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我非枭雄 >

第52章

我非枭雄-第52章

小说: 我非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恭喜啊,博明二十一岁成为一县之长,这在当今天下也不多见啊,以后还要多多往来啊。”刘铭九就职仪式结束后,众人进入原来的县政府大楼中刘铭九的办公室,杨宇霆首先开了口道贺。
  刘铭九看着这个三十多岁、张作霖起家后的左膀右臂、东北军工之父、东北海军之父、制定新田赋制度、修建战备公路一路帮助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并依仗雄厚的实力让日本人不能轻易得逞于东北的奉军元勋,虽然最后因为反对张学良易帜、和平统一东北而被少帅“自毁长城”的诓杀的历史名人,也着实很有几分敬佩。
  “玉亭将军过讲了,在各位面前,在下只不过是一后进晚辈,可不敢卖弄什么。日后还要多多仰仗玉亭前辈您多多提携呢。”刘铭九客气的迎合着杨宇霆,虽然此时少帅、郭松龄一派,乃至姜登选、韩麟春那些他的旧部都反对他,他也是四面楚歌中,但是毕竟还是张作霖面前的红人,自己一个新投之人可不敢有半分怠慢和不敬。
  “哈哈,博明还挺会说话吗。你在建北两年的施政,可是在咱真个东北都是无人能数的,弱冠之年就有如此只才,他日我等说不定还真得多仰仗你才是呢。”杨宇霆见刘铭九对自己很谦逊,也很是受用,所以也是舒心的笑着和刘铭九交谈起来:“不知道博明你可有详细的下一步计划吗?我倒很是感兴趣,可否让我先洞悉些许呢?”
  “这个,晚辈自然不敢相瞒,这几天晚辈就和在下的部下们研究了以后的发展,制定了一分《建昌县三年发展纲要》,玉亭将军回奉天的时候,还请将军代呈给大帅。”刘铭九也没必要防着、藏着什么,现在张作霖已经正式把全县交给了自己,又有张学良在张作霖身边给自己策应,也就不必再象过去那样的提心吊胆的进行自己的改革了。
  “哦,我倒很想先睹为快呢。”杨宇霆接过了刘铭九递给他的一份文件,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晚辈总结了一下,也就二十四字而已:休民养商,开矿建厂、储粮存械、促垦奖新、严肃法纪、整肃官纪。”刘铭九说出了自己的三年计划的大概方针。
  杨宇霆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盯着刘铭九看了几秒钟:“哈哈,精辟干练、简明有效,不愧是上过陆军中学的啊。可这热河一带,可还有一事是咱们大帅跟姜罗锅不同的,你知道是什么吧?
  “您老说的是禁烟是吧?”刘铭九当然清楚杨宇霆指的什么,此时的中国,东北禁止大烟的生产和交易,可是众多军阀中独树一帜的“我的计划上已经写上了,到今年年底,给烟农一点时间,来年开春我就全面执行禁烟令。热河的禁烟是急不得的啊,烟农和粮弄的比例是三比一,如果强项全禁,很容易引起烟农的动荡啊,所以还希望玉亭将军代在下跟大帅疏通下,让烟农做完这最后一年,来年谁种我绝不轻饶。”
  “是啊,急不得,我来之前大帅也就热河的烟农特意交代了我,大帅让我转告你,建绥的禁烟可以从来年再开始执行,来年春天你先全面禁种植,到来年年底再跟东北其他省一样全面禁烟。大帅也不希望建绥一归置就乱一下让你不好做。“杨宇霆说出了张作霖接受的张学良“稳中归置、分段禁烟”之策。
  其实这早已经在刘铭九预想之中了,从姜桂题进入热河,大烟的种植和买卖就已经是合法化的,如今都已经有七、八年了,很多人家都是靠种植大烟摆脱的贫困,如果一下子就全面禁死,想不乱都难。老百姓没了生计和进项,饿了肚子还能不给你闹事?所以张学良离开建昌的时候,刘铭九就特意将关于禁烟之事不应急的意见先跟此时还不是很重权在握的少帅达成了统一。张学良自然也很是清楚刘铭九的求稳是正确的,所以才会跟他父亲进言了那八字禁烟。
  刘铭九在禁烟一事上是有些不情愿的,毕竟自己的部队是靠大烟购买的精良装备的,如果禁了烟,自己的部队将失去一个最大的进项。虽然自己的九华公司利润足够再装备出几支的了,但是为了日后真跟日本人打起来不至于断了生计,这大烟还真是个重要的支柱。但是不禁的话,连他自己也良心上不安,毕竟这鸦片坑害的人是不计其数的。在自己穿越前那个时代,毒品的危害连初中生都知道,自己是想多在这个时代里多救一些人才一路绞尽脑筋的冲上高位的。
  禁烟一事刘铭九也就这样算是跟沈阳的那个大帅达成了约定,之后杨宇霆又和刘铭九谈了许多治军、治法、治商和税理上方面的见解。刘铭九来自后世的见解,自然不是杨宇霆这样的旧军人能知道的,所以当杨宇霆回到沈阳以后,见到张作霖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助大帅啊,刘博明那小子还真是旷世奇才啊。”
  而杨宇霆的称赞,也让张作霖更坚定了要扶持刘铭九做日后的张学良接他班时的重要助手的决心。而且在交谈中,刘铭九丝毫不隐瞒对日本人的仇视,毕竟在后世知道太多若干年以后东边那群岛民给中国带来了多么惨重的伤害,所以刘铭九的敌视让杨宇霆感觉也是足够死硬的了。这也成为张作霖坚定信心的一个重要筹码。刘铭九的“有人就有地、有地就有钱、有钱就能再招人、有钱就能再买枪,有钱有枪就不怕日本人,就不怕直、皖任何一路人马,就能保东北一方父老安宁。”的一席话,后来在奉军的高级军官中广为流传,也经过东三省讲武堂等渠道,成为东北军一批年轻将领后来的治事基本思想。
  第一章到此结束,希望书友朋友们继续砸票,第二章更加精彩
  第二章 少将大商
  第一节 新政布施(含概述)
  本章时间起止为:1921年5月到1931年6月底
  本章将描写从1921年5月张作霖全面接管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省后,刘铭九力劝孙从周率毅军第十八团和平加入奉军,也就是后来的东北军。之后刘铭九参加了两次直奉大战,作战骁勇扬名军界,却因为被溥哲等人逼着继续贩运大烟土,被少帅张学良逮到后罢了官员。
  回到建昌后打掉青帮势力,上演中国第一次打黑风暴并大获成功。大兴实业让复用凌南之名的全县成为第一富庶之城。鼓励大开荒,拿钱买到三县驻防权后力保新人做县长,将三县迅速都变了模样。兴办公学首提六年制无阶级教育保障。
  私自更换武器、装备引起争议,少帅力保得脱险。
  被罢官后的刘铭九干脆跑到了天津,全心做起了生意,凭借强大的资本,在商场上多次智斗日本商人。虽然明里是被罢官了,但是暗中却很快成了张学良的幕后高参。帮他买机器造大炮、筹军粮搞精兵、顶日本建工厂、开商途谋公益、走私军火欺瞒日本人,戏弄日本领事、金权交易逞威英租界、斗垮天津三个亲日大富商等等内容。
  本章节将较比第一章有更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出现。从民国时期的军事战场,转到商战和黑道战场,刘铭九会有怎样的命运呢?让大家一起来砸票期待吧,本人将努力写出更好更精彩的新一章故事,呈现给大家,来回报大家的支持。
  以下为大概简述提纲:
  直奉,冲锋陷阵骑兵连,杀敌军胆量生寒。六进七出少帅笑,东北也有赵子龙
  回防,金钱开道得提升,晋升正名守八镇。整兵厉兵秣马,屯戍建北成粮仓
  经商,小本大利唯鸦片,私改装备引争议。成也商来败也商,罢官漂流到津门
  斗智,天津城里小军官,却成商场智多星。结交英美众要人,斗垮津门三大少
  走私,军火西药啥都来,武装押运成洪门。争夺权益战日本,暗杀绑架都用来大大难,日奉通奸遭查封,卷款南下上海滩。结交大亨得依靠,打出一片地盘来
  复出,买通权贵得复出,团长重回到辽南。兴城古镇忙募兵,训练少帅都吃惊
  第一节
  刘铭九执掌建昌大权后一个月,张作霖听从了军事顾问土肥原的建议,下令将建昌县改回了原来在清朝时期使用的凌南,便于军事上的界定和管理,却并未引起太多的反应。军队的思想是,你改什么只要不动我们就行,只要旅长还是刘铭九,就不怕没有丰厚的待遇。百姓本来对用了十年的这个名字也不怎么在意,改就改吧,只要这个县长还是刘铭九来坐,他的一系列政策不被改变,用什么名字有什么关系?
  而刘铭九也不负众望,一连贯从后世学来,根据此时凌南(建昌)县的现况,颁布出了一系列的地方性革新政策。在三年发展纲要确定并得到张作霖以“试行革新区”的特许,全面展开改制后,刘铭九又再八月颁布了减、免杂税、苛捐命令,来刺激管区内的平民从商和垦荒、开矿和发展渔牧业。跟着九月又颁布命令,任何人开垦荒地,全部给予免除全部税、捐一年的鼓励政策和三年内半税,更加刺激了各地流离失所的贫民近乎疯狂的冲向了凌南县。
  又宣布进行第一次三县地方议会选举,并明确的说出了“四三三比例”,即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占四成,文化、军队、司法和保安团占三成,平民阶层占三成。并在三县正式成立了检察院、法院。大批北京、天津的大学生、中学生的涌入,让刘铭九的地方改革很快得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再下来的十月,刘铭九再颁布了《草场保护条令》、《招商奖励条令》、《教育发展条令》、《农田水利管理条令》、《廉政管制条令》、《吏治选拔办法》和《刑法惩戒办法》后,“凌南垦移潮”进入**。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22年的1月,刘铭九的县长竟然是已经经过十月已经完成的三县地方议会选举产生的议员们投票先行通过的。这也让刘铭九成为东北地区,乃至真个北洋时期中国第一位真正民选县长长。半年的革新改制后,刘铭九一上任就宣布军、政正式分开和在凌南境内全面禁毒,并从天津、上海等地请来了一批西方医生成立了凌塬市第一强制戒毒院,开始全面禁烟。同时也根据第一届议会的投票通过后,一次颁布了四十八项地方性法令。而上一年的烟土,则统一由县政府指定的建兴公司同意收购并销售,实行了末年销售管制方法。价格合理,百姓也好、军垦也罢,也就没人再去多想些什么。
  第一次分化权利正式设立了县级的财政、税务、工商、国土、民政、社会保障、人事、劳工、农林、渔牧、文教、卫生、水利、粮食、交通、建设、司法、警察、消防、商务、团练、审计、物价、监察二十四个局,并确定了县议会的权利,由前任县长邓志嵩当选议会议长,在政治上实际性对县长以及政府人员进行约束。同时设立了检察院、法院,经过张作霖批准后,宣布凌南县的审判、公诉具有终审裁决权。多达一千两百名的大学生、高中生也纷纷成为“凌南新政“的急先锋,但是刘铭九在招募这些人的时候,首先一点就是,禁止参与任何政党、禁止有任何政治派系、禁止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两千四百多人来投,满足了这三禁的只剩下了一半,但却成了新政真正的推动大军。
  到了二月,刘铭九砸出一百二十万巨资,正式从北洋政府拿出了准许建立的许可,发动建昌本地富豪、京、津、沪和青岛等地的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