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三国之爱江山更爱美人 >

第32章

穿越三国之爱江山更爱美人-第32章

小说: 穿越三国之爱江山更爱美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诸郡许昌、宛城、洛阳、弘农、陈留由次子曹丕率李儒、满宠、贾逵、董衡、董昭、华歆、傅干、陈群、孙礼、荀攸、侯成、曹真、曹羲、钟会、郝昭、陈泰、郭奕、张温、桓范、吴质、司马孚、王浚、王浑等统二十五万巡守。
曹操次子曹丕在许都,闻信后即派人封锁消息,然后急召亲信钟会、荀攸、郭奕、张温、桓范等人相商。
荀攸道:“现今天下局势,以中王最强,而西王势力与东王相若。今主公遇刺身亡,一则缓报丧,免中王、东王等趁机发作。因主公未立世子,公子虽年长,然三公子、四公子皆手握重兵,若其心中不服,出大兵往许昌夺位,则形势危急也。今主公心腹夏侯淳大军驻守安定,司马懿驻守汉中,若得两将支持,公子诸弟虽有意夺取亦无能为之。另,可派使急趋长安,若得帝诏,则此事已成矣。奈曹彰驻守长安,其心腹程昱等多谋,若此事不妥,为其所乘,则不美矣。”
钟会曰:“夏侯淳将军处可由会前往说之。然闻汉中司马懿与曹值交好,恐难说之。”
张温自告奋勇道:“司马将军处温试说之。”
又议论如何得到帝诏,无计可施。门上急报,有人偷出许昌。
钟会道:“可急派人往追,若追不下,此事不可缓也,可先伪西王遗书,于许昌即位,急请夏侯淳、司马懿前来主持。夏侯淳为人忠义,在军中威名又盛,其坐镇指挥,或可力挽狂澜。”
未及,门上来报,偷出之人没有追到。
曹丕见无他计,让桓范伪造西王遗诏。然后报丧各处。
时许昌偷出城之人为金旋许昌间谍,此人打探此事确实,知此事关联甚大,连夜偷出城去,一路往长沙奔去。
金旋闻得此事,急与诸葛亮、郭嘉等人商议。
郭嘉道:“今曹操遇刺,若主公利用得当,其利或可不获而得。闻曹操生前未立世子,今突遭刺杀必无遗诏之说。今曹丕知有人已潜出城,必使人假造遗书,然后召集诸弟、大将往许昌赴丧,不从者必会除之。今主公可急使人赴长安、汉中、新野、上庸、安定等郡发布流言。说曹操遗诏使曹值接位或曹彰接位,为曹丕毁去,又伪造假遗嘱,召众臣赴丧为排除异己。如此曹植、曹彰必不敢去。司马懿拥众兵于外,遭众人疑忌,也不敢去。唯夏侯淳素为曹操倚重,对曹氏忠心耿耿,接丧必会赶赴许昌主持大局。若流言曹彰欲于长安治丧,曹操几子不相容,主公可趁间取事也。”
诸葛亮道:“长安城为安定赴许昌必经之路,可设法使曹彰于长安西王府设灵堂治丧,请夏侯淳主持。再请曹丕携曹操遗书往长安来,曹丕若不敢至,则夏侯淳亦不能信之。如此曹操军内部必四分五裂,若再使人暗杀一二主事之人,则内部必大乱。如此主公可使人伺机说之,其一二路人马不战而降,则西王势危,无大作为也。”
金旋唤人来,仔细嘱咐后让其分赴各郡。
曹丕报丧人尚未到各郡,各郡已流言四起,或言曹操遇刺身亡,或言曹操为曹丕设谋害至死,或言曹操遗诏立曹植或曹彰,然为曹丕毁去,后曹丕伪造遗书。
时曹彰部将毛介在长安酒楼饮酒,隔壁有人议论时事,说起曹操立储之事。听此人说,曹彰在长安得天独厚,可使人进宫使天子下诏封其为西王,则可抢得机先。再下诏在长安西王府治丧,天子亲往祭祀。则诸兄弟、诸将皆往长安祭祀。若曹丕真有遗书,则必会携书赴长安。若无遗书,必不敢来。
毛介闻言,觉此人分析事情头头是道,往隔壁拜访,不料晚了一步。虽未见大贤,所闻之事极为有理,前去曹彰府中说知。
到得府上,正好曹丕报丧使刚到,曹彰正与程昱、曹仁等人相商。毛介遂将酒楼所听重述一遍,众人皆言绝纱。曹彰遂率兵入宫求天子诏。
时帝在宫中知曹操已亡,召几个老臣正在计议,见曹彰带兵来此,不知其为何事。
曹彰说:“父王过世,未立储。请天子下诏,封彰为西王。然后在西王府治丧,天子亲往治丧。”
时帝凡事皆赖曹操,曹操既然已亡,曹彰驻守长安,手握兵权,帝不敢不依。遂下诏封曹彰为西王,命在长安西王府治丧,各地祭祀之人皆赶至洛阳致祭。在许昌设分治丧所,许昌亲朋可在此致祭。又诏夏侯淳为主祭,负责祭祀诸项事宜。
曹彰得帝诏书,欢天喜地,叩谢天恩,然后分派使人赶赴各郡。
夏侯淳得诏,急率亲兵赶赴长安。见着曹彰,夏侯淳问:“前二公子送信,言主公有遗诏,未知确有此事否?”
曹彰之前已与程昱等人商议,分析夏侯淳会问何事,又如何做答。此问题为当初研究的问题之一。曹彰回答道:“若父王为刺客所刺而亡,必无暇书写遗嘱。但凡事不可一贯而论。彰之心全在如何让西王府统一和谐,威震四方。请夏侯将军放心,此事若父王真有遗嘱,彰必让位于二哥。”


第061回 诸子争位(二)
夏侯淳此时心忧曹操死后,三子各握军权,若相互争斗,为中王、东王两路趁机来攻,则西王大业危也。如今见曹彰颇明大义,夏侯写信几封,一封让曹丕亲送曹操遗书到长安。一封给汉中司马懿,请其来长安共同主持此事。一封让曹植赴长安,他负责其安全。
这时曹植在上庸,闻得父王遇难,又先后接到曹丕、曹彰之书,一言有父亲遗诏接位,一言奉帝诏接位。曹植召众文武计议,杨修在侧,曰:“今二公子所言遗书之事,多为不实,主公未立世子,天下皆知。突然遇刺,当即身亡,遗书之事不可信也。四公子身在长安,挟天子而命诸侯,其带一旅之兵进宫见帝,帝畏其势,下诏应为真。然外界也有流言,言主公曾留书立三公子接位,为曹丕所毁。其间行止,还须打探明白。”
正议论间,夏侯淳手书送来。曹植将信遍示众人,曰:“今夏侯将军使人来唤,并保护我等安全。为子者当奔丧致祭,我意赴长安,诸位以为如何?”
杨修道:“若公子无夺西王王位之意,最稳妥者莫若在上庸设立分祭场所,手握重兵。刚无论是何人接位,必会善待公子。如此则立于不败之地也。”
夏侯渊道:“若不去长安致祭,为人子者心有何安。渊带重兵卫护公子,公子可尽管放心。”
曹植最终决定,赶赴长安,使夏侯渊带五万精兵护卫。
大军借道汉中,到达李耳山谷地狭窄之处,中军行到此,山上大石擂木滚下若干,亲兵伤亡逾百。曹植担心中伏,命夏侯渊率兵退出山谷扎营。
扎营完毕,曹植向与司马懿私交甚好,使人往汉中请司马懿,一面与夏侯渊相商。
未及半日,司马懿带着两子司马师、司马昭赶来兵营。入帐落座毕,曹植与夏侯渊说起刚才遇袭过程。
司马懿沉思半晌,觉得曹丕、曹彰若想接位,皆应拉扰曹植。其他众人,又似乎没有伤害曹植的必要。若是曹彰探得曹植带精兵赶长安,以为其有夺位之心,则曹彰嫌疑最大。
思虑再三,司马懿向曹植建言,先于汉中驻扎,探听长安及许昌信息,又使曹植修书一封给夏侯淳,详细讲述此事过程。
此时曹丕未想到曹彰动作如此快捷,又将夏侯淳以天子诏命征召长安,所谋诸多手段给破坏得效果全无,而且现在非常被动。
正在烦闷之时,士兵来报,袁绍等在边郡集结重兵,意有所图谋。曹丕大忧,召众文武计议,荀攸、钟会足智多谋,然见如今局势,却有些束手无策。
钟会道:“如今之势,曹彰已得天子诏书,而夏侯将军又被四公子设计诏往长安,司马懿向与将军淡薄,外援已断。今不若派使与曹彰谈判,若对待我等不薄,我等可拥曹彰接位。若不妥,再行计议。”
荀攸曰:“今袁绍陈兵边郡,此事可速报夏侯淳将军,夏侯淳将军忠心耿耿,必会设法应对。然后命各郡募青壮助守,加强戒备。遗书之事,可以说主公遇刺后口述,桓范手书,再求得王妃证实,则此事可谐。”
曹丕听罢,因张温有辩才,命张温速赴长安,与曹彰谈判。然后急赴王府,求见王妃。
时王妃因曹操遇刺,悲痛不已,将鲜卑王妃左右杀得干干净净,方稍解得一口恶气。
曹丕进来伏地大哭,王妃问:“儿为何如此?”
曹丕道:“父王不幸遇害,诸弟又不相容,若兄弟反目,则我西王大业休矣。当初听钟会等人计,担心兄弟分裂,作伪书一事,弟彰现威逼日紧,傍惶无计,求见母妃。”
王妃道:“汝等大胆,伪书之事那同儿戏,如今之计,汝有何法,可速讲来。”
曹丕道:“现遗书之事,天下皆知,依儿之见:对外宣称父王遇刺之时,伤虽重然仍口述遗言,桓范手书,而母妃可为证之,则儿臣可保命也。”
王妃思考半晌,再无别计,虽恨曹丕伪书一事,然曹丕为自己亲出,心存怜悯。乃取私章于伪书上盖印划押,又命府中之人敢言遇刺真相者灭族。
曹丕心中大喜,不敢形于颜色,叩谢王妃,打道回府。
午后,钟会、荀攸匆匆赶来又说有变。原来张温一行未至洛阳,逢一队蒙面杀手,张温当即身亡,左右逃得性命者刚刚回报。
曹丕思路已乱,不知所措。钟会道:“此事必有人有意为之,然此队杀手行踪神秘,我方探子竟无半点消息。探子又报,三公子于返长安路上也遇袭。此事极其复杂,请公子静下心思,我等共同计议,以解此噩。”
曹丕方定下心神,荀攸又言:“张温遇刺,公子与夏侯将军书信必为贼子劫去。若此支人马为曹彰所派,则已知公子动作举止,于我等今后,极其不利。不若联合曹植,也带兵往洛阳致祭。曹彰手头人马只有十万,曹植五万,公子也率精兵五万,洛阳有夏侯将军主持大局,料曹彰不敢有谋害之心。”
曹丕听从两人之计,命令其余文武密切注意袁绍军动向。修书一封,命人送与曹植。自与荀攸、曹真、陈泰率精兵五万携伪书往长安赶去。
许昌离长安稍远,曹丕到时,曹植、司马懿早率军抵达,三人各带兵五万,扎营城外。
刚扎下大营,夏侯淳闻讯赶来,众人进得军帐,共同计议。
夏侯淳道:“今主公新亡,边事紧张。若兄弟反目,则此消彼长,西王基业危矣。听四公子言二公子伪造主公遗书,可有此事?”
曹丕出示伪书,道:“父王弥留之时,已不能书。命桓范手书,此事王妃在侧,可以作证。”
夏侯淳使曹植、司马懿传阅此书,问司马懿道:“司马将军如何看待?”
司马懿道:“此书真伪尚在其次,然今天子已下诏,四公子挟天子以命诸侯。夏侯将军如何看此问题?”
曹丕又道:“袁绍陈兵边郡,意有所图,将军亦要主持大局。”


第062回 诸子争位(三)
夏侯淳自曹操亡后,隐然为军中第一人,知道此时若处理不当,必至诸兄弟分裂。曹丕、曹植、曹彰俱有才华,况且手握重兵,如何将三兄弟关系处理妥当,内无忧患,此时却非夏侯淳能一语而决。又突听袁绍陈兵边郡,内忧外患,夏侯淳不由大急。
夏侯淳虽忠勇,然论智谋,却远非司马懿等人,兄弟争位之事,却是无所适从。曰:“淳一生追随主公,自谓忠心耿耿,得三位公子信赖,必秉公处置。然接位乃主公家事,淳一人之力恐难为之。今不若接王妃来长安主持。另召集众文武进行公议,诸位以为如何?”
司马懿道:“今四公子已得天子诏命,然其威信终不如二公子、三公子,况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