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朱元璋 >

第67章

朱元璋-第67章

小说: 朱元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玉说:“我想……若从郭惠口中说出她父亲临终前遗嘱的事,我也就死心了。”
  朱元璋咄咄逼人地说:“这么说,你信不着我,以为我是骗你了?”
  蓝玉的脚盲目地搓着脚下的沙子,说:“卑职倒不敢这么想。”
  “想过,只是不敢而已,”朱元璋说,“是不是?我把那件事只告诉你一人,是想让你清醒,是对你好,你去打听打听,除了你,我给谁当过红媒?”
  蓝玉只能心口不一地说自己辜负了主公一片心意。
  “这更是言不由衷。”朱元璋并不买账,“什么辜负?你不在心里骂我,我就烧高香了。”
  蓝玉说:“我哪儿敢啊。”
  朱元璋不依不饶:“还是想骂我个祖宗八代,只是不敢而已。”
  蓝玉垂下了头。朱元璋说:“就算根本没有郭子兴的临终遗嘱,我不让你娶郭惠,行不行?你就敢违拗吗?”这话已有强梁霸气的味道了。
  “卑职不敢。”蓝玉心里又委屈又怨恨,可表面上只能恭顺。
  朱元璋说:“你主意很正,敢阴一套、阳一套,你以为这事瞒得过我的眼睛吗?你要一意孤行,下决心拐走郭惠也不是办不到。”
  蓝玉说:“我怎么敢……”
  朱元璋说:“有什么不敢,古往今来,为了一个情字,连江山都不要了的大有人在呀。你蓝玉果然有这样的胆魄,我也佩服。”
  蓝玉头垂得更低了。
  朱元璋说:“你让我寒心。你投我时是个什么?一个不能混饱一日三餐的穷小子,你现在是谁?是指挥水陆大军的元帅!我可以让你由元帅再升为大将军、大都督,我也可以把你的官袍剥个精光,让贫穷和死亡伴着你和你的美人,那一定很快意。我可以让你生,也能让你死!”还有比这话更重的了吗?
  蓝玉惊得汗下如雨,后背直冒凉风。看着他的狼狈可怜相,朱元璋很感惬意、满足。他说:“你自己选择吧,你知道该怎么办。”
  蓝玉被彻底击垮了,他说:“我……我想打完了这场仗,就带着聘礼到镇江去。”
  朱元璋还要刺他一下:“那不太委屈你了吗?”
  蓝玉说:“都是我,鬼迷心窍,不识抬举。”
  朱元璋说:“这可是你蓝玉大将自己的选择,你也可以不听我的。不要在后面说,朱元璋以势压人,毁掉了你的美满姻缘。”
  蓝玉恨恨地想,明明是以势压人,又逼着人家否认,但却只能这样说:“主公若这么说我,卑职真的无地自容了。”
  朱元璋问:“郭惠那里怎么办?她可是在你的诱惑下傻等着你呢。”
  蓝玉立刻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他说:“我想写封信给她,当然这真的是最后一封了,我告诉她,我马上娶傅知府的女儿了,让她死了心。”
  朱元璋问:“信里说,是朱元璋逼你这么做的?”
  “卑职哪儿敢啊!”蓝玉说,“本来也不是主公的意思呀,我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口。”这句话正是朱元璋要的。
  “也好,”朱元璋冰冷如铁的脸色好了一些,他说,“你马上写,正好明天有船回金陵,你把写好的信送到我那儿去。”
  蓝玉痛苦地点了点头,他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想拖着不办都不可能了,想瞒过他的眼睛也办不到,信要过他手,由他派信使送,蓝玉有被人卡住脖子吊在半空手脚不能沾地的感觉,窒息、绝望。
  第四十一章
  佛性说他是去南岳,偶过此地,见天空阴云密布,知这里有大战,顺便来看看朱元璋。
  朱元璋说他方才还说起佛性大师告诫他的九字真言,不想师父就到了。他说正与陈友谅大战,陈氏占据荆襄湖广富饶之地,兵多将广,时时威胁金陵,侵我土地,不得不来讨伐。
  佛性笑道:“他侵扰你的安庆、洪都,原也非你所有,你所有者,皇觉寺一床一磬一钵罢了。”朱元璋不知佛性是讥讽他,还是非难他。
  朱元璋哑了片刻,似有所悟,问道:“老师以为我贪得无厌吗?”
  “贪婪,人的本性。”佛性说,“你既已堕入其中,只能随波逐流了。”
  朱元璋这才多少放下心来,未来胜负如何,如何克敌制胜,他请师父点拨一二。
  佛性道:“这个你去问刘伯温,我不问这些。但陈友谅不足虑,他死定了,拖不过今天。”
  朱元璋大惊,问道:“这怎么可能!昨天陈友谅率水师企图从南湖嘴逃回武昌,在那里还打了一场大仗呢。”
  佛性说:“信不信由你。”
  朱元璋叫来胡惟庸,命他马上派探马去弄清陈友谅死活。
  佛性提醒他别忘了礼尚往来。
  朱元璋问:“怎么个礼尚往来?送礼给他?”
  佛性道:“人家死了,总得献三牲去祭奠一回亡灵吧!”
  朱元璋拍了一下脑门,说:“这比派探子要好得多,不过万一陈友谅没死,也能把他气死。”他说这有三气周瑜之功效。
  佛性替他打算,如果陈友谅活着,去送祭礼的人会活着回来,他不杀他们,是来报信给你,也是辟谣。若是把使者杀了,那就证明陈友谅必死无疑。
  朱元璋看了胡惟庸一眼,认为很高明。胡惟庸说:“我马上叫人去备三牲。”
  朱元璋却要他亲自去。并且意味深长地看了胡惟庸一眼。
  胡惟庸心领神会,立刻想到了倾国倾城的达兰,朱元璋怕覆巢之下无完卵。胡惟庸说:“那我得活着回来才行。”
  朱元璋会意地笑了。
  胡惟庸走后,朱元璋对佛性大师说:“我当初有个心愿,或重修皇觉寺,或扩建鸡鸣寺,以便迎师父去当住持。现在我能办到了,千万别拒绝弟子一片心。”
  佛性说:“现在还不到时候,到我走不动那天再说吧,好自为之。”
  朱元璋又说:“昔日师傅告诫我的九字真言,迄今不敢忘怀。”
  佛性淡然道:“什么九字真言,老衲倒不记得了。”
  朱元璋知他故意这样说,就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佛性问:“现在心痒难耐了,是吗?”
  朱元璋笑道:“徒弟不至于。”
  佛性重申,缓称王,不是不称王,是时机未到。现在,小明王那里江山日蹙,自从刘福通被杀,朱元璋从安丰把小明王救出来,他事实上已在朱元璋的羽翼之下了,此时称王也无妨了,谁也奈何不得朱元璋了。但他要朱元璋记住:得道四海归心,无道天下大乱。
  朱元璋不觉喜上眉梢,一再表示,弟子记在心上了。
  陈友谅躺在泾江口镂金大床上,胸前一片血渍,他的伤势危重。达兰和张必先、儿子陈理等人围在跟前。
  陈友谅吃力地吩咐,要尽快拔寨起行,大船走不了的都烧掉,不能在鄱阳湖久停。
  张必先说:“如今太子下落不明,万一……是不是立陈理为太子?”
  陈友谅点点头,他喘了一阵,说他不要紧,让他们都下去吧,只留达兰陪他就行了。
  众人陆续退出。
  陈友谅握住达兰的手,说:“我在他们面前不愿说泄气的话,我不行了,撑不过一两天了。”
  达兰垂泪道:“你别这么说。我们回武昌去养,那里好郎中多……”
  陈友谅说:“你不必安慰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是人力可强求的。我这一生,活了四十四岁,由一个打鱼的登了皇帝位,知足了;我只是不甘心败给小和尚朱元璋。如果再给我三年阳寿,我一定能报仇雪恨。”
  达兰说:“陛下好好养伤,才能报仇啊。”
  陈友谅说:“朕惟一割舍不下的就是你呀。满以为能够天长日久,这都是不可能了,朕走了,扔下你孤孤单单的,朕闭不上眼睛,可怜啊。”
  达兰抽泣着说:“我虽跟陛下只有几年时光,却终生不忘陛下的好处。”
  陈友谅想起一件事,昨天上阵前,达兰好像有件什么重要的事要告诉他,又说打胜了仗再告诉,陈友谅问她到底是什么事呀?
  达兰说她为陛下怀上孩子了。
  “你怎么不早说!”陈友谅说,“朕多么希望能看到这个儿子呀,可惜与他只能是梦会了。朕会告诉陈理,我不在了,要善待弟弟。”
  达兰又哭起来,陈友谅下了这样的遗嘱,他死后,叫他们秘不发丧,省得朱元璋趁乱攻击。一定不要声张,悄悄把他运回武昌后再举行葬礼。
  达兰说:“你别说这话吓唬我了,你不会有事的,老天也会保佑你。”
  “朕知道朕的路走到头了。”陈友谅说,“别忘了,把你的画像放到朕棺材里一张,陪陪朕,省得朕一个人做孤魂野鬼。”说到痛心处,他流出了浑浊的泪水,达兰伏在他身上失声痛哭。
  陈友谅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没办到,喘了一阵,伸手指着床头的一个铁皮箱子。
  达兰问他是不是要打开?
  陈友谅从手腕上解下一把钥匙。达兰接过来,打开箱子,里面有一个漂亮的嵌螺甸檀香木匣子。
  达兰知道里面装的是皇帝玉玺,不知他此时拿出来要做什么。
  陈友谅点点头,达兰把匣子捧到他面前,陈友谅打开匣子,里面有一方很大的玉玺,达兰早就听陈友谅说过,这是用和氏璧打造的皇帝之宝,是汉高祖的,后来宋徽宗得到,又偶然传到了陈友谅手上,他才做了皇帝。他让达兰带着它,日后交给陈理,并告诉陈理,等她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一定让他传位给达兰的孩子,传弟不传子。
  达兰说:“口说无凭啊。”
  陈友谅说:“朕写下来,拿纸笔来。”
  达兰马上去找纸笔。
  刘基下榻的营中,一灯昏然,屋中四壁皆空,只有几卷书和一壶清茶摆于案上,刘基与佛性大师分坐桌子两侧,师徒二人一边品茗,一边叙旧。
  佛性啜着茶说:“看你的气色,知你一帆风顺,很得宠啊。”
  刘基说:“老师荐我来辅佐他,敢不尽心尽力?”
  佛性说:“倒不是因为我与他有过一点槛外之缘,我是替天下苍生选主啊。他能器重你,你便有施展平生抱负以利天下的机会。”
  刘基说:“是的,事无巨细,他都来问我,有时我觉得李善长都被冷落了,我心里并不踏实。”
  佛性问起他现在官居何职。
  “一先生而已。”刘基说。
  “这叫什么官职?”佛性大为不解,对尊敬的人皆可称先生啊。
  刘基告诉佛性,朱元璋当众说过,先生是最被敬重的至尊,天下可称先生者,孔子、孟子而已。朱元璋说,给刘伯温位极人臣的一品官也是对他的亵渎,索性免俗,什么都不给,先生到底。
  佛性说:“阿弥陀佛,倒也别致。伯温,我虽已出世,却又时时入世管你们的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刘基岂能不解先生之心?佛性想把他平生的大志交付与学生,由刘基替他完成,这大志是利国利民利苍生的。
  由于说到佛性心坎上去了,佛性眼中竟涨起了泪潮,频频点头。
  有人来报:“长老,先生,平章大人着人来送夜宵了。”
  佛性说了句多有叨扰。
  门开处,几个厨师鱼贯而入,菜肴摆满了一大桌。佛性说:“替贫僧多谢你们主公。”刘基给了厨师们几贯赏钱。
  厨师退去后,佛性说:“送了这么多!”
  刘基说朱元璋对老师真是破例。他平时自己吃饭,一碗饭,一碗汤,几碟小菜而已。
  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