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 >

第993章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第993章

小说: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得天光大亮时,城中的清洗已接近尾声,兵部侍郎崔日用为了表示对相王的忠心,又发兵出城,去诛杀樊川韦氏族人。
樊川韦氏和韦后本来并不相干,可是韦后专权后因为娘家人口稀少,为了壮大外戚,与樊川杜氏攀亲,樊川杜氏得以和皇后结为同宗也是求之不得,谁知却为家族埋下了祸根。
崔日用大军到处,韦氏家族就连襁褓中的婴儿也不能幸免,尽遭屠戮。樊川杜氏和韦家的府邸相接,被那些在韦家豪宅里转晕了头的官兵当成了韦家人,也误杀了许多我,弄得杜敬亭欲哭无泪。
李隆基到底年少,做事不比张柬之那班人沉稳,上一次神龙政变时杀的人可不多,悬于朱雀大街上的人头一共也不过张氏五兄弟而已,这一次却是杀的血流成河。
不过这也正常,张柬之等人那次谋反,因为武则天缠绵病榻,百官早生异心,朝中、军中有许多人响应、李、武两家全体参与,朝廷大员们彼此间关系盘根错节,还真不好大开杀戒。
可这一次不同,韦氏一党已经占据了整个朝堂,忠臣义士为之一空,李隆基这次谋反,在朝中和宫中都没有任何奥援,甚至连他的父亲都蒙在鼓里。
此次参与政变的完全就是一群鹰派军官、血性汉子,抱着成王败寇的心理殊死一搏,既然成功了,也只能大肆屠杀才能清洗旧党、符合再建新朝的政治需要。
只是任何事情一旦贯彻实施起来,下面的人总会变本加厉以奉迎上司,最终使得规模远远超出倡议者的意愿,这场大清洗之残酷远比李隆基想要的结果严重的多。
百官大多居于北城和东城,彼此府邸相接,眼见血腥杀戮,不由人人惊惧,以致到了早朝的时候,幸而不死的百官虽然聚于宫城之下,却只是畏惧跪拜,竟无一人敢入宫。
如果今天百官不能上朝,那乐子可就闹大了,消息传开,天下如何能够相信这次政变是合乎天心民意的正义之举?李隆基慌了,赶紧派人再三促请并承诺安全,百官依旧畏惧而不敢动。
一时间李隆基也傻了眼,难道要派兵把他们都抓进宫不成?这也不妥,外边有无数的长安百姓正在围观呢,如果百官要用抓的才能上朝,这面子还是要被剥个精光。
京师不比其他地方,在小地方一个县太爷就能让地方百姓战战兢兢,而京师重地文武大员多如狗,长安百姓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是以并不畏惧,全都围在那儿看热闹。
李隆基这才知道杀过了火,一时却想不到宽慰百官的法子,还是刘幽求情急智生,献计道:“郡王何不往相王府去,请令尊出面,相王德高望重,有他出面,必可安定百官之心。”
李隆基恍然大悟,一开始他不想让父亲出面,是因为知道父亲生性恬淡,不恋权位,担心他不肯接受侄子“禅让”的皇位,所以想让百官上朝,先逼李重茂逊位,造成既定事实,再率文武百官去迎接父亲即位。如今情形失控,只好把父亲请来收拾残局。
铁骑如龙,护送着李隆基直奔相王府,扈从骑士足有千人之众。此时长安城中风云动荡,谁也无法保证韦党余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被全部清除,对李隆基的安全自然要格外小心。
相王府前,此时空空荡荡,一个家丁下人都没有,朱漆大门紧闭,连一丝缝隙都不露。
门前石阶下跪着两个人,一个是秘书监李邕,一个是御史大夫窦从一,两人俯首于地,头都不敢抬,可要走近了仔细看,一定会叫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两人身前竟然还各摆着一颗人头。
李邕身前那颗人头一头乌丝,虽然人头搁在地上看着有些恐怖,可要仔细看,你会发现这颗人头生前颇为美貌,她是韦后的胞妹。
窦从一身前那颗人头却是一个白发老妪,满脸褶皱,这是韦后的乳娘,如今已六旬有余了。
窦从一如今也才不过五十出头,妻子过世后,以他身份大可娶个美娇娘,可是为了巴结韦氏,他居然娶了韦后的乳娘为妻,并以此为荣,如今叩首于地,却不知心中悔也不悔。
韦后一党如今已被杀得七零八落,这两个人却能幸而不死,全因此处是相王府,那些奉命清剿韦氏余党的人没有谁敢在相王府门前动刀杀人。
李隆基离着相王府大门还有数十丈距离便翻身下马,步行向前走去,身边只有十余名禁卫相随,听到脚步声,李邕和窦从一头都不敢抬,身子伏得更低了。
李隆基没有理会他们,大步走到府门前,拾起黄铜兽环,“砰砰砰”地叩响起来,过了片刻,府中传出门子的询问声:“何人叩门?”
李隆基朗声答道:“速去通禀我父,就说三郎求见!”
停了片刻,门里的声音有些发怯地回答:“三郎君恕罪,三郎君做的事,阿郎已经知道了。阿郎发下话来,绝不见三郎。”
李隆基呆了一呆,大声道:“隆基所为,全是为了李唐社稷啊!你再去回禀我父知道,就说三郎有军国大事,恳请父亲一见。”
这回,那门子的声音从门缝里娓娓传来,看来是扒着门缝冲外说呢,那人低声下气地道:“三郎君,阿郎亲口吩咐,无论如何都不见你,三郎君莫要难为小的,阿郎正在忿怒之中,小的……小的不敢回话啊!”
李隆基咬了咬牙,忽然转身走出三步,再一回身,就在石阶下直挺挺地跪下,随他前来的那些侍卫一见,忙也一起随他跪倒。
李隆基大声道:“父亲!三郎擅行大事,陷父于不义,是三郎的错,父亲要如何责罚,三郎都甘愿领罪。然则韦逆已除,天下观望,还望父亲能为祖宗江山着想,出面维持大局!三郎于此长拜,父亲不见三郎,三郎再不起身!”
门内依旧毫无动静,李隆基也犯了犟性,直挺挺地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大约三柱香的功夫,相王府里依旧不见半点动静,长巷尽头却是一阵骚动,禁军骑士们分向两旁,闪开一条道路,一架牛车缓缓驶来。
一个跪在李隆基身后的侍卫扭头瞧了一眼,看清车上官灯字样,顿时神色一喜,急忙爬上两步,低声禀报道:“郡王快看,太平公主来了!”
李隆基听见这句话不由大喜过望,扭头一望,果见两头老牛,迈着悠闲的步伐,拉着一辆华美的轻车缓缓驶来。
车在相王府前停住,马夫跳下车来放好脚踏,车门打开,太平公主一身盛装,雍容的如同一朵娇艳的富贵牡丹,缓缓自车上走下来。
李隆基转过身子,顿首道:“三郎见过姑母!”
太平公主向他微微颔首,脚下不停,举步登上石阶,向门里喝道:“本宫太平,要见王兄!开门!”
里边马上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想是有人飞奔着入内禀报去了,又过片刻,急促的脚步声去而复返,相王府大门轰然开启,李旦一身燕居常服,急急迎出门道:“令月,你怎来了?”
太平公主见他到了,却不理他,反而一转身,举手去扶李隆基,和蔼地道:“三郎,你起来吧!”
李隆基眼望父亲,哪敢起身,太平公主睨了胞兄一眼,冷哼道:“起来!我看他敢责骂你!”
李隆基这才迟疑着爬起,太平公主正色道:“宗社不亡,都亏了你!我李唐列祖列宗泉下有灵,也会以你为荣!”
李旦微微蹙起眉头,埋怨道:“令月,你怎这般包庇他!这个小畜牲胆大包天,为兄正恼他莽撞,你还赞他。”
太平公主乜了他一眼,不满地道:“兄长,我李家如果多几个像他这样的‘莽撞人’,何至于落得今日这般凋零,隆基这孩子比你我都要出息呢。”
李旦苦笑连连,他在自己儿子面前可以摆出老子的威风,在这个曾经关照庇护他多年的胞妹面前可是半点底气都没有。太平公主一把抓住李隆基的手臂,道:“走,咱们进去说话!”
太平公主不由分说,抓起李隆基的手臂就走,一脚迈过门槛,才回眸一望李旦,揶揄地道:“怎么,兄长这本宅主人,倒不肯进来吗?”
李旦苦笑一声,只得乖乖随之进去……
P:诚求月票、推荐票!。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风雨不休

李旦对太平这个胞妹确实是言听计从,一则太平自幼受武则天宠爱,个性刚强,李旦则自幼谨小慎微,性情早就磨励的没了棱角,很难拒绝太平的坚持。
再者,李旦做皇帝八年,做太子十余年,一直处于武氏的攻击陷害之中,全赖太平公主帮助扶持,李旦不是李显那种天性凉薄的人,受人如许恩惠,自觉亏欠,自然强硬不起来。
是以在太平公主的劝说下,李旦终于答应赴宫城解决百官不敢上朝的窘境。当下几人俱都换了快马离开相王府,由宫城侧门进入皇宫。
相王见到被软禁在神龙殿的少帝李重茂,先好生安慰了侄子一番,便与他一同登上安福门,慰谕百官。
少帝李重茂站在城头,眼见城下跪了无数官员,不禁惶然看向叔父李旦,把他先前教给自己的话忘的一干二净。
李旦见状,只能暗叹一口气,重新复述了一遍。李旦说一句,李重茂便高声宣一句:“诸位臣工,韦皇后窥伺神器,已被诛灭。自支余党,一无所问,众卿家不要过于惊慌。”
刘幽求低声对李隆基嘀咕道:“郡王,该让皇帝当众宣布韦后鸩杀先帝的罪名才是,如此方可盖棺论定,令人再无疑议。”
李隆基轻轻叹了口气,苦笑道:“家父那性情……,若非太平姑姑相劝,只怕他为表清白,从此就要与世隔绝,闭门不出了,我哪敢再要求许多。”
少帝李重茂在城头张开双臂,高声又道:“城中百姓,多有为乱兵滋扰者,朕心着实不安,特免全城百姓半年赋税,以养生息。众臣工可早入金殿,共议国事!”
李旦死后。少帝李重茂就是韦后手中的一个傀儡,此事天下皆知。如今韦后伏诛,他又落到李隆基手上,依旧是个做不了主的人,若让他登城安抚,百官根本不信。
可这一回有相王陪他一起登城,相王是谁?那是李隆基的父亲。他往那儿一站,就是信誉的保证,百官自然不疑,是以李重茂诏旨一下,百官安心,纷纷谢恩领旨。起立整队,准备入宫。
李隆基见此,一颗悬起的心这才放心:“这场闹剧,总算体面收场了。”
※※※※※※※※※※※※※※※※※※※※
第二日,午后。
隆庆湖上一叶偏舟。
上官婉儿头戴竹笠,一袭青衣,坐在船边。脚上未着鞋袜。挽着裤腿儿,一双晶莹纤美的玉足就濯在清澈的湖水里,手中提着钓竿,脸上却没有垂钓人的那种宁静,顾兮盼兮,神采飞扬。
杨帆一身便服从船舱里出来,把身子往空中一跳,调皮地一屁股墩在她身边。小船一阵摇晃,上官婉儿“哎呀”一声,赶紧扶住船舷,待小船稳下来,嗔怪地捶了他一记粉拳。
杨帆笑道:“如何,忽然间离开朝堂,不再掌握勾决天下的那枝御笔。可还适应么?”
上官婉儿深深地吸了口自由清新的风,欣然道:“这才是人家想要的生活。以前在洛阳的时候,人家只有陪则天女皇栖于龙门时,才有机会偶尔独自徘徊林中。享受片刻自由呢。”
说着,她有些伤感起来,把头轻轻靠到杨帆肩上,凝视着面前一碧万顷的湖水,柔声道:“自我一出生就束缚于宫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及至长成,又受相思之苦,思母、思夫、思女,难得一见,终不得安乐,直至今日,我始得自由之身,郎君,我……很喜欢这样的日子。”
杨帆情不自禁地拥紧了她,与她共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身心俱都暖洋洋的。过了半晌,杨帆才道:“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