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151章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51章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隋末农民战争期间,魏征就换了很多主子,而且是谁用他谁倒霉。先是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任命他为文学参军,不久后李密就被李渊击败了。投奔李渊后,魏征一度很不得志,为建立功业,他自请出使河北,先说服了河北枭雄李世绩降唐,但好景不长,又被窦建德俘虏,成了窦建德的贴身谋士。窦建德与李渊争天下的关键战役虎牢关之战中,魏征先建议窦建德避实击虚,直捣李渊老巢,窦建德在虎牢关受阻后,又建议窦建德集中兵力后撤,不要再去援救被围困于洛阳的王世充,两条建议皆未被窦建德采纳。公元621年六月,窦建德在虎牢关之战中全军覆没,本人被俘,魏征也跟着陪了绑,重归到唐军帐下。

“二进宫”初期,亲手导演了虎牢关大捷的李世民,并不待见魏征。魏征作为俘虏回到长安后,仅被授了一个闲职文官。他再次崭露头角,是虎牢关之战后的第二年,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再次起兵造反,割据河北自立,唐王朝火速调动大军镇压,亲手消灭了窦建德的秦王李世民亲自统兵前往,但比起虎牢关之战时的摧枯拉朽,这次李世民却碰了硬钉子,河北当地几乎全民皆兵,殊死抵抗唐军入侵,而李世民也对河北百姓采取了极其残暴的清洗政策,凡是家中有人做叛军的,几乎举家连坐。但高压之下,河北地区反抗更烈,李世民几遭败仗,无奈之下唐王朝只好换人,太子李建成临危受命,作为熟悉河北情况的官员,魏征再次作为随军谋士前往。出征之初,他就对李建成献上了“平乱三策”,即“赦俘囚,慰百姓,坐视离散”。即一要赦免过去因跟随叛军作乱的囚犯,二要安抚人心,三要挑拨刘黑闼内部的矛盾,3条建议皆被李建成采纳。结果,在魏征“剿抚并用”的策略下,河北人心大定,百姓纷纷主动相助唐军,“全民皆兵”一下子瓦解,刘黑闼部不战自溃,部众纷纷向唐朝投降,刘黑闼本人被部下绑了送给李建成邀功,持续数年的河北叛乱,在魏征的精心谋划下,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

河北叛乱让李建成看到了魏征的能量,凯旋回师后不久,魏征就被任命为东宫洗马,成为李建成身边的重要谋士。这时候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夺位之争越演越烈,魏征则鞍前马后,为李建成屡献计策,他最重要的主张就是“先发制人”,即在李世民羽翼未丰时抢先解决李世民。但李建成瞻前顾后,数次不纳魏征的建议。突厥犯边时,也是魏征建议,借机将李世民的亲信部将调离他左右,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如上种种,皆给李世民造成了大麻烦。对魏征,李建成最初“甚优礼之”,但魏征的毛病是什么都管,大事小情,凡是看不顺眼的,就会忍不住说两句,日久天长,李建成也就“渐冷之”。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魏征是一个屡次给李世民制造麻烦的人。

在李建成败亡后,魏征也遭到清算。李世民当权初期,魏征曾一度下狱,而魏征本人也不服软,在李世民亲自审讯时,毫无惧色,大嚷“惜太子不用吾谋,否则岂有今日之祸”。李世民一开始也没有世人想象的“胸襟宽广”,在败亡后的几个月里,魏征一直被关在监牢中,只是此时李建成的旧部在河北造反,为了安抚人心暂未处置。真正让李世民改变主意的,是李世民的近臣房玄龄的进谏,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岂不闻齐桓管仲之事”,将魏征比作当年辅助齐桓公开创霸业的管仲。因此,在李建成死后3个月,魏征得到了任命,先任命为尚书左丞,后又任命为尚书官。然后,就有了终贞观一朝,魏征屡次直言进谏,李世民善纳忠言,君臣鱼水情深,共同开创贞观盛世的佳话。

关于魏征的政绩,今人说得比较多的,是他善于直言纳谏的典故。其实作为直臣,魏征的生前身后,也大有敢于直言的名臣,魏征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他“管得宽”,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皇帝的私生活,没有他不与李世民唱反调的。尤其是在私生活上,李世民要纳妃子,魏征要进言,李世民想打猎,魏征要进言,李世民想养鸟,魏征要进言,里里外外,没有他管不到的。李世民有几次被魏征气得暴跳如雷,甚至有次在后宫里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其实这件事情的导火索,倒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是李世民看上了一家郑姓官僚的女儿,准备将这个姑娘纳为妃子,魏征得知这姑娘之前已经许配人家,因此极力上书阻止,即使是“苦主”郑官僚本人矢口否认女儿曾定亲之事,魏征依然不依不饶极力劝阻。敢阻挠皇帝“娶小老婆”,自然气得李世民火冒三丈,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李世民才消了气。但是观贞观一朝,魏征有历史记录的数次进谏,固然有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之类的国家大事,但是一半以上,都是这类皇帝私生活的“小事”,在整个贞观朝,他并不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者,而更多的是一个监督者。很多时候,他是作为一种“榜样”存在的。

对这样的榜样,李世民自然极力厚待,不管魏征管的事情有多过分,话说得多难听,总是极力忍耐。魏征的官升得也快,到了唐太宗晚年,已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但他的主要任务,始终是纠察施政得失,监督各部门工作,并非实际的实施者。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对魏征的话,也有些听不进去了。比如公元638年,见李世民已经日益怠政,沉于享乐,魏征上了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在登基初期到如今的10个变化,劝解李世民要勤政爱民,李世民还是一如既往地表扬了魏征的直言进谏,但不久之后,就发动了征讨薛延陀汗国的战争,接着大行封赏,又在长安郊外举行大规模游猎,显然没把魏征的话往心里去。4年之后,魏征病逝于家,在他去世前3个月,李世民曾到魏征家中探望,眼见魏征家境贫寒,便命人给魏征修缮房屋,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当场痛哭,痛陈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谓恩宠至深。魏征一生上奏条陈200有余,大多都是直言帝王过失,劝导帝王行为的,在封建社会的臣子中,做到这样确实难得。

【四】

除魏征外,大多数在李建成时期曾经追随李建成的旧臣,皆得到了唐太宗不计前嫌的任用,许多人都在贞观之治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功勋。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唐太宗的晚年,相当多的李建成旧臣们,又卷入了李世民几个儿子之间的争位斗争中,即使是去世比较早的魏征也不例外。魏征举荐的杜正伦与侯君集,后来皆牵涉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而另一名曾经是李建成谋士的韦挺,因牵涉入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李泰的作乱,也被株连。事情败露后,李世民无奈地说:“我已惩治了杜正伦,不忍心再惩治你了。”因此只是罢官了事。宦海沉浮中两次被株连进“夺储之争”,可谓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第七章 大唐王朝的开疆拓土

说历代盛世,自然少不了“文治武功”四个字,文治自然就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但一个王朝的强大,同样需要赫赫的对外战争功勋来陪衬。盛唐之所以“盛”,除了骄人的GDP成就外,更有开疆拓土的武功。灭突厥,平西域,定高丽,一连串流光溢彩的胜仗,打出了唐军天下无敌的威名。光辉的战功,像血液一样四面扩张的大唐疆域,威服四方的荣光,现代人追忆起来,无不热血澎湃,心向往之。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草创时期,其军事力量都是强大的,但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都会让开国皇帝们选择暂时的忍耐,在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后,方才吹响反击外敌的号角。和汉朝反击匈奴一样,唐王朝也是一样,但不同的是,汉朝反击匈奴,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4代帝王60多年的时间,且在征战之中几经反复,终汉武帝一世也未能彻底臣服匈奴,直到昭宣中兴时期,才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而唐朝的速度却快得多,在贞观初年,经过短短几年休养生息后,就迅速发动了反击突厥的战争,在突厥最疲弱的时期,给予了其最致命的打击,然后,就是唐王朝开疆拓土,扫平周边群雄的过程。比起隋文帝善于以夷制夷,分化瓦解,唐王朝更喜欢用实力说话,无论是反复无常的薛延陀汗国,还是自不量力的高昌国,以及纷争不休的西突厥,都是用最快的速度平定,用酣畅淋漓的胜仗让对手臣服。中国的疆域,在唐王朝时期达到了极盛,西域、外蒙古的广大土地,皆纳入到唐王朝的版图中,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态,由唐朝起开始形成。

那么,唐王朝是怎样做到的呢?

【一】

说到唐朝的战功,不能不说到唐朝军力的强大,而唐朝军力强大的原因,离不开3点:军制、军备体系、胸怀。

说军制,自然要说说唐朝的“府兵制”。府兵制是从北魏时期创立,在之后的北周、隋朝两朝几经修改,到唐朝的时候达到极盛,唐朝的府兵制承袭自北魏,但是从制度上却更加细化。说当兵,老百姓有俗话“好男不当兵”,可在唐朝府兵制下,当兵,却实在是一种梦寐以求的光荣。

唐朝的府兵制,比较之前的北魏、隋朝,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兵农合一;二是等级制度。兵农合一,就是国家的兵源,主要来自于拥有土地的自耕农,采取三丁抽一的原则,全国划分12大兵府,士兵闲时练武,农时耕种,战时出征。如此一来,既扩大了兵源,又保证了士兵训练。但对战斗力最大的保证,却是唐朝府兵制的“等级制度”。

唐朝府兵制,一是将全国自耕农按照贫富等级划分,只有经济条件较富裕的才有资格进入军队;二是每3年,都要进行一次府兵的筛选,以“全国大比武”的方式,淘汰府兵种的羸弱者,凡是选拔上当府兵的,虽然需要负担出征的粮草装备,但同样也免除赋税,另外参与作战若获得战利品以及战功,国家还有优厚的奖励(比如土地)。一个普通的农民如果成为府兵,不但有机会从士兵成为将军,更有机会从自耕农变成大地主,如此“激励措施”,自然士兵士气高昂,作战积极性极高。

而最重要的,是府兵制解决了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极为“纠结”的一个问题,国家军队强大,往往会造成武将专权,危及国家社稷,国家对军队控制严格,又容易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基本是零。府兵制的实施,以土地为基础,使中央政权牢牢地掌握住对士兵的控制,任何将领都无法将麾下士兵据为己有。同时,府兵制有严格的军队调度条令,部队的征调要以中央的鱼符信物为准,否则一兵一卒都不能擅自调动。府兵制让唐军成为一支管理严格、战斗力强悍的真正意义的国家军队。这正是唐军横扫天下的基础。

而与府兵制相对应的,是唐朝军事保障体系的强大。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没有经济实力是打不了仗的,但有经济实力,没有保障体系,也同样打不了仗,唐朝的保障体系,最重要的就是“马政”。世人皆说唐朝骑兵强大,造就唐朝强大骑兵的,是唐朝完善的马政制度。

唐朝从建国早期,就在中央设立太仆寺,主管全国的战马饲养,在地方上设立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