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机密 >

第64章

三国机密-第64章

小说: 三国机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久远的记忆慢慢复苏,随这些记忆苏醒的伤痛也慢慢解封。邓展愤怒得试图仰天大叫,身体摇动,四肢逐渐恢复知觉,只是声带仍是麻痹,说不出什么。
  淳于琼站在榻旁,哈哈大笑,很是开心:“你知道吗?我是在许都附近把你救起来了。当时你躺在雪里,身中大箭,若没有我,你就死定了。”他一直觉得邓展的恩情是个沉重的负担,这次终于有机会把恩情还回去,让他格外兴奋。
  邓展原本对这个杀亲仇人充满怒意,可听到这句话,怒火陡然消弭了。淳于琼的话提醒了他,他恍惚记得在自己受伤前,似乎有件很重要的工作。郭嘉、画像、温县司马家、杨俊……一些散碎的词语在一一飘过。邓展闭上眼睛,试图理顺纷乱的思路,将落满残叶的思绪之路打扫清爽。
  “我知道你恨我,不过如今你先安心养伤。你如今是在袁本初的营里,马上就有一场大打,曹阿瞒那边我看你是没机会回去了。”淳于琼絮絮叨叨地在榻边念叨,像是一个啰唆的老管家,“等你的伤好了,我去跟袁本初说说,你愿意留在这儿,可以做个裨将军;想走,也随你;你若是想报仇,我就给你个公开决斗的机会——哼,上次你不要,这次总不能推托了吧?”
  邓展听着淳于琼的絮叨,继续思索着自己之前的职责。他现在知道,如今身在袁营,诸事皆受限制,但那件任务似乎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回想起来,耽误了郭祭酒的事,可就麻烦了。
  淳于琼见他在榻上挣扎了一下,连忙喊了两名军士:“这个人在榻上躺得太久,不利修养。你们扶着他出去在营里走几圈。记住,不许他和人交谈,也不许接近任何人,转转就回来,不然仔细你们的脑袋!”
  两名军士应一声“喏”,把邓展小心翼翼地搀起来,披上一件熊皮大氅。淳于琼目送他们离开营帐,这才转身离去。
  一个身披熊氅、脸色惨白的高瘦汉子被两个人搀扶着在营里行走,路过的袁军士兵都纷纷投去好奇的眼光。邓展一边贪婪地吸着清新气息,让自己的脑袋尽快变得更清晰一些,同时观察着周围军营里的一切动静。尽管他视力仍未恢复,看东西模模糊糊,但还是从营地的种种细节判断出来,这是个规模相当大的营地,估计能容一万到一万五千人。能让袁绍动用这么大规模军团的,只有曹公。难道官渡战端又起?不知局势如何。
  邓展暗暗思索着,顺从地被军士引导着。他们从淳于琼的营帐走出去,朝着西边走了两三百步,然后转向左侧,再走一百多步,就抵达了淳于琼和公则所部的营帐边界处。这两处没有用木栅分隔,只是简单地用数辆装满辎重的大车横置过来,权当界线。走到这里,对邓展的身体来说,差不多是极限了,喘息也剧烈起来。军士连忙搀着他往回走。
  就在转身的一刹那,邓展忽然看到,从大车另外一端的大帐里走出一群人,其中有一个半大的少年,模模糊糊的很是熟悉。那少年忽然朝这边看过来,那张面孔一映入邓展瞳孔,便让他悚然大惊,这身影实在太熟悉了,可是,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二公子!?”
  邓展张开嘴大叫道,想去救他。可是他麻痹的声带只能发出蚊子般的声音,对面根本听不到。他拼命想要越过大车,却被两名军士死死拽住。他们看到这人忽然变得狂暴,唯恐出什么事,手臂多用了几分力,把他硬生生扯回来,一路跌跌撞撞带回去。
  他们把邓展重新扔回营帐,怕他跑掉,还用绳子捆了几道。不过军士们吃不准淳于将军是拿他当宾客还是战俘,下手捆缚的时候松了几分。
  邓展身体动弹不得,灵台却在急速转动。二公子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难道说,许都已经被攻陷?曹公的家眷全落在袁绍手里了?他忽然想到,站在二公子身旁的那个人,似乎也很熟悉,而且与自己苦苦追寻的散碎记忆颇有关联。
  他到底是谁?邓展拼命回忆,可刚才匆忙一瞥,根本看不清楚。
  颜良在外头草草地游猎了半天,心里有些郁闷。淳于琼那个老东西如影相随,嘴里还唠叨着一堆令人生厌的怪话,实在有些煞风景。好在这种折磨没持续多久,淳于琼似乎在营中有急事,匆忙离开。颜良心想,反正这次出游只是为了杀杀公则的气焰,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便没必要继续游荡了,于是也朝着自己的驻地返去。
  他刚刚回到驻地,就听卫兵说有一个人求见。颜良把他叫进来,发现是个毛头小伙,自称自己是汉室绣衣使者。
  “说吧,有什么事?”颜良不耐烦地用大刀磨着指甲。他和公则不一样,“汉室”这个词在他的耳朵里,还不如河北几个大族的名头响亮。
  刘平对他的怠慢并不气恼,他不慌不忙地说:“我来到此,是想卖与将军一份消息。”
  “哦?”
  刘平道:“曹军先锋已过延津,正向白马急速而来。若将军即时出迎,必有惊喜。”
  颜良磨指甲的动作停住了,他眯起眼睛,饶有兴趣地问道:“我军斥候尚未有报,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汉室绣衣使者。”刘平答非所问。
  颜良觉得这个回答有点挑衅的味道,面色一沉:“你不去找公则,为何来寻我?难道觉得我更好骗么?”
  “不,恰好相反。”刘平道,“只是因为将军手中握着更好的东西。”说完他用脚尖在沙地上写了一个人名。颜良瞪着刘平看了半天:“这件事你都知道了?汉室果然有点名堂。”
  “若是不知道,又怎么给将军备一份厚礼呢?”刘平毕恭毕敬地说道,又在沙地上写了一个人名。颜良一看,黑红色的脸膛立刻洋溢出会心的笑容:“果然是一份厚礼!说吧,你要什么条件?让我把你引荐给主公?”他拍拍刘平的肩膀,态度亲热了不少。
  “等将军博得头功凯旋之后,再议不迟。汉室志在高远,不急于一时。”
  “哈哈哈,说得好!那你就等着吧。”
  颜良一拍大腿,大踏步走出帐子,对正在解鞍的骑兵们喝道:“你们这些懒鬼,本将军游猎还没尽兴,再跟我出去转一圈。”
  颜良大部队匆匆离开大营以后,刘平低头用脚尖把沙地上的字抹掉,转身离开。
  “斩杀颜良?”
  听到杨修的话,三位将军都纷纷露出苦笑。颜良是谁?那是河北一代名将,死在他手下的武人比黄河岸边的芦苇还多。即便是心高气傲的关羽都不得不承认,至少在目前,他们三个加到一起,都不如“颜良”这个名字煊赫。
  杨修却不以为然地晃了晃指头:“颜良再强,又岂能比得过吕温侯?吕温侯还不是落得白门楼的下场。”
  这个例子让张辽有些不舒服,面色一黯。
  杨修舔了一下嘴唇,又道:“战场之上,谋略为首,军阵次之,个人武勇用处不大。颜良如今孤军深入,正是击杀的绝好时机,诸位要成就大功业,可不能错过啊。”
  “颜良的部属都是幽燕精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怎么拦得住?”张辽提出疑问。杨修道:“我刚才不是说了么?战场之上,谋略为首。三位若肯依我的调度,颜良的首级唾手可得。”
  三个人互视一眼,忽然发现,杨修的这个提议居然无法拒绝。曹公既然有了试探之意,如果此时拒绝参与斩杀颜良的策划,只会让自己的嫌疑更深。即使是关羽,在明确玄德公的下落之前,也不愿过于得罪曹公——原来这个轻佻的家伙从一开始,就在言语中设下圈套,等到他们觉察之时,已是不由自主。念及此,他们对杨修立刻都收起了小觑之心。
  关羽一捋下颌美髯,丹凤眼爆出一道锐利光芒:“德祖说的不无道理,颜良的高名,正合垫做我等的进身之阶!岂不就在今日?”徐晃与张辽以沉默表示赞同。
  见大家意见取得一致,杨修把骰子揣到怀里,捡起一根枯枝,在地上随手画了几道:“颜良的部队全是幽燕精骑,进退如风,却不耐阵地战。咱们分一支部队,将其缠在黄河滩涂,坏其马蹄,然后其他两军迂回侧后,再合围共击,可奏全功。”
  三人微微有些失望,这计划听起来四平八稳,没什么出奇之处。不过战场上确实没那么多奇谋妙计,讲究的是实行。一个普通的战前方略,若能实行个七八成,也足够取得胜势了。
  “那么我去缠住颜良。”张辽主动请缨。其他两个人都没提出异议。他是西凉军出身,麾下为数不多的精锐都是来自于高顺的陷陈营旧部,马战娴熟,派他们去缠住河北骑兵再合适不过。
  徐晃也开口道:“由我去堵住颜良退路。”憨厚的方脸如岩石般沉稳。这位将军的话不多,语速缓慢,仿佛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其他三个人同时看向他,眼神里都有些明悟。阻截是个高风险的活儿,颜良这次带来的皆是骑兵,倘若迅速逃掉,负责阻截的将军到底是“力有未逮”还是“有意纵敌”,可就说不清楚了。徐晃是汉室之人,身份早已公开,由他摆明车马前去截杀,显得光明正大。
  杨修满意地点点头:“徐将军稳若泰山,这任务交给你最放心不过。关将军,届时请你迂回到南侧,封堵颜良回营之路。三路合围,来个瓮中捉鳖。”
  杨修说完,把树枝一撅为二,扔在地上,顾盼左右显得信心十足。三人对这个计划没什么异议,驱马回去调派人马。这时候斥候又来报,颜良的部队已经在十五里开外了。
  徐晃要走了所有的长矛和一半的弓箭,还有二十余具皮甲。他的任务是堵截骑兵,用矛拒马是最有效的防冲击办法。稍做整理以后,徐晃带领部属先行离开。他们在行军途中缓慢变阵,逐渐由一字长蛇向前推成了三个方阵,戟兵矛兵在前,盾兵分布两翼,弓兵与刀兵夹杂于中,标准的对骑阵势。
  能够在行军中如此迅捷变阵且不乱的部队,可不多见,徐晃治军的手段,可见一斑。
  他出发以后,张辽与关羽也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了微小的调整。关羽肩负着阻断颜良回撤之路,很可能会被骑兵正面冲击,所以他用几百把环首刀交换了张辽同等数量的长戟、短戟和直矛。而所有的骑兵都留给了张辽,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与颜良正面交锋,坚持到友军合围。
  整顿完以后,张辽在马上一抱拳:“云长,保重。”关羽也做了回礼:“文远,咱们看看,谁先取得颜良的人头!”两人相视一笑,各自拨转马头离去。
  张辽目送关羽离去,看到杨修仍站在旁边不动,大感意外。张辽是最先投入战场的部队,风险极大,他居然选择跟随这一路人马,只怕这小年轻根本不知战场凶险。
  张辽摸摸鼻子,冷笑一声,也不去理他,自顾点齐兵马,一声令下,几十名带了大弓的斥候呈一个扇面分散出去。他们将负责狙杀可能出现的敌人侦骑,遮断战场,切断颜良与主营之间的联系。
  看着那些斥候飞驰而出,杨修忽然握住缰绳,似是不经意道:“徐将军和关将军已经远去,文远你不必这么警惕了。”张辽注意到了他称呼上的微妙不同,乜斜一眼:“杨先生又有何见教?”他把“又”咬得充满嘲讽。杨修笑呵呵道:“文远此来赴约,再这么遮遮掩掩,可就赶不上约期了。”
  张辽猛地一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