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146章

百年风云-第146章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尔金也发言说:“今后公使驻京,更加强了各国与贵国的合作。”他表示支持奕䜣出面执政,法使葛罗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特别是俄国公使伊格那提叶夫,吵吵得最凶。他说,他的政府,全力支持恭亲王出面执政。宴会厅上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会后,又举行了舞会。只见洋人翩翩起舞,自然而又得意。清政府这些大员,朝珠补褂,顶戴花翎,显得那么僵硬呆板,和木偶一般无二。
  奕䜣还在私下向各国公使赠送了礼品。其目的无非是拉拢洋人,找个靠山。他还自己做主,把乌苏里江以西十八个村镇划给俄国,真是无耻到极点。
  一八六○年十一月中旬,联军的“任务”已经完成,便撤出京、津,匆忙地退走了。额尔金对下属说:“这个政府是可以征服的,而这里的人民却难以征服。倘若他们奋起反抗,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不如一走了之。”
  联军退走了,北京又恢复了原来的景象。一些逃难外出的人家,也陆续回来了。在京的文武大臣以为,京中不可一日无主。所以,纷纷要求皇上返京。于是,由奕䜣领衔,奏请回銮。这份奏折出安定门,走密云,越古北口,当天就被送到承德行在。
  且说咸丰帝。这时,他已恢复了健康。每天在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的陪同下,到郊外行围,把愁事都抛开了。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载垣、端华这两个家伙,为了讨好皇帝以求固宠,便投其所好,为咸丰精心安排了一场美人计。
  单说这一天,射猎结束。咸丰觉得有点乏累,要早点回宫休息。载垣道:“臣已为陛下准备了歇脚的地方。”“在何处?”载垣压低声音说:“在承德府北关外。”咸丰感到有些蹊跷,也低声问道:“方便吗?”“太方便了。臣都替陛下安排好了,比在宫里还方便呢!”“好吧,现在就去。”“等一等,请陛下更衣。”咸丰按着他俩的要求,换了便装,屏退卫队,只剩下他们君臣三人,还有四名贴身的仆从,向南而去。
  约摸半个时辰左右,天已经黑下来了。载垣引路,来到一个很小的村镇。进了街往东一拐,在一家门前停住了。咸丰一看,这是一座小三合院。起脊的门楼,黑油漆的大门,门左右还有一对石鼓,对面还有六尺多高的照壁。看样子,是个比较阔气的人家。
  载垣登上台阶,轻轻叩门。转瞬间,门就开了。灯光一闪,有个年近半百的老婆子探出头来:“谁?”“我!”载垣一指咸丰,对她说:“这就是我们东家。”“啊——”老婆子赶紧把门开大,向咸丰道了个“蹲儿安”说:“东家往里请。”
  咸丰迟疑了一下。端华扶着他说:“东家快请吧,这就是给您准备的歇脚地方。”咸丰这才来到院子里。端华把四名心腹听差叫过来,叫他们把马拉到村外树林中。安排完毕,才陪着咸丰进屋。
  这是明三暗五的正房,明间里点着蜡灯,一张八仙桌,四把太师椅,墙上还挂着几轴山水画。方砖铺地,蜡纸裱墙,倒也清雅干净。那老婆子又沏茶、又倒水、又端点心,忙了个不亦乐乎。载垣把她叫到一边,问道:“她呢?”老婆子笑着说:“在里屋收拾呢!”载垣道:“我们东家不能多呆,最多一个时辰就得走,你叫她快着点儿。”“是!”老婆子答应着,奔东里间去了。
  约有片刻工夫,又笑着走出来说:“东家,往里请吧!”咸丰问端华:“这是什么意思?”端华笑道:“进屋您就清楚了。”
  咸丰抱着疑团,刚迈步走进里间,就听身后门响。回头一看,端华、载垣还有那老婆子,都没进来,便把门关闭了。咸丰正在疑惑之中,突然听见身边有女人说话,清脆悦耳,娇嫩无双。同时,又有一股浓重的芳香,刺入鼻孔。咸丰扭回头,借灯光观看:只见身边站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云鬓高挽,散发披肩,黑似墨缎,亮如刷漆,鬓角上插着两朵菊花。又见她粉面桃腮,眉似弯月,眼如秋水,鼻如悬胆,口似樱桃。极为苗条的身材,高高隆起的酥胸、百褶裙下微露一双小小的金莲,轻纱半裸露的睡衣。往那儿一站,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好像风摆荷叶,又似酒醉的海棠。
  咸丰看罢,顿时明白了歇脚的目的。这个女人指着桌上的东西,说道:“这是奴婢给您准备的晚饭,请您包涵着吃点吧!”咸丰一看,都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知道是端华他们事先准备下的。他勉强克制住激动的情绪,边吃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奴婢叫曹如意。”“曹如意?好名字,果然是如意。”咸丰把她拉到眼前,问道:“你是何时下水的?混了几年?”曹如意羞涩地答道:“求东家嘴下留情,奴婢可不是烟花柳巷的妓女。”“这……”咸丰帝惊问道:“那你是为什么?”曹如意说:“不必问奴婢,问你手下的人就清楚了。”
  原来,曹如意是直隶保定人。十四岁那年,被承德一个冯大户买到府里当丫环;十五岁被冯大户纳了妾,迁到这儿居住。不久,冯大户病死了。家里又遭了兵灾,一败涂地。曹如意娘家也没人了,就定居在这里。人们都管她叫曹寡妇,今年才二十一岁,跟着一个女仆挑门过日子。这个女仆不是个正经人,当年在天津一带也混过事。她给曹寡妇出了个邪道——暗中往家中拉人。不过,不三不四的或是本地人可不接待,专找外地的行商客旅。
  前些天,载垣和端华知道了这件事,他们曾私下到这里喝过茶,一见曹寡妇,他们就大吃一惊。心里说:没想到在这僻静的村镇,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他俩心生一计,决定把皇上领到这里来。不过,他俩可没敢对曹寡妇主仆说真话,光说我们还有个东家,在天津、北京都有买卖。只要你把我们东家伺候乐了,保你们一辈子吃喝不愁。就这样,咸丰中入了情网,和曹寡妇一见如故,难舍难离。打这以后,他经常以狩猎为名,在这里胡扯。日久天长,曹寡妇也知道了他的身份,更耍出娇柔的手腕,使咸丰神魂颠倒,不能自拔。
  不过,好景不长,咸丰的身子又垮下来了。咳血,气喘,梦遗,发高烧。可是,他还继续到这胡扯。最近几天,实在支持不住了,才在东暖阁歇下来,让丽妃侍寝。在丽妃的精心护理下,咸丰又恢复了健康。
  这天,他接到军机处呈上来的奏折,头一份就是恭亲王的。他展开一看,原来说洋人已退,群臣请他回京。另有一份,是奕䜣要求到行在来看皇上的折子。咸丰很不耐烦,顺手放到一边。
  丽妃一面给皇上捶背,一面轻声问道:“京里有什么好消息吗?”咸丰道:“洋鬼都滚蛋了,恭亲王请我回銮。”“那您的意思呢?”咸丰道:“朕不愿回去!”丽妃吃惊地问:“为什么?”咸丰道:“洋鬼子虽然走了,公使却还住在京城。谁敢保他们不找麻烦?倘若朕回銮后,他们再提这个条件、那个条件的,叫朕如何答复?”丽妃道:“可也总不能不回去呀!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国不可一日无君哪!”咸丰道:“朕没说总不回去,今年冷了,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再走不迟。”丽妃道:“怕满朝文武不答应吧?”咸丰冷笑道:“他们说了算,还是朕说了算?不回去就是不回去。”
  丽妃见皇上动怒,不敢再劝,连忙改口说:“等一等也好。待局势平定平定,再回去也许更好些。”咸丰这才有了笑容。他吩咐一声:“伺候笔墨。”
  丽妃赶紧把纸铺好,把御笔递到咸丰手里,又挽挽袖子,替皇上磨墨。咸丰提起笔来,皱起了眉头;思索了片刻,又把笔放下。丽妃不知皇上为什么烦恼,也不敢多问。屋里沉静了好长时间,咸丰才问丽妃:“你看恭亲王这个人怎么样?”这句话问得太突然了,使丽妃简直无法回答。她与懿贵妃正相反,是很少过问政事的,更不喜欢议论人非。她牢记“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句格言,是宫中最守规矩、最守本分的妃子。恭亲王和皇上是什么关系?什么感情?她是清楚的。作为一个妃子,怎敢对皇上的胞弟妄加评议?所以,她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来,急得粉面通红,渗出了汗珠。
  咸丰笑道:“看把你吓成这个样子!”丽妃道:“请陛下恕罪,婢子不敢说。”“你只管说吧,说错了也没关系。”丽妃无奈,仗着胆子说:“恭亲王智勇双全,年富力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私情来说,他是陛下同父异母的胞弟。据婢子所知,陛下和恭亲王都是当年静皇贵妃抚养大的。有同乳之亲,不比寻常。婢子还听说,陛下幼时,与恭亲王食则同桌,卧则同榻,行则并肩。坐则促膝。到了后来,陛下继承大统,恭亲王主持军机,则发生不睦。到底是怨陛下,还是怨恭亲王?宫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婢子以为,不管谁是谁非,毕竟是骨肉兄弟。俗话说,‘家鸡打死团团转,野鸡不打满天飞。’平日难见高低,可是到了紧要关头,就看出亲疏来了。又道是‘进一步山高路险,退一步海阔天空’。陛下高瞻远瞩,皇恩浩荡。对外人尚能深思厚泽,对自家兄弟为什么就不能谅解了呢?”
  丽妃这一番话,把咸丰帝说得呆呆发愣,闭口无言。他爱丽妃,爱她性情温顺、善解人意,爱她美丽多姿、知书识礼,却没有发现她,对人对事还有这么高的见解。丽妃的话,果然击中了咸丰的要害。只见他对丽妃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说得很对,不愧是朕的好莲儿(丽妃名)。来,替朕磨墨吧!”咸丰二次提起笔来,给恭亲王写了一道旨意。大意是:朕与恭亲王,自北京一别,倏忽之间已逾三月,时思握手而谈,稍慰厪念,惟朕近日身体违和,咳嗽未止,红痰呕血尚有时可见,总宜镇摄,庶期火不上炎,朕与尔棣萼情联,见面时回思往事,岂能无感于怀!实于病体未愈,况诸事妥协,尚无面谕之处,统俟回銮后,再行详细面陈,尔不必到行在来。写完后,马上命人着军机处转发出去。
  咸丰不愿意回京,有多种想法:一是惧伯洋人找麻烦,二是圆明园被烧,没地方去开心解闷儿;三是舍不了姘头曹寡妇。这个秘密,只有载垣、端华和肃顺才知道。这些人都不希望皇上回京,起码在他们的权势未巩固之前是这样。北京有的是元老重臣,头一个政敌就是恭亲王。虽然恭亲王不算得势,然而他的潜在力量是惊人的。他是先帝亲口加封的亲王,地位超居在诸王之上。即使是咸丰帝,都无权把他的王爵罢掉。现在,他又在和谈上立了大功,很多洋人都呼吁他出面主持政务。对肃顺他们来说,这简直是太可怕了。为了不使大权旁落,他们只有紧紧地抓住皇上,让他与北京隔离,与一切重臣疏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抬高他们的身价,把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使出曹寡妇这个美人计,就是肃顺出的主意。他深知皇上对玩弄女人极感兴趣,只有投其所好,讨他的喜欢,才有可能爬上高位。可是,人有失手,马有漏蹄。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政敌——那拉氏。
  几个月来,懿贵妃在皇上面前遭到了冷遇,甚至连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别的妃嫔倒无所谓的,可是,对她来说简直无法容忍。她坐立不安,茶饭难咽。她派出以安得海为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