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 >

第286章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第286章

小说: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小布手腕一翻,把那草蜢收好,说道:“郎将现在可以说了么?”
杨帆已经相信他是被婉儿收买的人了,可是这件事他如何说与婉儿听呢?就算他合盘托出,依旧无济于事,沈沐不可能站出来承认,否则整个事机败露,他依旧要完蛋大吉,还要拖上一大帮陪绑的。
郑小布急道:“时间紧迫,杨郎将,你可拖延不得!”
杨帆道:“其间缘由,实在是一言难尽。赠我店铺的人……乃是西域一位豪商。他的身份,我实在无法提起,他赠我财产的理由……,唉!总之这一切实与谋反无关啊。”
杨帆吞吞吐吐,实在不知该如何解说,郑小布嘿地一声,道:“那人对我说,不管是谁,既赠你厚礼,必定有求于你。你是军中武将,而非地方官,不管是谁有求于你,所求之事必难张扬,所以,人家早料到你难以启齿了!”
杨帆惊讶地看向郑小布,婉儿聪慧博学不假,可是她的才华并不体现在这些方面,这个自幼长于深宫的女子竟然“料敌机先”,连他的反应都已经猜到了?
郑小布道:“那人交待说,你若不便说出,那便不说。只是,等你受审时,无论如何须按我教你的一番话交待。”
杨帆赶紧道:“请讲!”
郑小布道:“若是公堂上审你,问起这店铺来源,你只管一口咬住是受一位贵人馈赠,若是人家问起此人的名姓身份,你坚不吐实便是!”
杨帆颔首道:“杨某记住了!”
郑小布急急道:“千万咬住这句话,否则便救你不得了!”
郑小布说罢快步走了出去,一个执役懒洋洋地问道:“你这小子,怎么摩蹭这半天?”
郑小布手按着腰带,说道:“正好有些内急,顺便就在墙角解决了一下!”
※※※※※※※※※※※※※※※※※※
“七天后行刑!”
当小蛮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整个人都被彻底击垮了。她现在只想见一见杨帆,在他临刑之前,再见自己的丈夫一面。可是,就连这也成了奢望。她再想进宫已经没了理由,执事院里也不允许探监。或许……,她只能等到行刑的那一刻,在法场上再看夫君最后一眼?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那一天,小蛮彻夜不眠,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忽然被她想起了一个人。她想到了来俊臣的妻子王氏夫人,王夫人当然不可能影响御史台的案件审判,但是做为御史台正堂长官的夫人,叫她行个方便,带自己去见丈夫一面,这事总还办得到吧?
小蛮当天就赶到博古斋,叫店伙去来府告知,说店里又进了几件极希罕的古董,请夫人来店里看看。小蛮在店里等了一天,王夫人也没有来。第二天南市刚一开门,小蛮便又赶到店里守着,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王夫人终于来了。
王夫人带着两个侍女缓步走进博古斋,她这边刚一进去,旁边就绕出一个伙计来,把一面牌子杵在了门口,上面写着两个大字:“打烊!”
王夫人绕过“萧墙”,笑着说道:“杨家娘子,你店里进了什么稀罕的古董啊?咦?杨家娘子,你……你这是作什么?”
小蛮早派了人在外面等着她来,王夫人还没到门口,小蛮就已经让店里的掌柜和伙计们回避了,王夫人刚一绕过“萧墙”,小蛮便盈盈拜倒,悲切地道:“王夫人,小蛮有一事相求,万望夫人成全!”


第十三卷 监狱风云 第三百五十六章 我说杀不得
武则天要把一众乱臣贼子处以绞刑,并弃市三日的旨意下达以后,御史台上上下下便忙碌起来。
因为狄仁杰传出血书,使皇帝起了疑心,派通事舍人齐峰到御史台勘验官员们是否是因为受了严刑逼供才屈打成招,来俊臣虽然糊弄过去了,也担心夜长梦长,再生枝节。干脆把心一横,以在押官员们的名义,炮制了一份《谢死表》,女皇据此下达了处死的命令,可是实际上还有许多犯人根本没有认罪甚至没有审过呢。
来俊臣只得把所有侍御史都召回来,赶紧把这审讯该走的程序都走一遍,因为这些审讯的笔录、供词等一应要件,都要交大理寺备案的。万一哪天皇帝一时兴起,再派个精通刑狱的官员去调阅案卷,要件不全一定可以叫皇帝发现定案草率。
左御史台一共有十五名巡回侍御史,除了来俊臣本人,整个御史台也就只有这十五个侍御史有权升堂问案。
在武则天掌控朝政以前,侍御史只负责推详案件、弹劾官员,人犯是否有罪要由刑部审理,大理寺复审,死刑犯还要由皇帝进行此决,经过这三道审理关才能执行死刑。
武后当朝以后,为了更方便地打击反对势力,强化了侍御史的权力,简化了死刑的审批环节。从此,侍御史集调查、审判、执法三重权力于一身,有权将犯人就地处死,且犯人无权上诉。
来俊臣之所以能一手遮天。正是因为御史台掌握着这等生杀予夺的权力。十五个侍御史如今都在京里,再加上来俊臣本人,共分成八组,两人一组,把御史台的各处公事房都充作公堂,突击审理人犯。
与侯思止搭档共同审理犯人的就是刚刚回京不久的徐有功。徐有功今年已经五十出头,身形瘦削。容貌清瞿,因而显得比较年轻,看起来也不过四十上下的样子。
侯思止其实也不胖。不过他两腮内陷,下巴尖尖,胡子稀疏。与徐有功的堂堂仪表比起来,不免就相形见绌了。
来俊臣在朝中以孤臣自诩,不结党不立派,以示对武则天的忠心。徐有功在御史台这个小朝廷里就像是第二个来俊臣,他也是不结党不立派,他就是想结党也无从结起,因为整个御史台,除了他,所有的官员都是依附于来俊臣的。
“嗯……,现在……审理……”
侯思止装模作样地翻着犯人花名册。等着旁边的书吏提示,耳畔突然“啪”地一声炸响,把侯思止吓得一哆嗦,徐有功用力一拍惊堂木,板着脸孔。中气十足地喝道:“来啊!提人犯杨帆!”
侯思止没好气地横了徐有功一眼,袖子一拂,脑袋扭到了一边。
不一会儿,杨帆手铐脚镣叮当乱响地被提上公堂,徐有功伸手去拿惊堂木,侯思止手疾眼快。一把夺过惊堂木,“啪”地一拍,厉声喝道:“罪臣杨帆,还不跪下受审!”
徐有功咳嗽一声道:“侯御史,这又不是敬天礼地、祭拜祖先或者朝廷的册封大典,怎么还下起跪来了,嫌犯上堂需要下跪么?本官怎么不知道!来中丞每见陛下,必行五体投地大礼,那是中丞以他独有的方式向皇帝表示敬意。公堂之上,你我可不能执法犯法呀。”
侯思止被他一番嘲讽,一张瘦脸登时红的像只猴子屁股,可是徐有功所言有理,侯思止无从辩驳,只好向杨帆喝道:“犯官杨帆,今有引驾都尉朱彬告你与他同谋,欲为叛党内应,结众谋反,颠覆大周,你可认罪么?”
徐有功慢条斯理地又道:“侯御史,还没有问清名姓,验明正身呢,你急什么?”
侯思止忍无可忍,说道:“这人就是杨帆,还能有错吗?”
徐有功捋着胡须,悠悠然道:“有错没错,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本官问案,素来一丝不苟!”
侯思止气的丢下惊堂木,拂袖道:“你验!你验!”
徐有功把杨帆的名姓、籍贯、现任的职务,从头到尾问了一遍,旁边书吏核实无误,这才把他的罪名重复了一遍,问道:“你可认罪?”
杨帆稳稳地站在堂上,沉声答道:“徐御史,杨某无罪可认!”
徐有功两道浓眉微微一挑,问道:“无罪可认,此言何解?”
杨帆道:“杨某不曾犯罪,自然无罪可认!杨某虽然曾在朱彬麾下任职,与他却没有什么私交,更不曾与他策划谋反。朱彬的供词全是因为受刑不过、胡乱攀咬,杨某是被人冤枉的,还请御使明察。”
侯思止按捺不住,抢着说道:“公堂之上,休得狡辩!司礼卿裴宣礼业已承认,是他从中引介,带你去见冬官尚书李游道,收受他巨额贿赂,李游道还曾向你许诺,一旦成功,将提擢你为大将军!”
杨帆道:“那李游道怎么说?”
徐有功马上插口道:“李游道不肯认罪,正在审理!”
杨帆心中一宽,说道:“杨某实不曾与任何人串连谋反,更不曾接受过他人的贿赂,杨某愿与朱彬、裴宣礼当堂对质!”
徐有功缓缓地道:“朱彬急疫暴死,已经不能与你对质了。至于裴宣礼么……”
他瞟了一眼侯思止,侯思止叫过一个书吏问了几句,对徐有功低声道:“裴宣礼如今正在卫御史处作证,暂时不能过来。”
说完又看向杨帆,大声道:“罪囚杨帆,你不要心存侥幸,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你说没有收受他人贿赂,那么你在南市陡然拥有的十六家店铺,从何而来啊?”
杨帆道:“你说那店铺么……乃是一位贵人馈赠!”
侯思止追问道:“你这贵人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为何馈赠于你?”
杨帆道:“此乃杨某私事,不便奉告!”
侯思止大怒,一拍惊堂木,喝道:“杨帆,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非要受些皮肉之苦才肯乖乖吐实吗?来人啊!”
“且慢!”
徐有功又说话了:“侯御史,这是谋反大案。事关重大,如果草率用刑,嫌犯受刑不过。违心招供,不免会冤枉了好人。本官以为,还是多多搜集真凭实据。叫他无从辩驳,俯首认罪那才妥当。”
侯思止横了徐有功一眼,阴阳怪气地道:“依着你徐无杖,该怎么搜集证据啊?”
徐无杖乃是徐有功的绰号,徐有功原本是蒲州判官,因为他断案从不动用刑罚,而是多方侦缉,用大量无可辩驳的罪证使犯人主动认罪,所以很受地方爱戴,敬称他为“徐无杖”。徐有功得以入朝为官,就是因为他的这个贤名传到了武则天耳中。
徐有功道:“朱彬虽然死了,裴宣礼还活着嘛。等他那边作完了证,再提他过来就是,急些什么。另外。想知道杨帆那店铺是谁赠给他的,可曾派人去洛阳府调阅簿册,查一查从谁那过户来的?”
侯思止忍了忍怒气,对他低声道:“徐御史,来中丞急着结案,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这不是为难侯某,你这是跟来中丞作对啊!”
徐有功若无其事地道:“徐某只是秉公断案,何谈与中丞作对?”
侯思止低声道:“你以为侯某蠢到不知去查店铺过门契约,我早就查过了!问题是,查无此人!这条线断了,懂吗?朱彬和裴宣礼已经承认杨帆是他们的同谋,此人谋反还能有差么?一顿板子打得他招供,这案子便结了,何必那么麻烦?”
侯思止这番话,说的倒也理直气壮。因为“以事实为根据”,这是近现代法律中才出现的一条判决依据,唐朝时候判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是口供!
所谓“罪从供定”, 所以,来俊臣才绞尽脑汁,不遗途力地想出大量非人的刑具,用来迫取口供。所以武则天虽然没看到什么凭据,只见到大臣们画了押、按了手印的供词,就理所当然地做出了裁决。
不过,口供作为证据也有一些相应的要求,在“罪从供定”这个原则之下,还有一个“众证定罪”原则,也就是说口供必须是三人以上的供词才能生效,这就是所谓的“三人证实,二人证虚”。
如今杨帆的罪,已经有朱彬、裴宣礼两人的供词,只要再有一人,不管是他本人还是李游道,杨帆就可以被扔进死囚牢待决了。
那么来俊臣为什么不随便再找个人来作为第三份证词呢?
因为杨帆在宫里掌兵,虽然官职不大,在这起“谋反案”中的作用却是极大的,是这起谋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