙进宫报信儿。
  翼王手按剑柄,心潮起伏。他真没有料到,京里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心里说:这事天王知道吗?他持何态度?见着天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