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三国策 >

第83章

新三国策-第83章

小说: 新三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义怎么样了?”能够接应着太史慈,甘宁先是一喜,待看见太史慈后,心头却又是一沉,太史慈负的伤实在太重了,面如金纸的他深陷昏迷之中,也只剩下了一口气。

    建安三年七月夏,高宠军回师过历阳。

    历阳,又名“亚父城”,乃是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的故里,闻知石印山失守后的高宠经过此地,感受到的是一如项羽当年失去范增后的懊悔与惆怅。

    “将军用兵,非奇即险,如此虽能屡破强敌,却也可使已军陷入困境,倘若一旦被敌利用,则后果不堪矣!”鲁肃冷静的表情和毫不留情的谏言这些天来一直索绕在高宠心头。

    回头再看当初作出的北伐决定,其中确实有诸多不曾注意到的隐忧存在,皖城的李术刚刚归降,其心未固,如果能够选派一员得力大将出镇皖城,相信完全可以避免这一次的皖城兵变;而东线石印山方向,自已又过于依赖关隘的险要和霹雳车的威力,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在战场上所起到的作用。

    只有人,才是战场上的灵魂。

    人可以动战争,当然也可以左右战争的走向。

    虽然太史慈的能力无须质疑,但一个人若是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久了,难免会生出厌倦来,太史慈就是这样,对于石印山的重要性,太史慈自然是知道的,但长久压抑在心头的那一股热血与冲动却又在时时的诱惑着他。

    而在这个时候,高宠却一次次的放弃了他。

    所以,当祖郎并不高明的伎俩实施时,渴望荣耀的太史慈已失去了辨别的能力。

    石印山的失守,虽然说太史慈要负很大的责任,但身为一军统帅的高宠,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或许,是因为打退孙策和黄祖的喜悦让高宠放松了警惕,又或许是徐庶、刘晔等谋臣的没有及时劝诫,年轻的他还没有学会去揣摸属下的心思,还不知道适当的轮换对于调动将领积极性的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宠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现在,追悔这一切都已没有了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弥补过去的失误。
第二卷 扬州路 第七十四章 美人折腰
    水阳江上。

    甘宁的战船扬帆破浪疾行。

    浆手忍受着烈日的灼烤,挥汗如雨,船浆一次次齐刷刷的动作显示出船上士卒的训练有素,甘宁知道孤军深陷敌境不可久峙,周泰虽然撤退了,但保不证他回去后会再带兵追来,当务之急,不是求战,而是安全的撤回江北去。

    虽然救回了太史慈,但沉重的伤势又使甘宁一筹莫展,方才随军的医师检查过后,现太史慈的全身上下已找不到一处完好的地方。

    就这样拖不去,结果便是伤重不治。

    “都督,太史将军醒过来了!”一名亲卒叫喊着,满脸的兴奋。

    甘宁急忙回身跨进舱门,只见太史慈还是一动不动的躺着,脸色腊黄之极,全无一丝血色,原本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现在只微微的睁开了一条缝,眼神中也没有了一点以前的神采。

    “是兴霸吗?”太史慈声音微弱。

    甘宁走上前去,握紧太史慈的手,道:“子义兄,我来晚了!”

    太史慈的手只微微的动了一下,颤声道:“兴霸,我好恨呀!”

    甘宁明白太史慈这个恨字背后是什么意思,他是恨自已轻信祖郎冒然出击,他是恨二千将士因为自已的错误而命丧沙场。

    “子义兄,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待你养好伤后,我们一共去寻了孙策、周瑜、祖郎报今日之仇!”甘宁言词切切,不住的鼓励道,这一刻,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便是放弃一切。

    “兴霸,我托咐你一件事!”太史慈道。

    甘宁道:“子义请讲!”

    太史慈费力说道:“如果——我捱不到这一次,你转告宠帅,祭典我的最好礼物就是——祖郎的级。”

    甘宁虎目含泪,答道:“子义放心,你不会死的,我决不会让你死的,到下一次出征时,我们一起剁下祖郎的人头,来祭典阵亡将士的亡灵!”

    听到甘宁的话,太史慈的眼神一亮,突然涣出异样的光芒来,但转瞬又黯淡了下去,甘宁一抚太史慈的胸口,却是感觉不到一丝的心跳。

    “子义,子义——。”甘宁一边急忙叫进医师察看,一边连声叫唤,但太史慈却没有任何的反应。

    甘宁大悲,本以为救下了太史慈,却不曾想会是这般结局,随行的将士闻听太史慈伤重不治,也是个个用袖口擦泪。

    “你们几个若是医不活子义,就都给我跳下江去!”甘宁红着眼睛对着侍立的军医咆哮道。

    郁闷之极的甘宁无奈的步出舱门,却见战船已行到了长江之上,从芜湖到历阳,往上游走逆风需大半天的光景,而反之往下,则半个时辰都不要,船队扯起锦帆,借着夏季的南风不悄多时就能到了北岸。

    “你们几个,快些去将消息与宠帅!”甘宁长叹一声,吩咐道。等会儿见了高宠,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叙说才好,但是捂着不说高宠又早晚会知道。

    “是!”负责报信的斥候答应一声,飞快的跳下小船,急驶而去。

    “升白帆!”甘宁回头看了看舱内,哽咽道。

    在掠掠的江风中,数十条挂着白帆的战船顺风而下,向着江北方向驶去,甘宁的水军纵横大江,素来是挂锦帆航行,从未撤换过,这一次换帆的举动不禁让人多了些许疑惑。

    宽阔的江面上,一叶偏舟从上游而下,舟上一老一少,皆是道士装束,年长的须皆已经雪白,身披鹤氅,手携藜杖,好一派仙风道骨,年轻的却是个女冠子,面容清秀绝尘,若不沾一物,举手投足间,更是有一种曼妙的风姿。

    女子的眉心,凝了一个结。

    “缇儿,自上次从豫章归来后,你便郁郁不快,可有什么事淤在心里,不能与为师说说吗?”老道眼睛虽是合上的,却又是洞察一切。

    “师父,我没事,你放心好了!”女子强作笑颜道。

    “缇儿,有些事情你越是想放下,往往就越放不下,修道的境界也是这般,强求是不行的,只有做到心神合一,才能有所悟!”老道缓缓说道。

    “徒儿记下了!”女子恭身回道,但是她的眉宇间,一缕担忧犹在。

    “又要打仗了,不知有多少百姓又会流离失所,唉,这人世间的争斗什么时候休啊!”老道喃喃自语。

    女子抬,正瞥见江面上一长道白帆掠过,甘宁军宽大而结实的船一次次的撞击着浪头,是如此的醒目。

    “前面是甘宁将军的座船吗?”女子眼中露出一丝喜色,远远的喊道。

    “正是。”一划浆的军卒回道。

    “快些靠将过来,我有要事需与甘将军商量!”女子大声道。

    “这喊话的人好象曾在宠帅府上见过?对了,是6缇6姑娘。”甘宁身旁的一名亲卒眼尖,认出了说话的女子。

    “快去报告都督,是6姑娘来了,这下子太史将军兴许有救了!”众军卒即刻转悲为喜,6缇医好慕沙沉疴的消息在豫章早就人人传开,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之中,更是将6缇的医术说得神乎其神。

    这也难怪,高宠是郡守,慕沙是郡守夫人,与他们相关的事情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小事,也会被人津津乐道。

    等甘宁听到消息出来迎接时,早有军卒划过去一条小船接了6缇二人过来,甘宁与6缇虽不是头一次见面,但以前都是高宠在旁,今日倏然一见,平日里粗豪惯了的甘宁竟有些苟谨起来,倒是6缇游历四方,显得落落大方,无有半点的妞妮之态。

    “子义将军怎么样了?”6缇一见甘宁,即开门见山问道。这一路来,孙策军攻破石印山、西指豫章的消息早已传开。

    面对6缇坦白清澈的眼神,甘宁知道事实已无法掩饰,他道:“子义,子义怕是不行了!”

    6缇听罢,朝同来的老道士一躬,道:“师父,弟子有一事相求,还望师尊应允!”

    那老道士自登船后,一直是闭目养神,未一言,此时听得6缇说话,方自睁开眼睛,缓缓说道:“缇儿,你还是放不下心里的那个魔呀,这一年的修行看来是无用了!”

    听老道士这么一说,6缇神色大变,道:“徒儿不敢!”

    老道又叹道:“这不是敢不敢的事情,你想了就是想了,瞒是瞒不住的,我辈行走往来江东,为的就是普施符水,救人万病,今有病人在榻,我岂会不救?”

    6缇脸上显出喜色,忙急步在前向舱内走去,同时对甘宁说道:“这是家师,姓于,名吉,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且让家师看看子义将军的伤势。”

    于吉的名头甘宁是听说过的,虽然觉得其中有许多的谣传,那符水也多半是煽惑人心的骗术,但现在太史慈奄奄一息,就当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让于吉瞧瞧,或许还有救。

    于吉一撩道袍,抬方步入得舱内,6缇即示意一旁侍立的医师退下,甘宁知道这是为了保密起见,在医道一行中,每个医者都有自已的一些特殊的治疗方子、药物,这是不能够让同行看到的。

    甘宁识趣,与众人一同退出舱外,这时里面就只剩下了于吉、6缇和太史慈三人。

    这时,除了划浆的哗啦哗啦声音,船上众人皆压雀无声,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出,甘宁等得心闷,刚想要狠狠的跺脚下去,脑子里忽然想到这样会惊扰舱中的治疗,只得将高高抬起的脚又轻轻的放回船甲之上。

    这一等便是好一会,适巧天色也暗了下来,船只也已靠上了北江的渡口,正在众人心焦难耐之际,舱门“吱呀”一声开了,6缇端着一个银盘,一脸疲乏的走出来。

    “怎么样了!”甘宁急上前问道。

    “师父说了,子义将军暂且没有性命之忧,不过若要痊愈恢复以前的样子,怕是难了!”说这话时,6缇神情淡淡,太史慈伤得实在太重,第一步能保住性命已是极不易了。

    甘宁听得太史慈保全了性命,高兴得一把跳得老高,至于6缇后面的半句话,却是全没有听进去。

    “对了,6姑娘,你怎么会适巧在这里?”甘宁这才省起6缇的出现有些突然。

    6缇纤手轻搂起眉梢的一丝秀,拂到束着的道冠里,道:“我与师父适巧有事往广陵去,6路因战火断了,只好走水路东下,我在虎林时听得豫章那边,留守的顾雍、许靖、仓慈、都已知晓了消息,彭泽的徐盛军已赶往上缭一带,请转告宠帅放心。”

    甘宁听到豫章对孙策进袭有了防备,心头大喜,连声道:“多谢姑娘相告,宁一定一字不漏的告知宠帅!”

    这时,于吉从舱中走了出来,甘宁忙上前致谢,于吉笑道:“贫道原乃琅琊宫道士,顺帝时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