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秦歌一曲 >

第923章

秦歌一曲-第923章

小说: 秦歌一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子很清楚,驺忌这样的权臣反对他,是怕他受到齐王重用。驺忌等也很清楚,对孟子这样名满天下的大师,要么不用,要么重用,绝不会打发他一个中大夫之类的闲职了事。
        孟子一旦重用,纵然不免去驺忌的丞相官职,也会分掌丞相的一大半权力。对于驺忌这种琴师出身的士子,一旦失去丞相官职,就等于从贵族阶层永远退出,甚至还有杀身之祸。
        孟子觉得,这种将一生根基立在一顶高冠上的所谓名士,其实很可怜,也很渺小,和他们共事一堂,很是龌龊。稷下学宫的邹衍非议他,是怕他做了学宫令而夺去自己“天下学帅”的地位。其他诸子跟着反对,则是畏惧孟子的学问辩才淹没了他们在稷下学宫的光彩。
        纵然是坦荡磊落的尸佼,也不认为他能治国理民,而只能治学。如此一片蜚声,显然是伸展无望的征候了。孟子对齐国的一片热诚,也渐渐冷了下来。虽说齐王对这些议论还没有任何表示,然孟子已经看到齐国不是久留之地了。和他的祖师孔老二一样,他也政治投机失败了。孟子最后决定……三日后,齐王率领群臣诸子,在临淄城外的郊亭为孟子隆重饯行。
        “百官诸子入席——”司礼大臣一声高宣,结束了熙熙攘攘的赞颂和关照。齐王在祥和的乐声中拉起孟子的手,并肩走进大石亭,其余百官诸子都在亭外一圈帐篷下的长案前落座。乐声终止,齐王高声道:“孟夫子至孝大贤,乃天下楷模。今日为孟夫子饯行,来日愿孟夫子早日回齐!”不知道的算了,知道的心里都好笑,这个齐王,就借用孟子的贤名给自己赚名声了。孟子却是很认真,在齐王身边拱手笑道:“多谢齐王君臣盛情,孟轲永志不忘。”
        齐王举爵敬道:“来,为孟夫子高堂康健,干!”孟子抱爵环拱,一饮而尽,表示了向齐王君臣的深深谢意。刚刚入座,上将军田忌从紧挨石亭的帐篷下站起,拱手道:“夫子今日要走,田忌有一事不能自解,尚请夫子赐教。”孟子笑答:“不敢言教,但尽所能。”
        田忌恭谨道:“楚国献来一剑,百官诸子无人能识。素闻儒家辨物诘古,博大渊深,当初孔夫子曾为列国解过不知几多疑难之物,是以敢请夫子辨识此剑,为天下解惑。”这是暗里非难孟轲。齐王拱手道:“多劳夫子了。”“敢请一观楚剑。”孟子不惧,一点也没有推辞。
        田忌一招手,内侍用大盘托着一支古剑呈到孟子面前。盘中古剑约有二尺许长,青铜剑鞘上古纹斑驳,有金石古器的神韵。孟子拿过古剑,左手一掂,右手一按剑扣,但闻一阵清越振音隐隐而起,青光乍闪,古剑滑出剑鞘一尺许。随着剑身完全抽出剑鞘,一道清冷的光芒在亭中闪烁不定。亭外遥观,恍若一面铜镜的反光。群臣诸子不由一阵惊叹。孟子端详剑锋有许,又以手指轻弹剑身,青扬的金声嗡嗡绕梁。孟子又用一方白丝巾细细地拭抹了一遍剑身,若有所思地将古剑放回大盘。全场不禁屏息。孟子肯定地道:“此剑乃前次时行刺北秦公的鱼肠剑,确系古剑神品。”齐王微微一笑,道:“烦请夫子详加拆解。”孟子从容道:“要说剑器,须说源流。铸剑术源于黄帝时之蚩尤部族。蚩尤以天赐铜料铸剑三千,曾屡败黄帝大军。相传蚩尤部族所铸最有名的剑,是弯月形的‘蚩尤天月剑’,惜乎此剑湮灭后世,听说后在北秦公的手里,但秦国以为公主陪嫁,又回到了北秦公的手里,也不知道真假。三千多年后,吴越大山中有神工巧匠欧冶子,善以铁料辅以铜、金铸剑,遂使铸剑术成为一门极深的学问。春秋时又有吴国神工干将、楚国神工风胡子,两门派比肩而立,铸剑术此时达于登峰造极。此三人先后为天下铸成十口名剑,每一口均是稀世珍宝,兵中神品。”十大名剑,现在人不问而多有知者,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龙渊,四曰太阿,五曰工布,六曰湛卢,七曰纯钧,八曰胜邪,九曰鱼肠,十曰巨阙。其中后五剑分为大三、小二,称大刑三、小刑二。即湛卢、纯钧、胜邪,均为长剑。鱼肠、巨阙,则为短剑。前五剑为雌雄、三名神剑。干将、莫邪为雌雄剑。太阿、龙渊、工布为三名剑。田忌脱口而出道:“楚国特使私下说,这口剑是干将。”
        “非也。”孟子摇摇头笑道,“此剑断非干将,有三不是。其一,剑形不是。干将为雄剑,英挺雄长,当有三尺左右。此剑短而稍宽,不足二尺,乃小刑之象。其二,剑锋不是。干将莫邪者,乃夫妇合炼而得名之雌雄剑。妻子莫邪投身入炉,而使铁汁大出。剑成后,雄剑剑锋有纹络斑痕,那是雌剑血泪洒于雄剑所致。眼前古剑虽有纹络,然却在剑身,不在剑锋,且通体有纹,故非干将也。其三,剑音不是。剑为百兵之神。举凡名剑,皆有灵性神韵,遇大奸大恶,则鸣于鞘中;剑鸣通于琴鸣,一旦出鞘,则先声夺人。干将莫邪之振音,不同于任何名剑;匣中警示之鸣,宛如寒风过林,悲鸣低啸;剑身出鞘,则锵锵然若萧萧马鸣;若指弹剑身,则其振音低沉悠长,宛若长夜悲凄。而眼前古剑,则振音清越,余音明朗绕梁,与干将大异。” 邹衍忍不住高声问:“夫子认定此剑为鱼肠,可有来历佐证以明之?”
        孟子再度抽出古剑:“此剑,形制短小,为其一。振音清越,为其二。但根本之点,尚在剑身纹络。名剑除干将莫邪有血泪斑外,其余八剑均有不同纹络,且皆在剑身。龙渊纹络如高山临渊,太阿纹络如流水微澜,工布纹络则如大河巨浪。诸公请看,眼前古剑之纹络屈襞蟠曲,酷似鱼肠,此剑鱼肠之名,正根据纹络之形而来。是以,孟轲断定此剑为鱼肠古剑。”
        众臣齐声附和:“孟夫子博大渊深,佩服之至!”孟子高声道:“儒家教人,文武并进,六艺皆精,何来只通礼乐之事?”石亭外的孙膑遥遥拱手作礼……
        整  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七百六十八章:离间之计也
     更新时间:2010…3…2 4:28:16 本章字数:6401
        石亭外的孙膑遥遥拱手作礼,笑道:“曾闻孟夫子射技超人,敢请夫子一展风采。(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拾陆K文学网)(pm)”
        众人知道孙膑久在魏国,而孟子也在魏国多年,孙膑的话断无差错,不由齐声附和:“愿睹夫子射技!”齐王却是大有疑虑,孟夫子虽为大师,毕竟一介书生,如何能精通箭术?他猛然警觉,是否有人要给孟子难堪?心念一闪,他对孟子笑道:“夫子高才,何在乎鼓勇小技,莫与彼等当真便了。”孟子本当婉辞,但他最是要名,听到齐王的“小技”二字,分明是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不行。心念及此,孟子霍然起身道:“齐王并诸位大人,孟轲今日献丑了。”说完果断把宽大的布袍一撩,信步就走出亭外,场中顿时发出一片欢呼之声。
        郊亭外本是专停车马的空场,田忌立即指挥兵士将车马转移,让出一条宽阔的箭道,树起一座高大的箭靶。齐国群臣诸子一齐兴奋得夹道而立,护卫军兵也站在高处观看,整个箭道被密匝匝包围了起来。齐王则站在亭外高出人群许多的王车上,饶有兴致而又不无担心地观看这场文人弯弓。孟子来到人群夹道之中,向前一瞄,靶大而近,顿时心下冷笑,知道这些得胜的武人一个个都小瞧自己,也不想想,自己游学出身,如果没有一点本事,走在这盗匪横行的战国,早给人宰了,竟然敢小看自己,说不得要亮亮本事了,也好叫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当下笑道:“上将军,如此能叫射技么?换最小箭靶,摆至一百八十步。”
        全场惊讶得鸦雀无声。谁都知道,给孟子摆的箭靶是射箭初学者用的大靶,比真人还要高大,而且只摆了六十多步远。尽管如此,能射中三箭,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个难,而对于孟子这样的儒学废柴,这在众人的眼里相当于中国人在民国年间比美国人还快的登上月球。
        稷下学宫研修实用学问的废物,又有几个能射箭、击剑、驾车?所以一闻孟子要求最小靶,而且要一百八十步,所有人都不禁惊讶失色。要知道靶、一百八十步,那是军中神射都极少使用的,寻常被称为神射者也不过“百步穿杨”。一百八十步,意味着射手必须具有开二石强弓的力量,必须有久经训练的极好的目力,这样的射手,在几十万大军中也是寥寥无几的。齐军长于技击,对神射箭术极为推崇,自然是人人知道其中难度,一时间难以相信,却又不敢言声,全场静得空山幽谷一般。也不知孟子是装B还是在吹牛!
        田忌稍有沉吟,心下冷笑,他可是对孟子一点好感也没有,你自己找死,可怪不得我,他当下断然命令手下道:“延长箭道!换神靶!”命令一下,官兵人群自动地哗然后撤,箭道骤然开阔,远处齐兵们也换上了小小箭靶,远远如猎场上的一只兔子般隐隐
        一名军吏捧上一张长弓、三支铁箭。孟子掂了掂,笑道:“请用王弓兵矢。”军吏困惑道:“此乃军中最好弓箭,小吏未尝闻王弓兵矢。”孟子大为叹息,摇头摆脑,感叹道:“齐为大国,兵械却如此贫乏,何以强兵哉!弓有八种,箭有十二类。王弓力强,远射战车与皮革。兵矢以精铁为镞,长羽为尾,远程射杀才不致飘飞。如此军国之利器,岂能无备焉?”
        孟子本人虽然迂腐不堪,但是他学问的确是多博的,只是错将了儒家,才致如此的废物。但他到底也算得上是一代古时的相声大师,那嘴皮子一个叫厉害,口吐莲花也不为过也。
        此时,他信手拈来,一番评点,军中将士闻所未闻,一时人人咋舌,对孟子肃然起敬。
        齐王高声道:“夫子,请用本王弓箭。”说着摘下王车上的长弓与箭壶。田忌上前接过,装作恭敬地捧给孟子。孟子向齐王遥遥拱手作谢,接过弓箭一掂道:“此弓乃唐弓,此箭乃杀矢。唐弓力道厚重,宜于射深。杀矢杆重镞锐,远射稳健,亦算良弓名矢了。上将军,战阵攻杀,仅王者有利器,可是无用也。”他逮到了机会,就要臭显一下自己的学问!
        田忌好笑,但礼不可废,只得深深一躬道:“谨遵教诲,齐军当重新改制军器配置全军。”
        孟子不再多说,脱去宽大布袍,露出紧身白布衫裤,两鬓花白的头发衬出沟壑纵横的古铜色面孔,现出一种少年老成的威武稳健。他背起箭壶,执弓试拉,似乎觉得弓箭尚算差强人意,便搭上长箭,缓缓开弓。强劲的唐弓倏忽间满月般张开,孟子双腿前蹬后弓,纹丝不动地引弓伫立,瞄一眼已经很少见他射箭的弟子,对他们殷殷叮嘱道:“射艺之本,在于力神合一,常引而不发,直练至视靶中鹄心其大如盘、其近在鼻,方可引弓满射。”
        话音方落,嗖、嗖、嗖,三箭连发。长箭带着尖厉的啸声,飞向隐隐约约的兔子般的小小箭靶,穿透了靶心。最后一箭穿过靶心时,隐约可见的小木靶轰然倒地,激打起一阵尘土。
        全场惊愕有顷,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