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125章

燕萧艾(明朝)-第125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属下们都说,等打完了这仗,好好过个年呢,就拿盛庸的人头庆贺!”
  ……
  一帮年轻将领,心浮气躁,朱棣越听,眉宇间愁意越浓。
  纳哈出凭着一生作战经验,也觉出了不对味儿,端着身子侧目教训着:“大战之前最忌轻敌,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陈懋不以为意,挥手反驳道:“纳哈出将军,没事儿,总不能一场偷袭就把您打怕了吧,再说了,我们出来都快两个月了,横扫了那么多地方,盛庸连个面都没露,如今陈兵东昌城里,也是螳臂当车罢了。”
  很多将领附言,其中不乏老将。
  纳哈出只好转向朱棣,“王爷,明日列阵,末将请命打先锋。”
  “不行,”朱棣单手扶起他,轻轻笑道:“您还是像之前一样,作为援军,殿后。”
  纳哈出还欲说,朱棣已经开始排兵布阵了。
  冬日,天色黑的早,营帐四周推着篝火,朱棣四处巡营回来,还没等脱下盔甲,就看见李皋迫不及待的的拿起书卷,摇头晃脑着。
  “这几日,话变少了,书读得勤了,看着心情也不错,有何高兴的事,说出来,也让本王高兴高兴。”
  李皋抱着书,一本正经的算着,“王爷,等明日开战大败了盛庸,咱们就可以长驱直入,按着现在的攻城速度,属下算着,最多三个月后就可以到京都啦,”说着,忽然眉飞色舞转为垂头丧气,“这么长时间忙着打仗,我好长时间没看书了,若是小姐问起,我没法交差呀。”
  朱棣哈哈笑道:“若是萧儿骂你,你预备如何?”
  李皋一脸愁容,“那只有被小姐骂了呗。”
  “哈哈哈……”朱棣叉着腰,又反手捶了捶背,笑道:“到时,本王给你求情,可好?”
  “真的啊!”李皋猛地抬头,满脸期待的模样,眸子里是憨厚的笑,此时的李皋已然不再是一个傻头傻脑的护卫,日日跟在朱棣身边,会学会看,亲身上阵,一身刚毅英气。
  建文二年,十二月二十五,距离除夕只有几日了,从腊八,小年到现在,各地鞭炮声不曾断过,到处红屑曼飞,喜气洋洋的空气中是炮竹留下的硝烟味。
  这日不仅如往日一样寒冷,而且没有太阳,整个天空阴沉沉的,更显得寒冷。东昌府城外寒甲铁衣,朝廷,朱棣,各自陈兵几十万,不过很明显,朝廷军单论兵力不及燕军。
  “盛大将军!本王最后劝你一句,不要抵抗!不要让你手下的弟兄妄送性命!”朱棣单骑上前喊话。
  “朱棣反贼!先打赢了我再说大话!”
  “好!”
  逐渐各自回阵,号角长啸,朱棣扬刀飞马,率先杀出,向盛庸大军左翼发起猛攻,斩敌马下,血肉四溅,此时盛庸营阵眼看着抵抗不住朱棣的攻势,中坚大军迅速补上,将燕军阻挡在阵外。
  这时,朱棣抓住时机,看到他们中坚大军补给左翼,力量薄弱,迅速拨马带人奔向中坚大军,果然轻松很多,一队人迅速杀入敌阵当中。
  却不料,盛庸大军此时的右翼,中坚,左翼迅速合围,将朱棣包围在列阵中,朱棣回头一看,只有自己和少数近身侍卫入阵,其余人全部没来得及,就被阻挡在了外面,朱棣握着长刀的手一紧,他们是故意放自己入阵的,中计啦!
  

☆、决战东昌

  再看阵中所设,全是火器铁石和手持长弓长矛的士兵。
  瞬时,四面刀枪剑戟直直的朝朱棣过来,马蹄下长矛乱叉,朱棣翻身摔下,顿时身上多处一道血痕。
  “王爷!”李皋大喊,抽手拉起朱棣的战马,瞬时朱棣飞身上马,根本来不及反应,四面抵挡,长矛长剑搅乱朱棣等人的阵脚,就立刻换上箭矢,眼前只有雨点般的箭头飞射,一波一波的攻势,朱棣周身的人越来越少。
  没有日头,不知道过了几个时辰了,朱棣身上已是多处伤口,几支箭插在手臂,胸口,逐渐力竭,却也顾不得眼前天昏地暗,热血暴涨,竭力搏杀,这时,一大刀猛地朝朱棣劈过来,却被一声大喊,生生的收了力道,只略微划过朱棣的铠甲。
  连天叫喊声中,朱棣依旧清楚听到,叫喊的那人是奉命围剿自己的总兵,只见他迅速骑马过来,指着刚才要劈自己的士兵,红眼骂道:“之前都说啦,皇上明旨,不得杀燕王,你有几个脑袋?”
  这一瞬,朱棣得以喘息,迅速反击,纵然不杀,时间一长,必是重伤被生擒。
  身下战马满腹箭伤,刀伤,倒下一匹又一匹……
  终于,因为外面的燕军拼命营救,铁桶一般的阵势出现了一处缺口,朱棣奋力搏杀,带人冲杀了出去。
  赶紧飞马回到自己军队,两军胶着混战,盛庸更加是一鼓作气,燕军已经不再谈回击,只要能全身而退就好……
  待停战时,已是暮色。
  望着遍地尸山血海,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下属,朱棣晃荡着身子,寒风中,一身血渍,乱发飞舞。
  李皋呢?这个时候,他该来汇报战况了。
  朱棣这个时候才想起来从杀出敌阵之后,就没看到他,心头猛地一紧,“来人呐!”
  朱能跑过来,满脸泪痕,低头抱拳,不敢看朱棣,“王爷。”
  “李皋呢?”朱棣瞪大了眼睛。
  “在您率军突围的时候,身后敌箭无数,李将军为了断后……力竭战死!”
  朱棣脚下不稳,颤着声音久久说不出话来。
  朱能一下跪在了地上,含泪大声道:“李将军身中数十箭,全身刀伤无数,我们找到他时,只……只剩残躯啦。”
  忽得,朱棣眼前发黑,红着眼睛,一把沾满鲜血的长刀死死的抵在地上,“带本王过去。”
  “是!”
  看到李皋尸身,朱棣潸然泪下。
  跟在自己身边已经十几年了,是自己眼看着从小到大的,天天跟在身边,不论到哪儿,他都跟着,就像影子……
  久久的,朱棣抬眼四周围了的众人,心里忽然一顿,一把抓着朱能,颤抖着声音,“为什么是你过来的?张玉呢?本王怎么都没看到他?还有纳哈出将军呢?”
  朱能也哭了,双膝跪地,不敢说话。
  朱棣一个踉跄,“回答本王的话!”
  “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张玉将军和纳哈出将军!”
  “什么?”朱棣喉咙腥甜,一口鲜血喷出,朱能赶紧起身扶住他。
  还没有找到?是什么意思?如今遍地只剩下尸体了。
  朱棣一把推开他,口中鲜血滴落,大叫道:“给本王找,活的死的,都给本王找回来!快去!”
  “王爷,属下们已经出去找了,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这时,火真将军他们都已将各自军队清点完毕,跑过来了,到朱棣跟前就跪下了,“王爷!”
  “到底发生何事了?本王被围困的那么长时间里,到底发生何事了?!”朱棣含着眼泪。
  陈亨汇报道:“您被围敌阵,朱能将军和张玉将军分兵两路营救,朱能将军一方钳制住了大批敌军,张玉将军趁机杀入敌阵中,寻找您,可当时两军大乱,谁也不知道您已经突围出来了,张玉将军很快被困在阵中,他更加不知道您已经出来了,还在到处寻找您,没找到您,他不敢突围出来,后来,纳哈出将军见到您了,只是看不到张玉将军,他知道大事不好,赶紧率军杀去救援,一直到现在,我们再没见到他们二人!”
  朱棣听得头痛欲裂,血脉爆膨,刚处理的伤口鲜血四溢,胸口一阵剧痛,单膝跪在地上。
  千万不能有事!你们千万不能有事!
  朱棣狠狠的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纵然他心里很明白,战事休矣,遍地尸骸……
  无人敢劝,无人想劝,因为无论是谁,此时和王爷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愤恨,担忧,哀痛,还有怀揣着一丝丝的希望……
  已是半夜了,到处是火把,终于:找到啦!找到啦!
  朱棣踉跄着赶紧跑过去,心里泛起害怕。
  来人看到王爷过来了,赶紧放下张玉二人。当看到他们二人时,朱棣失声痛哭,颤颤巍巍的伸手擦了擦早已凝固着满脸是血的张玉,和纳哈出,为了确认,真的是他们。
  陈亨等人也赶过来了,二人惨状,不忍目睹。
  “王爷,张玉将军还有一口气!失血过多,需要救治!”
  朱棣猛地睁大眼睛,“赶快抬进去,叫军医!”
  “是!”
  看着张玉被抬走,朱棣豁然抱着期望的看着纳哈出,又望着抬他的士兵,却见那士兵低头道:“纳哈出将军早已气绝!”
  瞬间跪了一地。
  朱棣跪地握着纳哈出的手,满眼血丝滴着泪,嘴几张几合,说不出话来。
  找到纳哈出的士兵跪道:“我们找到老将军的时候,他趴在张玉将军身上,背上全是刀伤,铠甲撕裂,没有一块好皮肉了,是他用皮革护住了张玉将军的伤口,所以,张玉将军重伤昏迷,这么长时间却没有血尽身亡!”
  朱棣紧紧攥着纳哈出的手,早已僵住的手掌依旧是堵住张玉伤口的形状……
  纳哈出老将军,您戎马一生,威名显赫,声震大明,蒙古,本王囚禁您多年,不忍杀您,不能用您,不敢放您。
  如今,您这样惨死,棣,如何敢活?
  您让我如何向萧儿交代?她那么想要一个父亲,她终于有了您这样一位父亲,您都不知道萧儿又多高兴,谈起您,她骄傲极了,得意的告诉我,她有父亲啦。
  纳哈出将军,您还有两个女儿在远方等您呢,您怎么能这么走呢?
  没能照顾好您,我该如何向萧儿交代?
  天空飘起大雪,无声的覆盖了尸骨,只是那白雪落地,融化了早已凝结的血,血腥味飘散,是如何也弥盖不掉的。
  朱棣不容许纳哈出下葬,看着他,纵然如此了,依旧是一身的威武,依旧是一脸的慈爱……
  燕军全体向纳哈出三拜,朱棣更加跪在身前,不肯起来。
  众人百般劝阻,怎奈朱棣木然。
  这时,那位向来冷眼局势,从不多说一句废话的道衍大师,站出来了,凝眸严肃道:“王爷,眼下当如何?”
  只听朱棣冷言狠道:“为他们报仇!”身后一片附和之声。
  一听此话,道衍颇为担忧,皱眉正言道:“王爷,眼下不宜再战,咱们还是退兵吧。”
  朱棣没有支声。
  火真大骂:“臭和尚,敢情死的不是你兄弟呀,要走你自己走,滚!”
  道衍没理会他,眼睑轻扫,依旧凝视朱棣,进言道:“属下明白王爷的意思是,将今日之仇化作来日再战的力量,一雪前耻;可是,王爷,小败可以,大败绝对不行!”
  “眼下,我们绝对不能再战,敌军以少胜多不说,咱们损失惨重,您身受重伤,您的护卫丧命,近亲惨死,大将张玉还生死未卜,咱们的士兵如今已然不是愤恨了,而是绝望和胆怯,这样的情绪是不能上战场的;再说盛庸他们,背水一战,收获如此丰盛,必定士气高涨,此时,咱们绝对不能盲目应战呐。王爷,如今天降大雪,又有夜色掩护,模糊不清,我们赶紧撤吧。”
  “说完了吗?”朱棣终于开口,“你回去吧。”
  “王爷……”道衍着急的摸了摸光秃的大脑袋,但也知道王爷此人,话说到为止,多劝无益。
  只是想不通,为何自从王爷从济南之后,一再犯错?
  难道是为了那丫头?
  道衍想起起兵的时候,王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