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机密 >

第125章

三国机密-第125章

小说: 三国机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路。”
  在这两个人的身后,大队的骑兵和步兵正沉默地跟随着。马匹夜不能视物,所以每一名骑兵都有一名步兵牵着坐骑缰绳,引导前路。每一个人都在黑暗中埋头赶路,没人注意到有一骑一步与大部队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那两个人居然还违抗军令,悄声交谈着。
  “我们要跟到什么时候?”步兵嘟囔着,看面相他还是个孩子。
  “等到时机出现。”骑兵在马背上伏低了身体,一方面是方便说话,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腿受了伤,不易夹住马背。
  “为什么我们不在官渡的时候揪住他来问呢?”步兵的声音充满了迷惑和不甘。
  “二公子,你想想看,如果贾诩不说,张绣会那么轻易地告诉我们吗?”
  步兵似乎被说服了,可他忽又抬起头:“那现在他就一定会说么?”
  “你觉得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吐露实情?”骑兵反问。
  “心情好的时候?”步兵迟疑地回答。
  “不,是他濒临绝境认为自己死定了的时候,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这个道理。”骑兵快速转动脖颈,阴森森地朝着面前的浓雾咧嘴轻笑。
  “你是说……”步兵一怔,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得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骑士突然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让步兵闭嘴。前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大部队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发生了什么事。
  “来,陛下,请满饮此杯。”淳于琼双手捧起一个酒爵,恭恭敬敬地给刘平敬上。刘平接过酒爵,略沾了沾唇,随手放下。
  这两个人此时正跪坐在乌巢城的府衙内,堂前摆满了珍馐美酒,粗大的蜡烛把里面照得如白昼一般。
  “当年老臣在西园做校尉的时候,还曾远远地见过陛下几面,只是没机会觐见。能像今晚这样,君臣二人在乌巢开怀畅饮,实在让老夫……呃,老臣很是开心啊。”淳于琼豪放地哈哈大笑,把自己的杯子一饮而尽。
  刘平勉强笑了一下,什么都没说。此时他换了一身杏黄色的蚕丝短袍,这是袁绍为了强调他的皇帝身份而特意赶制的——讽刺的是,这是他当皇帝以来穿得最名贵的一件衣服。
  按照他与袁绍之间的约定,他需要亲身来到乌巢作为诱饵,把曹军吸引过来。现在刘平已经身在乌巢,他的职责已完成大半,接下来刘平只需要再做一件事,就可以老老实实待在城中,静等曹军覆没的捷报传来。
  这可不是刘平所期望的。不过目前时机未到,所以只能耐着性子听淳于琼啰唆。
  淳于琼没注意到刘平的心绪,自顾絮絮叨叨说道:“说到这个西园八校尉啊,陛下你是不知道,当初灵帝陛下为了制衡何进的擅权,把小黄门蹇硕扶成上军校尉,带着袁绍、曹操、我还有其他几个人偷偷在西园练兵。那时候大家伙儿一腔热情,都打算报效朝廷,干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说到这里,淳于琼身体探前,神秘兮兮地说:“——看看如今,两个校尉大打出手,天子反而没人答理。这世上的事情,可真是奇妙。”
  刘平心中一动,这个家伙似乎话里有话。
  “这么说,你对此也有不满?”刘平试探着问道。
  “不满?哈哈哈哈,陛下你错了,我高兴得很!”淳于琼大笑起来,“我这个人,没别的爱好,唯独喜欢乱。世道越乱,越合我胃口。陛下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看刘平没有猜测的意思,便挠了挠自己的大鼻子,自顾答道:“因为天道有常,所有的事情都能预测到,实在太无趣了;只有当天道紊乱,谁也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才会诞生出无限的可能性。光是想,就让人觉得激动。”
  刘平哑口无言,居然有这样的变态存在。他开始明白了,袁绍和蜚先生派淳于琼来守乌巢,一方面是让他来看住天子;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希望让天子拴住他。把这么一个无法预测的家伙放入战场,那才真的是个大大的变数。而在乌巢,只要他待在城里就够了。
  仿佛为刘平的心思做注解,淳于琼又继续道:“用不了多久,乌巢就会变成两强相争之地。我主动请缨来守乌巢,就是为了置身这场大战的中心旋涡,亲眼见证,这是何等快意之事!”说完他又吞下一杯酒,脸上开始有酒意涌现。
  刘平忍不住皱起眉头叱道:“你身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就没想过皇恩,没想过百姓?莫非天下大乱你才开心?”
  淳于琼打了个酒嗝,眼神开始有些朦胧:“忠义都是借口,仁德无非矫饰。这天下本来就是由一群混蛋开创的。这玩意不用传承,每个人都可以无师自通。这种世道,与其装腔作势,不如痛痛快快不违本心地做人。我不想变成那样的人,只好喝得醉一点,多多胡闹,尽量让自己开心点了。”
  淳于琼把身子后仰,这在天子面前是很失礼的行为。刘平没有纠正他,只是冷冷看着:“这么说来,你根本是个懦夫。”
  “懦夫?”淳于琼歪着脸,努力揣摩着这个词的含义,然后摸了摸自己的脸。
  “不错!无所适从,于是自暴自弃;舍大道而营小利,难道不是懦夫所为?相比之下,孔少府所作所为,可是强出太多了。”
  听到潜龙观起火的消息,刘平立刻知道,这是孔融的反击。这个老人无兵无将,还因为啰唆而被人看不起,他却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做出了表率。这让原来对他不屑一顾的刘平深感惭愧。
  其实刘平应该与淳于琼虚与委蛇,一杯一杯地把他灌醉,这样自己才有可乘之机。可刘平听到这人发出如此言论,实在是按捺不住火气。淳于琼有些恼怒地拍了下桌子,两只眼睛瞪圆,似要把刘平一口吃下去。刘平不甘示弱地瞪着他,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
  末了淳于琼松开拳头,把身子慢慢靠回去,又斟满一杯酒。这次他也不敬天子,自己一口喝光。
  刘平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变得心浮气躁,大概是大战将至、心中忐忑不安的缘故吧。
  这时邓展走过来:“陛下,时间到了。”刘平重重把酒杯放下,冷哼一声,起身离开。淳于琼一个人兴致勃勃地自斟自饮,连头都懒得抬。
  “当初你在他麾下时,他就是这么一副嘴脸么?”走在路上,刘平忍不住问邓展。邓展与淳于琼当年的恩怨纠葛,他已听说了。邓展想了想,回答道:“那个人啊……从来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今天居然跟陛下您说了这么多话,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刘平愣了一下,旋即摆了摆头。淳于琼只是无关紧要的一个小角色,这时候犯不上为他伤神。
  此时他们正走在乌巢城中,道路两旁到处都堆放着粮草与辎重。乌巢与其说是座城池,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号的土围子,除了四面夯土高墙以外,基本没什么防御工事。从河北转运过来的大量补给都杂乱地堆积在这里,彼此之间也没有挖防火壕沟。万一真有人潜入城中投下火把,很容易便会烧成一片。
  邓展把刘平送到乌巢西侧城墙的底端,停住了脚步。接下来刘平自己沿着凿出来的台阶一步步攀上城墙顶端,来到一处向外凸出的拐角边缘。这里只插着一面角旗,有气无力地耷拉在旗杆上,丝毫不为夜风所动。刘平走过去,扶住旗杆,身子朝外探去,极力让身子溶入黑暗。
  过了一阵,刘平听到一个如同风吹沙砾的声音传入耳朵,这声音他许久不曾听到了:
  “陛下,在下徐福。”
  刘平习惯性地左右张望了一下,尽管他什么都看不到。徐福的声音似乎又从另外一个方向飘来:“您果然是在乌巢。”
  “不错。曹公的救兵是不是快到了?”
  “是。”
  “很好,接下来的事情,你要记好。”刘平的声音越来越低……
  刘平与徐福重新接上头,这其实要归功于蜚先生。
  蜚先生认为曹操是个非常狡黠多疑的人,他不会轻信任何一条消息。许攸已经告诉他“天子在乌巢”,东山也刻意散布了“天子在乌巢”的消息让靖安曹听到,但这还不足以让曹操下定决心。他希望刘平通过汉室的渠道假意向曹营求救。这样一来,三条不同来源传来同一段情报,由不得曹操不信。
  为了不让天子心怀忌惮,蜚先生还非常大度地允许刘平自由行动,给他充分的空间与徐福联络,周围甚至几十步内都没有哨兵。事实上,刘平无论说什么,蜚先生都不在乎。他的目的,只是让曹军知道天子确实在乌巢,就够了。
  今夜是刘平与徐福的第二次联络,也是最后一次。徐福将亲眼确认刘平的安危,然后回报给奇袭部队,曹军才会发起攻击。对刘平来说,此时他终于掌握了一个优势。蜚先生只知刘平会和郭嘉的使者接头把自己身在乌巢的消息送出去,但他不知道,这个人是徐福——杨彪的忠仆,汉室的一把利剑。
  刘平和徐福的谈话结束得很快,然后刘平一个人走下城墙,神色如常。邓展迎了上去:“如何?”刘平淡淡地指了指天:“人事已尽,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老天爷了。”
  附近的草垛和围墙附近几条人影闪过。刘平知道,这都是东山派来监视自己的人。他佯作不知,向前走了两步,看到一个熟悉的人从阴影里走出来。
  “王越?”
  “自从籍田一别,陛下依然康健如斯啊。”王越不跪不拜,声音如刀。
  刘平脸色有些僵硬。他可没想到蜚先生会把王越放到他身边来。有这个家伙在,自己的计划可要有些麻烦了。杨修给刘平讲过王越和杨家的关系,但也表示这个人特立独行,很难驾驭。刘平这时看到王越,一时也判断不出他是站在哪一边的,便保持着沉默。
  “蜚先生说今夜风寒露重,请陛下早点回宫中休息。”王越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刘平看了他一眼,迈开大步,朝着乌巢城中心的府衙走去。王越忽然发现邓展也紧紧跟在刘平身后,细一端详,不由得大为意外。
  “你不是那个……”王越回忆了一下,“……跟王服比剑的曹家将军么?”
  “不错。”邓展对他可是没什么好脸色。
  “想不到你也投到这边来了——哼,我弟弟的死你既然也有份儿,可不能就这么算了。”王越眼神闪过一丝寒芒,握紧剑柄。他可不管这人如今是天子护卫还是曹家叛臣,只要有份杀王服的,除了唐姬以外统统都要死。
  邓展却是波澜不惊:“要报仇,也要过了今晚再说。”他转身跟上刘平的步伐,把背部毫无防备地亮出来,似乎对王越的威胁毫不在意。
  “也好,曹氏的血账,今晚要还的可不少呢。”王越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地啧了啧嘴,也跟了上去。
  就在这时,乌巢外围的夜色之中,突然响起一声夜枭啼哭。三人同时停步,抬头望去,表情不一。这夜枭的啼声不大,但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却是格外清楚。
  张绣握紧了缰绳,表情僵硬,只有胯下的马匹能感觉到主人的双腿在微微颤抖。在他的面前,是一支三十余人的袁军小队,为首的队长正一脸狐疑地盯着张绣和他身后的军队。
  他们刚一走出湿地,就迎头撞上了这支袁军小队。好在奇袭部队事先都换了袁军的服饰,不至于立刻暴露,但这次意外遭遇还是让包括张绣在内的士兵紧张万分。以他们的战力,消灭这三十多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