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天子门生 >

第154章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154章

小说: 大宋之天子门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讲别无二致。冯拯这才无话可说,和晏殊一起回到宫中,向刘太后交差。
    刘太后见了冯拯二次拿来雷允恭的供词,心中仍是愠怒。她当即下了懿旨,称山陵都监雷允恭胆大妄为,擅自做主。移先帝梓宫于水脉绝地,实乃罪不可赦,须凌迟处死。但感念其常年跟随哀家,侍驾有功,特法外开恩,留其全厚,赐白绫一束,在狱中自行了断。又着兵弈前往雷允恭府邸,查抄雷府家产。籍没充公。
    司天监少监邢中和,妖言惑众,以水脉绝地充龙穴之穴,实乃包藏祸心,其意歹毒。虽然其已经畏罪自杀,但是仍须鞭厚三百,查没家产。
    至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之罪责,因丁谓乃朝中大臣,为了慎重起见,刘太后打算明日早朝召集众朝臣,议过以后再做定论。
    冯拯领了懿旨,到了大理寺狱中,向雷允恭宣读了太后地?意。雷允恭听后肥胖的身躯瘫倒在地上哀哭不绝,口口声声说要见太后,就是不肯自尽。
    冯拯知道太后的心意,怎么肯见如此废物?他再三劝说雷允恭,见他兀自不肯自尽,遂失去了耐性,对几个狱弈使了个眼色,背手离开了雷允恭的牢房。
    果然,不一会儿狱弈跑过来禀报:“枢密副使大人,钦犯雷允恭已经依照太后之懿旨,用白绫悬梁自尽。”
    冯拯微笑点头。此间事情既了,冯拯又率领兵弈前往雷允恭宫外府邸,查抄雷允恭家产。一行人气势汹汹地来到雷允恭府邸,一阵鸡飞狗跳之后,已经把雷府的所有财产都查抄在一起。
    让冯拯吃惊的不是雷允恭聚敛的大量钱财,而是几封密函。其中有丁谓写给雷允恭,托雷允恭让皇宫后苑之皇家工匠为丁谓秘密打造金银酒器。又有雷允恭托嘱丁谓,让丁谓保荐管辖皇城司、以及三司衙门等官员之书稿。
    到这个时候,冯拯怎敢再替丁谓隐瞒?他火速赶回皇宫,把这些东西呈给刘太后。刘太后看过后又是一阵暴怒,她来不及等到明日早朝,就下懿旨让内侍太监把所有朝臣都召集过来,连夜商讨处分丁谓之事。
    文德殿***通明,刘太后把雷允恭、夏守恩等二次证词传阅给众位大臣观看,又把丁谓和雷允恭来往的书信原稿让众大臣观阅。众大臣中虽然多数是丁谓的党羽,但在这个时候如何能不明白,丁谓这棵大树在这场刘太后掀起的暴风骤雨之中要彻底倒掉?纵然以前受过丁谓地百般好处,此时也无人敢出头为丁谓说话。
    刘太后宣遂宣谕道:“丁谓身为大臣,甘心与宦官交通,奉派陵寝要差,又敢擅自改移,几误大事。从前他与允恭奏事,都说与卿等商议过的,所以多半照允。究竟可是这样么?”
    不待冯拯和晏殊说话,立刻有数个丁谓之党羽抢步跪倒在刘太后的面前。
    ——————
    “太后,自先帝上宾,凡事均系丁谓和雷允恭二人专主,说是已经奉有太后地旨意,所以臣等不敢不从。今日全赖太后圣明,辨出丁谓与雷允恭二人乃大奸大恶之徒,实乃我大宋社稷之幸、大宋百姓之福!”
    刘太后点头道:“诸位大人所言极是!”又道:“其余众位大人,你们对此可有异议?”
    其余人等心中暗说,太后你已经说他们所言极是了,我们如果还有其他异议,岂不是自找罪受吗?
    所有大臣都拜倒在文德殿下,“太后圣明!臣等俱无异议!”
    刘太后道:“既然如此,你等看该如何处置丁谓?”
    副相曹利用本是丁谓党羽,此时就显出非同一般的落井下石的功夫了,他跳出来道:“太后,臣以为丁谓此罪大逆不道,实乃是诛灭九族之罪。臣建议太后将丁谓凌迟处死,灭其九族,以赎其不世罪孽!”
    既然有副相曹利用在前面带头,其他人等又如何甘居于人后?他们跟着跳出来,纷纷往丁谓身上加诸刑罚,生怕自己加诸的刑罚小一点,少一点,就被人认为是丁谓的党羽,然后受其牵连。
    晏殊站在一旁冷眼看去,发现叫嚣要对丁谓严惩不贷最凶悍地都是丁谓的党羽,反而少数几个帝党一脉的官员和太后党一脉地官员,都站在一旁保持沉默,似乎对严惩丁谓不感兴趣。
    丁谓一众党羽吵吵嚷嚷说了半日,方才平息下来。刘太后微微一笑,对静立在一旁的晏殊说道:“晏大人,你乃最早查办丁谓、雷允恭擅专一案的,你对如何处置丁谓可有想法?”
    见太后问到,晏殊不能不答。他迈了两步,走到大殿中央,双手捧着朝笏对太后躬身说道:“太后,若论罪责,丁谓实在是罪不可赦,杀头千万次也不足以弥补其过失。但是本朝太祖皇帝开国之时曾对赵氏子孙留言,凡赵氏子孙者,皆不得诛杀文臣。丁谓虽然罪不容诛,但是却属于文臣之列,若是贸然杀之,岂不坏了本朝太祖皇帝立下的规矩吗?徒惹天下人之话柄尔。”
    刘太后听后微微点头,微微侧头问坐在一旁的小皇帝赵祯道:“圣上,以你之见呢?”
    小皇帝赵祯见下面吵吵闹闹,却插不上言,心中殊不是滋味,此时见太后出言询问他,忙欠身道:“母后,儿臣以为,晏殊大人所言极是。太祖皇帝遗命犹在,赵氏子孙岂能擅杀文臣?儿臣以为,不如把丁谓贬职流放苦役之地,以赎其罪责也就是了!”
    刘太后点头赞曰:“圣上真是仁者善心啊。今日就依圣上之言。来人,传哀家懿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私自交通宦官雷允恭,听信司天监少监邢中和妖言惑众,擅主迁移先帝灵椁于水脉绝地,其罪当诛其九族。奈何圣上仁者善心,念起年迈,特施圣恩,对丁谓从轻出发。即刻起,免去丁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位,降为崖州司户参军,三日内启程,其家产抄没入官,由枢密副使冯拯办理!”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乎意料
     更新时间:2008…9…2 18:45:23 本章字数:4053
    晏殊押着雷允恭、夏守恩走后,江逐流重新掌控了山陵使司别衙,虽然按照晏殊的说法是戴罪立功,但是此时此刻,山陵使司别衙还有谁人敢不听从江逐流命令的吗?
    李成刚早已经从京城潜回永安县,和父亲李金宝居住在一处。江逐流重新掌控了山陵使司别衙后第一道命令就是传李成刚回来——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五块磁石还需要李成刚负责销毁。
    除此毁灭证据之外,对江逐流来说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封堵下宫冒水。若是下宫再任泉水这般浸泡下来,岂不是要全部崩塌?
    前几日雷允恭和夏守恩主持别衙政务时,因为怕外界知道下宫掘出水脉的消息,所以只有偷偷摸摸的召集一些亲信工匠来处理,生怕一个不谨慎,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
    现在轮到江逐流来处理这件事情就不同了,下宫冒水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还需要隐瞒什么?这就给江逐流提供了很大便利。他可以大张旗鼓地处理这件事情,而不用象雷允恭和夏守恩那般缩手缩脚地戴着枷锁跳舞。
    江逐流首先贴出告示,重金悬赏能工巧匠到皇陵参与治理下宫水脉。他招聘的能工巧匠淋盖了各个方面的高手,如熟悉永安县一带水脉走势的打井高手、又如善于处理地下墓室防水防潮的匠人等等。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两三日内,就有数个能工巧匠揭了悬赏告示到山陵使司别衙报到。此时李成刚早已经悄悄地把五块巨大的磁石在地宫内砸成粉末,混入泥土中运出了皇陵。鉴于李成刚也非常熟悉永安县一带水脉走势,江逐流就将这个治理下宫冒水的重任交给李成刚来督办。
    李成刚和几位能工巧匠进入皇陵下宫实地勘测了一下冒水的具体情况。又在皇陵周外打了几眼水井,仔细勘测了一下水脉走势,然后向江逐流提出一个方案。那就是若要想彻底根治下宫冒水,除了在下宫内做好用石块封堵泉眼。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外,还必须在下宫这股水脉地上游挖一面积巨大的深塘,在直接把水脉截断,让地下水从深塘中涌出,然后再用人工沟渠将涌出的泉水引走,注入伊洛河。
    江逐流听后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只是自己不能做主,遂写了奏章,飞马递往汴梁,请皇上和太后圣裁。
    这边信差拿着江逐流的奏折刚走。那边京城地信差就过来了,宣读了太后的懿旨。江逐流听到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雷允恭被勒令自尽,不由得心中大快。丁谓一倒。少了擎肘之人,小皇帝赵祯当多了几分话事之权吧?
    相比起丁谓和雷允恭,懿旨中对夏守恩的处治却轻了许多,夏守恩仍回工部任监工使,罚俸三年。以观后效。看来夏守恩对丁谓的临戈一击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令江逐流奇怪的是,太后的懿旨中丝毫没有提及江逐流。按理说这皇陵下宫冒水之事乃是江逐流冒死派人奔赴京城向小皇帝通报的,如若不然。先帝之灵椁就会被丁谓和雷允恭移送到下宫水脉绝地,这可是一件大功,太后怎么丝毫不提及奖赏呢?难道说是因为江逐流身为山陵使承事郎,也须分担皇陵下宫冒水之罪责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下宫冒水尚未治理完毕,江逐流为山陵使司目下最大之主官,朝廷不好奖赏于他的缘故?只有等下宫冒水治理完毕,朝廷再另行封赏?
    江逐流想不清楚,也暂时按捺下去这个念头,不去想他。
    未几日。朝廷邸报又到,邸报上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因丁谓罢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现空缺,朝臣议政多有不便。现副相鲁宗道疾病已经痊愈,因其举荐晏殊任礼部尚书有功,特擢升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二件事情是说先帝皇陵冒水,流年不利,特将今年春闱推迟到明年春天举行,望各地举子勿要喧躁,安心研读圣贤之书为盼。
    至于江逐流上表报过去治理下宫冒水之方案,却未见朝廷提及。
    又等了几日,却等来了工部及司天监一众官员,这些官吏俱都是精通土木工程、风水堪典之人,他们拿着江逐流上报朝廷地治理方案,来实地勘察。看来刘太后接受上次雷允恭擅报龙穴之穴之教训,认真对待皇陵下宫冒水之治理方案。
    江逐流耐心地陪着工部及司天监众官员前后勘测考察了十数天,他们终于首肯江逐流提出的治理下宫冒水的方案。只是在开挖截断地下水脉地深塘的位置上和引走深塘之水的沟渠的走向上做了一些微调,以更符合风水堪典之原则。
    工部和司天监官员回京城两日后,刘太后的懿旨就下来了,着江逐流按照微调后地治理下宫水脉的方案进行施工,必须在清明节皇家大祭拜之前完工。
    江逐流算了算时间,只有不到二十日的工夫,好在朝廷对工匠人数和钱物数额没有多做限制,江逐流可以任意调配。
    于是江逐流让皇陵上地工匠停止一切工程,全力投入水脉治理上来,又从附近永安县、巩县和偃师县调入数千工匠,终于在半个月内,完成了对下宫水脉的治理。
    按照太后懿旨之要求,江逐流带着下宫水脉治理完工之喜报飞马来到京城,把喜报交由内侍递送入宫。
    看着内侍太监捧着喜报快步跑入宫内,江逐流心中充满了喜悦。他到山陵使司衙门任承事郎不过三个月,却一手扳倒了丁谓和雷允恭,让朝廷中三股势力中最大的一股丁党势力烟消云散,朝政之权重新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