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第53章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53章

小说: 大宋之天子门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逐流贪婪地望着窗外繁忙地河流,胸中大生今夕何夕之感。
    “逐流贤弟,在想些什么?”
    范仲淹不知道何时脱下官袍换上一身青色儒装,在江逐流身旁凭窗而立。
    “校理大人!”江逐流连忙作揖。
    “呵呵,逐流贤弟,范某一身便装,此时只有仲淹,哪里有什么校理大人?”范仲淹微笑说道。
    恭敬不如从命,江逐流本是洒脱的现代人,又怎么会拘泥于古代的官场俗礼呢。
    “希文兄,江舟方才见窗外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恍惚间还以为回到了大唐盛世,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范仲淹目光一热,望向船外,仿佛看到大唐天威远播,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又联想到宋室的积弱,一时间仿佛是痴了。
    初冬时分,运河之上北风猎猎,范仲淹青衣飘飘,花白头发迎风乱舞。呆了半日,他忽然以手击棂,高声吟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江逐流也豪兴大发,接口吟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逐流贤弟,你也有上阵杀敌之志乎?”范仲淹望着江逐流。
    江逐流接口道:“古人云,位卑却未敢忘忧国。古人尚且如此,况江舟乎?当其时也,蛮兵东视,辽骑南顾,身为大宋男儿,不思报国,又当何为?”
    “好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范仲淹本是性情中人,此时被江逐流一说竟然也热血沸腾,“若我大宋男儿都有逐流贤弟一般的胸襟抱负,何愁羌胡不灭哉!”
    话说到半途,范仲淹忽然又想起,“逐流贤弟,这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哪位古人说的?怎么仲淹从没有听说过呢?”
    江逐流暗吐舌头。情绪激动之下他又剽窃了陆放翁的名句,好在他加了一句古人云。可坏也坏在这句古人云了,这古人究竟该是哪个呢?
    “嗯,这句话乃江舟听家师所说,至于是哪位古人,当时江舟年幼,也记不大清楚了。”江舟信口胡呲。
    范仲淹悠然神往。
    “尊师不但是术数大师,而且对古人诗文也这般谙熟,此等神仙一般的人物,仲淹竟然无缘得见!”言语中甚是可惜。
    这一日里范仲淹和江逐流几乎没有分开过,他和江逐流讨论着北宋时局,被江逐流不断冒出的新颖观点所吸引。他不见得就赞同江逐流的某些观点,但是他认为江逐流这些观点给了他很大启发。
    奇才!难得的奇才!范仲淹见识过富弼、欧阳修的才学本来就引以为奇,此时他们俩和眼前的江舟比起来,几乎是萤火之光于之皓月一般。有了江逐流,范仲淹几乎可以忽视任何青年才俊的存在。
    范仲淹打定了主意,这次无论江逐流在和番邦和尚的论战中表现究竟如何,他都要想办法把江逐流引荐给仁宗皇帝。虽然在范仲淹看来,江逐流的某些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但是范仲淹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把江逐流这些过于偏激的观点改过来。年轻人嘛,本来就是锐气过剩,只要稍加磨砺,必然是一块上好美玉。
    楼船顺流直下,快逾奔马,早上从西京洛阳出发,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到了东京汴梁城外。
    楼船在西北水门码头靠岸。江逐流随范仲淹踏上码头,抬头望去,巍峨的东京城墙已在眼前,透过水门的巨大的木栅栏望去,汴京城内已经是华灯初上,人流如织,那繁华景象,甚至比西京洛阳还要胜过七分。
    江逐流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西域番僧阿布杜,你可准备好了吗?我来了!
    —————————…
    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西夏国师(四)
     更新时间:2008…9…2 18:45:09 本章字数:2768
    江逐流没有想到,西域番僧阿布杜竟然是一个阿拉伯人。
    双方的见识比拼场地设在集英殿。集英殿高大巍峨,内部空间颇为宽广。这里本来就是举行殿试选拔进士之所,此时用来举行大宋才俊与西平王“国师”的论辩会正好合适。
    集英殿最北端为一高台,此时被珠帘隔开,刘太后和宋仁宗赵祯就端坐在珠帘之后。
    高台之下,以中轴为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前面是以宰相丁谓、次相张士逊为首的几个朝廷重臣。其后则是国子监算学博士和范仲淹率领的应天书院、太室书院等术数奇才。江逐流就立于范仲淹身后。
    西边则是只有寥寥数人,为首之人身穿白色长袍,他身材高大,高鼻深目,一脸皱纹,留着一把浓密的大胡子,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正是西平王李德明的国师阿布杜。阿布杜身左有一党项人与他并肩而立。阿布杜身后几人则胡汉混杂,据说是阿布杜的弟子兼助手。
    江逐流一眼就看出阿布杜是阿拉伯人,因为他的外表和装束都有着明显的阿拉伯人的特征。
    呵呵,西平王李德明竟然找了一个阿拉伯人做国师。好玩!
    “丁谓。”
    珠帘后传来一低沉而威严的女声。那声音中气十足,江逐流若非亲耳听到,实在想不出这声音竟然是一个快六十岁的人发出的。
    丁谓立刻一路小跑,到了珠帘跟前,俯身答道:“臣在。”
    “着那西域番僧开始。”
    “谨遵太后懿旨。”
    丁谓来到集英殿中间,仰着雷公脸说道:“太后懿旨,西平王国师阿布杜和大宋群贤论辩大会即可开始。”
    阿布杜那边微微一笑,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冲珠帘后面鞠了个躬,“谢太后和陛下!”他一口宋朝官话倒是说得字正腔圆。
    大宋这边朝臣面露不屑之色。到底是蛮夷之辈,不懂得天朝规矩,竟然连一句话都说不好,太后怎么能排在陛下之前呢?
    江逐流则有些糊涂。阿布杜怎么在胸前画十字啊?他明明是阿拉伯人,怎么不是伊斯兰教徒呢?
    “我听说大宋东方大国,有很多大学问家、大学者,阿布杜非常的佩服。”阿布杜转身向丁谓这边拱了拱手,姿势不伦不类,又惹宋臣一片耻笑。
    阿布杜不理会众人,径直说道:“可是你们人多,我们人少,一会说起话来八嘴七舌的,很混乱。所以,阿布杜在这里定下一个规矩。”
    说道这里,他一挥手,身后一个助手竟然拿出一面小鼓。
    阿布杜指着小鼓说道:“我会提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我的助手都会速度均匀地敲击一百下鼓。你们宋人只有在一百下鼓声的时限内回答对我的问题,才有资格和我说话。没有回答上来人,就乖乖的站在一旁当观众吧。”
    阿布杜面带微笑地望着丁谓:“宰相阁下,你们大宋有那么多大学问家,大学者,应该不会介意我立下的这个规矩吧?”
    丁谓一双金鱼眼不住地旋转,这个番邦和尚的规矩倒是苛刻。万一我大宋方面无人能回答出他的问题,这不就未战先败了吗?可是假如我拒绝了他,不是摆明我大宋怕了他,这不但失了我大宋的威风,还会被番邦耻笑啊。
    不行!这个责任太过重大。一旦决定不好,我大宋输了,皇上和太后一定会责怪于我,朝中的对手也一定会趁机对我进行攻讦。
    丁谓又一路小跑,来到珠帘跟前,躬身问道:“禀奏陛下与太后,番邦僧人的条件已经提出,请陛下和皇后定夺!”
    江逐流暗笑,这丁谓真是奸滑。
    珠帘后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
    “丁相,番僧欲欺我大宋无人耶?就按他的规矩办!”
    江逐流浑身一震,这声音太熟悉了。他在什么地方听过?
    “尊陛下旨意!“
    丁谓又回到阿布杜面前,趾高气扬道:“我大宋皇帝说了,就按照你们番邦的规矩办!”
    张士逊却在一旁摇头,皇帝还是太年轻,这棘手的事情应该有太后决定。万一这一场我大宋败了,给了西平王以兴兵的借口,那皇帝不是又要受太后责难?
    阿布杜这边给助手一个示意,助手立刻把鼓槌高高举起,只待阿布杜发令,便开始敲击。
    阿布杜又不伦不类地冲宋人这边拱了拱手,道:“大宋的大学者、大学问家听清楚了。我这里有一个天平,还有一个四十钱重的铜则。现在我不小心把铜则掉在地上摔碎成四块,巧合的是,每块碎片的重量都是整钱数,而且我还可以用这四块碎铜则来称一到四十钱之间的任意整钱重的物品。现在我的问题是,这四块铜则碎片的重量各是多少?”
    阿布杜声音刚落,身后的助手就开始擂起鼓来。鼓声短而急促,一声一声就仿佛敲击在宋人心上。
    丁谓本人也精通算学,可是听了阿布杜这个刁钻的问题,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唯一的办法就是凑数,可是时间这么紧迫,一时间又如何凑得出来。
    这边国子监的算学博士、应天书院和太室书院的众学子也在苦苦思索。
    江逐流则拉了一下范仲淹的衣袖,低声问道:“校理大人,什么是铜则?”
    范仲淹正在思索,听江逐流的问话,一愣,道:“铜则是用以识轻重的标准器物。”
    江逐流点了点头,虽然他猜测铜则就是称重用的砝码,但是还是问清楚比较好。
    “阿布杜大师,这四块铜则碎片重量分别为一钱、三钱、九钱和二十七钱。”江逐流迈步出列向阿布杜拱手回答道。
    此时鼓声刚响了四十三下。
    宋人这边也不知道江逐流回答的对不对,那么精于术数心算的已经开始用从一到四十一个数一个数验证江逐流的答案了。
    阿布杜手一抬,那边鼓声就停了下来。
    “你叫什么名字?”
    江逐流淡淡一笑,负手答道:“我乃大宋河南府伊洛书院学子江舟江逐流!”
    —————————…
    第一卷 第六十七章 西夏国师(五)
     更新时间:2008…9…2 18:45:10 本章字数:3597
    阿布杜惊异地看着江逐流。这道题如果没有正确解法,一个数一个数的凑答案,没有一刻水漏的时间是凑不出来的,即使是心算天才,在平心静气的情况下也需要五六通鼓的时间。此时鼓声这么急促,又如何能平心静气得下来呢?可是这个年轻人硬是在四十三下鼓声内说出了正确答案。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不可能啊!难道说他是心算超天才?
    这时国子监算学博士杨清已经用把从一到四十所有的数都默算过一一遍,江逐流的答案果然符合要求,他忍不住叫道:“妙哉妙哉!杨清怎么就没有想到!真是精巧!”
    众人本来正忐忑不安,担心江逐流万一回答错了,就坠了大宋一次威风。此时见杨清率先称妙,众人知道杨清的算学水平,他既然说妙,那就错不了。顿时人人都面带喜色,我大宋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岂是你番邦和尚一道小小的算学题能难住的?
    大宋的朝风向来宽松,皇帝和皇后对朝臣的恣意举止一向包容,所以杨清才这么放肆地叫了出来。若是在清朝,杨清在皇帝面前敢这么一叫,即使那皇帝是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杨清有十个脑袋也会被砍了去。
    阿布杜这边也有了主意,既然你大宋多心算天才,那么我就来一个逻辑推理的。
    “大宋的高人们听好了。第二题开始。”
    阿布杜一伸手,立刻有一个助手递给他一把铜钱,阿布杜将铜钱展示给众人看:“我手里有十二枚外表一模一样的铜钱,其中十一枚重量相等,余下一枚铜钱与其他十一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