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桂系演义 >

第74章

桂系演义-第74章

小说: 桂系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闶钦婵酌饕残菹胩拥贸鋈ァ6氖勘舱绨壮珈档模研芯谷眨死矸Γ舱杩梗シ购螅灰簧钕拢憧筛揭系浅牵钭桨壮珈绞痹侔颜庑≈罡鸷煤玫匦呷枰欢伲氲秸饫铮愣猿巧纤档溃
  “好罢,白健生,就让你吃饱饭再当我的俘虏!”
  白崇禧摇扇大笑,他身后的卫士立即高声传令:“准备开饭!”
  邓佑文策马返回时,也令身旁的参谋道:“传令埋锅造饭,吃饱攻城!”
  参谋道:“师长,何不立即攻城,延挨时间,如果敌人援兵赶到,怎好攻城,岂不让白崇禧跑了?”
  邓佑文斥叱道:“我已接到沈荣光从八步打来的电报,李宗仁、黄绍竑正率主力从格州出发进攻贺县、八步、平乐,他们的援军三天也休想赶到,白崇禧不过虚张声势罢了,休得长他人志气!”
  参谋见邓佑文如此说,便不敢作声,只得去传令埋锅造饭。不多时,只见城外火烟四起,鸡叫猪嚎,沈军正在宰杀掠来的牲畜,准备饱餐一顿,然后攻城。白崇禧在城楼上看得真切,便亲自挑选了一百二十人的精壮士兵,每人持手提机枪,子弹备足,又挎大刀一把,然后每人发给五十块袁大头光洋,令分作两队,每队六十人,分别在东、西两座城门口待命。又找来两名精灵的司号兵,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白崇禧在城楼上一看,只见沈军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吆五喝六,划拳喝酒。白崇禧一声令下,大开东、西城门,两支敢死队如旋风般杀出,百十支手提机关枪猛烈扫射,猛虎扑羊般地向正在开饭的沈军杀去,城楼四周,白崇禧又令士兵和城中百姓数百人同时高喊“杀——”,正是声震屋宇,有如神兵天降。那些沈军被这一喊一冲,吓得扔下手中的碗筷,向后没命地逃跑!白崇禧这一百二十人的敢死队,直冲得沈军人仰马翻,落荒而逃,邓佑文手忙脚乱喝止不住,这万人大军一退便是二十里。白崇禧的敢死队将围城沈军冲垮之后,也不敢再孤军深入追击,便仍撤回城内。邓佑文这才收住混乱的队伍,检点士兵,连死伤带逃散的竟损失千余人。他又气又恨,立即挥兵前进,重新将武宣城包围起来。此时已近薄暮,红日西沉,再看那武宣城内,只见城门紧闭,偃旗息鼓,城上竟不见一人。沈军经这一冲,那股锐气,本已衰竭,见了这冷冷清清毫无声息的孤城,反到狐疑不前。邓佑文怒愤之下,正待下令攻城。蓦地,柳河对岸那边,却响起军号声声,孤寂的武宣城上,也跟着传来军号声,河两边的号声,互相呼应,此起彼伏,吓得围城沈军心惊胆颤。邓佑文遍问左右,却又无人识得那号谱,恰在这时,有人来报,混战中捕获白崇禧的一名士兵。邓佑文即令押来,亲自问那兵道:
  “河对岸吹的是什么号?”
  那被押着的士兵仄耳听了听,答道:“里应外合。”
  邓佑文又问道:“城上的号吹的是什么?”
  “黑夜行动。”那士兵又答道。
  邓佑文正在迟疑不决,这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武宣城上的号声也停止了,只见柳河那边,忽然燃起了几十堆熊熊大火来。邓佑文怕被偷袭,忙传令停止攻城,向河边一带派出警戒,全军野外露宿,在惊惶之中度过一夜。那白崇禧在城上见了,心中大喜,只留下几个哨兵站岗,传令士兵们,好好睡觉,养精蓄锐,只待明日厮杀。
  天色放亮之后,邓佑文见对河并无一兵一卒,李宗仁的援兵,连影子也见不着,方知中了白崇禧的空城计,心里又气又恨,立即传令,马上攻城,欲将这武宣小城夷为平地方解心头之恨。沈军得令,先以山炮猛烈轰击,又以几十挺轻重机枪向城上扫射,一时间,炮如雷霆,弹似骤雨,直打得武宣城上城下,土石横飞,城垣震颤。这武宣虽是小城,城墙乃是用数百斤的大块青石砌就,颇为牢固,沈军炮击,只炸毁了几处城垛和城楼,城墙仍完好无缺。邓佑文见无法将城墙轰毁,乃令炮兵延伸射击,将一发发炮弹射到城内房屋上,又命轻重机枪不停地向城上扫射,以掩护步兵冲锋攻城。
  却说白崇禧见沈军攻城火力非常猛烈,便命士兵持手提机枪和大刀伏在城垛之下,只待沈军爬城之时,再作抵抗。邓佑文亲率督战队,指挥步兵攻城。只见沈军步兵喊着冲杀声如潮水般向城下涌来,将一张张临时扎成的云梯靠在城墙上,一个接着一个向城上爬去,密密麻麻,直如蚁蝼一般。沈军爬得半城,其掩护攻城的机枪火力怕伤着自己人,便都暂时停止了向城上射击,白崇禧便一声令下,伏在城垛下的士兵一跃而起,用手提机枪猛扫爬城的沈军,爬得一半的纷纷被射死,刚到城垛的即被大刀砍倒。沈军仗着人多势众,前仆后继,死命登城。邓佑文又命轻重机枪向城上射击,不惜误伤自己士兵。城下横尸累累,血如水淌,硝烟弥漫,状极惨烈。激战之中,白崇禧的两百余名士兵,已伤亡大半,眼看不支,沈军却蚁附爬城不止,白崇禧急得在城上奔跑指挥。邓佑文也驰马在四周督战。他已看出白崇禧力量有限,已不堪一击,便仰头哈哈大笑道:
  “老子邓佑文可不是司马懿,被你的空城计吓退!”说罢又传下将令:“先入武宣城者,赏黄金百两,官升三级!”
  那沈军本是绿林货色,匪气未改,亡命之徒甚多,见邓佑文悬下重赏,便鼓噪而上,拼命攻城,争着要得到发财升官。城上四周,已爬上不少沈军,虽刚登城便被自己的轻重火器射死不少,但乃登城不止。白崇禧握着手枪,在十几名卫士护卫下,在城墙上往来冲突,亲手杀敌。白部士兵们全拿着大刀,沈军登城一个,便砍杀一个,但也被沈军的轻重机枪不断射杀,形势已危如垒卵。恰在这时,只见沈军左右两翼枪声骤起,一号声齐鸣,杀声阵阵,白崇禧听得那号声乃是自家号手所吹,心中不禁大喜,知必是李宗仁率主力大队赶到。便号令残存的士兵,准备大开城门,发起反击。果然不久,便见攻城沈军阵线动摇,白崇禧立即命大开东西两座城门,亲率士兵从东门杀出。白部人数虽少,但见援军到来,士气倍增,奋勇追杀,如入无人之境。
  再说李宗仁在桂平见白崇禧只率少数军士乘轮赴武宣建立前进指挥所,深恐白崇禧有失,遂严令各部指挥官兼程而进,到桂平乘船沿柳河而上,直趋武宣城。船正行着,忽见岸上有百姓仓皇奔逃。忙着人打听,皆说武宣城来了许多兵,正在猛烈对战。李宗仁听了不觉一惊,知白崇禧必与南下沈军主力遭遇无疑,便急令船只全速前进。当船行距武宣十余里时,已听得枪炮连天,李宗仁忙令部队舍舟登陆,急速行军,直扑武宣城,正好和邓佑文攻城部队相遇。李宗仁指挥部队,左右开弓,朝邓佑文两翼猛冲猛打,交锋几个回合,便打得沈军立足不住,全线顿成崩溃。邓佑文在指挥作战中,身受重伤,由卫士用担架抬着,与他的残兵败将急急向柳州逃去,投奔参谋长邓瑞征去,所部旅长罗浩忠、邓耀坤率部向李宗仁投降。白崇禧与李宗仁在战场上相会,两人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
  “好险!”
  李宗仁整顿了一下部队,便和白崇禧商量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白崇禧毫不思索地说道:
  “德公率一个纵队尾追邓佑文残部,与迁江李石愚纵队会攻柳州,我率大军携带数日干粮,由此经象县、修仁瑶山边缘,越三排、四排出桂林南乡,捉沈鸿英去!”
  李宗仁道:“沈军主力南下,桂林必然空虚,正好乘机用奇兵奔袭桂林,把沈鸿英打个措手不及,如能捉到沈鸿英,沈军必不战自败。邓佑文已惨败,追其何用一个纵队,我只带一个独立营前往即可,你孤军深入,需多带些部队去。”
  白崇禧即率三个纵队和郭风岗的独立团,翻山越岭,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桂林奔袭而去。
  却说沈鸿英在桂林旧抚台衙门他的司令部里,坐在那虎皮交椅上养神,等待前线的捷报。一个参谋进来报告道:
  “总司令,贺县战报。”
  沈鸿英心想大概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正倾全力进攻贺县、八步,便漫不经心地问那参谋道:
  “仗打得蛮狠的吧?”
  “报告总司令,粤军陈济棠旅会同黄绍竑的夏威纵队,已攻占贺县。俞作柏纵队已攻占平乐,沈师长荣光所部已全军覆没。”参谋报告道。
  沈鸿英心里一惊,暗骂儿子沈荣光不中用,但却镇静地命令参谋道:“贺县那个卵地方,先让他们占了吧,你给我派人将荣光接应回来。”
  “是!”参谋答应了一声,便退出去了。不久又惊慌地进来报告道:“总司令,柳州急电!”
  这下子,沈鸿英再也镇静不住了,忙将那电报抢过一看,只见上边写着:
  “邓佑文在武宣战败,身负重伤,退至柳州,敌军极有可能乘机间道出桂林,请总司令速察之!”
  这是参谋长邓瑞征从柳州发来的急电。贺县、平乐、武宣三处皆败,主力部队和战将又受重创,急得沈鸿英抓耳挠腮,气急败坏。正在此时,一个团长来报:距桂林二十余里的良丰好发现大队敌军向桂林进发。沈鸿英急得直骂:
  “操他妈,老子走南闯北,纵横四省,没想到今天倒败在这几个卵小连长的手下!”
  他一脚踢翻了那张虎皮交椅。那团长忙问道:
  “总司令,准备打吧!”
  “还打我个卵!他没有几千人敢来桂林吗?你这点卵兵还能打?准备穿草鞋上山吧!”沈鸿英把那团长骂了一顿,接着又命令道:“你去通知商会,说我要走了,叫他们送点脚伕钱来。还有,让他们送我一把……伞。”
  “伞?什么伞了总司令还缺伞吗?”那团长诧异地问道。
  “你懂个卵!”沈鸿英翻着眼珠,但他也实在不懂,他要商会送的那种伞叫什么,想了想,忙说道:“就是以前当大官的走了后,地方百姓送的那种大布伞!”
  “啊——”那团长这下终于懂了,忙说道:“那叫万民伞,我去叫他们给总司令送来就是!”
  一小时后,白崇禧的部队已越过二塘,沈鸿英也率领他的卫队和那一团人,从桂林北门匆匆出走。桂林商会照例燃放炮仗欢送,给沈鸿英送上一笔可观的脚伕钱——两担毫银,又敬了他三大碗酒,接着送上他要的那把硕大的黄缎大布伞——万民伞。送万民伞,这是从前的惯例,每当深得民望的太守或巡抚这一级的最高地方长官卸任之时,市民们便推举商会为首代表赠送万民伞。照例,在那巨大的伞布面顶,写上诸如“为民作主,廉洁清正,刚直不阿,包公再世”等等颂词。卸任的地方官便着人撑着这烦扬他政绩的万民伞,与地方父老长揖而别,徐徐离任。这沈鸿英在陆荣廷后脚刚走,他前脚便进了桂林,到桂林刚半年多点,他的“政绩”便是开烟聚赌,收刮民财,桂林市民怨声载道,现在总算送瘟神一般将他送走了。送万民伞,本是封建时代的现象,自民国以来,尚无先例。这次沈鸿英旧戏重演,结合他在广西以至桂林的“政绩”,再看伞面上那几行醒目的“颂词”,沈鸿英演出的乃是一出滑稽戏的最后一幕而已,这也是他在政治和军事舞台上的最后一次“精彩”表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