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楚汉争霸 作者:史杰鹏 >

第52章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楚汉争霸 作者:史杰鹏-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他对自己的失败非常不服气,要我们是他,肯定也不服气,至少我在写他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应该不服气。 
他唱了数阙,虞姬也婉转歌喉,给他唱和。身边的将领士卒都大受感染,泣不成声,低首掩面,不能仰视。两千年过去,我现在读到这段,仍旧为之动容。 
戏剧《霸王别姬》里写虞姬唱完就自杀了,希望项羽能轻装逃跑,以免自己连累他。而且文人们帮她臆造了一首诗,诗是这么写的: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诗写得也很悲壮,一副欲和夫君同生共死的悲壮。不过显然是后人伪造的,因为那时还没有这样成熟的五言诗。 
我记得我在本书的前面写过这么一段话:“很多人看到司马迁写的霸王别姬那段,就为之流泪,觉得是英雄末路。我就不这么认为,像项羽这种变态的屠夫,早死早超生,快走不送。”但不知怎的,当我真的叙述到这里的时候,禁不住也对项羽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为之低徊不已,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 
史书上没有写虞姬的命运,总之这天晚上项羽当机立断,决定立刻突围,他精选了八百个骑士,趁着夜色,突然冲出壁垒。汉军的合围并不可能像划一个圆圈那么紧密,至少有些山石坎坷、河流相交、湖汊密布之处不会驻扎帐篷。项羽带着八百骑兵成功溃围而出,汉兵竟然丝毫没有察觉,一直到东方微明,才发现楚军壁垒几乎一空,只留下下老弱病残。刘邦当即命令灌婴:“快,你带五千骑兵去追,不要让他像我一样逃掉。”灌婴马上点齐人马,循着马蹄印一路追去。 
这时项羽已经向南渡过淮河,准备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江东会稽,天下之大,能容得下他的也只有江东了。但这一路上的逃亡也损失惨重,八百骑兵只剩下了一百多人,走到阴陵(今安徽淮南市东)的时候,他们一行迷失了道路,这时正好看见一个田夫在耕田,就向他问路道:“江东应该走哪条路?” 
那田夫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骗他们说:“往左。” 
他们一行往左走,发现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湿地,四野茫茫,除非化成野鸟,才能出去。那混帐的田夫,如果有人想拍一部历史武侠电影,给项羽设计一个忠实卫士,他一定会回来找那个田夫报仇。当然,田夫也必定要安排得武功高强,打起来才好看,最后忠实卫士突然不想报仇了,对田夫说:“我悟到了,项羽其实早就该死了,你骗他,其实是为了天下百姓,你太伟大了。”这样的电影据说既卖座,还很有品位。 
不过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当时正是十二月,冷得要命,大地还没化冻,显然是农闲季节,大清早的,一个田夫跑到郊外来干什么?汉画像砖上经常能发现项羽向田夫问路的画面,田夫画得总是执着锸,一副把农活干得热火朝天的模样,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或许这个田夫是个神经病,大清早跑出来玩的,听见项羽等人发问,也听不明白,于是胡乱指了一条路。那这个故事就更有悲剧性了:西楚霸王项羽原来是死在一个神经病手里。 
因为在大泽里耽搁了那么久,汉骑兵当然就追到了。有了汉兵的追逐,项羽反而知道了正确的道路,于是带着残余的败兵继续向东撤退,一直狂奔到了东城(今安徽滁州西北),检点一下部属,只剩下二十八骑,而灌婴的骑兵至少有上千。这二十八的数目当然未必真这么准确,但古人有数字崇拜,二十八骑大概有上应二十八宿的意思。 
据《水经注》,虞姬墓也在东城,如果真的话,那么此前项羽一直是带着虞姬走的,到了东城才死于非命。之前那么长的道路怎么跑过来的,期间发生了什么,值得小说家去好好发挥。 
在东城,项羽知道再也跑不掉了,对那二十八骑说:“我从二十二岁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一共打了七十多场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未败过,才霸有天下。现在落到这步田地,这是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不行。今天已经跑不掉了,我愿意当着诸君的面快速杀敌,一定要战胜三次,为诸君杀开一条通道,斩其将,搴旗,让诸君知道,确实是天亡我项羽,不是我战力不行。”于是他把二十八骑分为四队,每队七人,各站在四个方向。这更可看见有上应天像之义,看来司马迁对项羽真是太崇敬了,这时候还要暗示大家,项羽和他的二十八骑实际上是天上的星宿,他们不是战死,而是要回归天上去了。 
这时汉兵又重重包围上来,我也有点难过,为什么上天不再来一阵沙尘暴,像帮助老流氓刘邦那样,把汉军吹得找不到北呢?这样项羽就能逃出去了,那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有一次我奇怪地痴想,刘邦和他的后代统治了中国四百年,是真的吗?是不是梦幻?为什么这会是确切不可改变的历史?能不能回到古代去改变它?也许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对历史的痛惜和不确定感,才会写作穿越小说,让人回到古代,帮助失败的人成功,以建造自己希望的历史。在写完项羽这段结局之后,一连有好几天我都郁郁不乐,想如果项羽那时有一挺机关枪就好了,把老流氓刘邦一干人扫得七零八落。或者项羽能有一辆吉普车,开着车呼啸着冲入敌阵,把那些汉兵撞翻,然后呼啸着开往江东,回到他的拥护者中去,然后卷土重来,让老流氓刘邦心惊胆颤,食不甘味,枕不安席。 
但这都是我的臆想,项羽在我的手中,无可奈何要再死一遍。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说过他的故事,他不知在多少人的嘴边和笔下叱咤风云过,扬眉吐气过,又忿然自杀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其极。 
项羽对其手下说:“现在我为诸公斩他们一将。你们全部驰下,到山的东面三处地方相会。” 
说着项羽突然驰马而下,汉兵皆吓得四散披靡,项羽驰入敌阵,立斩其一将,驰马而走。汉兵骑郎杨喜不知死活,在后紧追不舍,项羽回头瞋目大喝一声:“你干什么?”杨喜心胆俱裂,战马也吓得不由自主地往回跑,一直跑了数里地才停下。 
项王和他残存的部属会合,因为看见会合地有三处,汉兵一时不知去哪一找他,于是分为三队,继续围困上去。项羽再次纵马驰出,斩汉军一都尉(师长),又展开“百人斩”神功,一连杀了上百人,再次驰马回到他的部下身边,他的部属还好,只丢失两骑,剩下二十六骑。项羽道:“怎么样?”手下皆心悦诚服:“大王的确厉害!”眼眶却泪水流转。 
汉军一时不敢上来,这就是所谓东城之役,实际上只是项羽展示武功之处,汉兵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从垓下到东城,地图上直线距离也有105公里,可见其远。他率领剩下的二十六骑继续向东奔驰,一直奔到乌江亭(今安徽和县东,江苏南京西南)。这是靠近长江的一个渡口。离刚刚厮杀的东城,直线距离也有80公里之遥了,只要渡过长江,项羽就可暂时获得安全,因为汉兵暂时找不到船只渡江,等他们找到,项羽就能回到吴县城中。这时的江东,还是楚国的国土,虽然人口不多,组织个十几万人封住长江,就可能挽回战局,以项羽的军事才华,只怕历史真会改变。但那时江东真的还拥护项羽吗? 
显然是的。 
乌江亭亭长这时已经停好了船在渡口,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有方圆千里,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如今只有臣有船,汉兵来了,也没有办法。” 
但是项羽突然拒绝了他的要求,真不知他一路颠簸跑到这里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跟乌江亭长交代一下自己那匹乌骓马,或者发一番豪言壮语,让后人为之悲愤? 
项羽笑道:“天想亡我项羽,我渡了河又怎样?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一起渡江,现在没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仍旧拥护我当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就算他们不提这事,我心里难道不惭愧吗?”又说:“我知道您是忠厚长者,这匹马我骑了五年之久了,所当无敌,一日可以行走千里,不忍让他跟我一起受死,现在送给您罢。”于是命令自己的部下全部下马,皆持短兵,准备与汉军做最后一次殊死搏斗。 
汉兵很快驰近,项羽像老虎一样冲入敌阵,再次表演了几回“百人斩”,共杀死了数百人,但他也同时负了十余处创口,他筋疲力尽了,残余的下属全部战死,他长叹了一口气,转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呼唤道:“你不是我的熟人吗?” 
吕马童背过身,指着项羽对身边中郎骑士王翥说:“这就是项王啊!”废话,当然是项王,他为什么要背过头说些废话呢?难道是不好意思面对项羽? 
项羽道:“我听说刘邦悬赏要我的脑袋一千斤黄金,并封万户侯,好歹我们是熟人,我这颗脑袋就送给你罢。”说完惨笑一下,将剑横在颈上,奋力一拉,鲜红的血液像杜鹃花瓣一样从颈上片片飞落,同时他威武的身躯像铁塔一样坠落在地,大地为之颤抖,天上一颗辉光熠熠的流星陡然光芒暴长,倏然划过长空,陨落天际。 
雄狮一死,鬣狗们立刻疯狂地扑了上去。第一条鬣狗是王翥(或作王翳),他首先抢斩了项羽的头颅,其他鬣狗只慢了一步,立刻伸长舌头扑上,撕扯项羽的尸体,由于争夺不休,他们互相撕咬了起来,很快,几十头鬣狗倒毙在对方的利齿之下,什么也没抢着就进了地狱。最后项羽的尸体被以下五条鬣狗抢得: 
中郎骑王翥 
郎中骑杨喜 
骑司马吕马童 
郎中吕胜 
郎中杨武 
他们喘着粗气,把项羽的部分尸体分别打包,系在马上,不知道内脏带不带,然后兴高采烈地驰回刘邦军营,五个人各自解开包裹,掏出自己分割的那份尸体,放在地上,像玩人骨拼图一样拼合起来,发现天衣无缝。刘邦哈哈大笑:“项羽,你也有今天,这几年来,你困得老子好苦,老子几乎隔几天做一次噩梦,梦见被你捉住了。”又笑道:“说你傻逼吧,你不信,你以为我跟你签了和约,就真的不打你了?你也该动脑子想想,老子什么时候把话当过真。你太较真,怪不得被老子打败。” 
后来刘邦计算功劳时,封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翥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死后,楚地剩下的城邑其实还有不少,但没有项羽,这些城邑都没有和刘邦抵抗的能力,也没有这个心情。刘邦分派各将出击,周勃率军平定了泗水、东海两郡,下城邑二十二座。灌婴的骑兵顺势南下渡江,吴郡的长官仍不肯投降,和灌婴军在吴城外发生激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吴郡长战败,灌婴平定了全部吴地,包括豫章郡和会稽郡。 
大部分人还是识相主动投降的,比如当年的东阳人陈婴,投降刘邦后。刘邦派他去略定豫章、浙江,又讨平了当地称王的少数民族割据势力,被封为堂邑侯,拜为楚相国。其他也都差不多,最后只有鲁县不肯投降。刘邦说:“他妈的,老子把天下兵带来,把你们全屠了。”但想想算了,一个小城池还怕他飞上天去,于是持着项王的头给鲁县百姓看,鲁县百姓发现确实没盼头了,这才投降。鲁县是当年楚怀王给项羽的封邑,大概项羽一直对鲁县有所照顾,县邑又是鲁国旧土,砥砺节义的儒生相对较多,所以誓死不背。刘邦虽然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